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总结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患者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 IABP辅助下行冠脉介入治疗23例,应用IABP 3~10 d,其中21例病情稳定出院,2例因多脏器衰竭死亡。结论护理人员应熟知有关IABP的工作原理,加强术后监护,提高心血管术后急危重症患者的存活率及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护理体会。方法经股动脉穿刺送入IABP球囊导管至降主动脉起始下方1~2cm处,确定位置后缝合固定IABP球囊导管,连接压力控制机,设定反搏比率开始与心电图同步反搏。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临床护理,并对并发症进行密切观察与处理。结果 12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患者术后恢复较好,患者比较满意。结论临床护理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中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IABP)用于支持和稳定心脏功能,能将患者从缺血性心脏病和心力衰竭带来的痛苦中解脱出来。方法为2010年6月-2013年10月PCI治疗521例中的49例患者行IABP术的临床资料进行护理回顾与总结。结果47例临床无并发症康复出院,2例术后死亡,临床救治成功率95.9%。结论IABP患者在经历诸如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时就需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以支持和稳定患者的心脏状态。IABP术后护理是IABP术后患者成功获益地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孙小霞 《中国实用医药》2012,17(17):220-221
目的 评价规范性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室冠心病行PCI+IABP术后32例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通过术前、术中、术后做好规范、整体护理,经治疗30例痊愈出院.2例则因冠状动脉血管严重病变死亡.结论 对于接受IABP的PCI术冠心病患者,采用规范、科学的护理方法,预防并发症、改善预后的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循环(IABP)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以保证IABP的有效实施。方法通过对29例CABG患者使用IABP辅助循环的患者进行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掌握触发方式、观察反搏波形、预防并发症等一系列护理措施。结果29例患者通过实施有效的护理,生命体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心排血量上升,尿量增加,反博图形正常,并发症得到了很好的预防及护理,持续40~72h后拔管。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辅助循环疗效是肯定的,总结出的护理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对策是可行的,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何萍 《北方药学》2012,(12):98-98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方法:对60例应用IABP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救护观察。术前熟悉球囊反搏仪工作原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球囊反搏仪工作状况,加强并发症观察和心理护理。结果:60例患者应用IABP天数为3~10天,其中56例好转出院,4例死亡。结论:采用IABP综合护理措施,对成功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中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对38例使用IABP治疗的患者进行救护、观察的同时,对这些患者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结果38例患者应用IABP时间为(79.8±37.2)h.其中30例好转出院,8例死亡.与国内报道相比较,死亡率无差异(P值>0.05),但IABP使用时间显著缩短(P值<0.05).结论对使用IABP治疗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反应、增加患者治疗信心,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在冠脉搭桥术(CABG)中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12月收治的20例进行冠脉搭桥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应用IABP前的患者情况设为对照组,将应用IABP后的患者情况设为观察组,分析20例患者的心排指数、尿量、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心率、舒张压、收缩压等心功能指标,同时观察患者应用IABP前后的症状与临床反应.结果 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后,18例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明显好于应用护理前,2例患者与之前无明显差距;20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因肺部感染和心力衰竭抢救无效死亡,其余患者皆痊愈出院.应用IABP前后情况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冠脉搭桥术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心肌缺氧情况,可以增加冠脉血流,推动心肌血液循环,增强患者的恢复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总结对心肌梗死后出现泵衰竭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时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心肌梗死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应用IABP的护理记录及过程。结果 IABP显著地增加冠状动脉供血和供氧,减轻心脏后负荷,减少心脏作功和氧耗,增加心输出量。结论加强术后观察与护理,减少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正>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 aortic ballon pump,IABP)是一种以左心室辅助功能为主的机械性循环装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可增加心排量,降低外周循环阻力及肺楔压,并能明显增加主动脉平均压,临床实践证实反搏可减少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1]。笔者所在医院于2003-05~2007-11共完成心脏直视手术426例,其中在围手术期使用共21例,均为术中、术后使用。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心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低心输出量综合征(低心排)的临床疗效。方法 41例心脏CABG手术围术期低心排患者,均从股动脉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于降主动脉内进行IABP治疗,手术前、后监测患者连续有创动脉收缩压(SABP)、有创平均动脉压(MABP)、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氧分压(PaO2)、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HR)和尿量。结果 IABP辅助治疗时间21~296h,平均(82.1±63.5)h。