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析会对血常规检验的准确性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方法择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这两年前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受检者共16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将所取血液标本全部使用全自动分析仪进行检测,接受检测的样本放置时间不同,保存温度不同,所取部位不同。对比这些血液标本的检测结果。结果以下情况的检测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1血小板的12 h检测值和5 min检测值;2红细胞和白细胞在24 h后的送检计数结果和2 h内的送检计数结果;3源于不同部位的样本中血细胞的计数。此外,保存温度不同,血细胞计数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正确率的因素有送检时间和样本所取部位,温度不是影响因素。为了保证血常规的正确率,应严格把握样本送检时间与放置时间,避免影响检测质量。  相似文献   

2.
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相关因素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影响血常规检测结果 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方法 随机选择2010年5月至2010年12月滨海县中医院90例门诊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Backman Counter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观察静脉血和末梢血常规检查结果 ;比较在室温下(18~22℃)分别于即刻、30min、2h、6h常规测定差异.结果 末梢血检测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b)检测的平均值均高于静脉血检测值,血小板计数(PLT)平均值低于静脉血平均值(P<0.05),中间细胞百分比(MXD)无差异(P>0.05);2h内静脉血血常规WBC、MXD、RBC、Hb、PIT各项参数与即刻测定结果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放置6b后PLT与即刻比较下降明显而MXD比例升高(P<0.05);WBC、RBC、Hb参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血常规化验结果 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全自劝血细胞计数仪做血常规检测时选用静脉血,应在2h内对样本进行测定,以消除由此要求过失误差.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科学》2016,(3):179-181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查中胆红素对参数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我院生化检测中40例胆红素异常患者,与同期40例健康者对照研究。检测研究者的血常规,分析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等的变化,此外检测观察组0.5、1、2、4h的血常规,进一步分析血常规检查中胆红素对参数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血细胞比容、平均血小板体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压积、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常规检查中胆红素作用时间对参数无影响(P0.05)。结论胆红素增高会导致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出现假性升高,血小板计数出现假性下降,血常规检查中胆红素作用时间对参数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郭琛峰 《上海医药》2016,(18):32-33
目的:研究静脉血放置时间的长短对血细胞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健康体检者30人的静脉血标本,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在30 min内上机测定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并于送检后1、2、3、5 h进行血常规检测,以30 min内测定结果为对照,比较不同时间点所测结果。结果:在5 h内,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无显著变化,不同时间点所测结果与对照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P<0.01)。结论:红细胞和白细胞计数可在5 h内分析,而血小板计数应在30 min内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观察不同时间保存的血液标本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各参数计数和"分群"的变化。结果不同时间下保存的标本,其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白细胞分类0.5h、1h、2h、4h、6h、12h、24h的测定值基本保持稳定,变化率〈3%。红细胞各参数:HGB:0-72h基本稳定,RBC在24h内的测定值基本保持稳定,MCV和HCT的测定值6h内基本保持稳定,变化率〈2%;血小板各参数:PLT在0.5~12h内、MPV、PCT在6h内的测定值保持很缓慢的升高,基本保持稳定,变化率〈5%。结论血液标本的保存时间对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各参数计数及"分群"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研究影响血常规检测的相关因素,并有针对性的提高血常规检验的准确度。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取不同放置时间、温度以及部位的样本80例,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血小板12 h的检测值与5 min的结果、24 h后送检红细胞计数与2 h内送检、不同部位的血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保存温度下患者的血细胞计数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血常规检测的因素较多,因此检查员应严格控制测试前后以及检验的质量,保证血常规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徐春梅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87+202-187,202
目的探讨并分析临床血常规检验过程中误差出现的原因,帮助提高血常规检验结果的正确率。方法比较100例血液样本,应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后,在不同采血部位、不同保存温度、放置时间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静脉血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低于末梢血,血小板计数高于末梢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保存及冰箱保存标本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立即送检白细胞计数高于2h、4h送检,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测定低于2h、4h送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室检验人员需全面了解各种影响因素,做好检测前后及检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以减少人为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伟 《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74-275
目的探讨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测定中的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和血色素的影响。方法 136例健康体检者血液标本,通过血球计数仪放置0.5、1、3、6、9 h的血液标本的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和血色素情况进行测定。结果在9 h时对白细胞、血小板和血色素检测者显著超出0.5、1、3、6 h时间段检测水平,9 h红细胞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放置时间需保持在6 h内完成血常规各项指标检测,确保临床诊治参考数据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9.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加强分析前质量控制,本文探讨20℃室温下不同时间保存EDTA-K2抗凝静脉血,对血常规检测的影响.方法 选取30份EDTA-K2抗凝血标本,即刻上机检测.然后将标本放置20℃并于1h、2h、4h、8h、24h重复检测,将检测结果与即刻上机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 24小时内WBC、NEU、LY、MO、RBC、HGB、MCH、RDW、PLT测定值变化小于3%,HCT、MCV变化为4%,呈上升趋势,但各不同时间结果 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MPV变化显著性(P<0.05).结论 20℃室温下,24小时内除MPV外血常规其他参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时美红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9):2905-2905,2908
目的探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的影响因素,排除"假性增高"和""假性降低"情况。方法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在不同条件下对血小板进行测定,同时采用手工计数,并将二者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血不当、血小板体积异常、小红细胞数量、溶血标本及放置时间等因素均可造成血小板假性异常。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并不能完全代替手工法,对血小板计数与直方图不符的标本应手工计数或重新采血,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放置时间长短对SYSMEX KX-21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的影响,及时准确地在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方法在SYSMEXKX-21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上采用平行对比法对27例健康成人静脉血分别在即刻,30min、1、2、3、5h个时间点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血小板及其各参数随时间延长不断增加,PLT,MPV,P-LCR在2h后与即刻结果有显著性。PDW在3h后与即刻结果有显著性。结论静脉血样品应在采集2h内完成血小板及其各参数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抗凝静脉血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抗凝静脉血放置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50份抗凝静脉血标本于室温保存,定时用全自动血球分析仪作血常规检测。结果抗凝血室温保存应在7h内完成标本的测定,如果放置时间超过13h,RBC、PLT的结果将发生变化,但变化没有规律性。  相似文献   

