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酮症性高血糖合并偏侧舞蹈症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7例非酮症性高血糖合并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患者均为中老年人,急性发病,发病时血糖水平为15.7~32.7 mmol/L、酮体阴性;表现为偏侧肢体舞蹈样症状.影像学特征:CT显示病变对侧的纹状体于早期呈高密度,短时间内可消失;MRI于T1加权像呈高信号,T2加权像呈低或等信号.降低血糖联合氟哌啶醇等药物治疗对控制舞蹈样症状有效.结论 非酮症性高血糖、偏侧舞蹈症以及MRI表现为纹状体T1高信号,提示偏侧舞蹈症的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非酮症偏侧舞蹈症(HCND)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分析4例HCND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过程及预后。结果4例患者血糖均未有效控制,1例表现为双侧肢体不自主的舞蹈样动作,1例单上肢起病,余2例偏侧起病,症状在清醒时出现,睡眠时消失。早期CT表现为舞蹈症状对侧纹状体高密度影像,其中2例患者1月后复查影像信号消失;磁共振T1像可表现为等信号或略高信号影。所有患者给予控制血糖、氟哌啶醇治疗后,症状很快缓解。结论HCND多发生在血糖未系统控制的老年患者,同时可见特殊的影像学改变,积极控制血糖及对症治疗后症状短期缓解。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出现偏侧舞蹈动作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4例MMD出现偏侧舞蹈患者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资料.结果 MMD可出现主要为偏侧舞蹈的临床表现,经对症、改善循环等治疗后,症状改善.多数患者存在腔隙性脑梗死及脑灌注减低区,部位多在额叶、颞叶、顶叶皮层及皮层下或基底节区;偏侧舞蹈多发生在颅内梗死灶、脑灌注减低区的对侧,少数与病灶或灌注减低区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MMD是偏侧舞蹈的少见病因之一,临床工作中,如遇年轻患者突发偏侧舞蹈,除常见病因外,应考虑MMD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非酮症高血糖合并舞蹈症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例糖尿病非酮症高血糖合并舞蹈症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5例患者预后良好,1例复发。结论非酮症高血糖合并舞蹈症老年人多见,具有起病急、舞蹈样动作累及偏侧或双侧、神志清楚的特点,控制血糖症状可在短期内缓解。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6例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的临床症状、影像学变化、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6例均为未经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其中,4例为糖尿病非酮症高血糖症,2例为酮症高血糖症。(2)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为突发一侧肢体舞蹈样运动,症状均清醒时出现,睡眠时消失。(3)影像学表现:早期CT表现为舞蹈症状对侧的尾状核、壳核和(或)苍白球的高密度影像,并在1个月左右减弱或消失。磁共振T1像为病灶部位的片状高信号,T2像则表现为低信号或高信号,无水肿征象。(4)本组患者中4例给予氟哌啶醇及氯硝安定等药物治疗,2例患者没有使用上述药物,但所有患者均给予控制血糖治疗,症状均在短期内迅速改善。结论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多见于未系统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结合特定部位的变化性影像成像及肢体舞蹈样动作可以做出诊断。通过控制血糖,症状可以短期缓解。是否服用氟哌啶醇和氯硝安定对于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所致偏侧舞蹈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对9例脑血管病所致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8例为对侧上下肢或单肢舞蹈,肌力接近正常;1例为同侧上下肢舞动,对侧肢体肌力4级。头部CT显示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7例,丘脑少量出血2例,同侧舞蹈患者为丘脑少量出血。8例对侧舞蹈者均治愈,1例同侧舞动者自动出院后死亡。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所致偏侧舞蹈症多见于腔隙性梗死和丘脑少量出血,预后一般良好。  相似文献   

7.
