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物在体内通过吸收、分布、代谢、排泄4个过程,而药物的吸收是影响药物发挥疗效的主要因素。食物对药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食物能延缓胃排空,延缓口服药物的吸收,也能增加吸收;食物能延迟药效的发生并可能影响药物作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也能提高生物利用度。胃排空速率慢,药物在胃中停留时间延长,与胃黏膜接触的几率和面积增大,对于主要在胃吸收的弱酸性药物吸收会增加,相反则吸收减少。而对于主要在小肠吸收的药物,胃排空速率快则更有利于吸收。笔者就  相似文献   

2.
肠溶片的处方设计是使有效药物在肠道而不是在胃中释放。其目的为两种理由之一:(a)防止药物对胃的不良作用(如阿司匹林);或(b)防止药物由于胃内容物的影响所致的分解。一粒普通片子在胃中崩解后释放出大量的小微粒,随后它们与胃排空物混在一起进入小肠。当然,实质上在相应的时间内是通过食物的摄取来调节的。经过一段时间,药物逐渐从胃转移至小肠,其速率在很大  相似文献   

3.
一、服药时间概念1.清晨空腹服药。因空腹时,胃和小肠已基本没有食物,胃排空快。此时服用药物迅速到达小肠,吸收充分,作用迅速有效。如抗结核药利福平胶囊,空腹服药,没有食物影响药物吸收,血药浓度可达高峰,并很快吸收分布到全身。其它如容积性  相似文献   

4.
宋华  周毅生 《中南药学》2004,2(3):161-163
胃内滞留漂浮型缓释制剂是根据流体动力学平衡控制系统(The Hydronamically Balanced Controlled Drug Delivery System,HBS)原理设计制备,口服后可以漂浮于胃液之上持续释放药物的一种特殊制剂.这种制剂由于自身密度小于胃内容物密度,通常在胃液中呈漂浮状态滞留5~6 h,达到延长药物在胃内的释放时间,改善药物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在口服制剂中,胃滞留给药系统可以延长药物在胃内的滞留时间,进而延长其在整个胃肠道的转运时间,增加药物的吸收,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因此它是一种理想的给药系统。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进行归纳,从胃滞留给药系统的影响因素、分类、制剂研究(包括中药胃滞留制剂)及上市产品进展等方面对近年来胃滞留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检查前口服促胃肠动力药对胶囊内镜检查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32例疑似小肠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服药组和对照组,服药组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测前均口服多潘立酮,对照组患者不服用药物.比较两组患者的胃排空时间、小肠通过时间、全小肠检查完成率及诊断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服药组患者胃排空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小肠通过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胶囊滞留,全小肠检查完成率均为100.0%;对照组诊断阳性率为62.5%,服药组诊断阳性率为68.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前口服促胃肠动力药,能显著缩短胃排空时间,提高胶囊内镜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长春西汀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单向灌流技术考察长春西汀的大鼠在体肠吸收性质.结果表明,灌流速度对药物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有极显著影响(P<0.01);药物浓度对Ka和Papp无显著影响(P>0.05);药物在全肠道吸收较好,吸收窗主要在小肠,且小肠内无明显的特定吸收部位;羟丙基-β-环糊精在1%~4%范围内对药物的肠吸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川木香及其煨制品对小鼠肠推进和胃排窄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肠炭末推进实验观察川木香及其煨制品对正常小鼠小肠运动及硫酸阿托品所致小鼠小肠抑制模型的影响,采用甲基橙胃残留率的方法观察二者对正常小鼠胃排空、新斯的明所致小鼠胃排空亢进和肾上腺素所致小鼠胃排空抑制的影响.结果 15、9 g·kg-1川木香及其煨制品可明显促进正常小鼠的小肠运动,并能拮抗硫酸阿托品所致小鼠的小肠抑制作用;可促进正常小鼠的胃排空,并对肾上腺素所致小鼠胃排空的抑制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其中,15 g·kg-1煨制品对新斯的明所致小鼠的胃排空亢进有明显的拮抗作用.结论 川木香及其煨制品对小鼠的胃肠运动有促进作用,煨制品对不同功能状态的小鼠胃排空有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梅君  王志强  吴继禹 《医药导报》2009,28(8):1062-1064
胃滞留制剂可以增加以胃肠道上部吸收为主的药物的吸收,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减轻药物在胃肠道的局部刺激,提高生物利用度。依据药物制剂在体内的大小、比重及作用机制分为漂浮型胃内滞留系统、膨胀型胃内滞留系统、生物黏附型胃内滞留系统等。  相似文献   

10.
采用在体单向灌流法考察加巴喷丁的大鼠肠吸收特性.结果表明,加巴喷丁在小肠各段(十二指肠段、空肠段和回肠段)和结肠均有吸收.低、中浓度(1和10 mmol/L)时药物在小肠各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有效渗透系数(Peff)显著大于结肠段(P<0.05),高浓度(50 mmol/L)时十二指肠段的吸收显著大于结肠段(P<0.05).加巴喷丁浓度对其在小肠各段的吸收有显著影响,低浓度组小肠各段药物的Ka和Peff显著大于高浓度组(P<0.05),而药物浓度对结肠段的吸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胃滞留型控释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仲明  俞长兴 《中国药房》2001,12(3):178-180
口服给药是最方便且被应用最广的一种给药方式 ,目前市场上50 %以上的药物是口服给药。口服控释剂型首先必须在胃肠维持长时间零级动力学过程释药 ,且释放的药物能被胃肠道有效吸收。一般口服药物吸收部位是在小肠上部和中部 ,更主要的是在小肠中180cm~350cm无菌部位 ,若药物需在胃中发挥作用或在小场上段吸收 ,则制成普通的控缓释制剂就不能提供比常规速释制剂更大的优势。胃滞留型制剂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剂型 ,它通过驻留制剂在胃中长时间释放药物 ,药物一部分被胃吸收或在胃内发挥作用 ,另一部分通过幽门喷入小肠再…  相似文献   

