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银杏复方制剂对家兔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肾功能及肾组织MDA含量和SOD、GSH-Px活性的影响.方法 40只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缺血组、再灌注组和银杏复方治疗组,每组10只,治疗组家兔应用银杏复方制剂灌胃(10ml/kg),每天1次,共4周;对照组、缺血组、再灌注组家兔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各实验组家兔均于再灌注30min后处死取材.光镜下观察肾脏组织学改变,常规生化法检测肾功能指标,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肾组织中MDA含量;黄嘌呤氧化法检测肾组织中SOD、GSH-Px活性.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肾组织MDA含量升高,SOD、GSH-Px活性下降;治疗组肾功能受损明显好转,MDA含量下降,SOD、GSH-Px活性升高,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复方制剂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肾脏的肾功能指标;使缺血再灌注肾组织MDA含量降低,SOD、GSH-Px活性升高;肾间质小管充血水肿减轻;银杏复方制剂能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肾脏.  相似文献   

2.
益生注射液抗大鼠移植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中药益生注射液对大鼠移植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封闭群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的离体心脏用4 ℃生理盐水保存3 h后,行心脏移植,术后不给任何药物处理;实验组的离体心脏则用含益生注射液的4 ℃生理盐水保存3 h后,行心脏移植,术后每天腹腔注射益生注射液,剂量为8 mg/kg,连续9 d.分别采集受体术前和术后1、3、5、7、9 d血液,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术前两组血浆的MDA含量和SOD活性相似;术后第1天,对照组血浆MDA含量升高,并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而SOD活性下降,并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此后,两组的血浆MDA含量和SOD活性逐渐恢复到正常,但实验组恢复较快.结论 益生注射液对大鼠移植心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黄芪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方法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肾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介素-6(IL-6)变化及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黄芪治疗组血浆MDA,LDH水平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下降(P<0.05);肾组织匀浆SOD显著升高,IL-6显著降低(P<0 05).结论黄芪可提高SOD,降低IL-6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阐述中药川芎嗪注射液对实验性高眼压致视网膜缺血再灌注诱发的视网膜损害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中药组、模型组、正常组和VitE组。采用短暂升高大鼠前房压至110nmHg制作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中药组采用川芎嗪注射液进行灌胃治疗,疗程7d,并与VitE相对照。其余组灌服等量蒸馏水。观察指标为光镜学、电镜学改变及SOD、MDA含量变化。结果缺血60rain再灌注48h以上光镜下可见视网膜视神经节细胞层(RGCL)和内核层(肌)细胞明显变薄;电镜下可见RGCL、INL层出现环核状核固缩及凋亡小体出现;SOD活力下降、MDA含量上升。但经过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后,RGCL、肌两层形态学有明显改善,SOD活力也有所提高,MDA含量下降。证明本方具有一定抗缺血、缺氧及稳定细胞膜的功效。结论川芎嗪注射液是一种治疗视网膜缺血性疾病的有效的中药复方制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p38MAPK在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研究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肾IRI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对照组,IRI模型组,银杏达莫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各10只。IRI模型组和高、中、低剂量组,手术切除右肾,夹闭左侧肾蒂缺血1h,移去动脉夹再灌注1h,除此之外,对于银杏达莫注射液处理组,术前分别按09、18、36mg·kg^-1·d^-1的剂量尾静脉注射给药1周。假手术对照组和IRI模型组术前按18mg·kg^-1·d^-1的剂量尾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给药1周。1周后处死大鼠检测其肾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的含量。取肾组织光镜、电镜下观察肾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p38MAPK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Cr(214.2±40.1)μmol/L、BUN(8.75±1.28)mmol/L及MDA(11.27±2.43)nmol/mg—prot含量均比假手术对照组增高(P〈0.01),SOD(103.62±6.59)U/mgprot活性显著下降(P〈0.01);肾组织p38MAPK mRNA(1.38±1.36)水平显著升高(P〈0.01).