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肠疗法治疗妇科手术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22例妇科手术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在传统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制剂通腑泻热灌肠合剂进行灌肠,观察肠疗法治疗妇科手术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腹胀消失时间以及排便时间,要求普外科医生实时观察患者,对治疗无效的患者及时进行再次手术,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结果:22例患者经过治疗,17例患者完全治愈,3例患者好转,2例保守治疗失败再次经腹手术,术后治愈,总有效率达90.9%。结论:肠疗法治疗妇科手术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临床效果较好,安全性高,患者术后恢复快,是临床上治疗妇科手术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2.
刘璞  张雨青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9):122-123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大承气汤术后灌肠在急腹症病人肠功能早期恢复,预防肠粘连及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207例急腹症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就肠功能恢复时间、进食时间、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生、1年内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各项指标总体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术后中药灌肠在急腹症病人肠功能早期恢复,预防肠粘连及粘连性肠梗阻疗效明显、方法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采用禁食水、胃肠减压、灌肠、胃管内注入生植物油、应用解痉镇痛药物、输液纠正电解质紊乱、支持疗法、中药疗法等。结果100例病人中,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治愈66例,占66%,29例中转手术,术后死亡5例,术后病死率占5%。结论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既是治疗手段,又是术前准备的组成部分。肠梗阻病情变化很快,应加强责任心,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72例,随机分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36例,B组常规非手术疗法:禁食、胃肠减压、生理盐水低压灌肠、抗感染、维持酸碱平衡、生长抑素的应用等;A组在B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大承气汤胃管注入及保留灌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肛门排气时间、胃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A组临床疗效优于B组,肛门排气时间、胃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疗效确切,缩短疗程,提高保守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中药灌肠保守治疗小儿粘连性肠梗阻6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小儿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65例小儿粘连性肠梗阻在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辨证的虚实给予肠粘连1号(我院自制中药)灌肠治疗1次/d。结果治愈55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达90.77%,无效6例(9.23%)中转手术。结论小儿粘连性肠梗阻采取中药灌肠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可达到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杨国才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3):181-18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12月我科收治86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非手术疗法:禁食、胃肠减压、石蜡油鼻饲、生理盐水低压灌肠、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生长抑素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胃管注入及保留灌肠治疗。3d为一疗程。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解除肠梗阻时间、住院时间也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缩短疗程,减少中转手术的可能,提高保守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松解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外科自2002~2006年因粘连性肠梗阻行腹腔镜松解术2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病人均治愈。术中平均出血量1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5d,术后无并发症,随防至今未复发。结论: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创口小,腹膜创面小,操作轻柔,腹腔干扰少,能较大限度地减少术后腹腔内再粘连,为粘连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药胃管注入加保留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72例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观察以中药为主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粘连性肠梗阻病人随机分成中药煎剂胃管注入加生大黄煎剂保留灌肠治疗组38例,单中药煎剂胃管注入观察组34例,就2组消化功能恢复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消化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观察组(P<0.05),而治疗组有效率也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中药煎剂胃管注入的同时加生大黄煎剂保瘤灌肠,有利于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170例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89例,采用中药鼻饲加灌肠,对照组81例,采用石蜡油鼻饲及灌肠,共治疗3 d,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51%,对照组总有效率70.3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可提高其非手术治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李颖 《吉林医学》2011,32(23):4870-4870
目的:总结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经验。方法:2006年~2010年收治粘连性肠梗阻62例,年龄17~76岁,平均42.2岁,针对不同情况分别采取非手术疗法和手术治疗。结果:51例予以中药配合综合治疗,11例行手术治疗。结论:对于粘连性肠梗阻,中药口服或灌注有确切疗效;及时选择手术可减少绞窄性肠梗阻的发生率;术中正确的操作和一定的预防措施可提高预后及减少粘连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粘连性肠梗阻采用腹腔镜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法疗效分析。方法:将我院普外科粘连性肠梗阻的32例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的手术方法治疗,再我院选取30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观察对比其疗效。结果:腹腔镜组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都要明显优于传统组,各项统计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外科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使用腹腔镜下行肠粘连切除术的方法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行肠粘连切除术的方法,具有手术时间快、恢复短、住院时间短等特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术中使用生物多糖冲洗胶液联合术后中药保留灌肠预防直肠癌术后肠粘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科收集的2012年1月—2013年12月直肠癌切除术后、并且术后有明确病理诊断的48例直肠癌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术中肠壁及手术切口外擦医用几丁糖,术后营养支持,对症处理等治疗;治疗组采取术中关腹前腹腔注入生物多糖冲洗胶液,术后营养支持、中药保留灌肠等综合疗法。结果治疗组患者没有发生肠粘连,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1例发生肠粘连(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发生完全性肠梗阻,在全麻下开腹行第二次肠粘连松解术,有效率为90%。结论术中使用生物多糖冲洗胶液联合术后中药保留灌肠预防直肠癌术后肠粘连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做大样本的临床实验与观察;且医用几丁糖防术后粘连的临床疗效也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粘连松解汤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近期在本院门诊治疗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95例,根据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均确诊为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观察组同时采用自拟粘连松解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49.1%、100.0%,高于对照组的22.5%、9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应用于腹腔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疗效较单独西医治疗效果更好,但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必要时转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14.
观察红藤败酱汤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对25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用红藤败酱汤保留灌肠。结果:治疗有效率达88%。结论:红藤败酱汤中药保留灌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肠梗阻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寒柳  谢景泉  何琳 《广东医学》2008,29(4):680-68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收集腹腔各种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5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5例,对照组233例。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复方大承气汤疗法,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分析对照两组治疗后肠功能恢复和中转手术百分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7%)明显优于治疗组(72.5%)。观察组中转手术10例(3.3%)明显低于对照组64例(27.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能降低手术治疗率,缩短疗程,提高疗效,降低医疗成本,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三门峡中心医院普外科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300例患者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西医治疗,观察组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方法和疗效。结果:对照组150例中例治愈108例,治愈率为72.0%,观察组150例中治愈123例,治愈率为82.0%,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合理的中西医治疗腹部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手术治疗组(对照组)和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组(观察组),每组各42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腹腔囊肿、肠瘘及再梗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四维一体疗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7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外科基础治疗,观察组除外科基础治疗外,给予四维一体疗法治疗,即中药辨证胃管注入、中医辨证敷脐、中医辨证灌肠、中医针刺。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腹痛缓解时间、自主排气时间、自主排便时间、泛影葡胺到达升结肠和降结肠时间,并观察临床疗效及中转手术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自主排气时间、自主排便时间以及泛影葡胺到达升结肠和降结肠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中转手术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在外科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四维一体疗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确切,能够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和降低中转手术率。  相似文献   

19.
邓少康 《吉林医学》2014,(3):587-587
目的: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和预防。方法:选择5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其中阑尾切除术后20例,小肠切除术10例,腹腔感染史5例,单纯性肠梗阻15例,进行手术治疗。另选择术后还未发生肠梗阻的患者50例,其中阑尾切除术25例,小肠切除术15例,单纯性肠梗阻10例,进行预防。结果:本组50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痊愈47例,3例死亡(2例是术后感染性休克死亡,1例是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另50例患者经过积极预防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率降低。结论:许多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才能够解除粘连性肠梗阻,通过积极正确的预防是可以减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赵红斌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9):2602-2603
目的:总结粘连性肠梗阻41例的手术治疗疗效及经验,指导临床。方法:41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人,根据穿孔及坏死与否分别采取肠切除端端吻合10例、及单纯粘连松解复位31例。结果:41例全部治愈。结论:肠梗阻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注意操作原则,防止术后再粘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