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鼠小肠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Monckih和Russell法小肠移植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尝试,建立了一种简便,稳定的大鼠小肠移植模型。在60例大鼠节段性异位小肠移植中,正式实验33例的手术成功率为81.8%,平均存时间10.9天,最长存活时间超过16天。作者认为充分的补充,良好的血管吻合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无需手术放大镜建立大鼠异位节段小肠移植模型的方法.方法 肉眼直视下利用肠系膜上动脉上方的腹主动脉与受体肾下腹主动脉端侧连续吻合、门静脉与受体左肾静脉套管法端端吻合,重建移植小肠血液供应.结果 取供肠(50±10)min,动脉吻合(15±5)min,静脉套入(2±1)min,供肠冷缺血(25±5)min,温缺血(35±5)min,大鼠术后即时存活率100%,生存>10 d者93.3%.结论 利用肠系膜上动脉上方的腹主动脉与受体肾下腹主动脉端侧连续吻合,无需手术放大镜,视野清晰,操作方便,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3.
豚鼠至大鼠异种小肠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建立袖套法豚鼠至大鼠异种小肠移植模型,初步观察异种小肠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过程。方法 行异种异位全小肠移植,移植小肠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与受体肾以下腹主动脉作端侧吻合,切除小肠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与受体左肾静脉行袖套吻合。结果共实施异种小肠移植40例,成功34例,供受体手术时间平均为150min,血管吻合成功率达90%。再灌流后15~20min移植小肠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表现为移植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大鼠异位小肠移植模型.方法:对200只Wistar大鼠进行异位小肠移植供受体手术,加强细节保护肠道,增加供肠血供,减少不必要的体循环淤血,生理压力灌注辅以全身肝素化以及低压灌肠来获得高质量供肠;熟练掌握并在20倍显微镜下连续外翻血管缝合,延迟收线以减少血管并发症;术后经阴茎背静脉安全补液.结果:实施100对小肠移植,术后3d成功率达91%,血栓形成、低血容量性休克仍为主要死亡原因.85%的大鼠可以存活超过两周.整个手术可以在3h内完成.结论:高质量的供肠与显微镜下血管吻合的改进以及适当补液可以提高大鼠小肠移植术后生存率,从而建立稳定的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大鼠同种异体异位节段小肠移植模型,为研究小肠移植排斥反应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100只,供、受体各50只,进行同种异体异位节段性小肠移植。结果:预试验10次,术后72h存活率40%。正式实验40次,术后72h存活率85%。全部手术时间平均160min,供体手术时间平均70min,受体手术时间平均90min。结论:良好的血管吻合方法以及输血、补液、保温等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季刚  牛卫博  董光龙  王为忠 《医学争鸣》2008,29(18):1685-1688
目的:比较大鼠异位小肠移植模型中不同节段移植肠的病理学变化及移植肠存活率.方法:将近交系Wistar大鼠320只随机配对分为A,B,c,D 4组.A组为对照组(n=80),行虚拟手术;B组(n=80)行异位全小肠移植;C组(n=80)行异位节段性小肠移植,移植肠部位取中、远段小肠,长度15~50 cm不等;D组(n=80)亦行异位节段性小肠移植,移植肠部位取近段小肠,长度15~50 cm不等;各组术后常规补液,给予抗生素.每日观察移植肠造瘘口颜色及分泌物.并于术后1,7,14,30 d于移植肠近端造口内注入麦芽糖溶液,各组随机抽取20只受体于术后7,14,30 d统一自颈外静脉置管处采血1 mL,测量注入麦芽糖前后血糖值并换算出血糖吸收值.移植鼠濒临死亡时取材,行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B组受体的病理学变化程度较C,D组明显,大鼠的存活率亦较低.B,C,D各组血糖吸收值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大鼠小肠移植模型的移植肠的选择中,节段性较全小肠移植效果好;节段性移植肠的选择以取距屈氏韧带5 cm、长度约15~20 cm移植肠为宜.  相似文献   

7.
