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古代文献关于"饮病"和现代医学关于高血压病的认识,"饮病"与高血压病无论从临床表现还是从发病机制上都有着密切的相关性。近年来,"痰饮"成为高血压病发病的重要病因之一,并贯穿于高血压病发病的始终。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等具有"化饮"功效的方剂在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实践中已取得较好疗效,但始终缺乏从饮论治高血压病的辨治纲要。因此,将"饮邪"引入高血压病的致病因素之中,对其做系统性、理论性的探讨,并总结出一套治则治法,对指导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五苓散加味治疗高血压病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雯涌 《光明中医》2010,25(1):139-139
本文根据笔者经验,运用五苓散加味治疗高血压病,探索出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庞博  杨波 《湖南中医杂志》2022,38(2):178-180
高血压病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病,长期血压升高会影响心、脑、肾等重要靶器官的功能和结构.近年来我国高血压病患病率仍呈上升趋势,且知晓、治疗和控制率总体仍处于较低的水平[1].高血压病病理机制复杂,临床预防控制难度较大.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具有表里同治、改善生活质量、保护靶器官等优势.五苓散为效验方剂之一,有温通阳气、渗湿利水...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之五苓散临床应用广泛,笔者从运用五苓散治疗的2例慢性咽炎病案入手,详细阐述了五苓散的临床应用要点,指出"渴"是五苓散证的重要特点,其病机是津液输布异常,认为五苓散治疗"渴"是通过健脾益气,促进脾之运化,调节水液代谢,促进津液滋润濡养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临床症状,体现了中医学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五苓散的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苓散是<伤寒杂病论>中治疗"气化不利,水液内停"的主方.通过对五苓散相关条文的梳理,以"气化不利"的病机为切入点,全面探讨五苓散的适应症、类证鉴别及临床应用等问题,并举典型病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6.
伤寒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为一部以治疗外感疾病为主的专著,但其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其中许多方药同样可用于内伤疾病。高血压病为现代西医病名,可归入中医内伤杂病的范畴。目前,中医界不少人一见高血压病不辨证即对号入座认为"肝阳上亢",套用清肝、平肝法,已落入"中药西用"的窠臼,疗效有限。笔者采用辨病和辨证结合的方法,用伤寒方五苓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承气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吴茱萸汤等配合降压药治疗高血压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抑平舒单用、与中药平肝潜阳滋阴利尿之天麻钩藤五苓散联合运用在治疗高血压中的疗效.方法对7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3组,疗程6周.观察1年余,并对治疗前后各项相关指标进行对照比较.结果三组降压明显,降舒张压效好于降收缩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以ACEI类抑平舒配合平肝潜阳滋阴利水之天麻钩藤五苓散联合治疗高血压病,可有效控制疗效,减少西药服药量,降低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老年病之一,五苓散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水饮内停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通过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得到证实;同时也体现了中医经方方证相应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杨海林  李欠  邱黛玉 《河南中医》2021,41(2):163-165
五苓散方药中,茯苓利小便,治疗作用侧重于津液形成前的"化";猪苓利水道,侧重于津液形成后的利.猪苓使水液"阴化",有直接"利水道"的功效;茯苓使水液"阳化",除"利小便"外,还可"健脾""安神".五苓散中同时运用茯苓和猪苓,既可使水湿从阳以化气,又可使化气后的津液从阴以滋养全身,而后形成小便,促进机体整体的水液代谢.泽...  相似文献   

10.
五苓散敷脐治疗小儿腹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龙 《光明中医》2007,22(2):66-66
五苓散是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治疗"蓄水证"的主方之一.笔者从2001年起,采用五苓散敷脐治疗小儿腹泻84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84例均为门诊患儿,其中男性46例,女性38例,年龄最小的20天,最大的8岁;病程在1-5天的35例,6-10天的31例,10天以上的18例.  相似文献   

