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骨髓炎是骨科常见的疾病,以致病菌的持续存在、低反应性炎症、死骨的出现及窦道形成为主要特征,而不典型慢性骨髓炎,或称为低毒性慢性骨髓炎,因病程长,症状、体征不明显,容易误诊[1]。要想成功治疗慢性骨髓炎,首先要早期明确诊断,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单独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效果欠佳,易造成病程反复、迁延不愈,而外科清创对慢性骨髓炎的治疗至关重要,彻底清创、消灭死腔、骨与软组织的缺损修复及抗生素辅助应用的治疗原则已被广泛认同[2]。慢性骨髓炎合并骨化性肌炎在临床上较为少见,诊断较为困难,笔者查阅文献,仅见到王宝贵等[3]曾报道过1例右下肢巨大局限性骨化性肌炎并发骨髓炎的病例。本文报道本院收治的1例不典型慢性骨髓炎合并骨化性肌炎的病例。  相似文献   

2.
正骨髓炎是指以细菌为主的病原微生物感染骨骼引起的炎症反应。骨髓炎根据病程可以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急性骨髓炎有时也会进展为慢性骨髓炎。急性、亚急性骨髓炎一般可以通过全身抗生素治疗得以有效控制[1],而出现慢性骨髓炎患者往往存在较严重的开放性骨折,多为高能量损伤所致,骨断端暴露,易被细菌侵袭,导致骨组织感染或局部细菌病灶残留[2]。加上此类高能量损伤对骨断端周围皮肤软组织、血管造成的创  相似文献   

3.
骨髓炎死骨原位再植治疗股骨感染性骨不连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骨髓炎死骨原位再植治疗股骨感染性骨不连的技术与方法。[方法]2004年1月至2005年7月收治2例股骨外伤性骨髓炎,均有大块游离死骨,多发瘘孔,没有骨包壳形成,临床诊断为“股骨感染性骨不连,大块死骨存留。”2例均行病灶清除,摘除游离死骨,川崽式持续冲洗,死骨原位再植及骨牵引术。术后应用敏感抗生素持续冲洗。[结果]术后2例切口均甲级愈合。10~12个月骨愈合,随访时间:病例1术后49个月,病例2术后30个月,都能全负重行走,骨髓炎无复发。[结论]股骨外伤后骨髓炎合并大块死骨形成骨不连,病灶清除后,将摘除的大块死骨灭菌后原位回植,术后持续冲洗及综合治疗,可以达到一期治愈炎症,骨坚强愈合的两个主要治疗目的。其中,有效的持续冲洗,中西药并用对治愈骨髓炎、骨愈合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建筑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各类创伤日益增多,创伤性骨髓炎的病人也日益增多。创伤性骨髓炎多是一种慢性骨髓炎,是一种长期的感染,有时长达数月或数年。它以致病菌的持续存在、低反应性炎症、死骨的出现及窦道的形成为主要特征[1]。对骨髓炎确定的治疗是一个复杂而且涉及广泛的课题,是骨科医生所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应用负载妥布霉素的硫酸钙(Osteoset-T)治疗慢性骨髓炎及合并骨缺损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4月起,采用Wright公司的Osteoset-T治疗慢性骨髓炎患者4例,慢性骨髓炎合并骨缺损患者11例.其中同时应用带蒂腓肠神经营养皮瓣转移治疗慢性窦道切除后皮肤缺损4例,带蒂小腿内侧皮瓣转移修复1例,平行桥式血管吻合游离背阔肌皮瓣移植1例.所有骨髓炎病例经过彻底清创,去除死骨与肉芽组织后植入Osteoset-T 5~25 mL,平均8.3 mL.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4.5个月.15例患者中13例感染得到控制;2例混合感染者术后渗出较多,经过再次清创取出分解的Osteoset-T后创面愈合.11例骨髓炎合并骨缺损患者中5例术后4周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新骨形成,其中3例跟骨骨髓炎患者术后2个月部分负重行走,3个月恢复行走;1例股骨骨髓炎合并骨不连患者术后2个月新骨形成;1例桡骨骨髓炎患者术后6个月骨完全愈合.6例炎症得到控制但无新骨形成,均行自体骨或异体骨植骨后2例已经完全愈合,4例在愈合过程中.结论应用彻底清创合并Osteoset-T可以有效地治疗慢性骨髓炎,并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新骨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慢性骨髓炎的治疗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慢性骨髓炎是骨科常见病 ,因其病情复杂、病程漫长 ,易并发慢性窦道 ,皮肤瘢痕及缺损、骨折、骨缺损 ,手术失败率、感染复发率高 ,临床处理较为棘手 ,成为国内外矫形外科医师们多年探索解决的一个难题。近来 ,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和较多新的治疗方法 ,现综述如下 :1 慢性骨髓炎的病灶清除彻底病灶清除是慢性骨髓炎治疗的基本原则之一[1] 。通常认为慢性骨髓炎难以治愈是由于慢性窦道形成 ,局部软组织纤维瘢痕化、缺血 ,死骨、死腔形成 ,骨质反复炎性增生 ,骨痂缺血硬化 ,髓腔封闭 ,使身体免疫力及抗菌药物难以到达局部 ,为致病菌潜伏和繁殖…  相似文献   