大鼠小肠移植手术难度较大 ,虽然在技术上进行了不断的改良 ,但术后早期死亡率仍然很高。根据研究目的选择恰当的移植模型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本文从供体摘取、血管重建、消化道重建、淋巴管重建、肝肠联合移植等多个方面论述了大鼠小肠移植模型的沿革和发展 ,并对各种模型的特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大鼠自体原位小肠移植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的大鼠自体原位小肠移植动物模型。方法:以Wistar大鼠20只为实验对象,麻醉下切除远侧回肠、盲肠及结肠大部,自腹主动脉逆行插管至肠系膜上动脉,结扎阻断肠系膜血供和相应肠段的回流静脉。自导管灌注4℃乳酸钠林格液,经该肠段自肠系膜静脉属支开口流至体外。冷灌流1h后,拔除导管,去除阻断线,修复腹主动脉穿刺孔,结扎开口的肠系膜静脉属支,恢复灌流。结果:20只大鼠中16只完成上述实验过程,3只因大出血死亡,1只因麻醉过深死亡。结论:本实验动物模型制作简便,是小肠保存研究的较好模型。  相似文献   

9.
大鼠同种异体在体异位节段小肠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为研究抗小肠移植排斥治疗提供良好的动物实验棋型。方法:选用大鼠进行同种异体异位节段性小肠移植。结果:共施行96只移植手术,模型稳定后的56只小肠移植5天成活率为85.71%。结论:本模型制作成功率较高,适合小肠移植排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袖套法豚鼠至大鼠异种小肠移植模型,初步观察异种小肠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的过程。方法行异种异位全小肠移植,移植小肠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与受体肾以下腹主动脉作端侧吻合,切除受体左肾,移植小肠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与受体左肾静脉行袖套吻合。结果共实施异种小肠移植40例,成功34例,供受体手术时间平均为150min,血管吻合成功率达90%。再灌流后15~20min移植小肠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表现为移植小肠变黑,肠蠕动停止,失去活力。结论袖套法豚鼠至大鼠异种小肠移植模型具有操作简便、静脉吻合口并发症少的优点,是研究异种小肠移植较好的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简化大鼠原位全小肠移植术式,建立符合生理条件、稳定的动物模型。方法取32只封闭群雄性SD大鼠为供、受体,进行同种同基因原位无造瘘全小肠移植,腹主动脉、门静脉的吻合改良为三袖套法。结果手术成功率为87.5%(28/32),供肠热缺血时间0 min,冷缺血时间(32±5)min。术后7 d受体存活率100%。结论改良的大鼠原位全小肠移植三袖套血管吻合法缩短供肠冷缺血时间,吻合口无出血,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此方法操作简单,为研究小肠移植后急、慢性排斥反应,移植物抗宿主反应以及肠道功能的良好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的大鼠肝肠联合整体移植模型,并研究移植肝是否对移植肠具有免疫保护作用.方法肝肠联合移植在切取移植物后,利用供体胸段下腔静脉在门静脉侧壁建立一袖套,并安置套管.受体手术时,将此门静咏侧壁袖套与受体门静脉残端套管法吻合.供体肠系膜上动脉与受体右肾动脉吻合.免疫保护作用通过术后病理学检查评估.结果本法使受体手术无肝期与Kamada双套管法肝移植无肝期相同,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手术成功率高.术后肝肠联合移植组排斥反应程度较小肠移植组轻.结论用本方法建立大鼠肝肠联合移植模型是可行的.肝肠联合移植时肝对小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原住小肠移植的手术技术,为研究移植小肠功能及排斥反应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小肠供体的门静脉与受体下腔静脉端侧吻合,供体带主动脉片的肠系膜上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受体相应长度肠管切除,供体近、远端肠管与受体相应肠管切除后近、远端以端端吻合的方式建立原位小肠移植模型.术后禁食4d,不禁饮,每天分2次经皮下分别给予5%葡萄糖生理盐水2 mL,术后不使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小鼠存活超过5d认为手术成功.结果:行原位小肠移植30次,术后5d存活率达60%(18/30).手术失败的12例小鼠主要死亡原因为动脉吻合口部位狭窄及吻合口处血栓形成5例,吻合口出血导致出血性休克2例,术后肠瘘导致腹腔内感染5例.供体手术时间(40±4.5)min,热缺血时间约0.5min,供体肠段肠系膜上动脉组织片修整时间约为3min,供体冷保存时间为(30±7.5) min,受体手术时间(95±8.0)min,其中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阻断时间为(38±3.5) min,静脉吻合时间(10±2.0)min,动脉吻合时间(15±3.0)min,成活小鼠受体手术平均出血量约0.2mL.结论:良好的供体肠段的获取、高质量的血管吻合和肠道吻合及供、受体补液是提高小鼠小肠移植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Wu J  Li T  Qi H  He Z  Li Y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6(12):1153-1157
