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影响百草枯中毒预后因素,探讨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合理救治方法.方法 统计分析114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对预后的影响,服毒量、洗胃时间及洗胃方法和发生MODS对预后的影响,单纯采用血液灌流与血液灌流联合持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两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及应用时间的长短对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毒量越大,病死率越高.但服毒量的大小并不完全与病死率呈正相关,还与服毒后洗胃时间相关,尤其是不同的洗胃方法对患者的预后有很大影响.死亡组MODS发生率58%,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采用血液灌流与血液灌流联合持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两种治疗方法死亡病例、存活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百草枯中毒患者服毒量、洗胃时间及洗胃方法和发生MODS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百草枯中毒能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激素在改善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预后作用不明显,大剂量激素在百草枯中毒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判断急性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早期方法.方法 分析44例急性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的12项指标[服毒量、服毒-洗胃时间、血液灌流时间、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尿素氮(Bun)、肌酐(Cr)、肺部病变出现时间],按是否生存将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观察2组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 服毒量、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AST、ALT、TBiL 、DBiL、Bun、Cr、肺部病变出现时间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死亡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存活组.结论 服毒量、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肝肾功能、肺部CT的早期改变可作为早期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百草枯中毒的救治体会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血液灌流加内科综合治疗的83例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死亡35例,存活48例,病死率为42.17%。结论:服毒量是影响预后的关键,白细胞明显升高、肾功能受损出现早、肺部病变出现早或范围大、出现意识障碍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患者如果能够尽早洗胃、导泻并且及时血液净化、应用抗氧化及其他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可显著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百草枯中毒病人预后的相关因素及血液灌流治疗清除炎症介质和百草枯的效果。方法:收集35例急性百草枯中毒病人的临床资料,均在常规治疗百草枯中毒基础上行HA230树脂血液灌流器治疗。根据病人预后情况将病人分为存活组和病死组,比较病人第一次血液灌流前后血浆百草枯浓度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丙二醛水平及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变化,并分析病人血浆百草枯浓度、性别、年龄、服毒至第一次血液灌流时间和肝、肾、心肌损伤时间及血常规各指标与病人预后的关系。结果:35例病人中,存活20例,死亡15例,死亡率42.9%。2组病人服毒至第一次灌流时间和肝、肾、心肌损害时间及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灌流前比较,2组病人第一次灌流后血浆百草枯浓度均明显降低(P<0.01),SOD活力均上升(P<0.05);存活组病人灌流前后的血浆百草枯浓度均明显低于死亡组病人(P<0.01),而2组病人灌流前后的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白细胞介素-6和丙二醛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A230树脂血液灌流能有效清除百草枯,并能改善SOD活力;血浆百草枯浓度、服毒至第一次灌流时间和肝、肾、心肌损害时间及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是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6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随机接受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P-HD)或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HP-CVVH)治疗,分析性别、年龄、服毒量、血浆百草枯浓度、服毒至入院时间、百草枯中毒严重指数(SIPP)、APACHEⅡ评分、血清尿素氮、肌酐、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同工酶、钾、二氧化碳结合力、动脉血pH、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白细胞计数等指标与预后的关系。同时评价两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的疗效。结果:60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病死率为70%(死亡42例)。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服毒量[(21.67±15.01)mL vs(86.07±36.49)mL]、血浆百草枯浓度[(6.82±3.58)mg/L vs(12.45±4.67)mg/L]、服毒至入院时间[(3.75±1.04)h vs(9.93±4.25)h]、SIPP[(15.78±8.71)h.mg/L vs(105.54±55.48)h.mg/L]、白细胞计数[(8.84±2.54)×109/L vs(13.42±2.99)×109/L]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CVVH组病死率低于HP-HD组(62.9%vs 8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毒量、血浆百草枯浓度、服毒至入院时间、SIPP、白细胞计数是影响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的因素。与HP-HD比较,HP-CVVH不能明显改善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急性百草枯中毒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paraquat)中毒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因素。方法对25例急性百草枯中毒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死亡13例,死亡率52.0%。可有局部刺激症状及肺、肝、肾、心、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损害。死亡率随服毒量增大而增加,服毒量〉50 ml 4例全部死亡。白细胞〉200×10^9/L者8例、低血压及昏迷患者全部死亡。10例行血液灌流,死亡7例,死亡率70.0%。6例行血液灌流+血浆置换,死亡2例,死亡率33.3%。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可引起多脏器损害。早期洗胃及血液灌流+血浆置换可降低死亡率,白细胞〉200×10^9/L者、低血压、昏迷患者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7.
