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9 毫秒
1.
目的制备以Poloxamer 407为基本材料的温度敏感型盐酸川芎嗪腹腔用原位缓释凝胶,建立温度敏感型盐酸川芎嗪腹腔用原位缓释凝胶的体外评价方法。方法制备Poloxamer 407(P-407)不同浓度溶液,分别测定其相转变温度、绘制黏度-温度曲线及体温下体外释放度测定,选择符合针对腹腔粘连病理特点的盐酸川芎嗪原位缓释凝胶。结果通过体外释放实验发现40%P-407原位凝胶与辅料2%~3%甲基纤维素(MC)结合使盐酸川芎嗪的体外释放度明显延长,最符合实验要求。结论温度敏感型盐酸川芎嗪腹腔用原位缓释凝胶具有良好的体外释放性能、温度敏感黏附性能并且该制剂稳定,方法简单,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以 pH/ 温度双重敏感嵌段共聚物 OSM1-PCLA-PEG-PCLA-OSM1 为载体,制备多西他赛缓释凝胶,并研究其体外释药行为。 方法 考察空白凝胶体外溶蚀情况;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多西他赛缓释凝胶,观察载药共聚物胶束形态,并进行体外释放考察。 结果 多西他赛缓释凝胶体外释放持续 16 d ,不同共聚物浓度、不同载药量缓释凝胶中多西他赛第 16 天平均累积释放百分量分别为 88.22 % , 84.06 % , 81.79 % 和 78.78 % , 81.79 % , 87.51 % 。体外释放模型拟合符合零级释放动力学特征,满足以溶蚀、扩散相结合的释药模式。 结论 以 pH/ 温度双重敏感嵌段共聚物 OSM1-PCLA-PEG-PCLA-OSM1 为载体制备的多西他赛缓释凝胶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3.
辅料用量和性质对不同类型骨架片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辅料用量和性质对不同类型骨架片释放的影响。方法制备由各种蜡质、不溶蚀性或(和)亲水凝胶材料组成的各类骨架片,并测定模型药物盐酸氢吗啡酮从其中的释放。结果①十八醇、EC和HPMC单独使用时前两者用量对骨架释放的影响较大,后者的影响较前两者小。将十八醇或EC与HPMC合用,可以大大减小前者用量对释放的影响而后者对释放的影响则增大;②HPMC黏度对骨架释放的影响随骨架释药机制不同而不同;③蜡质材料的缓释作用随其疏水性增加而增强;④各类骨架材料合用可明显减小各自性质对释放的影响。结论辅料用量和性质对药物释放的影响随骨架类型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4.
药用凝胶剂是一种以适宜辅料为基质,与药物或与药物的提取物相混合制成的均匀的的溶液、混悬液、乳状液型的稠厚液体或半固体制剂。凝胶剂是一种新剂型,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药物以及化妆品行业。本文对近年来中药药用凝胶剂的研究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对药用凝胶剂的特点、给药途径、基质、辅料、制备新技术进行概括,为药用凝胶剂的新药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以阿司匹林(ASA作层状复合氢氧化物(LDH的插层客体,制备右旋糖酐(DET修饰的LDH-ASA载药体系、评价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作辅料HPMC-DET-LDH-ASA制剂的药物释放性能,考察DET复合及HPMC等辅料对LDH载药系统缓释性能的影响及LDH用作药物载体的制剂效果。方法 以DET-LDH-ASA三级超分子为载药体,HPMC等作辅助骨架材料,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压制HPMC-DET-LDH-ASA片剂,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介质中的药物释放度。结果 相同介质中HPMC-DET-LDH-ASA制剂的缓释性优于LDH-ASA的 HPMC骨架片,而HPMC-LDH-ASA骨架片的缓释性优于ASA的 HPMC骨架片;HPMC-DET-LDH-ASA制剂在不同环境表现不同缓释效果与释放机制,在pH 1.0的盐酸释放介质中形成不溶性凝胶骨架,药物从水化凝胶层向外扩散,持续12 h以上,在蒸馏水和pH 6.8的磷酸盐释放介质中,药物通过溶蚀机制释放,持续时间小于6 h。结论 DET复合及HPMC等辅料的加入能显著提高LDH-ASA载药体系酸性环境下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制格拉司琼原位凝胶注射剂并考察其体内释药行为.方法 以PLGA RG503H(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辅料,NMP(N-甲基吡咯烷酮)为有机溶剂制备原位凝胶,皮下注射给药,并采用局部残留量法间接测定其在大鼠体内的累积释放率.结果 格拉司琼原位凝胶注射剂1.5 h后有突释效应,释放率达17.1%,7 d后累积释放率为97.27%,基本释放完全.结论 格拉司琼原位凝胶注射剂有显著的缓释效果,可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7.
