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脉冲电磁联合药物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观察脉冲电磁场技术联合药物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观察组试用脉冲电磁场治疗仪和口服碳酸钙D3片、骨化三醇胶丸进行治疗;对照组分别单纯使用脉冲电磁场治疗仪或口服碳酸钙D3片、骨化三醇胶丸进行治疗,临床观察骨密度改变及疼痛症状缓解程度。观察组疼痛缓解率82.76%,骨密度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初步研究表明,脉冲电磁场技术联合药物治疗能显著缓解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改善骨密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药物治疗方案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骨水泥、锁定钢板等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术后碳酸钙D3片联合骨化三醇胶丸抗骨质疏松治疗;研究组术后给予碳酸钙D3片、骨化三醇联合鲑鱼降钙素喷鼻剂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值、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骨密度显著提高,VAS、Oswestry量表评分显著降低,研究组上述各指标改善效果更优(P<0.05).结论:在常规手术治疗基础上加用碳酸钙D3片、骨化三醇联合鲑鱼降钙素喷鼻剂综合性抗骨质疏松方案有利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对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碳酸钙联合骨化三醇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6—11月在牡丹江林业中心医院治疗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维生素D组和骨化三醇组,每组各46例。维生素D组口服碳酸钙和维生素D滴剂治疗。骨化三醇组口服碳酸钙和骨化三醇治疗。治疗后从患者腰椎正位、股骨颈骨密度、腰膝酸软症状评分、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检测结果和治疗效果等方面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骨化三醇组腰椎正位骨密度高于维生素D组,骨化三醇组TRACP低于维生素D组,骨化三醇组腰膝酸软评分低于维生素D组,骨化三醇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维生素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骨化三醇与碳酸钙联合用药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唑来膦酸钠联合碳酸钙D3片、唑来膦酸钠联合骨化三醇胶丸及葡萄糖酸钙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本试验将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成A组(唑来膦酸钠联合碳酸钙D3片)、B组(唑来膦酸钠联合骨化三醇胶丸及葡萄糖酸钙)。 A组静脉滴注唑来膦酸钠注射液(4mg 以100mL生理盐水稀释),静脉滴注时间大于15min,每年1次。同时口服碳酸钙 D3片,1次1片,1日1次,共2年。 B组唑来膦酸钠用法用量同A组,同时口服骨化三醇胶丸,1次0.25μg,1日2次;还服用葡萄糖酸钙补钙,共2年。观察静滴唑来膦酸钠及服药的副反应,分别于治疗后每3个月监测血生化,每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 BMD)值,疼痛的VAS 评分变化。结果入组病例中A组完成28例、B组完成27例。治疗1年、2年后A组、B组疼痛均能改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治疗1年与2年后的A组、B组疼痛VAS评分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种方法改善疼痛相当。 A组、B组患者治疗后1年、治疗后2年的BMD值分别较治疗前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改善骨密度。 A组治疗后2年 BMD值与治疗后1年相比改善有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2年BMD值与治疗后1年相比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治疗后2年的B组患者BMD值分别较同时期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B组改善骨密度的疗效优于A组。治疗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发热、肌肉疼痛、流感样症状、关节痛、便秘。结论与联合碳酸钙 D3片相比,唑来膦酸钠联合骨化三醇胶丸及葡萄糖酸钙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更佳,两组的毒副反应均较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低剂量骨化三醇联合碳酸钙 D3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18 年 1 月—2019 年 2 月湖北省潜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 5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25 例。 对照组给予碳酸钙 D3治疗,观察组给予低剂量骨化三醇联合碳酸钙 D3治疗,2 组患者均治疗 2 个月。 比较 2 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钙水平、腰椎骨密度、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关节疼痛程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 2 个月后,2 组患者血清钙水平、腰椎骨密度、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关节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升高/ 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 0. 05);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 00% vs. 12. 00% ,χ2= 0. 222,P= 0. 637)。 结论 低剂量骨化三醇联合碳酸钙D3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提高血清钙水平及腰椎骨密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伊班膦酸钠注射液联合骨化三醇胶丸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2月在上海市第三康复医院和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公利医院收治的123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骨化三醇组、伊班膦酸钠组、联合组,每组各41例。骨化三醇组患者口服骨化三醇胶丸,2粒/次,1次/d;伊班膦酸钠组患者静脉滴注伊班膦酸钠注射液,2 mg溶于0.9%氯化钠溶液250 mL中,滴注时间大于2 h,1次/3个月;联合组给予伊班膦酸钠注射液联合骨化三醇胶丸,用法用量同上。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个月。