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之一。金属β-内酰胺酶在铜绿假单胞菌中广。泛流行,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更多困难。现对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胺酶的流行病学特征、性质、分类、分子生物学特征以及实验室检测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铜绿假单胞菌产IMP型金属β-内酰胺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MP型金属酶是我国临床检出率最高的金属酶,产金属酶(MBL)是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MBL基因可位于细菌质粒或染色体上,并可以基因盒的形式由整合子携带,从而导致耐药性在细菌问水平或垂直传播,给临床抗菌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现对IMP型金属酶的演变、分类、分子生物学特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赵苏瑛  李岷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12):1181-1182,1185
产金属酶(MBL)是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MBL基因可位于细菌质粒或染色体上,并以基因盒的形式由整合子携带,从而导致耐药性在细菌间水平或垂直传播,给临床抗菌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现对MBL的演变、分类、分子生物学特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绿假单胞菌中金属β-内酰胺酶可分为4种:IMP、VIM、SPM以及GIM,而各型又有若干亚型。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位于细菌染色体或质粒上,并以基因盒的形式存在于整合子中。整合子属于可移动基因元件,借助整合子的移动,基因盒可在不同细菌间传递,导致耐药性在不同细菌间水平传播,给临床抗菌治疗带来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PA)持续高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及其对耐药性的影响。方法用双纸片增效试验进行ESBLs检测,使用χ2检验比较PA产ES-BLs菌株与未产ESBLs菌株在耐药性之间的差别。结果对109株PA进行检测,其中22株产ES-BLs,检出率为20.2%。产ESBLsPA组与未产ESBLsPA组均对泰能、多粘菌素E敏感,对复方新诺明高度耐药(P>0.05);对替卡西林、替卡西林+棒酸、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等在内的8种抗生素,产ESBLsPA组耐药率明显高于未产ESBLsPA组(P<0.05或P<0.01)。结论产ESBLsPA对常用抗生素呈现出更强的耐药性,并且部分产ESBLsPA菌株还常常联合其他酶造成混合耐药,使PA多重耐药状况更加严重。微生物工作者应加强PA产酶情况的监测。  相似文献   

6.
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β-内酰胺酶耐药表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分离铜绿假单胞菌院内感染临床分布、产酶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采用手工法及法国生物梅里埃鉴定系统对菌种进行鉴定,用琼脂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双纸片扩散法、三维试验、协同法分别对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β-内酰胺酶(AmpC酶)、金属酶进行检测。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分布于呼吸科、ICU、外科,其中呼吸科和ICU检出率最高,分别占总分离菌株的50.7%和18.7%;临床标本以痰标本为主,分离率为80.6%,其次是脓汁和伤口分泌物;产AmpC酶71株,单产ESBLs酶27株,产金属酶16株,其中同时产ESBLs和AmpC酶菌株17株,产AmpC酶菌株检出率最高。结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以产AmpC酶为主,临床治疗应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和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铜绿假单胞菌质粒介导的AmpC β-内酰胺酶的耐药性,检测产AmpC酶株的耐药表型,为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收集108株临床分离鉴定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irby-Bauer药敏纸片法和头孢西丁三维试验(cefoxitin three dimensional test)方法检测出产AmpC酶阳性菌株,检测AmpC酶阳性菌株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表型。结果 在所收集临床分离的108株铜绿假单胞菌中,产AmpC酶铜绿假单胞菌28株,产AmpC酶菌株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产AmpC酶是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及膜孔蛋白基因存在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本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共30株,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方法,分析20种β-内酰胺酶基因(TEM、SHV、OXA-1群、OXA-2群、OXA—10群、PER、GES、VEB、CARB、IMI、VIM、SPM、GIM、SIM、DHA)和膜孔蛋白基因(OprD2)。结果3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TEM基因阳性28株,阳性率93.3%。CARB基因阳性1株,阳性率3.3%;膜孔蛋白编码基因OprD2缺失29株,阳性率96.7%。未检出其他β-内酰胺酶基因。结论烟台地区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酶基因(TEM)和膜孔蛋白编码基因OprD2缺失株检出率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本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耐药性及同源性.方法 用2-巯基丙酸或 EDTA 协同试验筛选临床分离的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协同试验阳性菌株用PCR法检测金属酶基因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产金属酶菌株同源性.结果 31株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协同试验阳性5株,PCR扩增有4株阳性,为金属酶IMP-9型,均分离自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PFGE结果显示为同一克隆株.产酶株对阿米卡星敏感或中介,对其他临床常用抗生素均高度耐药.结论 本院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有产IMP-9型金属酶铜绿假单胞菌流行,应注意进行临床检测和监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和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2006 年1月至2010年12月临床分离的715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双纸片协同法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标本来源为痰(67.1%)和分泌物(16.6%),其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为10.5%,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性从2006年的3.41%和2.27%分别上升至2010年的26.4%和18.2%;到2010年头孢哌酮、氨曲南、哌拉西林、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达50%以上;对复方新诺明连续5年耐药率均高达80%以上,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的总耐药率分别为20.4%和17.5%;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低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分别为15.9%和27.1%,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约在30%~50%.金属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5%.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总体呈上升趋势,应加强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医院耐药菌感染的流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广州地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在医院内的感染现状及耐药谱特性,帮助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方法用VITEK-32型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筛选广东省中医院、南方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5-2007年期间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并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其对亚胺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44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耐亚胺培南81株(18.41%)。