马燕  李卫中  葛月宾 《中国药学杂志》2009,44(20):1564-1566
 目的 考察海藻酸钙凝胶微丸的释药机制,并为模型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不同介质中海藻酸钙凝胶微丸的溶胀速率、 Ca2+ 释放行为以及模型药物的释放度阐明其释药机制。 结果 海藻酸钙凝胶微丸的溶胀性具有 pH 依赖性,并且受海藻酸钠浓度、辅料与药物比例以及交联时间的影响; Ca2+ 在 0.1 mol·L-1 HCl 介质中 30 min 释放量大于 90% , pH 6.8 磷酸缓冲液( PBS )中缓慢释放达 6 h ,水中无释放。 结论 难溶性药物以海藻酸钙凝胶微丸作为口服载体有利于提高亲水性,并通过凝胶微丸的溶胀速率控制药物缓慢释放,但溶解度受 pH 影响的生物碱类药物,采用海藻酸钙凝胶微丸作为口服载体难以达到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对丹参提取物缓释片中丹参素溶出的影响,探讨缓释辅料对中药提取物中单一指标成分释放的影响,为中药新剂型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HPLC测定不同时间点缓释片中丹参素的溶出度,比较不同种类、黏度和用量的HPMC及其与不同辅料配伍应用分别对丹参提取物缓释片中丹参素溶出的影响.结果:随HPMC用量的增加,形成的凝胶骨架加厚,药物溶出减慢;HPMC黏度对丹参素的溶出似乎影响不大;不同辅料的加入亦影响缓释片中丹参素的溶出.结论:丹参提取物缓释片中丹参素的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HPMC对丹参提取物缓释片中丹参素溶出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制备荆芥油-苦参素(OMT)阴道用脂质体温敏凝胶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征。方法 以泊洛沙姆407(P-407)和泊洛沙姆188(P-188)为凝胶基质,以凝胶的胶凝温度为考察指标对处方进行优化;复乳法制备OMT脂质体,冷溶法制备荆芥油-OMT阴道用脂质体温敏凝胶;采用HPLC法测定OMT的量,透析法研究荆芥油-OMT脂质体温敏凝胶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 温敏凝胶基质最佳处方为18% P-407、5% P-188和0.2%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所制备的荆芥油-OMT阴道用脂质体温敏凝胶胶凝温度为(36.8±0.2)℃。体外释放结果显示,荆芥油-OMT阴道用脂质体温敏凝胶24 h内累积释放率为(58.89±0.34)%,48 h内累积释放率为(66.38±0.12)%,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结论 制得的荆芥油-OMT脂质体温敏凝胶具有温敏特性和缓释作用,能有效延缓药物在阴道中的释放速率,提高其在阴道中的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正交试验法筛选清开灵温敏眼用凝胶的制备工艺,并研究其体外溶蚀性。方法以泊洛沙姆407(P407)、泊洛沙姆188(P188)和丙二醇为基质,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样品的相变温度及人工泪液稀释后的相变温度为考察指标,优化处方配比,采用恒温振荡法研究其体外释放性。结果清开灵温敏眼用凝胶在室温下为棕红色液体,在35℃时为棕红色胶体,P407、P188和丙二醇的最佳用量分别为25%、3%和6%,清开灵眼用凝胶可以均匀的释放其主要化学成分。结论按该配比制备清开灵温敏眼用凝胶,相变温度适宜,制备工艺简单,能很好地起到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1.