行IABP治疗后,SABP、MABP、PaO2、LVEF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HR、CVP明显下降(P<0.05),尿量增加,27例患者心功能好转而脱离IABP存活,14例死于低心排或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IABP能明显改善心脏手术围术期低心排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有适应证者应尽早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患者管道护理,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方法对比我科2010~2013年间使用IABP患者的管道护理结果: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照组共有42例患者,年龄38~81岁,使用IABP时间48~384h,其中发生3例非计划性拔管;通过原因分析,找出管道护理及肢体约束等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实验组共有46例患者,年龄41~78岁,使用IABP时间24~336h,没有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结果对照组42例患者使用IABP时间48~384h,平均(163.45±27.26)h,发生非计划性拔管6例,事故率7.79%。研究组46例患者使用IABP时间24~336h,平均(168.73±31.52)h,无非计划性拔管病例,事故率0。两组应用IABP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事故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完善约束处置及规范主动脉球囊反搏导管的固定能明显减少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泵入硝酸异酸异山梨酯在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支持下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择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中需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介入术中植入IABP后泵入硝酸异山梨酯(310 mL/h。观察期疗效。采用床旁心脏彩超监测术前,及术后第2天,5天LVEF。结果术中应用持续硝酸异山梨酯泵入对于IABP支持下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重患者可明显减低改善术后患者心功能,提高LVEF(P<0.05)。结论危重心肌梗死患者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下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应用持续泵入硝酸酯安全性性好,短期内可明显改善心功能改善,降低病死率,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冠脉搭桥术围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时机、指征,以提高使用的成功率。方法 对18例冠心病病人围手术期应用IABP治疗。使用DATASCOPE 98型反搏机及8F球囊导管,术前置入者7例,术中置入者6例,回ICU后置入者5例。结果 全组18例中,死亡2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术前预防性应用IABP及术中、术后尽早合理应用IABP是提高危重冠心病外科手术病人存活率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介入治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作者自身的体会,总结IABP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这一特殊人群介入治疗的护理经验.结果 应用IABP治疗过程中,56例患者出现IABP相关并发症.由于监测密切,诊断及时,治疗恰当,所有患者均未因IABP相关并发症而死亡.结论 做好插管前后的护理,尤其要重视IABP并发症的护理诊断和预防,包括主动脉并发症、下肢血管缺血和感染等;同时需做好血流动力学监测、体位的保持、球囊的护理以及患者的心理护理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冠心病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术治疗时规范的整体护理和特殊护理结合的模式的应用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冠心病行PCI术并应用IABP后21例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 通过术前、术中、术后规范做好整体护理的同时,采取特殊护理的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并发症,经治疗19例痊愈出院。2例则因冠状动脉血管严重病变而不能实行有效的PCI手术死亡。结论对于IABP的PCI术冠心病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采用规范、科学的整体护理和特殊护理相结合的方法,是救治患者的生命,减少致残以及死亡的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合并有低血压状态或心源性休克或泵衰竭的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过程中,辅助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合并有低血压状态或心源性休克或泵衰竭的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3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应用IABP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安全性。结果:73例患者应用IABP后血流动力学情况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减少血管再闭塞率,缓解泵衰竭,降低了死亡率,增加冠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和评价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行经皮冠状动脉治疗(PC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联合IABP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使用IABP后显著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衰指标,平均动脉压升高,多巴胺用量减少,平均心率下降,尿量增加,脑钠钛水平降低。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安全、有效,显著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住院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肌梗塞并心源性休克,然而,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安全期及其长期应用可能引起的并发症目前仍未能确定,本研究主要是观察需长期(≥10 d)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的患者,并预计他们的预后.[方法]88例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其中41例患者应用长期(≥10 d)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对比长期(≥10 d)治疗患者和常规治疗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IABP长期治疗组(≥10 d)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除血氧外各项指标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治疗后6h、24 h、72 h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呼吸、血氧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对于治疗前,患者在IABP治疗后6h收缩压、血氧均明显改善(P<0.05),IABP治疗后24 h、72 h心率、呼吸、血氧、收缩压均明显改善(P<0.05);相对于治疗前,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脏指数、主动脉内舒张压均有提高(P< 0.01);多变量对数回归模型分析提示IABP长期(≥10 d)治疗不影响患者的死亡率;IABP治疗和呼吸支持时间与PCI治疗时间的相关分析提示,越早进行PCI治疗,则应用IABP治疗和呼吸支持时间越短.[结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的长期(≥10d)应用不影响生存率,是可行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动脉球囊反搏技术(IABP)可有效恢复梗死区心肌早期再灌注,缩小梗死面积,降低病死率[1].2002年3月~2006年2月我科对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泵衰竭行急诊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应用了IABP辅助支持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