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水平与微血管损伤程度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71例,根据有无DR及病变程度分为三组:单纯糖尿病组(n=31)、单纯型DR组(n=22)、增殖型DR组(n=18),比较各组微血管病变发生率。同时,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VEGF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内皮细胞(ECs)、内皮祖细胞(EPCs)、循环祖细胞(CPCs)计数。 结果:各组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率有明显差异,增殖型DR组高于单纯型DR组和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VEGF水平有明显差异,增殖型DR组高于单纯型DR组和单纯糖尿病组,单纯型DR组高于单纯糖尿病组; 合并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神经病变者VEGF水平高于非合并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之间ECs、EPCs、CPCs水平有明显差异,增殖型DR组ECs高于单纯型DR组和单纯糖尿病组,单纯型DR组高于单纯糖尿病组; 增殖型DR组EPCs、CPCs水平低于单纯型DR组和单纯糖尿病组,单纯型DR组低于单纯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增殖型DR患者的VEGF水平与ECs水平呈正相关性(P<0.01),与EPCs、CPCs水平呈负相关性(P<0.01)。 结论: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尤其是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诊断和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反映血管内皮功能的标志物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依据WHO标准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diabetic mellitus,DM)伴有或不伴有DR85例和健康对照组30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和硝酸还原法测定血浆ET-1、vWF和NO,离子交换层析分光光度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记录相关临床和生化指标。结果2型糖尿病并发DR患者血浆ET-1、vWF水平(分别为3·04μg·L-1±1.27μg·L-1、136.18%±33.64%)显著高于无DR患者组(分别为1.48μg·L-1±1.16μg·L-1、66.68%±19.30%,P<0.01),但血浆NO水平(82.34μg·L-1±17·42μmol·L-1)低于无DR患者组(98·12μg·L-1±33.30μmol·L-1,P<0.05);血浆ET-1水平与收缩压,舒张压和病程呈正相关(r=0.431,0.382和0·450,P<0.05),与空腹血糖、HbA1C、vWF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61,0.478和0.544,P<0.01);血浆NO与病程、vWF呈负相关(r=-0.431和-0.412,P<0.05);血浆vWF与ET-1、病程、FBG、HbA1C呈正相关(r=0.544,0.313,0.425和0·380,P<0.05),与NO水平呈负相关(r=-0.412,P<0·05)。结论血浆ET-1、NO、vWF水平的检测反映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程度可能与DR发生、发展有关,对DR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是糖尿病致盲的主要原因。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是目前治疗PDR的标准方法,但是存在加重黄斑水肿、导致周边视野缺失等不良反应。玻璃体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药物可有效抑制视网膜和视盘新生血管,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展示了替代PRP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良好前景。正确认识抗VEGF药物的临床价值,探索PRP联合抗VEGF疗法的模式和方法有助于改善PDR的治疗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明睛合剂联合氩激光光凝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以探讨中药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机制。 方法:选择Ⅲ~Ⅴ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66例118眼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62眼和对照组33例56眼,治疗组给予明睛合剂联合氩激光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氩激光光凝治疗,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30眼。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法定量检测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 VEGF 含量的变化,观察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底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改变并同时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的检测。 结果:治疗前 DR 患者血浆 VEGF 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联合治疗3mo 后治疗组血浆 VEGF 水平显著下降,同时血清 HbA1c 水平有所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3mo 后治疗组最佳矫正视力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好转。 结论:明睛合剂联合氩激光治疗 DR,可以有效降低 DR 患者血浆 VEGF 水平,稳定血糖水平,改善视网膜功能,从而延缓 DR 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细胞黏附分子(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CAMS)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8例糖尿病视网膜痛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血浆VEG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VCAM-1)的变化,并与非糖尿痛视网膜病变(non—diabetic retinopathy,NDR)患者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浆VEGF和sICAM—1、sVCAM—1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28.581,20.765,t=19.667,P〈0.001);DR患者血浆VEGF和sICAM—1、sVCAM—1明显高于NDR患者。差异有显著性(t=11.358~16.025,P〈0.001);PDR患者VEGF和sICAM-1、sVCAM-1明显高于NPDR患者,差异有显著性(t=5.941~14.547,P〈0.001)。NPDR和PDR患者血浆VEGF与siCAM—1、sVCAM—1呈明显的正相关(r=0.617~0.720。P〈0.01)。结论血浆VEGF和sICAM-1、sVCAM—1水平变化参与了DR的发生与发展,且与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最普遍和最严重的眼部并发症,也是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制剂为代表的药物治疗已成为DR的一线疗法,但不能逆转视网膜无灌注区、微动脉瘤和毛细血管异常扩张,不能按时接受治疗者有病情进展风险。激光疗法的广泛应用已有40多年历史,可通过消除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有效降低致盲率,其中广泛视网膜光凝治疗(PRP)一直是DR的主要治疗方法。激光技术不断改进和发展,在保持疗效的基础上,实现了视网膜损害与副作用最小化的目标。通过联合抗VEGF制剂,可实现优势互补,达到更佳疗效。