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璐  陈飞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1):2927-2928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血铅浓度与铅中毒情况.方法 选择2013年钟祥市城区学龄前儿童2 896例,将其按年龄分为2~〈3岁组(n=693)、3~〈4岁组(n=702)、4~〈5岁组(n=726)及5~〈6岁组(n=775).采用BH21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儿童血铅浓度.结果 2 896例学龄前儿童血铅浓度为(49.62±20.12)μg/L,其中有393例儿童血铅不低于100 μg/L,占13.57%;不同年龄组间儿童血铅浓度与铅中毒百分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年龄增长,血铅浓度有上升趋势.不同性别儿童血铅浓度及铅中毒百分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学龄前儿童血铅水平具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3621例儿童血铅水平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宏  王瑞英  周斌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4):1453-1454,1456
目的调查2009年深圳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儿童血铅水平和铅中毒状况。方法采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3621例0~12岁儿童血铅水平,对各年龄组儿童血铅值应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3621例0~12岁儿童血铅水平为43.58μg/L,按年龄分为4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童血铅水平分别为45.61、41.23μg/L,幼儿前期和小学阶段儿童血铅水平存在性别差异。血铅水平大于或等于100μg/L者130例,铅中毒率为3.59%,铅中毒率最低为婴儿组(2.76%),最高是小学阶段(7.05%);男童铅中毒51例,铅中毒率为4.16%,女童铅中毒49例,铅中毒为2.76%,中毒的比例在男女童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血铅水平及中毒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男童血铅水平及中毒率均高于女童。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不同程度铅中毒患儿和对照组患儿铁代谢指标(铁和铁蛋白)水平,分析当铅中毒时,血铅水平是否会引起铁代谢的异常改变。方法参考1991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儿童铅中毒指南将铅中毒儿童分为3组:铅中毒轻度组(100μg/L≤血铅200μg/L)、铅中毒中度组(200μg/L≤血铅450μg/L)、铅中毒重度以上组(血铅≥450μg/L)。并以同期门诊铅中毒筛查中血铅水平正常的25例儿童作为对照组(血铅100μg/L)。分别检测每组儿童血中铅、铁及铁蛋白水平,并对各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血中铁和铁蛋白水平随铅水平升高而呈降低趋势(P0.001)。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铅与铁和铁蛋白均呈负相关(r=-0.582、-0.569,P0.001)。结论铅中毒会引起血中铁和铁蛋白水平降低而导致铁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分析南昌市和东乡县不同年龄段健康儿童的血铅水平。方法应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南昌市和东乡县566名〈1岁-14岁健康儿童末梢血血铅含量,并将两地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血铅水平、男女童血铅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南昌、东乡两地受检儿童血铅含量高于目前国际公认的儿童铅中毒诊断标准(≥100μg/L)的例数随着年龄的增长,血铅水平呈上升趋势。东乡县各年龄段受检儿童的血铅水平及血铅浓度的超标率均明显高于南昌市受检儿童(P〈0.01)。血铅水平及血铅浓度超标率在性别上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儿童血铅水平反映了环境中铅污染程度及铅暴露水平。定期检测儿童的血铅水平能够为治理铅污染环境、有效防治儿童铅中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胡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1):2856-2857
目的 探讨番禺区0~6岁儿童血红蛋白(Hb)与血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 407例健康儿童,采用雅培CD1800三分类血球仪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其RBC、Hb、血细胞比容(HCT).根据是否存在铅中毒,将上述儿童分为铅中毒组、非铅中毒组.结果 铅中毒组与非铅中毒组儿童RBC、HC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儿童Hb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儿童Hb浓度与血铅浓度呈正相关(r=-0.061,P〈0.05).结论 番禺区0~6岁儿童Hb与血铅水平存在相关性,铅中毒儿童比正常儿童更容易诱发贫血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分析南昌市和东乡县不同年龄段健康儿童的血铅水平。方法应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南昌市和东乡县566名〈1岁-14岁健康儿童末梢血血铅含量,并将两地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血铅水平、男女童血铅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南昌、东乡两地受检儿童血铅含量高于目前国际公认的儿童铅中毒诊断标准(≥100μg/L)的例数随着年龄的增长,血铅水平呈上升趋势。