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AO技术结合三维CT后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方法:收集胫骨平台后柱骨折8例。所有患者接受x线片CT扫描和三维CT重建的检查,从而评估胫骨平台劈裂和塌陷的程度。对骨折进行分AO分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结果:8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均为调合性损伤;合并多发骨折2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2例,外侧副韧带损伤5例,半月板损伤损3例;根据三维CT重建,术前得以正确评价胫骨平台劈裂移位方向和塌陷的面积进行后路手术洽疗。结论:三维cT重建能多方位、立体显示胫骨平台劈裂的形态,帮助术者正确选择手术入路,准确复位,坚强内固定,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维CT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治中的指导意义。方法:术前对所收治的2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均给予X线、CT扫描和三维CT重建的检查,以评估胫骨平台劈裂和塌陷的程度,确定骨折的移位情况,选择并制定出合适的治疗方案。结果:三维CT重建清楚显示了所有病例的骨折细节、骨质内部的隐匿损伤及关节各部之间的相互关系,25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4例予以植骨。结论:三维CT重建能直观、多方位、立体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形态,对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准确的复位和坚强的内固定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劈裂或塌陷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经验.方法 选取收治胫骨平台骨折176例(男136例,女40例),年龄20-65岁,按AO胫骨近端骨折分类:B型106例,C型70例,其中BI6例,BII112例,BⅢ68例; CⅠ4例,CⅡ26例,CⅢ40例,合并侧副韧带损伤90例.交叉韧带损伤24例,半月板损伤16例,采用手术切开复位螺钉或骨栓固定36例,高尔夫支撑钢板固定80例,其他接骨板60例,植骨138例,其中异体骨60例.结合中药分期治疗.结果 本组176例经过8至24个月随防,平均16月,效果以Merchant评分标准[1]:优130例,良42例,可4例,优良率97.1%.结论 合理的手术治疗结合中药分期运用对严重劈裂或塌陷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简便,科学.  相似文献   

4.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关节内骨折,表现为胫骨平台的压缩、塌陷和劈裂,并多数骨折同时伴有半月板前后交叉韧带或内外侧副韧带的损伤,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目前临床多数以手术治疗为主.枣庄市市中区人民医院外二科于2009年3月至2010年4月对32例不同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廖德发 《广西医学》2006,28(7):1083-1084
胫骨平台骨折是膝关节常见的骨折,严重的损伤常致胫骨平台压缩、塌陷、劈裂,常合并有关节韧带及半月板的损伤,严重影响关节功能,骨折后若治疗不当较易产生关节功能障碍,关节不稳定及创伤性关节炎等[1].我院自2000~2004年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25例,取得较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64层CT重建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CT多种重建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治疗的3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经X线平片检查、64层CT检查后多平面重建(MPR)和三维(3D)重建。回顾性分析33例患者的CT检查及重建图像,进行骨折分型,评估胫骨平台的劈裂及塌陷程度,并与X线平片和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33例胫骨平台骨折的CT图像经MPR及3D重建后,骨折显示与术中所见吻合率为100%,X线平片漏诊1例。MPR能够显示骨折的细微结构,有助于骨折类型的判断。3D重建可清晰显示骨折的立体外观、关节面碎裂及塌陷的范围。结论 64层CT重建技术能直观、多方位、立体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部位、形态、类型,关节面碎裂及塌陷程度等空间信息,对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准确的复位和内固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是胫骨平台关节面压缩、塌陷、劈裂及粉碎,多合并韧带及关节周围的严重损伤,故处理不当会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及功能.我院自1998年6月至2007年10月,共收治胫骨平台骨折30例进行手术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关节镜下Inlay技术重建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后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2例,骨折内固定并膝关节屈伸功能恢复后取自体同侧股四头肌骨腱,应用关节镜下Inlay技术重建后交叉韧带损伤.结果 患者骨折按期愈合,重建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关节感染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8个月,平均19.8个月.患者无膝关节不稳及无力症状.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19~36分,平均(25.13±9.57)分,术后81~94分,平均(85.49±3.82)分,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关节镜下Inlay技术重建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后交叉韧带损伤手术操作简单,不受骨折内固定的影响,治疗疗程缩短,功能恢复满意,是一种比较满意的重建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CT、MRI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及AO分型中的比较比较,从而进一步提高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连续收治的15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在AO分型的基础上均进行了CT与MRI诊断。结果:MRI的骨折检出率明显高于CT诊断,同时分型符合率与合并关节损伤检出率也高于CT诊断。结论:由于胫骨平台骨折的复杂性,CT、MRI技术都有很高的检出率与AO分型符合率,并且有利于检出合并关节损伤,不过两种方法各有所长,需在临床上合理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0.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是胫骨平台关节面压缩、塌陷、劈裂及粉碎,多合并韧带及关节周围的严重损伤,故处理不当会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及功能。我院自1998年6月至2007年10月,共收治胫骨平台骨折30例进行手术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是胫骨平台关节面压缩、塌陷、劈裂及粉碎,多合并韧带及关节周围的严重损伤,故处理不当会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及功能。