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声像图表现结合免疫组织化学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8例病理确诊单发肿块的乳腺癌患者为样本,以乳腺癌超声声像图征象、术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为自变量,术后腋窝淋巴结状态为因变量,采用二分类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48例乳腺癌超声图像的直接征象中形态不规则、呈小分叶、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匀、血流分级Ⅱ~Ⅲ级、RI≥0.7出现频率较高,出现率>50%。超声图像的间接征象中48例乳腺肿块有高回声晕、浅筋膜模糊或中断、Cooper 韧带模糊或中断、淋巴结最大皮质厚度≥3 mm、淋巴结血流表现为无或门型在肿块中的出现率较高,出现率>50%;(2)48例乳腺癌肿块内微血管密度(MVD)计数为(35.69±126.47)个/视野,腋窝淋巴结转组的 MVD 计数为(92.30±13.20)个/视野,腋窝淋巴结未转移组的 MVD 计数为(56.90±8.84)个/视野,腋窝淋巴结转组的 MVD 计数明显高于腋窝淋巴结未转移组的MVD 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乳腺癌肿瘤血流分级0~Ⅰ级 MVD 计数为(51.46±6.52)个/视野,Ⅱ~Ⅲ级 MVD 计数为(95.16±11.28)个/视野,Ⅱ~Ⅲ级 MVD 计数显著高于0~Ⅰ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二分类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乳腺肿块的血流分级Ⅱ~Ⅲ级、腋窝淋巴结的最大皮质厚度≥3 mm 及肿块 MVD (P <0.05)是乳腺癌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OR 值分别为33.445、46.964、96.879。结论乳腺癌超声征象中的原发灶血流Ⅱ~Ⅲ级、腋窝淋巴结最大皮质厚度≥3 mm 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MVD值与乳腺癌患者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关系极为密切,对乳腺癌的临床诊疗方法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刘洋  林奇 《徐州医学院学报》2007,27(10):680-682
目的研究乳腺癌能量多普勒超声成像(power Doppler imaging,PDI)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检测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PDI检测乳腺癌肿块内血流信号,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0例乳腺癌肿块内MVD,比较乳腺癌肿块内血流信号及MVD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即LN+组13例,无腋窝淋巴结转移即LN-组17例。LN+组肿块内血流信号较LN-组明显丰富(P〈0.05)。LN+组CD34标记的血管计数较LN-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通过PDI技术与MVD检测结合,能很好地评估乳腺癌血管生成,且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在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确诊乳腺癌患者的64枚肿大的腋窝淋巴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淋巴结病理检查结果将64枚淋巴结分为良性组(26枚)和转移组(38枚),均行腋窝淋巴结常规超声检查,重点观察淋巴结大小、形态、长径/短径(L/S)比值、内部回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64枚腋窝淋巴结同期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记录造影强化模式和时间。结果与转移组相比,良性组淋巴结L/S比值明显增大(P〈0.01)。2组问血流分布特点及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多为门型血流,强化模式多为中央均匀强化;而转移组多为周围型或混合型血流,强化模式多为周围型或混合型强化。良性组超声造影强化时间明显短于转移组(P〈0.01)。2组问血流阻力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可以显著提高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检测技术对乳腺癌癌周脉管癌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乳腺癌,病理提示有癌周脉管癌栓者43例(有癌栓组),无癌栓者58例(无癌栓组),对照分析两组的二维超声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结果有癌栓组和无癌栓组比较,患者的年龄、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轻、肿块大、组织学分级高、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超声血流分级高者,容易出现癌周脉管癌栓。结论乳腺癌癌周脉管癌栓与原发瘤肿块大小、病理组织学分级、超声血流分级、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及患者年龄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癌周脉管癌栓的术前评估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管生成活性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预测乳腺癌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43例乳腺癌病例,腋淋巴结转移即阳性组17例,腋淋巴结无转移即阴性组26例。分别于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肿瘤特性。于术后以CD34单克隆抗体作其病理组织切片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显徽镜下进行徽血管计数即徽血管密度(MVD)。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及秩和检验。结果:(1)阳性组乳腺癌组织的MVD值(49.2士25.5)(个/100倍)高于阴性组乳腺癌组织的MVD值(32.1士14.4)(个/100倍),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着组织学级别的增加,乳腺癌组织的MVD值显著增大(P〈0.05)。(2)CDE显示肿块血流信号阳性组较阴性组丰富,且与其组织学分级及腋淋巴结转移率有关。随着组织学级别的增加,肿块内血流信号丰富程度有增加的趋势;随着肿块血流信号的增多,其腋淋巴结转移率有增大的趋势,至N型时显著性增大(P〈0.05)。结论:乳腺癌的血管生成活跃者,其腋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大。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技术的运用.有可能为临床预测乳腺癌预后提供简便、直观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患者腋窝良恶性淋巴结的超声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凤玲  何光彬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0):2740-2741
目的:对比分析乳腺癌患者腋窝良恶性淋巴结的超声影像学特征,探讨超声在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69例乳腺癌患者的41例转移性淋巴结与21例良性淋巴结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征分析比较。结果:41例转移性淋巴结直径与21例无转移性淋巴结直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轮廓等级、L/T、髓质/皮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良恶性淋巴结不同的超声影像学特征,可为研究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4):369-372
