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背景:螺旋CT扫描与多模式三维重建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中有术前定位、术中指导手术和术后复查等作用。目的:评价螺旋CT扫描与多模式三维重建在腰椎间盘突出中的应用,寻找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以"腰椎间盘突出症,螺旋CT,三维重建"为中文关键词,"Lumbar disc herniation,Spiral,Three 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为英文关键词,采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与万方数据库1998-01/2010-12相关文章。纳入与有螺旋CT扫描技术及其后处理的各种数据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进行诊断和治疗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以36篇文献为主重点进行讨论。结果与结论:目前国内外学者多应用螺旋CT扫描技术及其后处理的多模式三维重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现已有部分学者把螺旋CT扫描技术及其后处理的各种数据应用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上,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利用多层螺旋CT配合多层面重组技术能更加准确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直接征象与间接征象,提高椎间盘突出诊断率,并能与其他引起腰腿痛的疾病相鉴别;引入手术时还有定位、引导和复查等作用。提示科学合理的综合运用螺旋CT扫描技术及其后处理的各种三维重建数据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诊断和治疗是末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肺隔离症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3年间本院收治经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检查的肺隔离症患者5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所有病例螺旋CT增强扫描和三维重建图像均明确地显示了体动脉异常分支供血病变区,三维重建图像立体呈现异常血管的起源、走行及与病变区、主动脉的空间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的断面和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肺隔离症诊断、治疗中,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基本可取代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临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患者应用腰椎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技术诊断的临床现实意义以及对疾病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随机抽选于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患者的影像学图像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均自愿接受应用腰椎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技术诊断。依据术后病理组织诊断结果作为对照,评价及对比CT与病理诊断有效性,分析CT扫描的实际情况及CT影像学表现。结果:腰椎多层螺旋CT的诊断有效性与术后病理组织诊断结果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多层螺旋CT诊断的实际情况包括椎间盘部分脱出、硬膜囊受损、韧带增厚、椎间孔、侧隐窝狭窄,其中以椎间盘部分脱出为多见。结论:临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患者应用腰椎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技术诊断,可确保临床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及安全性,清晰显示出神经根受压、韧带受压、椎管狭窄程度,从而为后续临床制定合适高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权威性、科学性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诊断和分期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28例共36髋ANFH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分析其CT表现并进行分期。结果:根据CT表现诊断Ⅱ期12髋,Ⅲ期15髋,Ⅳ期9髋,CT表现主要为股骨头骨小梁增粗、变形,不规则形稍高密度区及边缘围绕硬化边,高密度灶与囊变区混合存在,软骨下骨折,股骨头塌陷,股骨头变扁及出现退行性骨关节病改变。结论:多层螺旋CT及其各种后处理技术能完整显示ANFH的各种征象,有助于准确分期,对临床治疗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老年人食管异物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临床拟诊断食管异物的老年患者(≥60岁)39例,均采用64排螺旋CT行常规扫描及三维重建,其中1例加增强扫描,总结分析其CT表现,并将CT诊断结果与手术或胃镜检查结果作对照。结果:在39例患者中,CT诊断食管异物34例,CT表现为食管内高密度影,食管壁增厚,食管脓肿,食管穿孔,食管梗阻。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诊断老年人食管异物的敏感度为97.05%,特异度为80.00%,准确率为87.18%。结论:64排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老年人食管异物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静脉血栓栓塞的扫描技术和影像学征象,评价其在静脉血栓栓塞早期诊断中应用价值和优势.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8-01/2007-10与静脉血栓栓塞和肺血栓栓塞的诊断相关的英文文章,检索词"venous thromboembolism,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CT angiography";同时通过手工和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0-01/2007-10相关中文文章,检索词"静脉血栓栓塞,CT血管造影,诊断".通过检索得到228篇相关文献,纳入24篇完全符合要求的文献.结果:多排螺旋CT利用多排采集技术,结合高质量的三维重建图像,能清晰地显示肺动脉远端分支,使肺栓塞的诊断进一步达到了亚段水平.薄层螺旋CT诊断肺栓塞的敏感性与肺动脉血管造影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高于肺通气/灌注核素扫描,且在排除急性肺栓塞时,螺旋CT有可能替代核素扫描成为检查的首选.结论:螺旋CT扫描速度快,图像清晰,不遗漏小病灶.螺旋CT血管造影是静脉血栓栓塞安全、迅速、无创伤的有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误诊病例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各种椎管造影技术和CT扫描广泛应用于临床,提高了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准确性,也为量化描述突出程度提供了可能。然而。误诊病例仍时有发生,本院自1973年至1987年间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702例,入院诊断误诊36例,现分析误诊原因如下。临床资料一、腰椎间盘突出症9例误诊:①其中4例误诊为腰椎管狭窄症,3例曾行椎管造影,1例作CT扫描,均未见椎间盘突出征象,手术证实3例为腰5骶1椎间盘突出,1例为腰4.5椎间盘极后外侧突出。②1例表现为腰痛伴两侧臀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了80例经手术探查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资料。CT诊断准确率达93.8%。说明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检查具有极高的价值。阐述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CT主要征象及常见的合并征。此外,笔者还对椎间盘突出症CT扫描中的注意事项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2004~2005年间经临床和螺旋CT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结合临床将普通X线平片与CT图像对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根据椎间盘突出的位置可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两型突出于椎体后缘正中的中央型和偏于椎体后缘一侧的外侧型、外侧型包括超出椎间孔内口以外的远外侧型。结论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诊断有独特优势,诊断准确率达100%,具有定位定性诊断价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治疗随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MRI与CT联合诊断技术的实际效果。