治疗耳聋的地塞米松原位凝胶给药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温度敏感原位凝胶作为内耳局部给药载体的可行性,为其治疗耳聋提供依据。方法以泊洛沙姆407为基质制备地塞米松磷酸钠(DSP)温度敏感原位凝胶,测定其低临界溶液温度(LCST)。建立DSP和地塞米松(Dex)HPLC测定方法;考察凝胶中药物的稳定性;采用扩散池方法评价其体外释放行为;与溶液剂相比较,研究鼓室注射载药原位凝胶后耳蜗外淋巴液中药动学规律。结果制得的DSP温度敏感原位凝胶的LCST为26.5℃,制剂较稳定,体外释放遵循Higuchi方程。鼓室注射DSP原位凝胶,药物在内耳组织的局部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AUC是静脉注射DSP溶液的492.8倍;而且其缓释特征明显,同鼓室注射DSP溶液相比,MRT增加了近5倍。结论温度敏感原位凝胶传递系统可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内耳局部给药系统,值得进一步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对乙酰氨基酚-海藻酸钠-碳纳米管(MWCNT)凝胶微球,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方法:以对乙酰氨基酚(PCM)为模型药物,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化二亚胺(EDC)为相偶联剂,通过海藻酸钠(SAL)对碳纳米管(CNTs)进行修饰和改性,制备碳纳米管-海藻酸钠凝胶微球.借助FTIR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修饰后MWCNTs的表面形貌,探讨PCM-SAL-MWCNT凝胶微球在人工肠液(SIF)中释放机制.结果:修饰后的MWCNT凝胶微球载药量及在介质中释放量随凝胶微球中MWCNT含量的增加而减少,在模拟肠液中释放时间长且药物释放完全.结论:MWCNT可作为药物缓释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13.
14.
温敏凝胶释药模式及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敏凝胶因具临界相转变温度而被作为能达到定点、定时、定量释药目的药物控释体系的载体之一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随着温敏凝胶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其释药模式及机制被不断提出和发现,不同释药特征的释药模型也相继建立。温敏凝胶释药模型、模式及机制的研究透彻将使温敏凝胶在医药、生物等领域得到更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经皮微透析技术研究双丹脂质体凝胶(SD-Lip Gels)和双丹凝胶(SD-Gels)的皮肤药动学过程,考察其在体经皮渗透性能。方法采用增量法和减量法考察微透析探针体外回收率与传递率,采用反透析法测定探针体内回收率,采用微透析技术采集不同时间的皮下药物样品,结合HPLC法测定样品中丹参酮ⅡA(DST)和丹皮酚(DPF)的浓度,并用DAS 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算相关药动学参数。结果SD-Gels与SDLip Gels的达峰时间(tmax)相近,SD-Gels的药峰浓度(Cmax)高于SD-Lip Gels,但SD-Lip Gels的滞留时间(MRT)、以及曲线下面积(AUC)均比SD-Gels有所提升,药物总透皮量显著高于SD-Gels。结论SD-Lip Gels可延长药物在皮下组织中的滞留时间及有效浓度,具有更优的缓释作用,可望成为双丹方经皮给药的新剂型。  相似文献   

16.