银杏达莫注射液处理各组Scr、BUN及MDA含量显著降低,SOD活性显著升高;肾组织p38MAPK 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银杏达莫注射液处理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可通过降低氧自由基水平从而下调p38MAPK mRNA的表达以改善IRI大鼠肾功能,减轻其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治疗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在本院接受介入治疗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在术后接受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常规支持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支持治疗,比较两组的心肌酶谱、炎症反应指标以及氧化应激指标.结果:(1)心肌酶谱:观察组的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T)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炎症反应:观察组的血浆MMP2、MMP9含量低于对照组,TIMP-1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氧化应激:观察组的血浆MDA含量低于对照组,GSH、SOD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有助于缓解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治疗后缺血再灌注损伤,该作用可能是通过缓解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对大鼠供心心肌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9只,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 mL,24 h后取离体心脏灌注Histidine-tryptophan-ketoglutarate心脏保护液,4℃保存3 h后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灌注Krebs-Henseleit液2 h;实验组腹腔注射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溶于生理盐水)3.1μmol.kg-1(0.53 mg.kg-1),24 h后取离体心脏,处理方法同对照组。测定2组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以及心肌水含量(MWC)、SOD、MDA的水平。结果实验组SOD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MWC、MDA含量、CK、LDH漏出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能促进SOD表达,降低MDA含量,对抗氧自由基损伤,从而发挥对离体大鼠供心心肌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褪黑素(MT)保护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采取大鼠第一肝门阻断的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健康雄性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MT组,观察每组动物的病理切片,分别检测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及肝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的含量,免疫组化测定诱导型NO合酶(iNOS)的表达。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后,有明显的病理损伤改变。MT组再灌注2 h、4 h血清ALT、LDH、肝组织匀浆中MDA和SOD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均P〈0.01),MT组iN-OS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由基产生过多是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初期的主要原因,给予MT预处理可通过调节iNOS和SOD来降低MDA、NO水平,从而减轻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丹参酮组、对照组、假手术组,每组16只。丹参酮组在术前3、2、1 d及术前30 min给予腹腔注射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20 mg/kg);同时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给予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丹参酮组与对照组建立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各组缺血2 h及再灌注4 h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的变化,并观察大鼠后肢骨骼肌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假手术组大鼠再灌注4 h与缺血2h,与对照组比较,血清SOD活性均增多(P〈0.05),而MDA含量均降低(P〈0.05)。丹参酮组大鼠血清SOD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大鼠再灌注4 h与缺血2 h比较,血清SOD活性进一步降低(P〈0.05),MDA含量进一步增多(P〈0.05);而丹参酮组大鼠再灌注4 h与缺血2 h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光镜下观察丹参酮组骨骼肌组织损伤比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川芎嗪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30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川芎嗪治疗组,造模后分别于缺血30min、再灌注60rain观察三组大鼠的血清CK、AST、LDH水平和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CK、AST、LDH指标升高,心肌组织MDA含量和SOD活性升高,同治疗组相比,CK、AST、LDH水平升高,心肌组织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结论:川芎嗪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引起心肌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自由基生成和清除氧自由基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 SD 大鼠60只,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丙泊酚药物组,每组20只,各组又根据再灌注时间分成4个亚组。