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化工劳动保护.工业卫生与职业病分册》1989,(4)
急性汽油中毒14例报告(邢台地区卫生防疫站王显林)某小型橡胶厂用汽油作溶剂生产三角传动带。其工艺落后,用人工将汽油溶解成的胶浆涂在帆布上,汽油自然挥发。车间内无通风排毒设备和个人防护设施。自1988年9月15日以来,每班轧布50米,每班工 相似文献
2.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84,(4)
熊隆军(江西省九江地区卫生防疫站)报道:题为《含苯空气样本放置时间与浓度变化的研究》。车间苯及同系列物质的监测工作中,有的还用注射器直接采集空气样本进行分析。在基层,由于不少作业场所距实验室较远,样本的分析常不及时,所以为了探讨含苯空气样木放置时间对浓度变化的影响,我们于作业场所采集10份浓度不同的样大,分别在距采样时间2,4,6,8,12和24小时时用上分100型色谱仪进行测定,一共获得60个荣浓度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后,得到:(1)样本放置到24小时,其 相似文献
3.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85,(5)
傅佑铭等(内江地区卫生防疫站等)报道:威远钢铁厂237例采矿混合工矽肺患者死亡分析结果:工龄最长30年,最短6年 平均17.6年。年龄最大77岁 最小29岁 平均57.8岁。病程最长18.5 相似文献
4.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85,(6)
王雷(冶金工业部黄金矿建井巷工程公司职工医院):总肺容量(TLC)是肺活量(VC)及肺残气(RV)的总和,为肺功能测定及劳动能力鉴定中的一个重要参数。肺残气量和残气量与肺容量之比,是诊断肺气肿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肺活量测定方法简单,而在基层则难以开展肺残气测 相似文献
5.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84,(1)
王磐石(上海闵行区卫生防疫站)报道:对上海重型机器厂电渣重熔工艺进行了劳动卫生学调查。并对车间环境空气中氟化氢浓度作了32个样品的测定,同时对10名熔炉工人作了尿氟测定。其结果,车间环境空气中氟化氢浓度均在国家卫生标准容许浓度以下;10名熔炼工人尿氟含量也在正常范围内。初步说明本工艺防护设备基本上达到预计卫生设计要求。 曾昭准等(广东省澄海县卫生防疫站)报道:海澄县电镀工业劳动卫生及职业病调查。结果,测定了15个车间空气中铬浓度,其中7个车间检出铬,均超过国家规定的容许浓度(超过4.2—62.6倍)。在距电镀车间50米以内的环境中,取生活饮用水测定氰化物及铬含量,共测41分,其中有2份检出氰化物,并超过国家规定的容许范围(超过0—396.8倍)。15份检出铬,其中有1价未超过标准, 相似文献
6.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85,(2)
白松恩 张丽媛(吉林省劳研所)、李谱文 田斌(长春地质学院):本法的原理是在245—250℃的高温下,焦磷酸使硅酸盐等杂质溶解,游离SiO_2不溶,过滤分离后经氢氟酸分解形成氟硅酸,在有KCl共存时形成K_2SiF_6沉淀,过滤。将沉淀水解,生成等当量的氢氟酸,用NaOH标准液滴定定量。用本法与焦碳酸重量法,对十种游离SiO_2 相似文献
7.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84,(3)
杨俊禄(湖南湘乡铝厂职工医院)报道:题为《硷致角膜灼伤一例报告》。患者于1981年7月9日中午因Na_2CO_3管道的法兰垫子炸裂,管道内的液体喷射而出灼伤面部、胸部及双上肢,当时患者自行用清水洗涤污染物约三小时后赴医院看病。体检:皮肤呈Ⅱ°灼伤,双上肢肘关节以下皮肤呈散在性Ⅰ°—Ⅱ°灼伤。眼科检查:左眼下眼睑皮肤Ⅰ°灼伤,角膜透明。右眼上下眼睑Ⅱ°灼伤,高度水 相似文献
8.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84,(5)
宋世炳等(××钨矿职工医院)报道;题为《344例矽肺病人死因分析》。1.该钨矿1957—1981年共死亡344名,其中矽肺病人104例(占死亡总数的30.23%),矽肺结核240例(占死亡总数的69.77%)。2.死亡病例开始接触粉尘年限;1949年前73例,1950—1957年271例,其中最多的是1950年开始接尘为107名。3.矽肺病程、死亡年龄有逐年延长的趋势,平均死亡年龄;1957—1961年为35岁,1962—1971年为42.7岁,1972—1981年为52.8岁。4.工种病死率以干风钻混合工最高占59.09%,湿风钻混合工最低占22.14%,非风钻混合工介于二者之间。占28.2%。5.直接致死原因;肺心病占首位为42.44%,其次是咯血占11.63%,再次是气胸占8.72%;呼吸循环衰竭占4.94%;感染占0.58%,肺癌占0.87%,其他癌占5.23%,风心占1.16%,其它占7.85%。不明占16.57%。 相似文献
9.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87,(6)
廖凤玲、霍云、陈志宁、刘英敏(广西梧州市防疫站)报道:梧州市原石粉厂主要加工锰粉,车间空气中锰浓度高达25.0~83.3mg/m~3,后于1969年转产。转产后逐年对脱锰作业工人进行了随访。结果表明,57名脱离锰作业的工人中经18年的随访发现锰中毒病人12例(其中重度中毒2例,轻度中 相似文献
10.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85,(4)
黄世超、汤郁简等(上海冶金职业病防治研究所,上海第二冶炼厂):本文作者对钛生产工人277名进行了健康调查,并按生产环境及接触程度不同而分为五组,即氯化组、蒸馏还原组、电解组、破碎包装组及其它生产工人组;同时选择非钛生产环境的作业工人及动力车间工人共135名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11.
