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证症相结合的中医诊疗体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医学诊疗体系是对医学在诊断疾病、治疗疾病活动中主导思想的高度概括,它用最简炼的语言勾画出医学诊疗的基本框架,反映了医学的主要特征。中医学是病证症相结合的诊疗体系,它能全方位地反映中医的诊疗特征,并全面指导中医临床,提高诊疗水平。1 病证症诊疗体系的提出1.1 症、证、病的概念与关系中医学对疾病本质的认识是通过辨症、辨证、辨病三个方面来进行的,要建立中医诊疗体系,必须首先澄清三者的概念及相互关系。“症”包括症状与体征,是机体患病时所表现的各个现象。“证”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阶段的病位与病性等本质所作的概括。“…  相似文献   

2.
论伪症(证)     
中医辨证的“以表知里”的认识方法,是以“有诸内,必形诸外”,本质与现象相关为根据的,但这种相关并非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见于外”的症状和体症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在治病的每一阶段都要收集主症,确立符合疾病木质的证型,但由于中医辨证的共时性的影响,因而往往把不能反映疾病本质的四诊资料毫无区别地混同在一个时间截面上采集,这就必然影响对某一疾病病机的正确立论,因而干扰了辨证和治疗的准确性。我们把与所治疾病的本质病机不同的一类四诊资料称为“伪症”,相应所得出的病机则称为“伪证”,从这一角度看,“伪证”并非是客观不存在的假症,而  相似文献   

3.
脉证与疾病的的一致性,脉象与症状的一致性,通过辩证,就可以得出疾病的根本吗。证是某一阶段的变化,难以反映疾病的惟一的本质,尽管其包含了疾病的本质,是疾病本质的气机运动在某一定条件下的具体的表现形式,但这是一系列的气机变化的综合的结果,这些气机的变化,至少包含了主要矛盾的气机运动,机体的  相似文献   

4.
在评价中医临床治疗效果时,首先要看其识证是否正确.识证,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医关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把握疾病某阶段本质的一种概念,是中医认识疾病的终结和论治的前提.识证,除正确掌握四诊方法、全面收集临床资料外,还必须对证的形成因家及证的转化因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丁望  曹秀丽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3):3474-3474
“辨证论治”是中医分析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辨证论治”就是认识“证”的过程,“证”是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反映的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及邪正关系,反映这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所谓辨证,就是根据四诊收集的所有材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方法及选用的药物。辨证和论治是诊治疾病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部分,辨证决定了治疗的前提依据,论治是辨证的实施手段和方法。辨证论治就是认识疾病治疗疾病的完整过程。借鉴中医“辨证论…  相似文献   

6.
王灿晖教授论“证”的性质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王灿晖教授对“证”的认识。王教授认为证是概括病变某一阶段的内在病理本质和外部客观表现的综合概念,证候的内在本质是产生证候各种临床表现的基本原因,证候的外部表现是分析其内在本质的客观依据。证候的形成和发展取决于病邪和正气两方面因素,病邪的性质、致病特点、入侵部位,正气的盛衰、体质的差异等对证候的表现、性质、轻重以及发展演变等具有直接的影响。每一证既有特定的病变重心,又可对全身各脏腑产生一定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水肿     
当一个疾病的本质未被揭露时,常给予戴上“特发性”某疾病的佳冠,即意味着原因不明,但随着不断深入的研究,问题的实质逐步得到阐明,“特发性”某疾病对人们也就不神秘了,当前的特发性水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只是尚处于迷惑不解的阶段。特发性水肿是一种好发于中年妇女的原因不明的综合征。其诊断的确定必须除外  相似文献   

8.
时代已步入了21世纪,医学知识在更新,医学教育在发展,然而中医中等专业教材还是10多年前的旧版本,这种教材与时代很不合拍。笔者在中医内科学的教学中,对教材结构进行了部分调整,现归纳如下。1 总论内容要补充完善中医内科学总论中有些内容需要补充完善。如对“证”的认识,总论中只是阐述证是疾病某一阶段的主要矛盾的一方面,而“证”是中医特有的具有多种要素组成的复合概念,可归纳为3个方面:(1)是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某一阶段本质的反映;(2)是病因、病机、病位、病势的整体概括;(3)是临床诊断过程中得出的判断性词作为治疗的…  相似文献   

9.
贺榜福 《广西医学》2004,26(8):1232-1234
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希波克拉底(Hippo rates)就指出:“医学干预首先须尽可能无创伤,否则,治疗效果可以比疾病的自然病程更坏”。这就是人类最早对“微创”的认识,但在当时这一粗浅的认识只停留在懵懂状态,并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或是科学的理念。今天“微创”的概念更加  相似文献   

