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符文华  陈叶  白杉 《职业与健康》2012,28(11):1379-1380
目的利用现有的流行性感冒(流感)监测数据,探讨流感早期预警指标及其在2009年甲型流感大流行中的预警效果。方法选用沈阳18所哨点医院门诊流感样病例既往监测数据,采用控制图法,建立预警线,对2009和2010年的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数据进行拟合,并结合新甲型H1N1疫情和病原学监测结果综合分析其早期预警效果。结果控制图法显示,ILI%较病原学监测和大疫情数据提前1周超过警戒线,ILI%趋势于新甲型H1N1疫情、流感病毒检出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 ILI%作为流感活动的监测指标较为可靠,控制图法可作为流感大流行敏感有效的早期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流感监测数据进行早期预警。方法利用天河口岸2010-2013年流感病毒核酸分月阳性率数据建立数据库,采用流行控制图法建立预警模型,对2009年5-12月流感疫情进行回顾性验证预警,分析该模型的预警效果。结果以阳性率均数为中心线,中心线加2个标准差为上控制限,较好地识别了天河口岸2009年流感流行。结论流行控制图法可用于口岸流感疫情预警。  相似文献   

3.
目的 加强厦门市流感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利用,为流感疫情的研判和风险评估,以及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厦门市2家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2015—2019年流感样病例和流感病原学的周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流感流行预警阈值。结果 厦门市流感流行预警阈值为周ILI%≥5.5%、周流感病毒检出率≥25.0%,敏感性为76.3%、特异性为57.2%。结论 本次确定的厦门市流感流行预警阈值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用此阈值对厦门市流感实际流行水平进行验证,两者吻合度较好,可作为本市流感流行的早期预警指标;该指标需在今后工作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修正。  相似文献   

4.
目的:目的:评价江苏省流感样病例流行特征的改变,在2009年甲H1N1流感大流行中的早期预警效果。方法:在全省范围内设置流感监测点,通过“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收集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监测数据,采用控制图法设置预警线,同时分析地区、年龄分布差异。结果:周IL1%(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就诊总数的比例)在本省甲型H1N1流感本土感染病例出现的后一周,同时也是本土聚集性病例疫情出现的前一周,即超过了预警线,并且流行期流感样病例的年龄分布表现为学龄儿童和青壮年构成比的大幅增加。结论:控制图法预警符合甲型H1N1流感在本省的实际流行特征,周IL1%的异常增高和流感样病例年龄分布的改变可作为流感大流行的早期预警信号。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近5年无锡市扩大流感监测后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特征,探索无锡市流感流行预警阈值。方法 对2013-2017年流感年无锡市4家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ILI)和病原学监测资料及网络上暴发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采用流感病毒最高阳性检出率的30%作为流行判断标准,以确立预警基线。结果 2013-2017年流感年无锡流感流行高峰在1、4、8、12月,70%~90%ILI为15岁以下年龄组人群,ILI的年龄构成与流感流行季节类型有关。无锡地区ILI就诊百分比基线值为5.43%,其灵敏度达到50.52%。暴发疫情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12月、次年1月和3月(76.92%),83.33%的疫情发生在中小学,B型Yamagata是引起冬春季暴发疫情的主要病原。结论 无锡地区存在冬春、夏季流感流行高峰,采用历史基线5年的核酸阳性率高值30%作为流感流行的标准计算相应的ILI预警基线值能起到流感暴发疫情早期预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钱燕华  石平  何恩奇  邵洁  孙纳  祖荣强  孙杰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4):3678-3680,3682