该文考察了凝胶膏中黏合剂的种类,用单因素法考察了凝胶膏剂成型时所需加入的黏合剂的用量,并以黏性和黏性的评分作为指标考察了凝胶膏的载药量,确定了止痛微乳凝胶膏的成型方法。采用改良Franz扩散池法,以欧前胡素和阿魏酸为指标性成分考察了止痛凝胶膏剂中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的释放,结果显示微乳型止痛凝胶膏对欧前胡素和阿魏酸的释放有促进作用。最后利用HPLC检测到止痛微乳凝胶膏中挥发性成分损失量较原止痛凝胶膏降低了23.13%。试验最终制备了微乳凝胶膏的成品,发现微乳技术有助于促进处方中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的同步释放,并能减少挥发性成分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苦参碱凝胶剂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特性考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优选苦参碱凝胶剂的处方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HPLC测定苦参碱含量,流动相乙腈-0.02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6:94),检测波长210 nm。利用动态透析法测定苦参碱凝胶剂体外释放率,以1,5,10 h累计释放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卡波姆-940用量、苦参碱用量、氮酮用量及凝胶pH对处方工艺的影响。结果:优选的处方工艺为卡波姆-940、苦参碱和氮酮用量分别为1.0,2.0,0.5 g,pH调节至6.8;苦参碱凝胶剂在1,5,10 h内的体外累计释放率分别为(10.17±0.35)%,(74.90±0.70)%,(94.53±0.74)%。结论:优选的处方工艺稳定可行,制备的苦参碱凝胶剂具有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18.
张瑜  张昀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4):466-470
目的:制备κ-卡拉胶-壳聚糖聚电解质凝胶微丸,考察处方工艺因素对其体外释药的影响。方法:以黄芩苷为模型药物,采用离子胶凝法制备κ-卡拉胶-壳聚糖微丸;通过κ-卡拉胶与壳聚糖形成复合物条件研究,确定微丸中κ-卡拉胶与壳聚糖质量比;通过体外释放度测定,考察κ-卡拉胶浓度、药物与κ-卡拉胶比例、胶凝液氯化钾浓度、胶凝时间和干燥方式等处方工艺因素对微丸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κ-卡拉胶-壳聚糖凝胶微丸中κ-卡拉胶与壳聚糖质量比为6∶4;微丸在0.1 mol.L-1盐酸溶液中2 h仅释放约10%,在PBS液中药物释放加快,具有缓慢释药特性;随κ-卡拉胶浓度、氯化钾浓度和药物与κ-卡拉胶比例提高,微丸释药速度减慢;随胶凝时间延长,微丸释药速度减慢,当胶凝时间延长至1 h后,影响不显著;冷冻干燥法制得微丸释药速度明显快于烘箱常压干燥和真空干燥,后两者对微丸释药速度影响不显著。结论:κ-卡拉胶-壳聚糖聚电解质凝胶微丸具有缓慢释药特性,通过其处方工艺可调节微丸释药速度。  相似文献   

19.
三七总皂苷微孔渗透泵片释药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微孔渗透泵片的释药机制.方法:通过考察三七总皂苷微孔渗透泵片在不同渗透压介质中的释放行为及不同释放方法对药物释放速率的影响,探讨该制剂释放机制.结果:随着包衣膜内外渗透压差的增大,药物释放速率减缓;药物在水及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释放行为相似,但在pH 1.0的盐酸溶液中释放速率降低;释放方法对药物释放速率无显著影响.结论:此片剂药物释放主要以渗透压梯度驱动机制为主,少量药物则直接扩散释药.  相似文献   

20.
胡霓霓  谭群友  魏农农  杨帆  张景勍 《中草药》2009,40(9):1384-1387
目的 制备水飞蓟宾纳米粒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乳化-蒸发-固化法制备水飞蓟宾纳米粒,以包封率、多分散指数、载药量等为评价指标优化制备工艺.考察体外释药规律,考察3~5℃、15~25℃、37℃(相对湿度为75%)条件下纳米粒的稳定性.结果 以硬脂酸和表面活性剂为载体材料,优化工艺制备的水飞蓟宾纳米粒包封率为96.88%,多分散指数为0.168,载药量为7.55%.差示量热分析确证形成了纳米粒,水飞蓟宾以无定形态分散在纳米粒内.纳米粒体外释放缓慢,可用Higuchi方程拟合.纳米粒静置观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结论 采用乳化-蒸发-固化法可制备得到水飞蓟宾纳米粒,工艺简便,粒径和分散度小,包封率和载药量高,体外释药缓慢,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