东乡县各年龄段受检儿童的血铅水平及血铅浓度的超标率均明显高于南昌市受检儿童(P〈0.01)。血铅水平及血铅浓度超标率在性别上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儿童血铅水平反映了环境中铅污染程度及铅暴露水平。定期检测儿童的血铅水平能够为治理铅污染环境、有效防治儿童铅中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武汉市及周边地区儿童2006至2008年血铅水平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06至2008年武汉市及周边地区不同年龄儿童血铅水平状况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法对24 980名儿童手指末捎血进行铅含量检测。对受检儿童按年龄进行不同形式的分组,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武汉市及周边地区儿童血铅总体水平为58.26μg/L。其中,男童血铅水平为60.12μg/L,高于女童(54.24μg/L)。2006至2008年儿童血铅水平分别为(67.51±31.02)、(60.97±32.58)和(50.32±31.02)μg/L。在不同年份各年龄组中,男性血铅均值皆高于女性。24 980例受检儿童血铅水平的分布范围分别为:≤50μg/L占44.51%,51~100μg/L占48.13%,101~200μg/L占6.68%,≥201μg/L占0.68%。儿童血铅水平≥100μg/L者占受检总数的7.35%。其中,2006至2008年受检儿童血铅中毒率分别为15.88%、7.74%和2.13%。另外,与门诊儿童血铅水平比较,体检儿童的血铅水平明显偏低(P〈0.05)。结论与以往的报道比较,武汉市儿童的血铅水平以及铅中毒率已有明显下降。近3年来,武汉市及周边地区儿童血铅含量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其中以2008年度受检儿童血铅水平下降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2012~2013年南昌市部分幼儿园和本院儿童保健科门诊随机抽取的0~6岁儿童进行血铅水平检测,并分别对不同年龄和性别儿童的血铅平均水平和铅中毒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南昌市2299例0~6岁儿童血铅水平48.60±30.58ug/L(3~592ug/L),铅中毒检出率1.39%;0岁组儿童血铅平均水平最低,为(40.66±21.67)ug/L,6岁组血铅均值最高,达(61.17±47.60)ug/L,6岁组血铅均值与其他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岁儿童随年龄增长,血铅水平呈升高趋势。不同年龄组铅中毒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3,P0.05)。不同性别儿童血铅平均水平及铅中毒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地区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检出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铅中毒仍然存在,应加强环境干预和健康教育,以降低血铅水平。  相似文献   

9.
背景:环境铅污染日趋严重,铅致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毒性较为突出。 目的:观察低血铅水平对学龄前儿童神经行为的影响,为预防儿童行为问题提供依据。 设计:抽样调查。 单位: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教研室。 对象:于2004—09/10随机整群抽取珠海市某居民区幼儿园211名4~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9名,女102名。 方法:采指端末梢血20μL,原子吸收石墨炉法测定血铅,以血铅水平100μg/L为界,分为高血铅组(〉100μg/L),低血铅组(〈100μg/L),又以不同血铅水平再分为〈50μg/L组、50μg/L~组、100μg/L~组、150μg/L组、250μg/L~组。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和自拟调查表(包括可能影响儿童神经行为的因素,如年龄、性别、抚养方式和家庭文化背景等)进行问卷调查,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由家长填写。结果与血铅值进行简单相关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主要观察指标:①血铅水平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各因子分。②血铅值与行为因子分相关分析。 结果:发放问卷211份,回收211份,有效211份,有效率100%。①高血铅组外向行为得分及行为异常率(13.28&;#177;6.26,18.26%)显著高于低血铅组(9.98&;#177;5.46,7.29%)(t=4.0677,X^2=5.470,P〈0.05),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内向得分及总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不同组别血铅水平行为异常率差异有显著性(X^2=13.695,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血铅≥150μg/L行为异常率显著高于前3组(X^2分别为4.727,6.261,5.168;4.503,5.911,4.928,P均〈0.05),表明血铅≥150μg/L时,儿童行为异常率显著增多。③血铅对数值与多动、攻击、违纪因子分显著正相关(r=0.3164,0.2828,0.1886,P〈0.05)。与肥胖、分裂、残忍、性问卷无相关性(r=0.1024,0.0942,0.1183,0.0926,P〉0.05)。④经逐步回归分析,多动、攻击及违纪因子分列入回归方程,这表明在控制家庭,社会等混杂因素后,铅对儿童外向行为的影响依然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水平铅暴露对幼儿外向行为具有负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行儿童血铅水平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更好地开展儿童铅中毒预防工作。