复制大鼠经典右下肢缺血再灌注模型,恢复血流灌注前5 min 用丙泊酚注射液(50 mg/kg ,腹腔注射)处理,分别于再灌注后3、6、9、12 h 进行取材,检测血清样本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NF-κB)水平、肌肉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以及计算肌肉湿干质量比值。结果恢复灌注后各时间段内,相对于缺血再灌注组,丙泊酚处理后能降低 TNF-α、NF-κB 的表达水平( P <0.05),抑制组织MDA 水平增加(P<0.05),抑制 SOD 水平的减少(P<0.05),也明显减轻肌肉组织的水肿(P<0.05)。结论丙泊酚预处理可通过遏制炎症因子表达、减轻氧自由基损害从而对缺血再灌注肢体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肢体缺血再灌注致肠损伤及丹参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丹参作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肠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缺血3h和缺血3h用丹参3个组。实验组于缺血再灌注1,2,3和24h取材光镜对比观察和组织学评估。结果:肢体缺血和再灌注后,实验组肠粘膜固有层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大量多核白细胞浸润。大肠和小肠粘膜厚度和隐窝深度明显减少(P〈0.01),小肠绒毛高度相对增加(P〈0.01)。隐窝细胞有变性坏死,用丹参组的病变明显轻于未用丹参组。结论:丹参能有效地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肠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方法观察丹参、甘露醇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缺血3h,缺血3h用丹参和甘露醇4个组,实验组于缺血,再灌注1,2,3和24h取材,光镜下对比观察和组织学评估。结果:肢体缺血和再灌注后,实验组肺泡隔增厚,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大量多核白细胞浸润,贴壁,部分肺不张。用丹参和甘露醇组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未用丹参和甘露醇组,结论:丹参和甘露醇都能有效地减轻肢体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后肢肌肉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Wistar雄性大鼠54只,建立后肢肌肉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分为3组,每组18只,每个时间点6只,A组为缺血再灌注组,B组为缺血再灌注前给予1 min灌注1 min缺血重复3次后继续再灌注组,C组为缺血再灌注前给予10 min灌注10 min缺血重复3次后继续再灌注组,分别检测各组在再灌注1 h、3 h、9 h血清中的乳酸脱氢酶(LDH)、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及肌肉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比较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3组各项指标均升高,不同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除1h ICAM-1外,各时间点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A组(P<0.01),C组各时点各指标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时间多次重复停灌复灌后处理可减轻实验大鼠后肢肌肉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5.
超氧化物歧化酶对骨骼肌I/R后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Lu S  Wang X  Wen L  Han Z  Tao T  Guan D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2):840-843
目的: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骨骼肌缺血再灌注(I/R)后对白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b/CD18和骨骼肌血管中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后肢缺血再灌注模型,10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Ⅰ组,n=6)、缺血组(Ⅱ组,n=6)、缺血再灌注组(Ⅲ组,n=30)、生理盐水组(Ⅳ组,n=30),SOD组(Ⅴ组,n=30)。Ⅱ组在缺血4h末,Ⅲ、Ⅳ、Ⅴ组分别于再灌注1、2、4、8、12h末,测定血浆中的丙二醛(MDA)、骨骼肌组织中的髓过氧化物酶(MPO),白细胞上粘附分子CD11b/CD18和骨骼肌血管中ICAM-1的表达情况及各组的组织学改变。结果:Ⅲ组各时相点MDA、MPO、CD11b/CD18、ICAM-1的表达与Ⅰ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骨骼肌组织损伤也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Ⅴ组中则这种变化明显抑制(P<0.05)。Ⅳ组和Ⅲ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粘附分子CD11b/CD18和ICAM-1与骨骼肌I/R损伤密切相关,SOD不仅可以清除I/R时产生的氧自由基,还可以抑制粘附分子的表达,减少白细胞在骨骼肌组织中的浸润,从而减轻骨骼肌I/R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将雄性SD大鼠分为缺血再灌注组、治疗组、假手术组。治疗组按照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给予EPO腹腔注射,假手术组不手术,于各时间点断头取脑,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大鼠皮层HO-1 mRNA的表达。