目的利用已有的非典预警及流感样病例两个症状监测系统,建立无锡市流感监测预警基线值,评价其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中的早期预警效果。方法对2007~2009年无锡市非典预警数据及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对2009年的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进行拟合,分析两个系统和不同方法对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早期预警的效果。结果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ILI%)自出现首例输入性病例前1个月就出现上升趋势;非典预警监测系统中发热呼吸道病例门诊就诊率高于2007、2008年同期水平(P﹤0.001),在出现本地病例前1周就出现上升趋势。控制图法显示,2009年流感疫情与2009年甲型H1N1流感不同阶段流行趋势基本一致。结论两个监测系统2009年预警信号和实际甲型H1N1流感疫情基本吻合;移动平均回归法预警甲型H1N1流感暴发较控制图法在流行时间上更为精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已有的流感监测数据制定福田区流感监测基线和预警曲线,进行早期预测。[方法]采用2005~2009年两所医院的流感样病例百分比监测数据(ILI%),通过统计分析制定基线和预警曲线。[结果]福田区流感基线值为4.10%,预警值为7.95%,警戒曲线反映的异常波动与2010年实际的暴发疫情及病原分离结果相一致。[结论]福田区的流感监测预警曲线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和准确性,能对流感疫情进行早期预警。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流感流行预警方法探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索适合甘肃省流感流行的预警方法。方法 分别用简单控制图法、移动百分位数法、指数平滑法及累积和控制图法对2014-2015年度甘肃省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进行预警分析,结合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约登指数、Kappa值等指标,比较和评价4种方法的预警效果。结果 2014-2015年度甘肃省流感流行高峰起始时间为2014年第50周,流行高峰持续6周。4种预警方法中以累积和控制图法预警效果最优,能及时发出预警信号,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6.67%和93.48%。结论 累积和控制图法适合甘肃省流感流行高峰预警。  相似文献   

9.
流感监测预警是其预防控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各国长期以来重要的研究领域。目前对人群流感的监测主要依赖传统监测手段,包括各级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医院协作,其中由医疗机构诊断并报告流感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流感样病例监测哨点医院是根据各地区情况和哨点医院的选择原则设定的监测哨点,而流感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监测网络又是由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具备资质的流感实验室组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发热呼吸道症状监测在甲型H1N1流感暴发早期预警效果。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本地区发热呼吸道症状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对2009年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数据进行拟合判断预警效果。结果 2009年甲型H1N1病例数在第35周后明显增加,在42周到达高峰,随即开始下降,其走势与ILI%(流感样病例占同期门急诊就诊总人数百分比)趋势相同;控制图法预警显示:ILI%在21~29周,35~43周和46周出现预警信息,基本与2009年甲型H1N1流行趋势一致;移动平均数回归法预警显示,2009年25~26周,29周,36~42周ILI%超过平均线,其中第42周超过了平均线+2.0标准差预警线,与2009年甲型H1N1第42周达到高峰的流行趋势吻合。结论发热呼吸道症状监测预警能较好的反映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其中应用移动平均回归法预警效果较控制图法好。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大数据传染病监测预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传染病监测预警已成为传染病防控的重点和热点研究问题,传统传染病监测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对于传染病防控起到了很好的预警作用,但存在监测范围局限、预警时间滞后等不足之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传染病数据的大量增长,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的传染病监测预警研究正逐步成为研究焦点。本文详细介绍基于网络、社会和自然因素、医疗、病原监测等不同大数据来源的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综述各系统优势和不足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2004~2007年流行性感冒监测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了解江苏省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价流感监测工作方法并为流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4年1月~2007年5月江苏省监测哨点医院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监测资料、病原学监测资料以及全省暴发疫情调查处置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7年流感监测显示,江苏省可能存在冬春季、夏季2个流感流行高峰.ILI的年龄构成特征以低年龄组为主.