方法2001-04/2002-02在宁德市医院我院儿科儿童保健门诊就诊除外非本地常住户口的0~14岁城市儿童进行血铅水平测定,并对个人状况、生活环境等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儿童血铅≥100μg/L有156例占20.2%(1μg/L=0.00483umol/L)。4~6岁年龄组儿童的血铅值(75±36)μg/L显著高于0~3岁年龄组(61±31)μg/L,不良卫生习惯组血铅值(78±33)μg/L)、被动吸烟组(73±29)μg/L、未补充钙剂组(71±31)μg/L,均显著高与对照组(P<0.01)。结论良好的卫生习惯、常服钙剂是降低血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铅值50~100μg/L对儿童的影响,以提高对血铅检测及铅损害多样化表现的重视。方法对健康儿童及因多动、注意力下降、抽动、烦躁、学习困难、睡眠问题、饮食问题、生长迟缓、反复感染等表现而主动要求检测血铅的症状儿童进行血铅检测,统计血铅值50~100μg/L儿童的百分率,利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健康组儿童血铅值在50~100μg/L者占19.88%,其中1~3岁年龄段占23.10%,4~5岁年龄段占13.32%。症状组儿童血铅值在50~100μg/L者占24.85%,其中1~3岁年龄段占22.46%,4~5岁年龄段占31.58%。健康组儿童与症状组儿童血铅值50~100μg/L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1~3岁年龄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5岁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童某些非特异性临床表现与血铅值增高有关,尤以4~5岁年龄段最明显。健康儿童血铅值在50~100μg/L者的比例也较高,建议定期筛查血铅,及时进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血铅量与骨密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测定5~16岁青少年血铅含量及骨密度,并通过对照观察,初步探讨血铅增高对青少年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3—05/2005—03以疲劳无力为主诉到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184例5~16岁青少年,同时对其进行血铅测定和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定。血铅〈60μg/L定为对照组;60~100μg/L定为血铅增加组;〉100μg/L定为铅中毒组。在对照组与血铅增加组中选择年龄、性别匹配,身高、体质量无明显差异的34对;以同样标准从对照组与铅中毒组选择23对,分别进行配对观察,比较各组L2-4、股骨颈、Ward区、股骨大转子处骨密度值。结果 95例进入结果分析,其中对照组有9例数据被使用两次。①铅中毒组各部位骨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血铅增加组与对照组骨密度比较,L2-4前者略低于后者;股骨颈、Ward区、大转子处骨密度,前者略高于后者,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1)。结论 铅中毒会导致5~16岁儿童骨矿含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杭州市儿童血铅水平,以及血铅水平对儿童智力行为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杭州市7~10岁的986名儿童进行铅含量测定;随机抽取血铅含量≤100剧L的儿童(低血铅组)及血铅含量≥100μg/L的儿童(高血铅组)各100名,应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R)分别对2组儿童进行智力测试评估,同时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进行行为测试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接受血铅含量测定的986名儿童血铅含量均值为(86.82±16.38)μg/L,其中血铅含量≤100μg/L的儿童873例,占88.54%;血铅含量≥100胛儿的儿童113例,占11.46%;智力测试结果显示:高血铅组在类同、理解、填图、拼图方面的分值显著低于低血铅组;行为测试结果显示:分裂样、交往不良、多动方面高血铅组分值明显高于低血铅组。攻击性、违纪方面高血铅组分值高于低血铅组。结论杭州市儿童血铅水平含量较高,高血铅对儿童智力行为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应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提高儿童身心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中山地区儿童血铅水平,为儿童铅中毒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进行常规健康体检的6933名儿童(男童3743例,女童3190例)纳入本次研究,并按年龄分为0~〈1岁、1~〈3岁、3~〈7岁、7~14岁组,采用微分电位溶出法对血铅水平进行检测。结果6933名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共84例,总检出率为1.21%,其中男童、女童检出率分别为1.23%和1.19%。0~〈1岁、1~〈3岁、3~〈7岁组儿童血铅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呈明显增高趋势(P〈0.05),7~14岁组血铅水平与3~〈7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1岁组男、女童血铅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3个年龄组男童均高于女童(P〈0.05)。结论中山地区儿童血铅水平与高铅血症和铅中毒率较低,但考虑铅暴露对儿童健康的潜在危害,应加强宣传教育,防范儿童特别是学龄前儿童对含铅物品的接触和摄入。