13.
陈睿 《淮海医药》2011,29(2):153-153
目的 探讨LH750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患者标本用LH750血细胞分析仪分析后,又对其中血小板直方图异常、血小板测定值与直方图明显不符的标本约2 000余例在显微镜下进行手工计数.结果 红细胞的破坏,标本放置时间,抗凝剂的种类及比例,仪器自身状况及采血过程均可影响血小板的正确计数.结论 采血顺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小板测定过程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方法血细胞分析仪分析后,对其中MCV(平均红细胞体积)〈70fL、血小板测定结果偏低或偏高,测定值与直方图不符的100例标本进行目视显微镜计数重新采血计数。结果全血的放置时间、环境温度、采血过程、抗凝管及抗凝剂的质量、小红细胞数量都是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因素。结论临床工作中应结合直方图进行判断,必要时进行显微镜计数或重新采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静脉血放置时间、温度及血量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应用CoulterHMX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0例健康人血液细胞21项指标.结果 与0 h比较.室温放置3h的标本有3项指标明显变化,6 h时增加至5项,9 h时增加至11项(P值均<0.05);4℃放置10 h的标本有3项指标明显变化,24h时增加至14项(P值均<0.05),与2 ml上机测定的血标本比较(正常用血量),0.5 ml血标本有10项指标明显变化(P值均<0.05),1 ml血标本未见各项指标明显变化.结论 标本保存时间、温度及采集量对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查结果以及影响检查结果的因素。方法选择60例进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血常规检查结果平均值会因为血液样本放置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采集血液样本后0 min、2 h、4 h的检测结果两两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将血液样本保存于室温和冷藏之后进行检测,白细胞计数无明显差异(P>0.05),而血小板、红细胞以及血红蛋白计数差异显著(P<0.05)。结论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结果与血液样本采集和保存方式以及放置时间有关,因此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陈铁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4):2157-2158
目的 探讨标本不同存放条件对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在无法即刻测定情况下尽可能保证凝血指标检测的准确性.方法 选取抗凝静脉血标本60例,同一标本取适量血液立即分离血浆,分别于即刻、室温(18 ~ 25℃)1h、2h、4h及-4℃4h、12 h、24h条件下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指标,剩余血液标本置室温2h后再分离血浆测凝血指标.比较不同存放条件下各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结果.结果 与留取即刻检测相比,室温下血浆放置1h、2h及-4℃放置24h凝血功能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室温下放置4h后凝血指标准确性明显下降[APTT和TT分别为(35.30±6.86)s与(32.03±4.98)s、(18.21±2.32)s与(16.35±1.94)s,均P<0.05];室温2h后再分离血浆测凝血指标则已明显改变[PT、APTT、TT、FIB分别为(13.78±2.48)s与(12.25±1.81)s、(35.70±6.32)s与(32.03±4.98)s、(19.01±2.86)s与(16.35±1.94)s、(2.72±2.08) g/L与(3.19±1.02)g/L,均P<0.05].结论 测定凝血功能指标,应及时送检和尽快分离血浆,分离血浆后应于室 温下2h内、-4℃下24h内完成测定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研究血小板直方图、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等参数,来探讨血小板计数及其直方图的多种影响因素,以判断血小扳(PLT)计数结果的准确性。方法我们先选取小红细胞组、低血小板组及脂血组,用血细胞分析仪及手工显微镜计数法分别计数;同时进行未溶血标本溶血先后计数及延长标本计数。结果小红细胞组、低血小板组及脂血标本的脂血组3组的血细胞分析仪的计数结果均高于显微镜计数法;同时溶血标本及采血后延长时间计数,其结果明显高于未溶血标本和采集后2小时内计数的结果。结论电阻抗法血细胞分析仪计数PLT时易受许多因素的干扰,其中小红细胞(MCV〈70 f1)对PLT计数的影响是其参与PLT计数,致PLT计数假阳性升高;溶血标本的细胞碎片、脂类和蛋白的聚集体等和血小扳相类似,导致PLT计数偏高;低血小板标本中仪器噪音信号比例相对升高使仪器法计数偏高,且随着PLT数量减少而增大;标本采集后延长时间计数时,PLT会随着标本放置时间的延长而被破坏,导致计数偏低。  相似文献   

19.
周新琴 《淮海医药》1996,14(3):25-25
在日常工作中,门诊病人血常规抽血后马上在细胞自动计数仪上计数。但病区抽出的血标本往往不能及时计数.有时上午到病区抽好的血标本,到下午上班再作计数,原因是忙于应付门诊标本。因此,为了证实血标本放置时间对结果的影响,我们观察了血小板,红细胞、自细胞、血色素4项结果在抽取标本立即测定和标本放置1h、2h、3h再测定的结果变化。  相似文献   

20.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对血糖检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检测血糖的方法均较准确,但标本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报道甚少。我们用空腹血室温放置1h,2h,3h,4h,6h,8h做血糖测定分析,结果:标本放置4h后血糖检测数值显著降低(P<0.05),8h后检测数值极显著降低(P<0.01),从而提示血糖检测应在取血后3h内完成。 1 检测对象 取健康查体标本20份为实验对象,室温放置1h,2h,3h,4h,6h,8h取血清分别测定血糖含量,室内工作温度14℃~28℃。 2 仪器与试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