急性百草枯中毒1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急性百草枯(PQ)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探讨急救急性百草枯(PQ)中毒的方法。方法选取蚌医附院2007年4月-2009年11月收治的167例(均为非生产性自服)百草枯中毒患者,男性67例,女性100例,年龄10—80岁,平均31.89岁。对该167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7例中毒者存活52例,死亡115例,病死率为68.9%。其中口服量〈20ml 39例,死亡19例;口服量20—50ml51例,死亡34例;口服量50~100ml 43例,死亡30例;口服量〉100ml34例,死亡32例。在服毒3h内和3h后经洗胃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64.3%和78.2%;服毒12h内血液灌流治疗58例,死亡39例,病死率67.2%。结论百草枯中毒预后与中毒剂量的大小、初始洗胃时间关系密切;早期血液净化治疗可作为综合治疗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林荣  王家珍  刘广明 《四川医学》2011,32(6):903-905
目的探讨影响百草枯中毒的预后因素,寻找合理的有效救治方案。方法对83例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存活28例,死亡55例,病死率66.3%。服毒量、并发症、血液灌流时间等临床因素,对患者的病死率均有影响。结论百草枯中毒病死率极高,服毒量、并发症、心肌酶谱及救治措施等,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尽早使用白陶土、早期行血液灌流等综合救治措施,可明显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急性百草枯中毒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救治方法及预后因素。方法对2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死亡16例,死亡率80%,其中15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可有局部刺激症状及肺、肝、肾、心、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损害。死亡率随服毒量增大而增加,服毒量〉50ml者8例全部死亡,白细胞〉200×109/L者10例,低血压及昏迷患者全部死亡。12例行血液灌流,死亡9例,死亡率75%。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可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高。早期洗胃,及早进行血液灌流,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抢救率。  相似文献   

10.
陈亮 《当代医学》2014,(29):46-46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的原因及抢救要点和治疗经验,为防治临床急性中毒提供相关依据。方法收集吉林市中心医院ICU在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入院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原始病例资料,观察中毒剂量与患者存活率、死亡率直接关系。结果 30例患者中存活5例,死亡25例,死亡原因主要是呼吸衰竭,且死亡率与开始抢救的时间、摄入量有一定的关系,存活5例均为服用百草枯〈20mg/kg者,存活率占全部患者(16.70%),余25例服用百草枯〉20mg/kg者全部死亡,死亡率占全部患者(83.30%)。所有患者均采取早期洗胃、导泻、血液净化、激素治疗等方法。结论对比30例患者口服百草枯剂量(mg/kg)、血液灌流的时间、血液灌流的次数、服毒到洗胃的时间,对这些影响患者预后的非独立因素行数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早期常规保守治疗并血液净化,对于服用小剂量百草枯中毒者及早洗胃、血液净化联合激素可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1.
刘江华  雷卓青  郑文军 《广西医学》2009,31(9):1271-1273
目的探讨影响有机磷中毒合并中间综合征(IM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42例有机磷中毒合并IMS患者的一般情况、气管切开与气管插管、血液灌流、入住科别、开始洗胃时间、发生IMS的时间、合并症、乙酰胆碱酯酶、血气指标等资料。根据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27例,死亡组15例。依据设定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死亡组有基础疾病、未行气管切开、有合并症、未行血液灌流治疗及开始洗胃时间晚的比例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性别、入院科别、血气分析、来诊时胆碱酯酶(AchE)及发生IMS时间差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液灌流、开始洗胃时间与其存活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液灌流及开始洗胃时间是影响IMS患者预后生存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HA230、HA330树脂血液灌流器串联救治百草枯中毒的疗效,了解血液灌流清除炎症介质和百草枯的能力。方法选择口服百草枯中毒病人56例。在常规治疗百草枯中毒基础上分为:A组,HA230树脂血液灌流器治疗百草中毒35例;B组,HA230、HA330树脂血液灌流器串联治疗百草枯中毒21例;监测2组病人第一次血液灌流前后血浆百草枯浓度,收集并分析性别、年龄、服毒至第一次血液灌流时间、百草枯中毒严重指数、肝肾心肌损伤时间及血常规各指标与预后的关系,评价2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的疗效。监测2组灌流前后百草枯浓度、人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变化,探讨百草枯中毒病人MODS的发病机制及清除炎症介质和百草枯的能力。结果56例百草枯中毒病人病死率为48%(27例),2组灌流前后百草枯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组内灌流前后SOD活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A组组内灌流前后GSH-PX活力、MDA含量、IL-6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组内灌流前后SOD活力、GSH-PX活力、MDA含量、IL-6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2组灌流前后SOD活力、GSH-PX活力、MDA含量、IL-6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灌流前、后IL-6含量、GSH-PX活力、MDA含量、SOD活力与百草枯浓度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血液灌流能有效清除百草枯;HA230、HA330树脂血液灌流器串联与单用HA230树脂血液灌流器治疗百草枯中毒未见明显疗效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急性百草枯中毒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76例资料完整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中毒后14d预后将患者分成存活组(n=38)和死亡组(n=38),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结果:死亡组的年龄、性别、中毒一洗胃时间间隔、中毒一血液灌流时间间隔、尿素氮(BuN)、pH、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存活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死亡组的中毒剂量、外周血白细胞(WB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肌酐(Cr)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而动脉血氧分压(Pa02)、碳酸氢根(HCO。)