7.
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是骨科临床的疑难问题,其局部感染会形成抑制血液循环和骨再生的局部环境,抑制或延缓骨的愈合[1].由于该病几年甚至几十年不能治愈,所以患者精神受到极大摧残,严重者甚至会选择截肢[2].传统的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方法是彻底清除死骨及炎性肉芽组织,消灭死腔及窦道,充分引流,控制感染,待局部皮肤条件好转后植骨,并选择合适的外固定方式固定.但这种方法治疗周期长、创伤较大、手术次数多,容易发生严重骨缺损、骨不愈合、畸形愈合等并发症[3].近年来,随着Ilizarov牵拉成骨(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技术在国内的逐渐推广,许多学者将DO技术应用于治疗慢性骨髓炎,尤其是伴有骨与软组织缺损或合并骨骼畸形的慢性骨髓炎,并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效果[4-7].本文就DO技术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机制、临床应用中的技术要点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创伤性骨髓炎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近年来随着建筑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各类创伤日益增多,创伤性骨髓炎的病人也日益增多.创伤性骨髓炎多是一种慢性骨髓炎,是一种长期的感染.有时长达数月或数年.它以致病菌的持续存在、低反应性炎症、死骨的出现及窦道的形成为主要特征[1].对骨髓炎确定的治疗是一个复杂而且涉及广泛的课题,是骨科医生所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难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创伤后骨髓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伤后骨髓炎是开放性骨折的常见并发症 ,疗效常不满意 ,治疗失败率在 2 0 %以上[1] ,常造成致残和 /或截肢的后果。因此 ,改进治疗方案 ,降低创伤后骨髓炎的发病率很有必要。1 创伤后骨髓炎定义和分类创伤后骨髓炎是因外伤导致病源菌进入骨内 ,在其中繁殖引起的感染[2 ] 。其分类方法很多 ,其中Cirny Mader[3 ] 根据骨髓炎涉及的范围及病人的全身状况进行分类得到临床较为广泛的采用。Ⅰ型 :骨髓性骨髓炎 ,感染主要限于内骨膜 ;Ⅱ型 :浅表性骨髓炎 ,感染局限于骨表面 ,没有需要处理的死腔 ,但常需用软组织覆盖裸露的骨 ;Ⅲ型 :…  相似文献   

10.
抗感染活性骨治疗慢性血源性骨髓炎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研究抗感染活性骨(anti-infective reconstituted bone xenograft,ARBX)I期植骨治疗慢性血源性骨髓炎的疗效。[方法]在获得总后卫生部军内临床试用研究许可的基础上,自2001年9月起将ARBX用于临床治疗慢性血源性骨髓炎24例,对其中17例获得12个月以上系统随访的患者进行疗效分析。[结果]17例中除1例骨髓炎未能治愈,1例骨髓炎治愈后复发,1例骨髓炎合并大段骨缺损在术后发生骨不连外;其余14例骨髓炎均获得完全治愈,病变部位均获得确实骨修复,无骨髓炎复发。本组慢性骨髓炎总治愈率为82.4%,远高于传统治疗方法。[结论]ARBX具有高效诱导成骨活性和强效抗感染能力,能I期植骨有效治疗慢性血源性骨髓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