流感毒株类型构成改变多在9月前后.流感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中小学校.结论 流感监测工作应重点关注新型流感毒株的出现,同时加强学校暴发监测.目前流感监测存在不足,ILI监测指标流感流行效果有待评价;敏感的新型综合性监测方法与手段有待探索.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流行性感冒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分析广东省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特点和流感病毒优势株的情况。方法采集2001年1月~2004年6月内科或儿科门诊就诊的流感样病人(发病3d内)的咽拭子或咽漱液标本,流感病毒分离采用鸡胚和狗肾传代细胞(Madin-Darby CanineKidney,MDcK);流感病毒亚型鉴定采用血凝抑制试验。结果共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或咽漱液样本17313份,流感病毒阳性1508株,分离率为8.71%,其中A1型(HIN1)92株、A3型(H3N2)1138株、B型278株,分别占总分离数的6.1%,75.5%,18.4%。3种毒株在5~15岁组分布最多,占44.7%;2001年优势流行株为B型,2002~2004年优势流行株均为A3(H3N2);流感病毒分离高峰为每年3~7月,2003年和2004年上半年未分离到A1(H1N1)亚型流感病毒;A3(H3N2)型流感病毒除主要在流行季节分离外,在非流行高峰期也均有一定数量分离;B型流感病毒则主要集中分离于冬季(11、12、1月份)。结论感染人群中流感毒株A1(H1N1)、A3(H3N2)、B型交替出现,A3(H3N2)亚型活动较强。应密切注意A3型(H3N2)流行株的活动情况,加强监测,及时发现流感病毒新变异株。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湖北省潜江地区基于医疗机构症状监测系统的数据上报质量对该系统预警灵敏度的影响。方法 计算医疗机构症状监测系统运行期间数据质量评估指标(迟报率、缺报率);使用半合成模拟暴发数据及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多种预警模型的预测能力,筛选最佳预警模型;采用时间序列的广义相加模型(GAM)对数据质量评估指标与系统灵敏度进行曲线拟合及阈值效应分析。结果 2012年4月1日至2014年1月31日潜江地区累计上报总症状179 905例,迟报8 744次,平均每月迟报416次,总迟报率为16.45%;缺报2 566次,缺报率为4.83%。与其他预警模型(累积和模型、休哈特模型、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模型、早期异常报告系统模型)相比,移动平均法模型的预测效果最佳(AUC=0.93);与其他模型相比,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症状监测系统运行期间,系统预警暴发的灵敏度介于84.89%~97.25%之间。缺报率对监测系统灵敏度有影响,即当缺报率>2.78%时,系统灵敏度迅速下降,未观察到迟报率对灵敏度有影响。结论 湖北省潜江地区医疗机构症状监测系统的数据报告质量影响该系统的预警灵敏度,在此次设定参数的前提下,主要是数据的缺报率对系统灵敏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暴发流行让全世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也让传染病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呼吸道传染病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历程, 探讨了传染病监测预警的未来发展趋势, 对新出现的传染病监测方法、预警模式进行综述, 寻求未来构建传染病多渠道监测和多维度预警系统的方法, 为提升我国新发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水平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食源性疾病是当今世界最广泛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已受到高度关注。学校食源性疾病的防控重在预防,监测预警是关键,本研究对学校食源性疾病进行了概述,将发达国家监测预警系统与国内进展进行比较,借鉴其宝贵经验。结合我国学校食源性疾病监测预警技术的研究现状,为学校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2006-2011年哨点监测流感样病例动态预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掌握甘肃省流感样病例发生动态并探索其预警模式和效果.方法 通过甘肃省2006-2011年哨点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应用时序图分析其变动趋势,并采用流行控制图-移动百分位数法探索流感样病例预警模式,结合统计模型的预测值,评价预警效果.结果 甘肃省2006和2009年为流感高流行期,2007和2008年为流感低流行期.流感样病例流行控制预警线显示冬季预警值较高,夏季较低的特征.应用简单季节性指数平滑模型和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IMA)(1,1,1)(0,1,0)乘积季节性模型动态预测2011年每周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病例百分比(ILI%),二者动态预测预警与实报预警一致率均为100%.但从预测的均方根误差分析,指数平滑模型动态预测效果优于ARIMA模型.结论 流感动态预警模式可反映甘肃省流感样病例的流行规律,但预警技术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