《化工劳动保护.工业卫生与职业病分册》1989,(2)
三氯甲烷中毒1例(吉林省东丰县白云机械厂赫贵彬等)患者为16岁女孩,于1987年6月17日误服三氯甲烷(氯仿)100ml,约1小时后出现恶心、呕吐,渐入昏迷,立即送往医院。查体见:T36℃,P76次/分,R22次/分,BP12/8kPa,浅昏迷,生理反射均存在,皮肤、粘膜无异常,瞳孔等大,胸,腹部检查无异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化验血 相似文献
12.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86,(3)
何朝玉、文傅绪(成都市第二卫生防疫站)报道:1983年8月13日邛崃县城西造纸厂发生了一起浆池内的有毒气体引起三名工人中毒死亡事故。同年10月26日,作者对现场进行了卫生学调查分析,确定该有毒气体系硫化氢。该厂根据生产需要,定期检修机器设备,清洗下浆池。此次于8月13日检 相似文献
13.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86,(4)
白予贤(北京永定机械厂职工医院)报道:患者李××,男,60岁,机械厂铸工,1941—1975年在铸造车间从事浇铸、造型、清砂等工作。车间粉尘浓度40—50mg/m~3,游离SiO_2含量为50%。1979年诊断为Ⅰ期铸工尘肺,1980年胸片复查病情无改变。1981年10月因主诉咳嗽、咯血周余而入院。患者曾于1981年9月摄12×15正侧位X线胸片,于右上叶前段可见一球形病灶,直径约5cm,边缘呈毛刺状,病灶外上方,可见几个环形透亮区,考虑为肺大泡,水平裂与该病灶相邻部位上移。意见:右上叶前段周围型肺癌,摄胸片当时查体,无任何自觉症状,胸部无明显异常,神智清楚。入院时查体无阳性所见。实验室检查:痰中查 相似文献
14.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84,(2)
厉敏(鞍山市千山结核医院)报道:题为《利福平为主的药物治疗矽肺结核36例疗效分析》。36例均系男性,年龄均在40岁以上(最高年龄60岁),用利福平+链霉素+异菸肼或利福平+链霉素+异菸肼+乙胺丁醇或其它,用药量分别为链霉素0.75g/日,异菸肼0.4g/日,分两次服,利福平0.45g/日,空腹顿服,乙胺丁醇1g/日。连用三个月的8例,六个月的15例,九个月的6例,一年和一年以上的7例。36例 相似文献
15.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84,(6)
黄关林(茂名石油公司职工医院)报道 题为《页岩加工作业工人免疫功能状态的调查》 为了解页岩加工作业工人免疫功能状态,作者于1982年8月对茂名石油公司人造油厂400名职工进行了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和植物血凝素(PHA)皮肤试验的检查,并选择该公司的仓库工人99名作为对照。调查结果:(1)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结果,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人造油生产环境对工人血清lgG、lgA、lgM的影响不明显。(2)本调查可见,观察组PHA皮肤试验反应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页岩加工生产的综合因素可能引起工人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 建议对页岩加工作业工人的PHA皮肤试验反应偏低者作进一步追踪观察,同时改善生产条件,以有助于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85,(1)
王银槐(贵州省职业病防治院)报道:李×,男,17岁,工人,入院前8天感腹胀,出现阵发性腹痛,不时有绞痛,发作时难以忍受,并有恶心、便秘等症状,发病后3天内未进食。就诊后给予驱蛔药物治疗,症状未见缓解;3天后转院治疗,外科诊断为“肠痉挛”,以硫酸阿托品注射液0.5mg皮下注射,腹痛未见减轻;经4天后转来我院治疗。此人因患有癫痫病曾于1981年2月饮服中草药配制的药丸(铅粉500克,硫磺500克,朱砂300克,蜂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农村卫生》2017,(14)
<正>1.稿件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论点鲜明、论据充分、数据真实、逻辑严谨、文字准确、语句通顺。2.文章以2000—4000字符数为宜;文章标题字数在20字以内;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按引用的先后顺序列于文末)等要素齐全(此条仅限学术文章)。3.计量单位以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为准;统计学符号须按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书写;标点符号使用准确;表格设计合理,推荐使用三线表;图片清晰,注明图题图号。4.投稿请使用word格式并注明作者姓名、联系电话、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编、电子邮箱。5.本刊编辑部有权对所投稿件进行编辑修改。6.本刊严禁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否则一切后果由作者本人负责。 相似文献
19.
20.
编辑部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0,(4):474-474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是国家级综合指导类科技期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统计源期刊,曾两次获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科技期刊,2015年获中国百强报刊称号。本刊以报道避孕节育、不孕不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为主,设有论坛、专家笔谈、专题研究、基础研究、调查研究、管理研究、临床研究、临床分析、经验交流、综述、讲座等栏目,欢迎相关领域工作者积极投稿。1投稿方法①登录本刊网站(www.zgjhsyx.com)“作者中心”在线注册并投稿要;②编辑部在稿件登记入库后,发送收稿通知至作者电子信箱;③作者按照收稿通知要求,立即缴纳审稿费和寄送单位推荐信,以使稿件尽快进入审稿程序;④在收到本刊的正式退稿信前请勿再投其他刊物,如因特殊原因需要撤稿请及时通知编辑部;⑤作者可在网站“作者中心”查询稿件审理情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