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象学的发展有赖于两个方面进步的推动,即一方面长期临床实践成就的积累是藏象学理论发展的原动力;另一方面则临床成就必须经哲学思辨的系统改造后,才能真正地融合到理论体系当中。"五藏"的观念是伴随着"五行"理论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藏象学理论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参照了两汉经学思想的理论框架创建的。《内经》最重要的贡献,是要将医学实践长期积累的各种原始经验与知识,经过精心选择与改造后,系统地整合到设计好的理论模型当中,而最终完成藏象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在藏象学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象"的思想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先天的框架与后天的经验均被抽象为"象"的形式,再经思辨方法的改造而成。  相似文献   

2.
《周易》与中医密切相关,自古就有“医易同源”之说。《周易》对中医藏象学说有着深厚的影响。藏象学说依据《周易》“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的“立象以尽意”来揭示脏腑内在生理病理的本质,并且大量地运用《周易》这种取类比象的方法来阐明中医基础理论中许多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周易》象的概念来研究《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对藏象的认识方法和内涵,从而提出《内经》藏象的“四象理论”,即性质象、形态象、职能象、时空象。这有助于全面理解和研究《内经》的藏象理论。  相似文献   

4.
《周易》中精气是宇宙万物共同构成本原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医学;藏象理论的形成,受到古代哲学思想,尤其是《周易》的深刻影响;中医的思维模式来源于《周易》,《周易》对中医学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目前关于《周易》对中医现有理论影响的研究较多,而《周易》对中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影响的研究尚属少见。中医学是根植于包括《周易》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周易》哲学思想有助于中医现有理论本质的揭示及其继承,也将有助于中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晋代道教上清派经典《黄庭经》存思炼养之法进行探讨,论述其存思五脏之神炼养术中藏象学说的内涵,并认为《黄庭经》"肾间命门说"是明代温补学派命门学说的理论源头之一,是命门学说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藉以指出《黄庭经》对中医藏象学说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藏象学的发展有赖于两个方面进步的推动,即一方面长期临床实践成就的积累是藏象学理论发展的原动力;另一方面则临床成就必须经哲学思辨的系统改造后,才能真正地融合到理论体系当中。“五藏”的观念是伴随着“五行”理论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藏象学理论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参照了两汉经学思想的理论框架创建的。《内经》最重要的贡献,是要将医学实践长期积累的各种原始经验与知识,经过精心选择与改造后,系统地整合到设计好的理论模型当中,而最终完成藏象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在藏象学理论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象”的思想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先天的框架与后天的经验均被抽象为“象”的形式,再经思辨方法的改造而成。  相似文献   

7.
《周易》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干流,与医学的关系被概之为“医易相关”。《周易》和易学,对中医学理论的发展有三次重要影响:第一次,是医学家们在《周易》启导下编著了《黄帝内经》;第二次,是在汉代象数学派的理论影响下,创立了五运六气学说,由此而导致了中国医学史上的“医之门户分于金元”;第三次是在“太极图”传播后,明代医家们吸收了太极图的思想而提出了各种命门学说并由此而形成了温补学派。  相似文献   

8.
<正>心肾相交是指人体阴阳二气交感合和的一种生理状态。中医关于人体之气的阴阳互藏、阴升阳降以及阴阳交感理论源于《周易》的卦象,尤其是"坎""离"二卦。古代内丹术理论也源于周易的卦象,它用"坎离交济"或"心肾交互"来说明人体的阴阳交感变化。其思想逐渐影响中医学关于人体之气阴升阳降理论的阐释,促进了心肾相交理论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周易》与《伤寒论》北京100700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孟庆云主题词@《周易》,《伤寒论》,六经,和法,中医药学术发掘明代医学家张景岳在《类经附翼·医易》中指出:“是以《易》之为书,一言一字,皆藏医学指南;一象一交,咸寓尊生之心鉴。故圣人立象...  相似文献   

10.
思维方式是人类观察世界,认识世界,从而指导自己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科学技术的任何发展,没有一定的理论思维都是不可想象的。《周易》作为中国文化的活水源头,在推动我国古代其他自然科学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研究表明《周易》蕴含有诸多思维方式,但对中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影响至深的思维方式主要有意象思维和辩证思维。本文仅就《周易》的这两种思维方式与《内经》藏象学说的形成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周易》的哲学思想对中医理论形成及发展产生了诸多影响,《周易》的整体性思维演变成传统中医理论中整体观,《周易》太极象数思维模型在中医理论中有所运用,《周易》的阴阳学说构建了中医理论中的辨证思维观念体系,而《周易》中精气理论对中医理论发展亦形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内经》肾藏象理论是中医藏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医学界已经进行这方面的发生学研究,本文从解剖学角度系统论述了古代解剖学与《内经》肾藏象理论发生的联系,力图证明古代解剖观察是《内经》肾藏象理论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内经》肾藏象理论的某些重要命题的创生与古代解剖学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心藏象理论,发展至明清己日臻成熟。对惊悸、怔忡从病因及临床表现都有详细的鉴别,对"心肾相关,水火既济"理论的阐述更为准确与详尽。脏腑辨证方法更加完善,并与其他辨证方法互参。温病学说发展成熟,中西医汇通思潮开始出现。心藏象理论得以发挥与创新。在胸痹治法方药方面,活血化瘀疗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心藏象理论认识更加完备。  相似文献   