方法:选择经我医院在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进行诊断治疗的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共60例。所有纳入对象均进行CT和MRI诊断。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对比分析MRI与CT检查后的征象表现,CT检查、MRI检查、CT联合MRI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CT和MRI检查征象中的患者神经根受压占比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种检查方法在脊髓变性、椎间盘变性、钙化、积气、硬脊膜受压占比率比较存在差异性显著(P<0.05)。MRI与CT联合诊断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高于单一CT诊断和单一MRI诊断。结论:MRI和CT在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相较于单一MRI或CT诊断,联合诊断能进一步提升诊断效能,诊断价值更高,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更为有力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背景:有研究报道,在间盘退变的过程中,可造成椎体终板的重塑.目前终板形态和椎间盘退变的关系仍不非常清楚.目的:观察分析椎体终板形态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40例无腰椎疾病的正常人和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扫描范围从L4到S2,扫描条件:140 kV,345 mA,FOV160 mm,层厚1 mm,间距1.0.原始图像通过O2的三维重建图像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W300,C80,ZOOM=1.5,Expand1.在平面重建术(CPR)基础上测量椎间盘最大前后,横径,圆形,面积和形状.结果与结论:终板形态和椎间盘突出症密切相关(P均<0.01).终板面积和男性L4/5、男性和女性的L5/S1椎间盘突出关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椎体终板的边缘形状是腰椎的椎间盘突出症(L4/5、L5/S1)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cT检查在腰椎间盘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309例腰椎间盘CT检查临床资料和CT征象。结果:腰椎间盘突出3964例;骨质增生742例;椎间盘变性112例;腰椎体压缩性骨折314例;腰椎外病变156例。结论:CT能清楚显示腰椎间盘疾病特别是椎间盘突出及其方向、程度以及硬膜囊、神经根受压情况,对诊断腰椎间盘疾病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与手术结果比较,找出目前腰椎MR横轴位及矢状位图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缺陷与不足,并提出解决方法。材料与方法回顾100例经手术证实存在腰椎间盘突出并术前有MR平扫资料的病例,观察MR常规序列(包括矢状位T1WI、T2WI及压脂序列,横轴位T2WI),分别以手术结果为标准,计算矢状位与横轴位图像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准确率及对腰椎间盘突出特殊征象的检出率,并分析横轴位及矢状位图像的漏诊原因。结果 MR横轴位图像对腰椎间盘突出总体诊断准确率为93.6%,矢状位为84.8%,前者高于后者(χ~2=5.02,P0.05);横轴位图像对腰椎间盘向上下方突出或脱出和髓核游离的检出率低(36.00%、45.45%),矢状位检出率高(96.00%、100.00%),前者检出率明显低于后者(χ~2=20.05、8.25,P0.05)。横轴位对椎间孔型及椎间孔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的检出率高(96.30%、88.89%),矢状位上分别为74.07%、38.89%,前者检出率明显高于后者(χ~2=5.28、9.75,P0.05)。横轴位局限于椎间隙层面的扫描范围和矢状位缺乏参照是MR常规图像漏诊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原因。结论 MR常规图像对特殊类型椎间盘突出的漏诊,可以通过密切结合MR矢状位图像,根据需要局部增加横轴位扫描层面或结合三维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检查来解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16排CT的运用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期间所接纳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7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CT检查结果、X线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诊断结果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结果:CT检查诊断正确率显著高于X线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T检查方式可更为详细观察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状况。(1)脊柱明显改变,主要突出表现为生理屈度变直、侧弯、侧凸;(2)椎体可见明显改变,或是可见椎体后缘骨质唇样增生、相邻椎体有弧形压迹;(3)可见以椎间隙等宽且轻度狭窄、椎间隙前窄后宽等为主要状况的椎间隙改变现象。结论:16排CT对于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可发挥较佳的运用效果,扫描速度快且准确率高,值得临床进行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Computerized radiology》1983,7(5):305-310
In our opinion, computed tomography of the lumbar spine with intrathecal metrizamide is a highly effective diagnostic method for the demonstration of herniated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owever, the method is too expensive and too time-consuming to be employed routinely. We have used CT scanning immediately following a normal or equivocal metrizamide myelogram in patients with strong clinical suspicion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This approach combines the practicality of metrizamide myelography with the accuracy of metrizamide enhanced CT scanning, producing better diagnostic results.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中CT诊断的重要性。材料与方法:回顾与分析620例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表现和CT征象。结果:腰椎间盘突出好发于L4—5、L5—S1,其CT表现典型、多样,分辨清楚,诊断明确。结论:CT检查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方法,其准确率大于90%。  相似文献   

17.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X线平片与CT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探讨平片诊断腰椎问盘退行性病变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09例腰椎正侧位片及CT扫描图像,总结椎问盘退行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结果:腰椎顺列特征性改变,椎间隙变窄、前窄后宽和前后等宽,椎体上下缘骨质增生硬化,椎体后下角增生后翘,双凹征或单凹征等是椎问盘退行性病变的重要表现。结论:综合分析临床病止特点,好发年龄、部位以及平片特征,能够提高X线平片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CT诊断价值。方法将640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与CT表现结合进行分析。结果颈椎间盘突出症多为多节段性,常发生于C4~5及C5~6,C5~6最多见,本组病例中共539例,占84.2%。本组将颈椎间盘突出分为:中央型,旁中央型,侧方型及椎间盘膨出型。结论CT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症方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结果L4-5,L5-S1是椎间盘突出的好发部位。16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CT、MR表现为:①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2例,占12.50%;②周围型腰椎间盘突出14例,占87.50%。结论本病的发生与外伤和腰骶部发育异常有关。X线平片对青少年椎间盘突出诊断价值不如CT和MR,CT和MR检查准确性高,且为无创性检查,是诊断青少年腰椎椎间盘突出较为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