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数字疼痛评分(NRS)、骨密度(BMD)、血磷、血钙、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骨化三醇组、伊班膦酸钠组、联合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93%、85.37%和95.12%,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骨化三醇组和伊班膦酸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个月后,3组患者的NRS评分值均显著降低,平均腰椎BMD和平均股骨颈BMD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个月后,联合组患者的NRS评分值显著低于同期骨化三醇组和伊班膦酸钠组,而平均腰椎BMD和平均股骨颈BMD均明显高于同期骨化三醇组和伊班膦酸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血钙、血磷相较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联合组患者的血钙、血磷较其他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12个月后,3组患者TRAP-5b、BALP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个月后,联合组患者TRAP-5b、BALP水平显著低于同期骨化三醇组和伊班膦酸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伊班膦酸钠注射液联合骨化三醇胶丸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骨密度,减少疼痛,维持骨生化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某院2012年-2013年抗骨质疏松药的临床使用现状与特点,加强临床用药监护,促进药物合理应用。方法由计算机管理系统调出抗骨质疏松药的数据库,回顾分析某院2012年-2013年期间全院抗骨质疏松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限定日费用,将抗骨质疏松药分为钙制剂、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类、双膦酸盐类、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5大类别,统计分析各类别药物及各个药物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并进行排序。结果 1不同类别抗骨质疏松药的使用金额排序为降钙素类〉活性维生素D〉双膦酸盐类〉钙制剂〉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2抗骨质疏松药销售金额的排序分别为骨化三醇胶丸〉鲑鱼降钙素注射液〉阿伦磷酸钠片〉鲑鱼降钙素喷鼻剂〉碳酸钙D3片〉阿法骨化醇软胶囊〉盐酸雷洛昔芬片〉依降钙素注射液〉维D钙咀嚼片。3抗骨质疏松药用药频度的排序分别为骨化三醇胶丸〉碳酸钙D3片〉阿伦磷酸钠片〉维D钙咀嚼片〉鲑鱼降钙素喷鼻剂〉阿法骨化醇软胶囊〉鲑鱼降钙素注射液〉盐酸雷洛昔芬片〉依降钙素注射液。4抗骨质疏松药的限定日费用排序分别为鲑鱼降钙素注射液〉鲑鱼降钙素喷鼻剂〉盐酸雷洛昔芬片〉阿伦磷酸钠片〉阿法骨化醇软胶囊〉骨化三醇胶丸〉依降钙素注射液〉维D钙咀嚼片〉碳酸钙D3片。结论某院抗骨质疏松药使用基本合理,降钙素类、活性维生素D在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应用中占主导地位,其次是双膦酸盐和钙剂,临床医师应在药物疗效和经济性上进行合理选择,促进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骨化三醇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偏瘫后继发废用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骨化三醇联合阿仑膦酸钠对47例偏瘫后继发废用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骨密度(BMD)、疼痛指数及Barthel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所有患者BMD、疼痛指数及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化三醇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偏瘫后继发废用性骨质疏松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易伟 《江西医药》2013,48(7):601-602
目的观察骨疏康联合阿法骨化醇治疗尿毒症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将50例纳入研究的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剂量阿法骨化醇治疗3个月。试验组在予以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骨疏康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骨密度值、血肌酐、血钾、血钙、血磷。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骨密度值均比治疗前提高,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骨密度值比较,P〈0.05。试验组治疗尿毒症患者骨质疏松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治疗尿毒症患者骨质疏松总有效率76%,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P〈0.05。结论骨疏康联合阿法骨化醇较常规剂量阿法骨化醇治疗尿毒症合并骨质疏松症疗效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骨化三醇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偏瘫后继发废用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骨化三醇联合阿仑膦酸钠对47例偏瘫后继发废用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骨密度(BMD)、疼痛指数及Barthel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所有患者BMD、疼痛指数及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化三醇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偏瘫后继发废用性骨质疏松症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仙灵骨葆胶囊联合伊班膦酸钠注射液和碳酸钙D_3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郫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74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伊班膦酸钠注射液,2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 L,滴注时间≥2 h,3个月1次;同时口服碳酸钙D_3片,1片/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仙灵骨葆胶囊,2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钙(S-Ca)、血磷(S-P)、碱性磷酸酶(ALP)、骨密度(BMD)和骨钙素(BGP)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38%、89.