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行儿童血铅水平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更好地开展儿童铅中毒预防工作。方法2001-04/2002-02在宁德市医院我院儿科儿童保健门诊就诊除外非本地常住户口的0~14岁城市儿童进行血铅水平测定,并对个人状况、生活环境等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儿童血铅≥100μg/L有156例占20.2%(1μg/L=0.00483umol/L)。4~6岁年龄组儿童的血铅值(75&;#177;36)μg/L显著高于0~3岁年龄组(61&;#177;31)μg/L,不良卫生习惯组血铅值(78&;#177;33)μg/L)、被动吸烟组(73&;#177;29)μg/L、未补充钙剂组(71&;#177;31)μg/L,均显著高与对照组(P&;lt;0.01)。结论良好的卫生习惯、常服钙剂是降低血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厦门市儿童血铅水平分布状况,为预防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厦门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的儿童,年龄0~10岁,采用原子吸收石墨炉法测定全血血铅值。结果 2010~2013年间共有11 271例儿童检测全血血铅水平,血铅均值为51.0μg/L。不同年龄组的男童铅中毒率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6岁期间,随着年龄增加血铅均值逐渐上升,并在学龄前期达到高峰,之后的学龄期儿童均值不再增高,但血铅中毒率始终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结论厦门市儿童铅中毒率接近国内其他城市平均水平,但学龄前儿童血铅的均值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铅污染对儿童身体健康危害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06至2008年武汉市及周边地区不同年龄儿童血铅水平状况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钨舟原子吸收光谱法对24 980名儿童手指末捎血进行铅含量检测。对受检儿童按年龄进行不同形式的分组,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武汉市及周边地区儿童血铅总体水平为58.26μg/L。其中,男童血铅水平为60.12μg/L,高于女童(54.24μg/L)。2006至2008年儿童血铅水平分别为(67.51±31.02)、(60.97±32.58)和(50.32±31.02)μg/L。在不同年份各年龄组中,男性血铅均值皆高于女性。24 980例受检儿童血铅水平的分布范围分别为:≤50μg/L占44.51%,51~100μg/L占48.13%,101~200μg/L占6.68%,≥201μg/L占0.68%。儿童血铅水平≥100μg/L者占受检总数的7.35%。其中,2006至2008年受检儿童血铅中毒率分别为15.88%、7.74%和2.13%。另外,与门诊儿童血铅水平比较,体检儿童的血铅水平明显偏低(P<0.05)。结论与以往的报道比较,武汉市儿童的血铅水平以及铅中毒率已有明显下降。近3年来,武汉市及周边地区儿童血铅含量呈逐年...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010~2012年蒲城县O~9岁儿童的血铅水平,为预防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用博辉BH21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测试,对该院门诊近三年中随意抽取的7000例儿童的末梢血血铅状况进行分析。按2010,2011,2012年和O~2岁,3~5岁,6~9岁及儿童性剐,采用求平均含铅量、中毒率、男女中毒检出率进行分组统计。结果该地儿童平均含铅量和中毒率:按年份为2010年(O.362±0.066μmol/L,11.5%),2011年(0.382±0.075μmol/L,13.1%)和2012年(O.396±0.066μmol/L,16.1%)。按年龄段为0h2岁(0.328±0.065μmol/L,12.3%),3~5岁(0.391±0.074μmol/L,13.2%),6~9岁(0.420±0.069μmol/L,14.9%)。总的含铅水平为0.382±0.069pmol/L,中毒率13.5%。中毒的941例儿童中男童649例,占男生的13.8%;女童292例,占女生的12.7%;男女儿童铅中毒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5,P〉O.05)。结论该地儿童血铅水平和血铅中毒率随着年龄、年份增加而呈递增趋势;儿童铅中毒率男女差别不大,均应引起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大同煤矿平旺地区3~6岁儿童血铅水平。方法2006年8月~2007年2月对大同煤矿平旺地区的幼儿园3~6岁517名儿童进行手指末梢取血,应用QL800微量元素分析仪、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并就血铅水平与健康效应的关系做了问卷调查。结果517名儿童的血铅均值7.54μg/dl,铅中毒检出率22.82%。男女童性别之间、不同年龄儿童之间血铅中毒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铅增高与环境污染及其他危险因素有关。结论目前大同煤矿平旺地区幼儿园的儿童血铅中毒检出率低于全国水平。定期为学龄前儿童的血铅水平进行调查分析并通过改善环境、加强宣教,及早发现铅中毒,进行适当干预,达到儿童保健工作制定“零血铅”的战略防治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三峡库区1 532例儿童血铅水平测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分析1532名儿童血铅含量,了解三峡库区儿童血铅状况。方法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对儿童静脉血进行铅浓度检测。结果 1532名儿童平均铅水平为56.7μg/L,其中有1418名儿童铅浓度低于〈100μg/L,占总数的95.6%;114名儿童铅浓度〉100μg/L,占总数的7.4%,其中多数为轻度铅中毒。结论 该地区目前儿童血铅含量水平不高,铅中毒比例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