在所测试的抗生素中,耐亚胺培南菌株组与非耐亚胺培南菌株组之间的耐药率差异明显,尤以庆大霉素(分别为65.43%、10.86%)、头孢他啶(分别为53.09%、10.03%)和阿米卡星(分别为53.09%、12.26%)显著。结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且耐药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在治疗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谨慎选用抗生素,有效控制及减缓耐药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特征及其耐药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并研究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Micro-Walkaway-40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应用PCR法对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相关基因(IMP、VIM、GIM、OXA)和膜微孔蛋白基因oprD2进行检测,琼脂稀释法检测氰氯苯腙(cccp)对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MIC的影响。结果 65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舒普深、特治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38.5%、43.1%和44.6%,对头孢他啶、马斯平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50.8%、53.8%和55.4%;65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中,IMP阳性11株(16.9%)、VIM 4株(6.2%),oprD2基因缺失5株(7.7%),其余耐药基因未检出;CCCP检测阳性时,亚胺培南的MIC值下降,提示存在主动外排机制的菌株7株(10.8%)。结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现象较为严重,其耐药机制主要与细菌产IMP型金属β-内酰胺酶、细胞主动外排机制以及膜微孔蛋白基因oprD2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和对比医院2004—2006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和耐药情况。方法用VITEK—AMS微生物自动分析仪鉴定菌种和药物试验,同时对肺炎克雷伯菌进行ESBLs检测。结果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株检出率在2004、2005、2006年分别为20.5%、34.1%、41.9%,新生儿科连续3年产ESBLs检出率最高;未发现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产ESBLs菌株对第3代头孢菌素类、复方新诺明有极高耐药性,均高于非产ESBLs菌株。结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株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医生应慎重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减少产ESBLs菌株的产生,防止其暴发与流行。  相似文献   

14.
王宇  汤立东  林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0):7325-7326
目的通过分析29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医院感染控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2010-01-01-2010-12-01分离到的296株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296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痰液标本,主要集中于呼吸内科、ICU等科室;其耐药率最低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常见的病原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有较高的敏感性,但总的耐药率仍很高,可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其变迁。方法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1 731株,用23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1 731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大于90%,其次为复方新诺明83.2%。耐药率大于70%的有奈替米星75.2%、氧氟沙星70.4%、四环素74.1%、氯霉素72.0%,耐药率小于30%的有头孢哌酮/舒巴坦、头胞吡肟、亚胺培南、头孢他啶。12年间耐药性有普遍增高的趋势,2004年至2007年部分有所减缓,但2008年又有所回升。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已成为临床最常见的致病菌之一,它的耐药及多重耐药已非常严重。为提高抗菌治疗效果应连续监测本地区的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307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本院2007年1月-2009年9月铜绿假单胞菌(PA)耐药性的变化趋势,为临床上耐药PA感染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PI系统进行菌种鉴定,用纸片扩散法(K-B)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用WHONET5.3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年间PA对14种抗生素的平均耐药率分别为28.1%、34.0%、35.5%,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亚胺培南耐药菌株79株。结论及时准确的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能尽早发现铜绿假单胞菌的院内感染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重症监护病房产VIM-2型金属酶绿脓假单胞菌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产金属β内酰胺酶绿脓假单胞菌的同源性、金属酶基因型及转移机制。方法用2-巯基丙酸协同试验筛选重症监护病房分离的对亚胺培南耐药的绿脓假单胞菌中的产金属酶株,聚合酶链反应(PCR)、克隆测序确定耐药基因,整合子PCR扩增,脉冲场凝胶电脉分析同源性。结果26株绿脓假单胞菌2-巯基丙酸协同试验阳性,酶粗提液能水解亚胺培南,活性能被EDTA抑制。VIM型金属酶引物PCR扩增阳性,经克隆测序证实为VIM-2型金属酶。整合子可变区序列分析表明,blaVIM-2位于Ⅰ类整合子上,该基因上游含有1个aacA4基因,下游为aadB基因。脉冲场凝胶电脉结果证实产酶株均来自同一克隆。结论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有产VIM-2型金属酶绿脓假单胞菌的流行,耐药基因位于Ⅰ类整合子上。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临床送检标本中首次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 E )的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海军总医院送检标本中首次分离的PAE ,并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271株铜绿假单胞菌中,痰标本检出率占首位,高达77.1%。PA E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达到38.4%和26.9%,而对头孢曲松、头孢呋辛钠、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头孢替坦、呋喃妥因和氨苄西林耐药率分别高达97.1%、98.2%、97.9%、99.4%、96.4%、100.0%、100.0%。结论应加强多重耐药PA E的动态监测,增强对各临床科室感染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PAE)的耐药现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医院分离的PAE药敏试验结果,应用WHONET5.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99-2007年PAE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2008-2011年则呈下降趋势。除头孢他啶外,其他三代头孢已完全耐药。对PAE较敏感的药物有多粘菌素B、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和头孢他啶。结论 PAE耐药严重,临床要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医院应加强对PAE的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