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P、ALP均显著降低,且S-Ca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腰椎L2-L4 BMD、股骨颈BMD和BGP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仙灵骨葆胶囊联合伊班膦酸钠注射液和碳酸钙D_3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可有效增加患者BMD,并能明显改善骨代谢和骨转换状态,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伊班磷酸钠联合钙剂和维生素D治疗炎症性肠病性骨质疏松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来自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定量CT(QCT)诊断为炎症性肠病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的49例患者,给予钙剂和维生素D治疗,另外静脉滴注伊班磷酸钠1mg,每3个月1次,在治疗前、后6个月和1年进行QCT扫描。结果治疗6个月、1年后腰椎骨密度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0.05、P<0.01)。结论静脉滴注伊班磷酸钠联合口服钙剂和维生素D治疗炎症性肠病引起的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是一项耐受性较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碳酸钙D3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9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口服碳酸钙D3片,1片/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以100 m L生理盐水稀释),静脉滴注时间大于15 min,1次/年。两组均连续治疗1年。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BMD)值,VAS评分,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AKP)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5.0%、9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L1~4 BMD、血钙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AKP、VAS评分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碳酸钙D3治疗骨质疏松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和维持BMD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李荔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3):111-112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ALN)联合碳酸钙D3与单独使用碳酸钙D3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OP)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46例DOP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碳酸钙D3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碳酸钙D3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前臂远端骨密度(BMD)值。结果两组患者BMD值均有所增加,与治疗前比较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BMD值增加更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N联合碳酸钙D3治疗DOP,患者BMD值增加更快,疼痛等症状改善明显,效果优于碳酸钙D3的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补肾健骨胶囊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和碳酸钙D3片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1月在郫县人民医院骨科接受医治的114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7例。所有患者均口服碳酸钙D3片,1片/次,1次/d。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注射液,5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 L中,1次/月,每次滴注不少于15 min。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补肾健骨胶囊,4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骨代谢指标以及骨密度(BMD)、骨钙素(BGP)、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及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46%、94.7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钙(S-Ca)、血磷(S-P)明显增高,碱性磷酸酶(ALP)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2-L4 BMD、股骨颈BMD、BGP、BMP-2均明显增加,VAS评分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02%、8.7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补肾健骨胶囊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和碳酸钙D3片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增加患者BMD,明显改善骨代谢,减少骨量流失,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碳酸钙D3片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赤峰市医院收治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唑来膦酸组(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碳酸钙D3组(给予碳酸钙D3片治疗)及联合用药组(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联合碳酸钙D3片治疗),每组64例。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磷和血钙的含量、骨密度(包括Ward三角区、股骨大转子、股骨颈和腰椎L2—4骨密度)、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BGP)、人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和Ⅰ型胶原羟基端肽β降解产物(β-CTX)]含量及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随着时间迁移,三组患者血磷、血钙、BAP及BGP含量,股骨大转子、股骨颈及腰椎L2—4骨密度呈显著升高趋势;而TRAP-5b、β-CTX含量呈显著降低趋势。治疗后,三组患者血磷、血钙、BAP、BGP、TRAP-5b及β-CTX含量,股骨大转子、股骨颈及腰椎L2—4骨密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血磷、血钙、BAP及BGP含量,股骨大转子、股骨颈及腰椎L2—4骨密度明显高于唑来膦酸组和碳酸钙D3组,TRAP-5b含量明显低于唑来膦酸组和碳酸钙D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19%(59/64),明显优于唑来膦酸组的79.69%(51/64)和碳酸钙D3组的78.13%(50/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注射液和碳酸钙D3片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疗效,二者联合治疗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药物治疗47例绝经后原发性骨质松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二磷酸盐类药物(固邦)同时加用钙剂与维生素D3及适当运动治疗绝经后原发性骨质松症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47例绝经后骨密度(BMD)测定T值〈-2.5SD未经任何治疗不合并其他有关骨代谢性疾病的骨质疏松症患者,均口服二磷酸盐10mg/d,碳酸钙1.0g,维生素D30.25μg,并适当运动,12个月后观察骨痛症状及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经过12个月治疗,骨痛症状明显缓解,有效率高达76%。