14.
在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上,金元时期是一个变革与创新的时代,其影响极为深远。金元医学的成就也是多方面的,而藏象学新思想的出现及其理论范式的转型,则是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方面。与大多数中医学理论相同,藏象学理论体系最初的构建也是在《黄帝内经》中完成的。自两汉之后,  相似文献   

15.
《黄帝内经》象思维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象思维就是以事物表现于外的形象、征象为依据,通过广泛联系,来探究事物内在本质和事物运动变化规律的思维方法。象思维来自于《周易》。《黄帝内经》运用象思维方法,建立了藏象理论、经络理论病因理论、诊法理论、辨证理论等中医学基本理论。象思维一直是主导中医临床思维的方法。中医象思维方法具有其科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肾藏精”藏象理论概念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阐发"肾藏精"藏象理论的概念体系,传承和创新肾藏象理论,提高中医基础理论学术水平。方法:采用4部关于中医药学名词术语标准化学术著作,整理"肾藏精"藏象理论的相关概念(不包括相关中药、方剂),并依据中国先进的文化基因和中医学理论体系及其临床实践,研究"肾藏精"藏象理论概念体系的层次结构,并加以解析。结果:"肾藏精"藏象理论的相关概念185条,分为三个层次结构,即"道""象""器",形成概念体系。"道"属于哲学层次,以规律、法则为重点,属于抽象逻辑范畴。"肾藏精"藏象理论概念体系之"道",即以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为核心所构建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法则。"象"属于理性层次,反映和认知事物的本质和联系,属于理性认识范畴。中医肾藏象理论即肾的"天人合一"之象、"形神合一"之象、"体用合一"之象,肾的生理特性和生理功能正是在"象"的理性层次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理论。"器"属于物质层次,包括以肾为中心的脏腑、形体、官窍以及生命物质的肾系统。结论:"肾藏精"藏象理论是具有中国文化基因、层次结构明晰、概念内涵丰富的概念体系,对于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用系统论原理分析中医“肾藏精”理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医藏象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理论,肾藏精是中医藏象理论中肾的重要生理功能,因而"肾藏精"理论是中医藏象学重要内容。中医藏象学说中的脏腑,不仅是一个解剖学概念,更是一个概括人体一系列生理、病理学的系统。因此,中医"肾藏精"理论中的肾不仅包括肾的解剖学概念,还包括了肾的生理病理功能。文章通过运用系统论的原理分析中医"肾藏精"理论,用系统论的原理讨论肾与精之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周易》取象类比的思维方法为《内经》理论所运用,河图象数含五行阴阳精义,藏象学说直接采用河图象数,据河图数理渗透于以脾胃为后天之本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9.
取象比类思维是中华传统思维模式的代表,其源于《周易》,并在卦象分析过程中形成了爻位分析法、取象分析法和取义分析法3种不同的取象比类思维及非定义性、相似性、感悟性和对立发展性的思维特性,影响着中医对人体及疾病的认知形式和阴阳理论、五行理论、藏象理论等核心理论体系的构建及中医学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诊疗特色的形成,并在中医发展中推动中医学形成了重关系轻实体、重经验轻实验的思维特征及走向。在医易同源思想指引下充分认识取象比类思维,有助于从思维模式上扭转当前中医思维西化现象,推动中医药从思维训练到人才培养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0.
两汉时期可能有多部专述理论的医书,很可惜大多已经亡佚了,而惟一流传下来的《黄帝内经》确立了中医基本理论框架,成为后世中医学的理论源头。中医藏象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同样也是在《内经》中最终完成的。1《内经》理论体系先验框架的结构特征其实在《内经》完成之前,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藏象学理论模型,已经参照经学思想的理论框架建设完成了(以《春秋繁露》与《白虎通义》为代表),但这还只是一个空架子,缺少与医学相关的实际内容。而《内经》最重要的贡献,就是要将医学实践长期积累的各种原始经验与知识(主要是对藏府功能与特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