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综合干预中联用网络咨询的效果.方法 对25例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可变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12个月,进行综合干预并结合网络咨询和网络健康教育.以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社会功能量表(SFRS)较治疗前差值作为主要疗效指标;以网络咨询相关问题(IT)调查网络咨询的可接受性.结果 (1)治疗后第1、3、6、12个月末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2)社会功能损害评分治疗后第3、6、12个月末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0.01);(3)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个月末进行IT调查,对网络咨询可接受性相关问题认可的程度较高,愿意用网络解决医学问题、看好网络咨询前景等均超过(70.0%).超过半数患者(>50.0%)认为网络咨询收费对其经济状况有影响,建议的网络咨询价格均显著低于面对面心理咨询(P=0.000).(4)治疗后第12个月末19例患者参加了网络咨询相关问题的深入访谈,大多数患者认为网络咨询有益.结论 社区精神分裂症综合干预中联用网络咨询有利于减轻症状和改善社会功能,网络咨询使用方便,患者愿意接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对精神分裂症伴发脂肪肝患者进行针对性综合干预的疗效。方法对104例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进行筛查,并将合并脂肪肝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饮食控制、运动干预及药物干预,对照组仅给予护肝药物对症治疗。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的生化指标和B超脂肪肝转阴性率。结果入组的10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共检出伴有脂肪肝者34例,占32.7%。干预后,实验组有效率为47.1%(8/17),对照组为5.9%(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实验组患者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下降,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脂肪肝的比例较高,给予综合干预措施有积极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观察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并家庭干预组(家庭组)80例和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80例。家庭组接受药物、家庭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出院时和随访2年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自制调查表评定精神症状、疗效、住院天数、治疗依从性和复发率。结果出院时:家庭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分别为(56±7)天和(78±18)天,显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2.2%vs 43.5%;91.7%vs 75.4%);BPRS量表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4.3±4.1)vs(29.6±5.2)];治疗依从性分别是完全依从为75.0%、部分依从为19.4%、不依从为5.6%,对照组分别为52.2%、34.8%和13.0%,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访2年末:家庭组显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3.9%vs30.4%;77.8%vs44.9%);BPRS量表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7.2±5.1)vs(34.7±7.8)];治疗依从性分别是完全依从为62.5%、部分依从为26.4%、不依从为11.1%,对照组分别为36.2%、26.1%和37.7%,差异有显著性(P<0.01);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3.9%vs 30.4%),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脱落率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家庭干预有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改善,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依从性和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76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社区综合干预组(研究组)和常规康复治疗组(对照组)各38例,分别采用社区综合干预法和常规康复法治疗6个月。在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分别评定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和生存质量。结果社区综合干预6个月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2.1%和7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WHOQOL-BREF 4个领域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利用家庭、社区、社会等支持资源的社区综合干预模式可能有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症状,增强康复效果和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疗效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与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我院精神1、2科住院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前1月对干预组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按正常治疗出院。出院时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大体评定量表(GAS)评分。干预组出院后进行定期的电话和上门随访;对照组一般门诊随访。在3个月,6个月,1年时再分别对两组患者做PANSS、GAS、康复状态评定量表(MR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测定。结果干预组PANSS、MRSS、SDSS分值逐步下降,GAS分值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干预组服药依从性、自觉门诊随访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阳性症状,提高社会功能并能增加服药的依从性,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常规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于入院时及出院时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定、护士用观察量表评定患者疾病的情况,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定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出院时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护士用住院观察量表、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能力,能有效缓解或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以及伴有睡眠障碍的80例患者,采用"不平衡指数最小分配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只进行睡眠卫生健康教育,研究组接受睡眠卫生健康教育及音乐治疗、刺激控制、渐进性肌肉放松综合干预,疗程一个月。干预前后采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测定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结果干预前,对照组和研究组PSQI总评分分别为(9.70±1.65)分和(9.79±1.8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PSQI主观睡眠质量(1.43±0.68)、入睡时间(2.23±0.56)、睡眠持续性(0.83±0.67)、睡眠障碍(1.49±0.51)、习惯性睡眠效率(0.28±0.50)、日间功能障碍(1.04±0.59)评分及总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SQI各项得分和总得分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可能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8.
综合干预对非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一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可良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但对于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和结局的阴性症状和社会功能疗效并不一定理想[1].因此,近年来探索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结合社会技能训练、职业康复等综合干预,是人们正在积极探索对精神分裂症治疗更为有效的一种方法.本研究比较了综合干预与单一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130例非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期2年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社区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康复效果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社会康复的疗效。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将284例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43例)和对照组(141例),对干预组进行健康教育、用药指导、技能训练、家庭治疗等综合干预,持续1年;对照组仅进行门诊随访。在入组时、半年末、一年末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入组时干预组与对照组的SDSS、PAN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干预1年后,干预组SDSS评分(7.54±2.11)明显低于对照组(9.77±2.74),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干预组PANSS评分(38.88±9.58)、阳性量表评分(7.40±1.12)、阴性量表评分(11.32±5.92),一般精神病理量表评分(20.16±5.19)均低于对照组(46.884±16.37、8.60±3.19、13.52±7.81、24.76±8.08),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干预组复发率18.18%(26例)低于对照组34.75%(49例),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10.03,P〈0.01)。结论综合干预措施有利于出院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康复。  相似文献   

10.
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对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身症状的作用。方法将12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干预组在临床治疗的同时,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于入组时、入组后2周和4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心理干预后2周、4周,干预组患者SAS、SDS标准分与干预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一般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能有效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身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