10.
病机、证、证候均可反映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本质,但三者的内涵又各有不同,病机决定证,证候是证的外在反映。中医主要以辨证的方法探求疾病本质,故有病治异同的治疗学特色。西医之病、中医之证均可反映疾病本质,两者存在纵横交错的关系,因此证本质的研究应遵循病证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医学模式是一定时期医学总的特点和本质的哲学概括。生物医学模式就是从生物学的角度观察和认识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几十年来,在生物医学模式指导下,人类使用预防接种、杀菌灭虫和抗菌药物使急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生物医学模式是从生物的角度观察和认识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它对疾病和健康的理解存在片面性,忽视了整体和系统的观点。随着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研究的深入,逐渐显示人体生命过程中内在的复杂联系,也暴露出生物医学模式的内在缺陷。lgr7年美国学者D蚊1氏明确指出:“为了理解疾病的决定因素及达…  相似文献   

12.
用中西医结合观点,简要阐明了“证”的实践基础、时空特征、本质内涵以及与“病”的关系.认为“证”是中医临床诊断所得结论。“证”实际上概括着疾病某阶段上患者的整体综合性病理生理功能改变的本质,“证”与“病”属于疾病中的两种本质,只有两相结合、才能使诊断结论正确而全面.  相似文献   

13.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伤寒论》的基本诊断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是对疾病全过程基本规律、基本矛盾的概括,具有“连续性”和“特异性”两个特征。“证”,则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机特点的概括。“证”具有“阶段性”和“非特异性”。在一个“病”下面,可以有若干个“证”。辨病,是对疾病全过程的纵向认识,具有总体把握、纲领性的意义;辨证,则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横断面认识。辨病与辨证是分别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疾病进行诊断。在辨病的前提下进一步辨证,则具有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意义。《伤寒论》既辨病又辨证,将辨病与辨证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创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断模式。所以研究《伤寒论》,首先要学会掌握应用病与证相结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1 在肝癌治疗中应用中医药的基本思路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在治疗肝癌的医疗实践中,一方面要考虑肝癌疾病的特殊规律,同时又要抓住发病个体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本质.  相似文献   

15.
论体质与证候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正> 证候一般简称为“证”。目前对证的认识尚不一致:有人认为,“证就是证候群,是整个外现性病象的总和”;也有人认为,“证是对患者机体当时出现的各个症状和休征,按照八纲进行综合归纳后,给当时整个机体疾病状态所作的一个总的评定”;还有人认为,“证是证据,是现象”。综上所述,证应该是综合分析了各种症状和体征的表现,对疾病处于一定阶段的病因、病位、病变性质以及邪正双方力量对比等各方面情况的病理概括。它是疾病的证据,也是临床施治的主要依据。它比症状更深刻、客观和正确地反映了疾病的本质和规律。我们认为,证候的不同表现,主要与人体的体质有关。  相似文献   

16.
辨病就是了解和掌握疾病的基本矛盾及疾病的演变规律,而辨证是对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个阶段的概括,二者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出疾病的本质。只辨病不辨证不能了解到疾病的特殊性,而过分强调辨证则容易忽略疾病发生的本质。“以病为纲,以证为目,病证结合”的诊治方式既可以发挥传统医学的整体观,又可以吸收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在《中医学基础》第七章治则的教学实践中,对治病求本如何理解的问题,其说法不一,大致归纳起来有三、一种认为“本”是病因,如1978年版《中医学基础》说:“治病求本,就是治疗疾病时必须寻求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其根本原因进行治疗”。第二种认为“本”是本质、如广西中医学院编《中医学基础教学参考资料》说:“治病求本、就是治疗疾病首先要抓住疾病的本质、针对本质治疗”。第三种认为“本”为阴阳。上述认识,虽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对“本”的看法,但没有统一的认识,为澄清“本”的概念、准确讲授这个问  相似文献   

18.
"证"概念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证是中医学的重要基本概念,但学术界对它的理解与定义存在分歧与混乱。通过回顾历史上证的文字演变过程及中医学对“证”字的运用情况。探讨证的概念,指出历史上证曾有三种含义;一指疾病的现象,二指病,三指疾病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认为目前证的确切定义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相似文献   

19.
四、同病异治原则的片面性“治则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故作为治则之一,同病异治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片面性。“对证的认识尽管全面权衡了机体患病时某阶段的全面状态,但毕竟是一种‘现时’状态的认识,它只认识到疾病发展过程中一时期、一阶段的主要矛盾,而不顾及始终起决定性的基本矛盾”。因而,它虽是对症治疗的深化,但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所以是“不够全面的”。王旭东认为其片面性有二:①在疾病观上阻碍了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证是对疾病阶段性主要矛盾的概括,病是疾病全过程基本矛盾的提炼。两者只有有机结合才  相似文献   

20.
辨病论治体系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中医的辨证论治有不可磨灭的功勋 ,但以往中医学 (尤其是内科 )对病的本质认识尚感不够。因此中医学术的发展 ,当突破辨证论治的局限 ,从“病”着手 ,即在明确疾病病理变化 (病性 )的基础上 ,结合辨病位而确定疾病病种及分类 ,建立辨病论治的完善体系 ,实现辨病与辨证的结合 ,将可能是中医学发展创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