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患者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与免疫组化的关系。方法:收集在芜湖市中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4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超声声像图特征与免疫组化的关系。结果:ER、PR阳性表达者在边缘毛刺征组和后方回声衰减组高于ER、PR阴性表达者,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微小钙化组、血流分级组、肿块大小组及腋窝淋巴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阳性表达者在边缘毛刺征组和后方回声衰减组低于C-erbB-2阴性表达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阳性表达者在肿块内部有微小钙化组和腋窝淋巴结有转移组高于C-erbB-2阴性表达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流分级组、肿块大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i-67阳性表达者在各个超声声像图特征分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中边缘毛刺征、后方回声衰减、内部微小钙化及腋窝淋巴结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ER、PR、C-erbB-2的表达情况。  相似文献   

8.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超声特征,旨在提高早期检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方法采用高频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CDFI),对65例确诊乳腺癌患者进行术前腋窝淋巴结检查,先用二维超声观察腋窝淋巴结的大小、形态、结构、内部回声,再运用CDFI观察其血流情况。结果65例乳腺癌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对切除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证实其中39例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26例无淋巴结转移。二维超声显示转移性淋巴结发生形态及内部回声的改变,长短比(US)≤2,皮质增厚,髓质减少甚至消失;非转移性淋巴结皮质呈窄带状,与髓质界限清晰,呈皮质狭窄型。CDFI显示转移性淋巴结血流信号丰富,大多位于周边;非转移性淋巴结仅显示少量血流,且多位于中央。结论转移性淋巴结在二维灰阶超声与CDFI上有特征性表现,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较准确地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声像图与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探讨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超声鉴别要点。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2例甲状腺腺瘤与7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二维声像图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两组病例中,性别、年龄、病灶大小、病灶是否液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叶是否肿大、病灶是否单发、病灶有无包膜、病灶周边是否有声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周边及内部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的有无、多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声像图特征及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特点可用于甲状腺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与良性病变导致同侧腋窝肿大淋巴结声像图特点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30例乳腺癌43枚淋巴结、20例乳腺良性病变30枚淋巴结分别进行声像图及血流特点比较、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结果 淋巴结纵横比(L/T):两者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淋巴结皮质形态、淋巴结内血流分布形态:两者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通过腋窝肿大淋巴结声像图特点可指导鉴别诊断乳腺癌与其他乳腺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探讨LYVE-1和CD3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EnVision显色系统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NSCLC癌组织和40例癌周组织LYVE-1和CD31的表达,并计数LYVE-1和CD31标记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微淋巴管(MLVD)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NSCLC癌组织与正常肺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L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癌组织中MLVD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癌组织中MLVDⅠ期+Ⅱ期与Ⅲ期+Ⅳ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NSCLC癌组织中MLVD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NSCLC癌旁组织MVD显著高于癌组织M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SCLC有淋巴转移组MVD高于无淋巴转移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NSCLCⅢ期+Ⅳ期MVD高于Ⅰ期+Ⅱ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统计表明,MLVD/MVD在NSCLC癌周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r=0.034,P〉0.05).结论NSCLC中LYVE-1和CD31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进展和肿瘤转移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组织中VEGF、C-erbB-2、P53及Ki67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学强  任刚  胡洪林 《西部医学》2009,21(3):427-429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erbB-2、P53和Ki67的表达及其与临床肿瘤大小、淋巴转移和ER、PR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72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C—erbB-2、P53、Ki67和ER、PR的表达。结果VEGF、C—erbB-2、P53和Ki67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9.7%,61.1%,56.9%和69.4%。