均明显低于存活组(均P〈0.05)。存活组中毒后14d内肺CT平扫检查发现肺部异常影像改变15例,阳性率为39.5%;而死亡组中有23例,阳性率为60.5%出现肺部异常影像改变,明显多见于存活组(P〈0.05)。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后,中毒剂量、WBC计数、肝肾功能指标、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肺部异常影像改变等均可作为评估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甲强龙治疗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早期大剂量甲基氢化泼尼龙冲击治疗百草枯(PQ)中毒患者病死率、肺纤维化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2003~2009年收治的100例口服PQ中毒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给予洗胃、血液灌流治疗;治疗组50例:在常规洗胃、血液灌流治疗基础上,早期给予大剂量甲基氢化泼尼龙冲击治疗.结果 早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明显提高了百草枯中毒的治愈率,降低了病死率和肺纤维化发生率.结论 早期大剂量甲基氢化泼尼龙冲击治疗可改善PQ中毒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1):81-85+封三
目的分析急性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患者的死亡独立危险因素,为PQ中毒的急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年龄12岁、中毒时间24 h的PQ中毒患者的95例临床资料。按照1个月后的结局分为死亡组53例和存活组42例;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的基本情况、检验指标、血液净化治疗等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PQ中毒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各危险因素对预后评估的准确性。结果服毒量、启动血液净化时间、血乳酸为PQ中毒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服毒量58.5 mL、启动血液净化时间5.5 h、血乳酸5.95 mmol/L的PQ中毒患者死亡风险明显升高;对PQ的死亡预测能力从高至低依次为:血乳酸、启动血液净化时间、服毒量。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尽早对PQ中毒患者实施血液净化治疗,迅速、有效降低体内的PQ浓度,有助于提高PQ中毒患者的存活率;同时结合服毒量及血乳酸水平可作为预测PQ中毒患者死亡的可靠性指标。  相似文献   

16.
黄渊旭 《中外医疗》2011,30(10):2-3,5
目的探讨有机磷中毒合并中间综合征(IM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有机磷中毒合并IMS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一般情况、洗胃时间、气管切开与气管插管、血液灌流、机械通气时间,发生IMS的时间、心率、白细胞计数、胆碱酯酶活性等。根据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33例,死亡组27例。结果 2组的心率、白细胞计数、胆碱酯酶、发生IMS的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生存组洗胃时间、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血液灌流与死亡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洗胃时间、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血液灌流是提高IMS患者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有机磷中毒合并中间综合征(IM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有机磷中毒合并IMS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一般情况、洗胃时间、气管切开与气管插管、血液灌流、机械通气时间,发生IMS的时间、心率、白细胞计数、胆碱酯酶活性等.根据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24例,死亡组18例.结果 两组的心率、白细胞计数、胆碱酯酶、发生IMS的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洗胃时间、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血液灌流与死亡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洗胃时间、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时间、血液灌流是提高IMS患者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血液灌流对百草枯中毒的治疗价值及护理体会。方法对应用血液灌流方法治疗百草枯中毒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例口服量少且及早行血流灌流者痊愈,9例好转出院,1例死亡。结论对百草枯中毒的患者尽早洗胃和血液灌流,可减少毒物的吸收,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9.
江亚 《当代医学》2014,(29):16-17
目的总结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特点,提升临床抢救水平。方法以陕西省汉中市3201医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22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2例患者中存活8例,死亡14例。服毒量与致死量具有关联。结论百草枯中毒可造成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预后较差,及时洗胃并进行血液灌流可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服毒一血液灌流时长与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的关系.方法:对在我院行血液灌流医治的5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据血液灌流时长分三组.A组:服毒一血液灌流时长小于4h;B组:服毒一4h≤服毒一血液灌流时间<8h;C组:8h≤服毒一血液灌流时长< 12h.对比A,B,C三组脏器损伤状况、死亡率以及死亡患者存活时间等,分析服毒一血液灌流时间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28d内死亡36例.A、B、C三组死亡例数为8例、15例、13例,A、B、C三组死亡率分别为50.00%、70.00%、92.85%,三组28d的病死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三组间ALTmax、SCrmax、AMYmax和PaO2min水平.各组患者在急性脏器损伤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存在意义(P<0.05).结论:百草枯农药中毒不超过4h开始HP可以显著缓解靶器官受损,减少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