加深对激光及激光联合抗VEGF制剂治疗DR的临床研究,有助于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本文就抗VEGF时代激光在DR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内皮素-1的变化及意义何剑峰鲍连云仇宜解为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发生的相关因素,我们对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进行了检测分析,现报告如下。1对象...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早期视野改变往往比视力更能及时反映病情进展。而全视网膜光凝(PRP)治疗DR在延缓病情进展的同时也造成了患眼视力下降和视野缩小等副作用。有研究表明,PRP治疗后的DR患者可因中心20°范围内的视野缺损而导致驾驶测试失败。为保证PRP疗效同时达到降低并发症的目的,激光技术不断改进与发展,通过调整激光参数、使用新型激光系统、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联合、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式可一定程度改善患眼视野,实现更佳疗效。未来可考虑在缺血指数(ISI)量化分析下,对视网膜缺血程度进行分级,依据ISI指标和视网膜无灌注区分布探索PRP治疗建议的最佳阈值及光凝范围,从而为DR患者提供更及时、更合理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文章就PRP治疗DR对视野的影响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程度与房水中VEGF、IGF-1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共44例,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患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组)(B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DR组)(C组),其中C组又分为单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BDR组)(C1组)和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PDR组)(C2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均收集房水标本。对标本均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进行人VEGF和人IGF-1定量ELISA测定。结果:随着糖尿病的进展及DR的逐渐加重,房水中VEGF浓度呈明显增加趋势。房水IGF-1:对照组(A组)、NDR组(B组)、DR组(C组)各组间P<0.01,呈明显增高趋势。BDR组(C1组)与PDR组(C2组)间P<0.01,呈明显增高趋势。房水VEGF与房水IGF-1二者有显著正相关性(P<0.01)。结论:VEGF是影响糖尿病眼底微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重要刺激因子;眼内IGF-1参与了DR进展的病理进程;在DR的发生发展过程中,IGF-1与VEGF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程度与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IISA)法,测定88例房水中VEGF和IL-6的含量,根据散瞳眼底检查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后,实验组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21例、单纯型糖尿病性视... 相似文献
11.
AIM: To study plasma levels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endothelin-1(ET-1) and nitric oxide (NO) in patients with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 before and after 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 (PRP).
· METHODS: Forty patients (23 females and 17 males, mean age 48.5±12.2 years) with PDR without previous PRP therapy were studied. Blood samples were obtained before and 3 months after the last PRP session. Baseline (prelaser) plasma levels of VEGF, ET-1 and NO were compared with their levels in 30 healthy age- and sex- matched controls and also with plasma levels 3 months post-PRP.
· RESULTS: Patients with PDR had significantly raised plasma VEGF (375±89ng/L), ET-1(20±5ng/L) and NO (135±53μmol/L) when compared with healthy control group (P <0.01). After PRP,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plasma VEGF (179±66ng/L), ET-1 (11±5ng/L) and NO (91±49μmol/L) levels at 3 months' follow-up but stil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healthy controls.
·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PDR demonstrate elevated VEGF, ET-1 and NO, which decrease after successful laser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激光光凝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玻璃体和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影响。方法 40例PDR患者分成激光光凝前组和激光光凝后组,每组20例20眼,均行全视网膜光凝,若黄斑水肿联合格栅样光凝。在玻璃体注射曲安奈德或切割前抽取玻璃体,并抽取晨起空腹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VEGF及PEDF的质量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玻璃体中VEGF的质量浓度为(154.44±13.90)pg/ml和(57.625±18.613)pg/ml(P〈0.01);PEDF的质量浓度为(50.2+±33.3)pg/ml和(641+±557)pg/ml(P〈0.01)。血清中VEGF的质量浓度为(24.039±5.485)pg/ml和(22.133±4.68)pg/ml(P〉0.05);PEDF的质量浓度为(835±122)pg/ml和(901±195)pg/ml(P〉0.05)。结论 PDR患者激光光凝后眼局部VEGF下调,而PEDF上调,这些变化可能是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NO)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中的作用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互关系.方法 建立高浓度氧诱导的SD新生鼠ROP模型,腹腔分别注射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抑制剂L-NNA 150mg/(kg·d)和诱导型NOS(iNOS)抑制剂L-NIL 25 mg/(kg·d).一段时间后,取新生鼠眼球制备切片计数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数,Western blot法检测VEGF.结果 氧气组视网膜cNOS活力较空气组显著增高(P<0.05),iNOS活力明显降低(P<0.05).L-NNA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VEGF在高氧期表达增加60.38%,相对低氧期表达减少17.97%,以上指标L-NIL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抑制cNOS产生的NO能减少后者引起的血管活性以及细胞毒性效应,从而减轻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并且能下调视网膜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全视网膜光凝术( PRP )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DR)患者在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及日常视觉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30例(男13例,女17例)接受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国家眼科研究所发布的视觉功能量表( VFQ-25)用来评估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前后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及日常视觉功能。