11.
五苓散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东 《四川中医》2012,(4):117-118
五苓散在《伤寒论》用于治疗蓄水证,其功用通阳化水、健脾利水。临床上很多种疾病有其特殊性,但同时都有水液代谢失常、饮留为患的共性,应用五苓散方强调从其病机入手,不要囿于《伤寒论》蓄水证之说,临床上才能大大拓宽五苓散之运用,起到药到病除之效,本文从病机出发,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治疗相关疾病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是治疗"太阳蓄水证"的代表方剂。方证以"小便不利"为主要临床表现,是由于太阳表邪循经入腑,阻碍膀胱气化功能,气化不利则水液不出,导致小便不利,膀胱居于下焦。故传统观念认为五苓散主治下焦病证,这无意中局限了五苓散的临床应用范围,笔者在跟师张国骏主任的过程中五苓散可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遂试从三焦理论和气机升降学说对五苓散做出进一步探讨。1三焦理论与太阳蓄水证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一是主持诸气,总司全身气机和气化。  相似文献   

13.
五苓散首见于<伤寒论·太阳病篇>,乃为"太阳经腑同病之蓄水证"而设.但随着后世医家对五苓散临床运用实践的不断深入,此方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其中运用于肝硬化腹水的治疗就是其典型例子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五苓散为张仲景治疗"太阳蓄水证"的经典方。笔者在现代医学辨病基础上结合六经辨治,将其用于皮肤病治疗,效如桴鼓。现结合案例介绍如下。1五苓散方证指征《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有关五苓散方证条文有多条,其中《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是提示运用五苓散的关键。皮肤病中的皮损所表现出的水肿、渗出或顽固性结节倾向,口渴而不多饮,舌淡、苔白滑或淡胖有齿痕为客观依据;从病机而言,即蓄水  相似文献   

15.
正五苓散出自《伤寒论》,是治疗小便不利的经典方剂,可以治疗水液代谢失调方面的诸多疾病~([1])。我们从《伤寒论》原文出发,通过对条文中相关症状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五苓散证的病机,从而更好地进行临床应用。1五苓散证的症状与病机五苓散见于《伤寒论》太阳病篇,第71、72、73、74条和第156条。在上述条文中,我们发现"口渴"与"小便不利"为其重要临床症状。在74条中提到"水逆",即"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其中隐含着胃中有停饮,这是五苓散  相似文献   

16.
五苓散加减治疗高血压病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五苓散系《伤寒论》之方剂,有通阳化气、渗湿利水功用。自1995年以来,笔者采用五苓散加减治疗高血压病,疗效确切,无副作用。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按1974年冠心病及高血压病普查预防座谈会修订的高血压普查方法及诊断参考标准。中药组:男28例,女22例。西药组:男22例,女24例。年龄5065岁,均为原发性高血压。两组病人随机分类,在治疗开始前停用其它药物。1.2 药物组成及治疗方法:中药组成主要为五苓散加减(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郁金、石决明等)。共为散剂,每…  相似文献   

17.
穆志娟 《天津中医药》2019,36(4):346-348
对五苓散证的病机病位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膀胱蓄水"仅是五苓散证病机的一个方面,并结合《黄帝内经》、《难经》及张仲景原文分析,指出五苓散病位当在三焦,病机为三焦气化不利,津液输布失常。医者临床治疗皮肤病,凡符合此病机病位,均可尝试运用五苓散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8.
泄泻是临床常见病证,其病机多为脾虚湿盛。临床一般将其分为寒湿内盛等七型,常用方剂中并无五苓散,但五苓散作为温阳化气利水的代表方,不少医家用其加减化裁治疗泄泻。现总结近30年五苓散及其加减在泄泻中的研究进展。本文从五苓散适应证及病因病机研究、五苓散原方及五苓散合方或加减治疗泄泻研究进展、五苓散治疗泄泻实验研究进展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9.
五苓散对腹泻模型小鼠结肠AQP-4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腹泻是临床常见病,利小便实大便是中医治疗腹泻的经典治法之一.<景岳全书>指出:"凡泄泻之病,多由水谷不分,故以利水为上策.""故曰:治泻,不利小水,非其治也."现代应用经方五苓散,通过利尿方法治疗多种原因导致的腹泻,都有较好的疗效.为了探讨五苓散对腹泻治疗的作用机制,本研究观察了五苓散对番泻叶腹泻模型小鼠结肠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从中医的源流与病名、历代及近代对糖尿病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及相关研究进行研究总结,糖尿病属于中医的"消渴"、"消瘅"等范畴,消渴病早期阶段病机与湿热的关系密切,结合自身临床经验,茵陈五苓散治疗早期糖尿病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