12.
胃内滞留释药系统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近年来胃内滞留释药系统的研究进展。胃内滞留释药系统可增加以胃肠道上部吸收为主的药物的吸收,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目前胃内滞留释药系统主要有5种类型:胃内漂浮型、胃内黏附型、胃内膨胀型、胃底沉降型和磁性胃内滞留型。  相似文献   

13.
与小肠的表面积(120m^2)相比,结肠的表面积只有0.3m^2,所以一直认为结肠不是药物吸收的理想场所。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结肠在药物吸收和局部治疗方面有独特的优势。结肠滞留时间通常达20~35h,较长的滞留时间使药物被吸收的机会大大增加;结肠对大分子药物的屏障作用比小肠小,结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漂浮药物传递系统的新进展———中空微球,就胃排空的机理、中空微球的制备及体内外表征作一综述。方法查阅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该剂型可以延长药物在胃内的滞留时间,改善药物吸收,从而提高生物利用度。结论中空微球作为漂浮药物传递系统的一种新剂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吲达帕胺大鼠在体胃、小肠的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吲达帕胺在大鼠胃、小肠的吸收特性。方法采用大鼠在体方式 ,对吲达帕胺进行了大鼠胃、小肠的吸收动力学实验。结果大鼠胃部为吲达帕胺的不良吸收部位 ,2h的吸收百分率为 9 8% ;胆管结扎与不结扎对吸收速率无明显影响 ;吲达帕胺在小肠各部位吸收良好 ,吸收速率常数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顺序依次下降 ,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 0 1 5 6、0 1 4 0、0 1 30、0 0 73h-1。药物在肠道的吸收呈现一级吸收动力学 ,吸收机制为被动吸收。结论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大约是小肠段的十分之三 ,提示适于制备日服一次 ( 2 4h)缓释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16.
高良姜总黄酮对胃肠运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良姜总黄酮对胃肠运动的影响。方法:采用胃排空法观察高良姜总黄酮对正常小鼠胃排空和溴吡斯的明所致小鼠胃排空亢进的影响;通过离体实验观察高良姜总黄酮对大鼠胃平滑肌的影响;用小肠推进法观察高良姜总黄酮对小鼠小肠运动的影响。结果:高良姜总黄酮对正常小鼠胃排空无显著影响,而对溴吡斯的明所致小鼠胃排空亢进有显著拮抗作用(P<0.01或P<0.05);对乙酰胆碱引起的大鼠胃平滑肌痉孪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对正常小鼠小肠运动有显著抑制作用,可明显减少推进距离,降低推进率(P<0.05)。结论:高良姜总黄酮能显著抑制胃肠运动。  相似文献   

17.
盐酸莫沙比利主要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盐酸莫沙比利为新研制开发的胃动力药,我们对其进行了主要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盐酸莫沙比利灌胃给药可显著提高小鼠、大鼠酚红胃排空速率以及大鼠固形物的胃排空率;对吗啡所致大鼠胃排空延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5mg·kg-1盐酸莫沙比利对小鼠小肠推进功能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研究表明该药能显著促进动物的胃肠蠕动功能,为一较好的胃动力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厚朴丸对小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运动的影响.方法:利用胃复安和阿托品造成小鼠胃排空亢进和胃排空抑制模型,利用新斯的明和肾上腺素造成小鼠小肠推进亢进和小肠推进抑制模型,观察厚朴丸对正常、亢进及抑制状态下小鼠胃肠活动的影响.结果:厚朴丸抑制正常小鼠胃排空和胃复安所致小鼠胃排空加快,能加强阿托品所致小鼠胃排空的抑制作用;对正常小鼠小肠推进和新斯的明所致小鼠小肠推进亢进也有抑制作用,但对肾上腺素所致小鼠小肠推进抑制无明显影响.结论:厚朴丸具有抑制正常和亢进状态的小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的作用,与临床用于止泻相符合.  相似文献   

19.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是术后的早期并发症之一,胃大部切除术后排空障碍有人称之为无张力症,或胃术后暂时性梗阻或胃滞留以及输出袢综合征,目前大多数文献称之为胃排空障碍.现将我院2000~2006年所做的胃大部切除497例患者,其中9例出现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的诊断和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马兰水煎液对小鼠胃排空及胃肠推进的影响。方法以阿托品造模型,采用营养性半固体糊加活性炭法同时测定小鼠胃内容物残留率和小肠推进比,观察它们对胃排空和小肠推进的影响效果。结果马兰高剂量组与吗丁啉组小鼠的胃内残留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马兰低剂量组小鼠的胃内残留率有低于模型组的趋势;马兰高剂量组小肠推进率显高于模型组(P<0.05),马兰低剂量组小鼠的小肠推进率有高于模型组的趋势。结论可以初步肯定马兰具有促进胃排空及小肠推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