以舞蹈样动作为表现的TIA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常见病、多发病.我院收治以舞蹈样动作为表现的TIA患者2例,较为少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赵辉  王翀  邵渊  张馨  徐运 《疑难病杂志》2010,9(2):137-138
<正>偏侧舞蹈症(hemichorea)为单侧肢体和(或)面部的不自主、不规则的舞蹈样动作,是临床上少见的一种综合征,病因多样,临床极易误诊、延误治疗。现将我院收治的21例偏侧舞蹈症患者的病史、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刘长虹 《中外医疗》2013,32(11):95-95,97
目的对急性脑血管病致偏身舞蹈—投掷症的临床特点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以偏身舞蹈—投掷症为临床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患者均为急性起病,14例以偏身舞蹈样症状为主要表现,4例以偏身投掷样症状为主要表现。头颅CT或MRI示额叶梗死2例,丘脑出血4例,壳核梗死5例,尾状核腔隙性梗死7例。经急性期治疗12例患者症状消失,5例遗留一定程度的运动障碍,1例患者因再出血而死亡。结论多数急性脑血管病致偏身舞蹈患者其病变部位在基底节,偏身投掷症病变部位在丘脑,经急性期治疗预后大多数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酮症性高血糖偏身舞蹈症(HC-KH)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选取3例酮体阳性的糖尿病合并舞蹈症的老年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结果3例患者均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例为79岁女性,新发糖尿病,左侧肢体受累;1例为66岁女性,既往糖尿病病史20年,右侧肢体受累;另一例为78岁女性,既往糖尿病病史20年,开始一侧肢体发病,后发展至对侧。3例患者中,1例颅脑CT提示舞蹈症状对侧基底节区呈片状稍高密度影,1例MRI T1加权成像(T1WI)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区小斑片状高信号,1例MRI未见异常。3例患者在控制血糖后舞蹈症状均明显减轻。结论酮体阳性高血糖性偏身舞蹈症患者较酮体阴性者少见,当患者出现偏身舞蹈样动作,既往血糖控制不佳或入院后发现高血糖,无论头颅CT及MRI有无典型影像学表现,控制血糖后舞蹈样动作消失,均应考虑本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酮症性高血糖伴偏侧舞蹈症的临床及MRI的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临床证实的酮症偏侧舞蹈症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及CT及MRI表现特征。结果 7例患者男2例,女5例,发病时均可见单侧或双侧不同程度舞蹈症状,发病时血糖16.1-24.8mmol/L,尿酮体均为阴性;颅脑CT可见发病肢体对侧基底节区豆状核及尾状核头部等或稍高密度灶,MRI显示相应部位呈短T1,稍短T2信号,FLAIR呈等低信号,SWI可见小片状低信号,经临床对症治疗后6例舞蹈症消失,1例明显改善。2例MRI复查显示1例基底节T1高信号消失,1例病灶形态减小,信号减弱。结论非酮症性高血糖偏侧舞蹈症有典型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两者结合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偏侧舞蹈症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病因、发病机制、影像学特点和治疗。方法对23例以偏侧舞蹈症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合并糖尿病14例;舞蹈症状累及偏侧肢体22例,双侧肢体受累1例;责任病灶多位于偏侧舞蹈症状对侧尾状核、壳核;责任病灶对侧基底核区存在病变者10例;12例给予常规治疗后舞蹈症状好转,11例加用氟哌啶醇后7例症状好转;半年后12例症状消失未再复发。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可引起偏侧舞蹈症,糖尿病是引发偏侧舞蹈症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以对侧尾状核、壳核病变所致为主,同侧基底核区病变也可致病;在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氟哌啶醇可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所致偏身舞蹈症临床分析,讨论其发病特点、病因及治疗。方法:收集2009-2013年就诊于山西省人民医院的23例偏身舞蹈症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基底节区脑梗死22例,大面积脑梗死1例;脑卒中后24 h内出现偏身舞蹈症症状者达22例。23例均应用氟哌啶醇治疗,20例1-3 d后症状开始减轻(其中15例6-7 d后症状消失,5例1个月后症状明显减轻),另3例症状无改善。结论:急性脑梗死是偏身舞蹈症的主要病因之一,病灶以基底节为主,氟哌啶醇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分型对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 LSS)患者内镜下减压手术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LSS患者64例,均于术前行CT检查。以手术病理分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分型结果与手术病理分型结果的一致性,并分析手术方式选择与术后效果。结果 CT诊断结果显示,64例患者中Ⅰ型19例,Ⅱ型30例,Ⅲ型15例。手术病理结果显示,64例患者中Ⅰ型18例,Ⅱ型30例,Ⅲ型16例。CT分型与手术病理分型符合率为98.44%,CT诊断LSS患者Ⅰ型、Ⅱ型、Ⅲ型的准确率分别为98.44%、100.00%、98.44%,与手术病理分型结果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分别为0.962、1.000、0.957(P<0.001)。64例患者中,18例Ⅰ型者采用经椎板间入路行椎间盘切除术;30例Ⅱ型者接受椎间孔镜下改良TESSY技术联合神经根减压治疗;16例Ⅲ型LSS患者中4例接受椎间孔镜下改良TESSY技术联合神经根减压治疗,12例接受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永久性神经损伤、感染等手术并发症,间歇性跛性、腿痛、腰骶部痛等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结论 LSS患者术前C...  相似文献   

15.