目的:探索原住小肠移植的手术技术,为研究移植小肠功能及排斥反应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小肠供体的门静脉与受体下腔静脉端侧吻合,供体带主动脉片的肠系膜上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端侧吻合,受体相应长度肠管切除,供体近、远端肠管与受体相应肠管切除后近、远端以端端吻合的方式建立原位小肠移植模型.术后禁食4d,不禁饮,每天分2次...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在小肠移植物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利用显微外科技术构建同系和异系大鼠小肠移植模型,以同系移植组作为对照组,异系移植组作为实验组。分别在术后7 d、28 d、90 d进行移植物活检,常规病理学检测,应用Realtime-PCR技术检测移植物内PDGF mRNA转录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PDGF的表达进行定位。结果检测显示,所有移植物中PDGF mRNA转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到实验终点即POD90所采集的标本中以实验组的mRNA转录水平最高。免疫组化可见,PDGF在间质及小肠腺体内高表达。结论 PDGF因子在终末期小肠移植物中高表达,说明PDGF因子对于小肠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有重要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诱导血红素氧合酶-1(HO-1)是否可减轻大鼠小肠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分成3组:Ⅰ组:血晶素(Hemin)组(n=20);Ⅱ组:Hemin+卟啉锌(ZnPP)组(n=20);Ⅲ组:生理盐水组(n=20)。建立小肠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移植后6、12、24、48h分别从各组随机取5只大鼠,切取移植小肠进行HO-1活性测定.普通病理学检查及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术后各时段Ⅰ组HO-1活性均显著强于Ⅱ组及Ⅲ组(P〈0.05),而Ⅱ组和Ⅲ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移植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以术后12h最为明显。Ⅰ组表现轻度,而Ⅱ组和Ⅲ组表现中度缺血再灌注损伤。术后各时段Ⅰ组细胞凋亡数少于Ⅱ组和Ⅲ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Ⅱ组和Ⅲ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导HO-1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而减轻移植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7.
临床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移植肠的处理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目的 报告我国首例活体小肠移植术的移植肠处理体会。方法 为1例18岁男性超短肠综合征患放行了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供肠来自患的父亲(44岁),切取供体回肠150cm,UW液灌洗血管,将移植肠动、静脉车受体腹主动及及下腔静脉而吻合,移植肠近端与受体空肠近端行端端吻合,远端与受体空肠远端行侧端吻合,末端造口,术后给子抗排斥,抗感染,抗凝及营养支持等治疗。结果 术后管出现贫血,单纯疱疹病感染和急性排斥  相似文献   

18.
普乐可复对大鼠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观察大鼠小肠移植术后应用普乐可复(FK5 0 6 )对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作用 .方法 选用近交系大鼠 F34 4/ N(RT 1 )和 Wistar大鼠进行全小肠异位移植 ,实验分 4组 .第 1组 ,异基因移植组 F34 4/ N- Wistar;第2组 ,小剂量普乐可复治疗组 F34 4/ N- Wistar+FK5 0 6 (0 .2mg· kg- 1 · d- 1 ,0~ 14d,im ) ;第 3组 ,普乐可复治疗组F34 4/ N- Wistar+FK5 0 6 (0 .5 m g· kg- 1· d- 1 ,0~ 14d,im ) ;第 4组 ,同基因移植组 (F34 4/ N- F34 4/ N ) .观察大鼠的一般状况及存活时间并于术后第 3,5 ,7日取移植小肠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和比较 .结果 第 1组大鼠存活时间与其他3组有显著差异 (P<0 .0 1) ,第 1组大鼠在术后第 3,5 ,7日病理学检查移植肠出现排斥反应 ,而第 2 ,3,4组无明显排斥 ,可长期存活 .结论 普乐可复能明显抑制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产生 ,显著地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