结果① 全脑缺血再灌注后HO-1 mRNA的表达发生动态变化,缺血后6h开始明显升高,24h达高峰,此后缓慢下降;② EPO能够显著上调全脑缺血后皮层HO-1 mRNA的表达,缺血再灌注后即注射EPO组与缺血再灌注组各时间点HO-1和β-actin吸光度的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EPO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部分通过上调HO-1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大鼠心肌缺血期应用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抑制剂环孢素A(CsA),观察其心肌保护能力,探讨该方式诱导大鼠心肌保护的可行性。方法:4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经胸骨下段切口暴露心脏,打活结的方式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建立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①Sham组(n=8):将缝线穿过LAD下方,但不结扎。②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2):心脏LAD实施30 min缺血/180 min再灌注处理;③心肌缺血期短暂肢体缺血处理组(RP组,n=12):心脏LAD实施30 min缺血/180 min再灌注处理;在实施心肌缺血期间对双下肢实施3次5 min缺血/5 min再灌注;④环孢素A组(CS组,n=10):心脏LAD实施30 min缺血/180 min再灌注处理;心肌缺血期间经心脏测压管注射CsA 10 mg/kg。计算缺血期心律失常(ischemia arrhythmia,IA)及再灌注性心律失常(reperfusion ar-rhythmia,RA)评分;比较左心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压上升/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CS组与RP组再灌注早期RA评分均低于IR组(P=0.045、0.023),但CS组与R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组再灌注30、60、120、180 min时,LVSPmax(P=0.033、0.001、0、0)和再灌注120、180 min时±dp/dtmax(P=0.046/0.020和P=0.015/0.025)显著低于IR组。CS组再灌注60、120、180 min时,LVSPmax(P=0.012、0、0)、再灌注60 min时-dp/dtmax(P=0.026)及再灌注180 min时±dp/dtmax显著低于RP组(P=0.014/0.012)。HE染色发现CS组存在严重心肌组织水肿。CS组心梗范围介于RP、IR组之间,RP组心梗范围显著小于IR组(P=0.001)、CS组(P=0.043),CS组显著小于IR组(P=0.026)。结论:心肌缺血期心腔注射CsA通过抑制mPTP的开放,减少RA,其效果与RP相当,但同时存在对心肌的严重副损伤。针对CsA和心肌mPTP的研究可能对心肌保护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自由基及bFGF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由基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中的损伤机制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对其干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升高眼内压的方法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并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缺血组、治疗组.在再灌注后1h,6h,12h,24h,72h时段分别应用酶化学检测大鼠视网膜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改变.结果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MDA及SOD 含量在早期即有变化,在再灌注后1h视网膜组织MDA含量已有轻度升高,而SOD含量则轻度降低,在随后的再灌注过程中,视网膜组织MDA含量逐渐升高,而SOD含量则逐渐降低,其MDA升高与SOD降低呈平行关系,至24h达到高峰,但在再灌注后72h时段,MDA已有一定回落,而SOD则有一定回升,但与正常视网膜组织仍有明显差异,而在再灌注6h以后,缺血组与治疗组相比较,其 MDA及SOD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由基可能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到重要作用,bFGF可通过抑制自由基的产生达到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抑制剂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spase-3表达的影响,以探讨ERK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am,n=30),缺血再灌注组(IR,n=30),PD98059组(PD,n=30),采用4-VO法建立全脑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再灌注后2,6,12,24,48,72 h给予处死,标本行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观察SD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形态、细胞凋亡计数及P-ERK和Caspase-3表达.结果 HE染色显示PD组损伤较IR组轻.免疫组化结果表明,PD组海马CA1区12-72 h P-ERK表达和各时间点Caspase-3表达均较IR组明显减少(P<0.05).TUNNEL染色显示,PD组各时间点凋亡指数显著小于IR组(P<0.05).结论 PD98059抑制全脑缺血再灌注后SD大鼠海马CA1区Caspase-3表达,减少了细胞凋亡.提示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ERK表达参与了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被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损伤(IR)组、葛根素(PI)组.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血清SOD、MDA、LDH和CK水平;观察心肌损伤的形态学改变.结果:与IR组比较,PI组SOD活力显著升高(P<0.05),MDA、LDH和CK含量显著降低(P<0.01),形态改变显著减轻(P<0.05).结论:葛根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SOD活性、稳定生物膜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