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银针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毅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8):69-69
目的观察银针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银针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设单纯针刺法作为对照组,观察两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4%,经统计学处理,P〈0.0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银针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肯定,操作简便,较单纯针刺法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张毅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8):69-70
目的观察银针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银针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设单纯针刺法作为对照组,观察两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4%,经统计学处理,P〈0.0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银针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肯定,操作简便,较单纯针刺法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董静  周鸿飞 《医学综述》2007,13(24):2066-2067
<正>周围性面瘫,中医又称"口僻"、"口眼?斜"等,临床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颊筋肉弛缓,如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健侧歪斜,患侧不能做蹙额、皱眉、示齿、鼓腮等动作。  相似文献   

4.
5.
笔者采用透剌加电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亦称面瘫,中医学称为“口眼歪斜”,笔者从2001年1月-2004年6月采用针刺透穴位注射治疗该病68例,其疗效显著,与西药对照组60例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100例患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以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以针灸面部手足阳明经穴为主,配合少阳经穴,加隔姜灸。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性意义(P<0.01)。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为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导致的周围性面肌瘫痪。本病病因未明,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面部神经的自身免疫反应及营养血管痉挛,导致面神经缺血、水肿,从而出现面肌瘫痪。早期病理变化为面神经水肿、脱髓鞘,甚至诱发轴索变性[1]。神经受损程度与炎性反应持续时间、水肿程度成正比,若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易延误病情,导致病程延长、病情加重,甚至产生口角歪斜、大小眼、面肌痉挛等严重后遗症,影响患者生活。  相似文献   

9.
周围性面瘫临床发病率较高,祖国医学称之为口眼歪斜,多为经络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阳明、少阳之脉,以致气血阻滞、肌肉纵缓不收而成面瘫。我们用针刺加推拿的方法治疗此病,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患者246例,其中治疗组186例,采用针刺加推拿治疗对照组60例,单用传统针刺疗法。所有患者中男性66例,女性120例;年龄最小者7岁,最大者68岁平均20~40岁;左侧面瘫106例,右侧面瘫80例,病程最短者3小时病程最长者1年。 1.2 治疗方法:(1)取穴:主穴:阳白透鱼腰;下关透颧髎;颊车透地仓;大迎透颧髎;地仓透承浆;下关透颊车;颧髎透四白;配穴:风池、翳风、合谷、足三里、曲  相似文献   

10.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中医"口僻"范畴,也称"口 眼歪斜",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方法多样,多 数患者在常规治疗后 2个月内好转或者痊愈,但仍然 有部分患者久治不愈,病程迁延 3个月以上而发展为 陈旧性面神经麻痹.笔者在中非首都班吉中非友谊 医院从事针灸临床工作期间,运用长针透刺结合穴 位注射法治疗陈旧性面瘫患者 80例,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自 1996年至 2 0 0 1年应用针刺透穴加艾灸配合手法治疗陈旧性、周围性面瘫 2 7例 ,疗效颇佳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基本情况 本组 2 7例 ,男性 15例、女性 12例 ;年龄最大者 73岁 ,最小者 2 0岁 ,病程最长者 10周 ,最短者 3周 ;左侧患病者 19例 ,右侧患病者 8例。全部病人均为周围性面瘫。1.2 治疗方法1.2 .1 针刺透穴法 :先选患侧阳白透鱼腰、攒竹透丝竹空、太阳透下关、下关透颊车、颊车透地仓、人中透地仓、承浆透地仓 ,手法采用平刺透穴法 ;配穴取双侧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内庭 ,手法采用平补平泻法。1.2 .2 艾条灸法 :…  相似文献   

12.
13.
熊烈   《中国医学工程》2013,(12):112-1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周围性面瘫中西医治疗的患者50例为治疗组,选取同期周围性面瘫接受西医治疗的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优于单独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Bell面瘫,是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任何年龄,任何季节均可发病。主要表现为口角下垂并向健侧歪斜,患侧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不能作皱额、抬眉、鼓腮、吹哨、闭目等动作。该病影响患者面容表情,给其生活、工作带来诸多的不便。近几年来笔者采用针刺结合按摩治疗周围性面瘫138例,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治疗68例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16例;病程最长者3年,最短者6d;最大年龄63岁,最小年龄16岁;治疗最长者4个疗程(每疗程10d),最短者5d。1.2疗程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表情肌运动功能恢复正常,左右对称。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外观大致正常。好转:症状稍有好转,鼓腮、耸鼻稍差,笑时口角稍微歪斜。无效:治疗半月,症状无改善。1.3治疗方法:以循经透穴为主,配以局部耳穴相结合,下关透颊车,攒竹透晴明,四白透承注,阳白透鱼腰。配穴有风池、太阳、翳风、合谷、太冲交替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面部透刺电针配合温和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Portmann评分、面部残疾指数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面部透刺电针配合温和灸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电针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Portmann评分、面部残疾指数的变化。结果观察组60例中,治愈53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治愈率88.3%,总有效率98.3%;对照组60例中,治愈42例,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5例,治愈率70.0%,总有效率91.7%。两组治疗后比较,经统计学分析,治愈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Portmann评分及面部残疾指数均明显升高,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ortmann评分及面部残疾指数改善更明显,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表明面部透刺电针配合温和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且能明显改善患者Portmann评分及面部残疾指数,恢复面神经功能,作用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透刺法联合麦粒灸治疗周围性难治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周围性难治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电针联合红外线治疗,治疗组给予透刺法联合麦粒灸治疗,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2周后,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HAMA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HAMA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28/32),对照组为68.75%(22/3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刺法联合麦粒灸治疗周围性难治...  相似文献   

19.
周围性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症,中医亦称“口眼唱斜”、“口僻”、“喁噼”,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病急速,常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部分患者初起时有耳后疼痛,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红外线光浴治疗面瘫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常规电针加红外线光浴治疗,对照组单纯常规针刺接电针.最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76.670、50%.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6.67%.结论 毫针配合红外线光浴治疗周围性面瘫,均有良好效果.而且穴位透刺配合红外线光浴治疗优于单纯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