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陈健葵  丁兆生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3):2815-2816
据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对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已开始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06年6月1号,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占到全球老年人口的两成多,居世界首位,预计到2015年老年人口将达2.02亿。随着我国持续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目前绝大部分城市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基本得以满足,老年群体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但是依然要看到,由于缺乏精神关爱,老年人心理疾病有上升趋势,他们有许多心理和精神健康的问题需要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年化问题已摆到了我们面前。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3亿,人口的老年化,一方面反映出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另一方面对社会各方面的工作尤其是医疗保健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尊老、敬老、爱老传统的国家,我们要充分地体恤尊重老人,作为医疗单位必须积极采取措施适应新的要求,发挥医院在老年保健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进入老年型,老龄人口大幅度增长后对健康产生的巨大影响引发了人们在健康需求、老年医疗、护理观念上的转变。我国现有的医疗机构、养老政策远远不能满足其需要,因此对老年护理的挑战是严峻的,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从预防保健、护理教育、医疗保障和服务体系等方面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老年护理发展道路,使我国老年人老有所养,真正提高生活质量,社会得到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护理事业的进步,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截至2007年,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7亿,预计2050年将达到20亿,据预测,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已迈进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已达1.43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1%。本世纪的100年是不可逆转的老龄化社会,我国已进入了崇尚健康长寿的时代,人们已把健康长寿视为最大的财富。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科学健身与长寿研究委员会就承担着研究人的健康长寿与长寿规律的重大任务。”[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口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的寿命不断延长;同时,随着出生率和死亡率的降低,我国社会的人口结构趋向老龄化,老年人口的比例越来越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老年人口是弱势群体。老年人的生活问题和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保障老年人晚年幸福,提高他们的身心健康,也就成为各级卫生管理部门和卫生工作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老年护理: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当今世界众所瞩目的问题,是科学与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标志。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科技进步,医疗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使我国老年人口系数越来越高,已达老龄化标准。  相似文献   

8.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2001年4月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65岁及以上人口为8811万,占总人口的6.96%,标志我国已进入“老年型”国家。到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1.65亿,2050年是我国老龄化的高峰期,老年人口将达4.12亿,占总人口的27.4%,成为相当老的老年型国家。目前,我国部分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已进入老年化城市。  相似文献   

9.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科学技术的进步,老年人口逐渐增多,给社会带来了诸多问题。我国至2000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已超过了10%,跨入了老龄化社会的行列。研究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河义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5):1066-1067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平均寿命也逐渐延长,目前我国老龄化速度已居全球首位,全国老年人口已达1.32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0%,我国已步人老龄社会。老年患者的手术及麻醉数量也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而显著增加,但由于老年患者的生理病理改变及伴随的全身性疾病相应增多,对手术及麻醉的耐受性较差,所以要尽量选择对呼吸、循环影响小,  相似文献   

11.
加强社区护理 适应老龄化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已进入老龄社会,目前,我国老年人口正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全国现有老龄人口1.3亿,占总人口的10.6%,按照联合国规定的年龄结构标准,发展中国家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10%以上称老年型人口,达到这个标准的社会称老龄化社会。据此标准,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问题,现有的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已不能满足逐渐增加的老年保健需求。健康老龄化观点的提出,使老年人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更应加强,我国目前的社区护理现状已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社区护理是社区…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及对传染病的有效控制,使我国人口平均寿命普通提高。据1999年底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我国60Yr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22亿,预计到2000年底将达到1.3亿,下世纪中叶可达到4亿左右,已有1/4的省市老年人口超过10%。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的老龄化已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离退休老年人在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由于他们的经历不同,对适应离退休后生活的能力也各有差异。因此除有效诊治各种老年性疾病之外,健康的心理状态则成为其生活质量保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以来,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医院科学的迅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1990年以来,我国老年人口以每年3.32%的速度增长,到2000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相似文献   

14.
都兴芳  徐欣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8):2298+2322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我国老年人口已超过10%,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是: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已居世界第一,而且以每年3%的速度快速增长,高龄化趋势明显。我院始建于1947  相似文献   

15.
据 2 0 0 0年统计 ,我国 6 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总人口的10 6 % ,其中 6 5岁以上人口已达到总人数的 6 9% ,预测每年以 3‰的速度增长。我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 ,因我国人口基数大 ,老年人口绝对值在全世界最高 ,因此老年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问题 ,给医学服务与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1 老年心理状态与疾病特点1 1 老年人心理状态变化因素。心理的变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1)内环境的紊乱 :老年人器官机能减退 ,内分泌发生变化。 (2 )外环境的影响 :家庭琐事干扰 ;社会人际交往突变 ;生活环境的调位 ,即从紧张有序的工作环境 ,转到平静的生活 ,…  相似文献   

16.
老年女性尿失禁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尿失禁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疾患。由于人类寿命普遍延长,尿失禁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我国是一人口大国,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人口老龄化趋明显。本世纪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亿,人口年龄结构提前进入老龄型,且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增长更快。高质量的老年生活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解尿失禁对中老年女性生活质量的影响,笔者对福州市部分中老年女性进行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邢虹  孙秋  陆萍静 《吉林医学》2010,31(32):5883-5884
目前国际上将60岁以上的人口称为老年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45%,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60岁以上人口超10%),2000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121的1/5。  相似文献   

18.
伴随世纪钟声的敲响,我们跨入了21世纪,国家经济飞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医疗保健事业不断发展和壮大,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明显延长,社会正在向老龄化发展。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1.34亿,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我国已进入老年型国家,而且正逐渐增加。由此带来的老年性疾病也相对增加,如何用科学发展观,做好老年人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已成为医务工作共同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逐年递增,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因此,研究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要,提供优质的老年护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已成为护理领域的重要课题,而不断加强老年护理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的老年护理专业人员是满足未来社会对老年护理需求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2020年大陆地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量为2.64亿人,已占到总人口的18.7%。2010—2020年的10年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了5.44%,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了4.63%,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