VEGF的表达在不同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ER和PR的表达组别中有显著差异(P〈0.05);C—erbB-2的表达在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ER和PR的表达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的表达在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组中有明显差异(P〈0.05).;Ki67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VEGF、C-erbB-2、P53和Ki67的联合检测对于判断乳腺癌预后与指导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超声特征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CerbB-2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术前应用超声检查的160例乳腺癌患者术后的肿瘤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PR及CerbB-2蛋白表达。结果在乳腺癌超声显示肿块≥2.5cm及肿块〈2.5cm组中的ER、PR阳性表达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CerbB-2阳性的表达率,肿块≥2.5cm组高于肿块〈2.5cm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毛刺征组ER表达的阳性率高于无毛刺征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毛刺征组与无毛刺征组PR、CerbB-2的阳性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超声显示富血供组、有淋巴结转移组ER、PR阳性率明显低于乏血供组、无淋巴结转移组病例(P〈0.05);CerbB-2阳性率则高于对应病例(P〈0.05)。结论乳腺癌超声特征与ER、PR、CerbB-2的表达具有相关性,两者结合起来可以作为评价乳腺癌恶性程度和预后判定的一种有价值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特征和病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临床病理关系。方法术前测定各期胃癌患者肿瘤区域的彩色多普勒血流(CDFI),并行半定量分级,对比分析超声测得的胃癌肿块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不同相关因素中血流分布特征,术后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相对应标本内VEGF的表达。结果 CDFI血流分级程度与肿瘤大小(P〈0.05)、浸润深度(P=0.000)和淋巴结转移(P=0.000)相关;癌组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0),进展期胃癌CDFI血流分级高于早期胃癌(P〈0.05);随着血流分级的增高,病理VEGF表达呈上升趋势(P=0.000),两者存在线性相关关系(P〈0.05)。结论胃癌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与肿块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VEGF表达亦有较好的相关性;术前进行胃癌组织CDFI血流检测,可间接评价肿瘤组织内的血管生成状态,为胃癌的预后评估提供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4(TLR4)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生成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58例乳腺癌组织及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TLR4表达进行检测;用CD105标记肿瘤新生血管,计数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结果:TLR4在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0%和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平均MVD值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中TLR4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581,P〈0.05);TLR4的表达和MVD计数与乳腺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分级等因素无关(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关系密切(P〈0.05)。结论:TLR4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增高,其异常表达与肿瘤MVD有关,促进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可能是其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凝血功能与肿瘤生物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4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治疗前乳腺癌患者凝血功能,并与乳腺良性疾病患者进行对照。结果与乳腺良性病变患者比较,乳腺癌患者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血小板(PLT)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乳腺癌患者血液DD水平及PLT计数随肿瘤最大径的增大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乳腺癌患者FIB、DD及PLT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APTT及FIB水平明显高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凝血功能与其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有无腋窝淋巴结等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乳腺癌、胃癌和结直肠癌转移中患者的PRL-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5例乳腺癌患者(25例无转移灶,30例有淋巴结转移)、60例胃癌患者(35例无转移灶,25例有淋巴结转移)以及60例结直肠癌患者(28例无转移灶,32例有淋巴结转移)外科手术切除标本中PRL-3的表达。结果①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组PRL-3阳性率(86.67%)明显高于无转移灶组(48.00%),P〈0.01。②胃癌淋巴结转移组PRL-3阳性率(80.00%)明显高于无转移灶组(48.57%),P〈0.05。③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组PRL-3阳性率(56.25%)明显高于无转移灶组(28.57%),P〈0.05。结论PRL-3在肿瘤转移中的高表达表明其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但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仍有一些问题急需解决,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利于揭示PRL-3的功能特性和它促进肿瘤转移的具体机制,从而使PRL-3有可能成为肿瘤治疗及判断肿瘤预后的重要指标及潜在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能量多普勒超声(power Doppler imaging,PDI)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检测乳腺肿块血管生成的相关性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超声检测乳腺肿块患者55例(其中良性组25例,恶性组30例),采用计算机对肿块能量多普勒血流信号进行定量分析,测定彩色像素密度(color pixel density,CPD);抗CD34因子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肿块MVD,对CPD与MVD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恶性组CPD、MVD较良性组高,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恶性组中腋下淋巴结转移组的CPD及MVD均高于无腋下淋巴结转移组(P〈0.01)。良恶性肿块的CPD与MVD间具有良好相关性(r=0.846,r=0.889,P〈0.01)。【结论】能量多普勒超声所测CPD可较好反应乳腺肿块血流情况,有助于乳腺疾病的鉴别诊断,与微血管密度计数相结合,能全面反映肿瘤血管生成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