黄兆钢  吴良绍 《医学综述》2013,19(7):1339-1341
目的探讨椎板开窗减压治疗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恩施州中心医院收治的经椎板开窗减压治疗的43例LS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评分(VAS)及Beaujon功能评分法进行主客观评估,评价疗效。结果全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0.5~1年。ODI、VAS和Beaujon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日本矫形外科协会标准的优良率为93.02%。结论椎板开窗减压操作简便、安全,对椎体稳定性影响小,疗效满意,是治疗LSS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唐广山  马林  宗君  刘金有 《医学综述》2012,(20):3501-3502
目的探讨非酮症性高血糖合并舞蹈症的CT与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特征,避免误诊。方法对10例非酮症性高血糖合并偏舞蹈症患者的CT与MRI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CT与MRI影像异常的10例中,6例位于左侧或右侧尾状核、壳核,4例位于两侧尾状核、壳核,分别误诊为基底核特发性钙化、基底核出血、海绵状血管瘤、少枝胶质瘤及生理性钙化。结论非酮症性高血糖合并舞蹈症在影像学上具有特征性,但诊断时应密切结合临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酮症高血糖偏侧舞蹈症(hemichorea associated with non-ketotic hyperglycemia,HC-NH)的临床特 点、影像学表现、治疗现状以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3例HC-NH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HC-NH以老年女性多见,表现为急性起病的偏侧舞蹈症状,血糖升高、尿糖阳性及尿酮体 阴性;影像学特点包括病变肢体对侧基底核区CT高密度灶,MRI T1加权像(T1 weighted imaging,T1WI)高信号灶;治 疗上以控制血糖为主,可加用多巴胺受体拮抗药或镇静药物控制舞蹈症状,预后良好。结论:患者出现非酮症性血 糖升高、MRI表现为基底核区T1WI高信号及偏侧舞蹈症状提示HC-NH,控制血糖及给予多巴胺受体拮抗药或镇静药 物治疗可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以舞蹈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总结2例以舞蹈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复习文献。结果: 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脑脊液检查和头颅CT证实诊断,以全身型舞蹈症状为主要表现。结论: 全身型舞蹈症可以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症状之一。  相似文献   

19.
背景 糖尿病患者作为全科团队重点签约服务对象,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频率及达标率是绩效考核指标之一。为了提高糖尿病患者管理效果,如何协调好全科团队成员在糖尿病患者管理运作中的关系,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的 探讨全科团队运用精益六西格玛(LSS)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HbA1c的检测频率和达标率的影响。方法 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两个全科团队经LSS培训为LSS team,即干预组,剩余两个全科团队为team 2,即对照组,分别随机分配200例糖尿病患者。干预组按六西格玛理念运用黑带、绿带等角色构建项目组织架构,使用DMAIC循环,即定义(define)、测量(measure)、分析(analyze)、改进(improve)、控制(control)5个阶段构成的过程改进方法进行项目推进,同时利用鱼骨图、RACI、行动计划表等工艺改进工具,通过发现原社区糖尿病患者HbA1c检测管理的薄弱点并提出改善方案,全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对照组仅按照上级业务部门要求进行常规随访管理。结果 对照组平均测量次数(3.7±1.3)次,干预组平均测量次数(4.6±1.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73,P<0.001);对照组HbA1c均值(7.1±1.0)mmol/L,干预组HbA1c均值(6.5±0.6)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01,P<0.001)。对照组达标率为55.5%(111/200),干预组达标率为84.5%(169/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48,P<0.05)。按HbA1c测量次数分为3组:<4次,122例,HbA1c均值为(7.0±1.1)mmol/L;4~6次,250例,HbA1c均值为(6.7±0.7)mmol/L;>6次,28例,HbA1c均值为(6.6±0.4)mmol/L。3组HbA1c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F=6.885,P<0.001)。结论 应用LSS,可以有效提高签约糖尿病患者的HbA1c检测频率,而通过HbA1c检测频率的提高,可以同时改善HbA1c达标率,这种改善可能与随着HbA1c检测频率提升,医患双方对血糖控制的重视度提高有关。LSS的改善过程符合医护人员的临床诊疗思维,其独特的组织架构尤其适用于目前全科团队中的各职能岗位的协调工作,能有效提高慢性病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