患者在接受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前和治疗后6 mo分别填写VFQ-25量表,比较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及日常视觉功能差异。运用配对t检验对治疗前后VFQ-25评分对比。结果: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前平均VFQ-25综合评分为74.79±15.7,术后平均综合评分为74.08±19.1。术前与术后的平均VFQ-25综合评分无统计学意义( P=0.875)。结论:全视网膜光凝术( PRP)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DR)患者在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及日常视觉功能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定量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6(lowdensitylipoproteinreceptor-relatedprotein6,LRP6)在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PDR)患者血浆和玻璃体中的表达水平,并探究其相关关系,为PDR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PDR患者60例,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diabeticretinopathy,NPDR)患者62例,单纯性糖尿病患者(对照组)55例。ELISA检测各组血浆和玻璃体中VEGF、LRP6浓度,并对三组检测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PDR组血浆和玻璃体VEGF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NP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和NPD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玻璃体中LRP6浓度高于NPDR组和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PDR组和对照组玻璃体中LRP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浆中LRP6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血浆和玻璃体中VEGF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60,P<0.05)。结论 PDR患者血浆和玻璃体中VEGF与LRP6水平能较好反映视网膜新生血管活动情况,检测血浆和玻璃体中VEGF与LRP6水平可为早期诊断PDR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康柏西普对DR患者房水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09/2018-09本院DR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联合组和光凝组,每组60例,光凝组给予视网膜光凝术治疗,联合组给予视网膜光凝术联合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房水VEGF、SDF-1及BCVA、CMT、并发症。 结果:联合组和光凝组术后1d房水VEGF(151.46±18.52、186.74±20.17pg/mL)、SDF-1(466.72±50.21、534.46±56.24mg/L)明显低于术前,且联合组低于光凝组(P<0.05)。两组术后1、3mo CMT、BCVA值明显低于术前,且联合组低于光凝组(P<0.05)。联合组和光凝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6.7% vs 5.0%,P>0.05)。 结论:视网膜光凝术联合康柏西普可有效降低DR患者房水VEGF、SDF-1,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激光光凝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不同时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将2018-01/2019-01我院收治的120例191眼D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单纯激光光凝,30例44眼)、B(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30例46眼)、C(激光光凝后延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30例49眼)、D组(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后延迟激光光凝,30例52眼)。激光光凝和/或抗VEGF药物治疗完毕后随访6mo,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黄斑中心凹厚度(CMT),观察激光光凝和抗VEGF治疗情况及并发症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前四组患者BCVA和CMT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1wk,1、3、6mo BCVA和CMT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C、D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BCVA、CMT均优于A、B组(P<0.05),D组患者治疗后1wk,1、3mo BCVA、CMT均优于C组(P<0.05)。治疗前后四组患者眼压均无明显变化(P>0.05)。C、D组患者激光参数及次数均低于A组,且D组患者激光参数均低于C组(P<0.05);C、D组患者玻璃体腔注药次数均少于B组(P<0.05),但C、D组患者激光次数和注药次数均无差异(P>0.05)。随访期间,四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复发率均无差异(P>0.05)。结论: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后延迟激光光凝治疗DR疗效优于单纯激光光凝、单纯玻璃体腔注射及激光光凝后延迟玻璃体腔注射,可改善患者BCVA,减轻黄斑水肿,减少激光能量、激光次数及抗VEGF注药次数,同时安全性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激光光凝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单用或联用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4-10/2016-10收治的DME患者150例156眼,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50例52眼,B组50例51眼和C组50例53眼,分别采用激光光凝术单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单用和激光光凝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联合方案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视网膜新生血管渗漏面积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B、C组患者治疗后3、6、12mo最佳矫正视力水平较A组均显著提高(P<0.05); B、C组患者治疗后3、6、12mo黄斑中心凹厚度较A组均显著降低(P<0.05); B、C组患者治疗后3mo视网膜新生血管渗漏面积较A组均显著缩小(P<0.05); C组患者治疗后6mo和12mo视网膜新生血管渗漏面积较A、B组均显著缩小(P<0.05); 同时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激光光凝术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治疗DME可有效改善视力水平,降低黄斑中心凹厚度,控制视网膜新生血管渗漏,且未增加不良反应,效果优于激光光凝术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单用。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