骨密度值有所增高,其中腰椎BMD值增加明显为7.6%(P〈0.05),双髋部平均BMD值增高5.5%(P〈0.05)。结论应用二磷酸盐类药物加用钙剂与活性维生素D及适当运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能有效的改善骨痛,同时骨密度值有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阿法骨化醇、碳酸钙联合或不联合阿仑膦酸钠用于治疗糖皮质激素诱发的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对来我院就诊的32例糖皮质激素诱发的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口服阿仑膦酸钠+阿法骨化醇+碳酸钙)及对照组(口服阿法骨化醇+碳酸钙)。两组共用药治疗1年。在治疗前、治疗6个月及1年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及骨转换指标,如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空腹尿钙/尿肌酐比值(尿Ca/C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在治疗6个月和1年后,腰椎及髋部BMD改变率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P〈0.05)。两组BALP、尿Ca/Cr均有下降,BGP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BALP下降、BGP升高更为明显,两组之间的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诱发的骨质疏松症患者,给予口服阿仑膦酸钠+阿法骨化醇和钙剂能更好地增加骨密度,降低骨转换,降低骨折风险,其疗效优于单纯口服阿法骨化醇和钙剂。  相似文献   

19.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show the effect of raloxifene on the lowering of lipid parameters in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New investigations introduced 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 (SERMs), such as raloxifene, as a potent drug in the lowering of lipid parameters. Raloxifene is known as a substance that works well in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osteoporosis.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raloxifene on the lowering of lipid parameters (cholesterol and triglycerides) in 94 women who took 60 mg/day of raloxifene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We performed three measurements of cholesterol and triglyceride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tudy and at 3 and 12 months.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was measured at the begining and at 12 months; spine BMD increased 2.7%. The mean value of cholesterol was 6.6961 mmol/l at the beginning, 6.060 mmol/l at 3 months and 5.826 mmol/l at 12 month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ean value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t p < 0.01. Mean values of triglycerides were 2.153 mmol/l at the beginning, 1.970 mmol/l at 3 months and 1.680 mmol/l at 12 month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ean values at 3 month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t p < 0.05 and at 12 months at p < 0.01. We concluded that raloxifene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lowering cholesterol and triglycerides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and that raloxifene is the best choice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and moderate lipid disorders.  相似文献   

20.
蔡尾玉  蒋煜文  徐红 《中国药房》2012,(42):3995-3997
目的:评价唑来膦酸与阿仑膦酸钠治疗Ⅰ型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100例Ⅰ型骨质疏松症患者,分成A、B组,A组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注射液5mg,每年1次,共2次;B组口服阿仑膦酸钠70mg,每周1次。2组均补充碳酸钙D3 600mg·d-1,治疗时间均为18个月。测定治疗前、后腰椎及髋部骨密度(BMD)值和血钙(Ca2+)、碱性磷酸酶(ALP)等生化指标,利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OI指数)评价治疗前、后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等。结果:2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除治疗12、18个月后ALP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OD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12、18个月后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18个月后腰椎、髋部BMD值都有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8个月后腰椎BMD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髋部BMD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与阿仑膦酸钠均能使Ⅰ型骨质疏松症患者显著改善功能并减轻疼痛,增加腰椎、髋部BMD值,长期使用均不影响肝、肾功能,且唑来膦酸比阿仑膦酸钠为更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