我院自1998年6月至2007年10月,共收治胫骨平台骨折30例进行手术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34例胫骨平台骨折经T形或L形钢板结合AO技术手术治疗、观察其疗效。方法:34例根据胫骨平台骨折Hohl分类法分类。单纯劈裂型4例和内髁型2例选用前内或前外侧切口;塌陷型12例,劈裂塌陷型8例及双髁型8例选用AO膝前正中切口。切开整复,T形或L形支撑钢板,松质骨螺钉内固定。塌陷严重者行自体骨植骨,术后早期应用CPM机活动膝关节。结果:随诊6个月~38个月,34例手术中优19例,良12例,中3例,。优良率91.3%。结论:T形或L形钢板结合AO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坚强固定以维持关节面的吻合关系和对线,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恢复膝关节屈伸功能,是治疗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44例胫骨平台骨折经T形或L形钢板结合AO技术手术治疗、观察其疗效。方法:44例根据胫骨平台骨折Hohl分类法分类。单纯劈裂型4例和内髁型2例选用前内或前外侧切口;塌陷型22例,劈裂塌陷型8例及双踝型8例选用AO膝前正中切口。切开整复,T型或L型支撑钢板,松质骨螺钉内固定。塌陷严重者行自体骨植骨,术后早期应用CPM机活动膝关节。结果:随访36个月44例手术中优27例,良12例,中5例,优良率88.6%。结论:T形或L形钢板结合AO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坚强固定以维持关节面的吻合关系和对线,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恢复膝关节屈伸功能,是治疗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分析自2010年12月至2012年9月我院治疗的16例胫骨平台后侧骨折病人.按胫骨平台骨折的三柱分型,后侧柱5例,后侧柱及内侧柱6例,后侧柱及外侧柱3例,三柱2例.其中合并髁间后棘后交叉韧带附着处骨折2例,无前、后交叉韧带、血管、神经的损伤.采用膝关节后内侧切口以空心螺钉和“T”型钢板或重建钢板支撑内固定.术后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随访时间6~14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0~20周,平均16周.结果骨折全部愈合,未发生膝内外翻畸形,膝关节屈曲100°~130°,膝关节伸直-3°~3°,膝关节HSS评分88~100分.结论采用后内侧入路以空心螺钉和“T”型钢板或重建钢板支撑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侧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累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例累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后内伴后外侧骨折8例,后内侧劈裂骨折5例,后外侧劈裂骨折6例,合并胫骨近端骨折1例。根据后柱累及部位不同采取后内侧入路、后外侧入路骨折复位固定术,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78.32±2.01)mL,住院时间(16.12±1.23)d,骨折愈合时间(17.52±0.58)周,完全负重时间(17.60±1.22)周,膝关节活动度(115.36±2.6)°。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者13例(65%),良者4例(20%),优良率85%。结论:膝关节后侧(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复位及支撑钢板固定术具有复位合理、固定稳定性高、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等优点,可作为累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16.
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分析。方法:对2009年6月~2010年6月开放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2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罗从风基于CT的胫骨平台骨折的三柱分型[1]:其中有4例单纯压缩骨折,11例单柱骨折,5例双柱骨折和3例三柱骨折。根据三柱分型选择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式,外侧柱、内侧柱和后侧柱骨折分别使用前外侧入路、改良正中入路和倒L形人路,对于双柱和三柱骨折则采取联合入路进行手术.术后随访评价临床效果。单纯压缩骨折3例,单柱骨折8例,双柱骨折3例,三柱骨折2例。结果:23例中16例得到随诊,经6~22个月的随诊,根据马元璋的评价标准[3]:优11例,良2例,可2例,差1例。结论: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需选择好的术前分型,良好的解剖复位,坚强的内固定,积极早期处理合并伤,早期的膝关节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胫骨外侧平台骨折和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联系。方法 对 8例胫骨外侧平台骨折经保守治疗后合并关节不稳的 7例行手术探查。结果  7例患者全部合并有前交叉韧带损伤。结论 胫骨外侧平台骨折应高度怀疑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MSCT多模式重建技术在膝关节损伤所致的胫骨骨折术前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0例胫骨平台骨折,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容积扫描,并应用高级工作站进行VR、MIP及MPR等重建技术进行观察。结果 40例胫骨平台骨折的病例中,胫骨平台粉碎并塌陷骨折37例;另有3例X线检查无阳性发现,MSCT确诊为胫骨髁间脊隐匿性骨折,其中伴有髌韧带断裂和内侧副韧带部分断裂各1例。结论 MSCT多模式成像可清晰显示骨折的部位,骨折线的走行方向,骨质碎裂程度和移位的距离,以及关节面塌陷情况等。其中,3D成像显示骨折区表面状态较好,多平面成像(MPR)可明确显示骨折处的内部状况细节,容积成像(VR)和最大密度投影(加P)可以显示骨折部位的立体透明外观和大韧带损伤的情况。在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前作为制定手术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韧带损伤患者临床正确治疗方法,为提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60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韧带损伤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对患者治疗情况及随访结果进行记录,得出结论.结果:60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韧带损伤患者骨折部位均愈合良好,且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内固定未出现折断、松动以及脱落等现象.结论:对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韧带损伤患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具体手术方法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20.
李健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9):1600-1600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多是高能量骨折,表现为胫骨平台关节面压缩、塌陷、劈裂及粉碎,多合并韧带、半月板及关节周围的严重损伤,故处理不当会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及功能。我院自2002年6月至2007年10月共收治闭合性复杂胫骨平台骨折30例进行手术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