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为鼻内镜下行翼腭窝区手术防止伤及窝内结构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用手术显微镜对15具成人头颅标本按照鼻内镜下中鼻道经腭进路,中鼻道经上颌窦进路和中鼻甲切除进路要求进行显微解剖,观察不同手术进路暴露翼腭窝的范围.解剖20例(40侧)干性颅骨标本并测量相关解剖学数据.结果:3种手术进路对翼腭窝内结构都有不同的暴露.圆孔距前鼻棘的距离平均为(61.86±3.67) mm,圆孔上缘距眶上裂内下端的距离平均为(3.56±0.75) mm,圆孔上缘距视神经管下端的距离平均为(11.23±1.24) mm.结论:3种手术进路能有效地处理不同的翼腭窝病变;圆孔可以作为手术中安全范围标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鼻内镜下经鼻径路观察翼腭窝区的临床解剖特点,以期为手术提供参考。方法 5例(10侧)成人尸头标本经乳胶灌注后,在0°鼻内镜下分别经蝶腭孔和上颌窦后壁两种手术径路显露翼腭窝,再开放蝶窦,充分暴露视神经、颈内动脉及蝶窦外侧壁相关结构,观察各解剖结构的三维立体关系。结果不同手术径路显露翼腭窝的范围不同,祛除上颌窦内侧壁后能最大程度显露翼腭窝内所有解剖结构,开放蝶窦后能观察翼腭窝与蝶窦区域相关结构的解剖关系。结论只要熟悉鼻内镜下翼腭窝及邻近区域的解剖结构及关系,选择合适的病例,鼻内镜下经鼻行翼腭窝区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翼腭窝骨性结构的解剖学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通过对翼腭窝及其通道骨性结构的测量为临床鼻颅底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观察 30例 (6 0侧 )成人干性颅骨标本的翼腭窝及其通道的形态、大小 ,以及与毗邻结构的关系 ,并进行相关数据的测量。结果 翼管前口的宽度为 (3 5 3± 0 6 4 )mm ,后口的宽度为 (1 72± 0 5 0 )mm ,翼管的长度为 (14 74± 1 6 4 )mm。圆孔、蝶腭孔与前鼻棘的距离分别为 (6 2 90± 3 81)mm、(5 2 99± 4 95 )mm。2 2侧 (36 6 7% )位于蝶窦侧壁的外下方 ,11侧 (18 33% )位于蝶窦侧壁的外侧 ,9侧 (15 0 0 % )位于蝶窦底的下方 ,18侧(30 0 0 % )凸入窦内 ,翼管的顶壁与窦底壁的骨质融为一体 ,3侧 (5 0 0 % )翼管上壁缺如 ,与蝶窦相通。结论 本研究的测量数据可作为经鼻内窥镜翼腭窝手术和蝶窦手术入路的重要解剖学参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翼腭窝注射在鼻内镜术中减少出血的作用。方法鼻内镜术中随机选择一侧给予翼腭窝注射,比较两侧手术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结果翼腭窝注射对减少鼻内窥镜手术出血效果明显,并能缩短手术时间。结论鼻内镜术中行翼腭窝注射术野清晰。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解剖翼腭窝结构,测量其内上颌动脉和上颌神经分支及其解剖学关系,为翼腭窝区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40例(80侧)干性颅骨翼腭窝进行骨性标志的观察,并对20例(40侧)甲醛固定尸体的翼腭窝内的血管、神经进行解剖。选择上颌第二磨牙与牙槽嵴交点为基准点,分别测量圆孔外口外侧缘中点、蝶腭孔前缘中点、眶下沟起始点、翼管嵴、翼管、翼腭管距基准点的距离及动脉、神经分支处距基准点的距离和在窝内的形态。结果: 翼腭窝是一狭窄裂隙,多呈不规则的倒锥形。圆孔外口外侧缘中点、蝶腭孔前缘中点、眶下沟起始点、翼管嵴、翼管、翼腭管距基准点的距离分别为(48.47±2.63)、(41.07±3.25)、(39.91±1.84)、(47.54±2.66)、(44.48±1.92)和(30.70±1.45) mm;上颌神经主干、眶下神经、上牙槽神经、蝶腭神经起点至基准点分别为(50.34±3.46)、(36.39±2.65)、(34.72±2.77)、(37.43±3.12) mm;上颌动脉主干、上牙槽后动脉、眶下动脉、腭降动脉、蝶腭动脉起点至基准点分别为(32.91±2.74)、(26.36±1.67)、(30.96±2.02)、(31.24±2.49)、(30.50±2.38) mm。结论: 上颌第二磨牙与牙槽嵴交点可作为翼腭窝内寻找结构的重要标志,翼腭窝内的主要结构可以分为在后内的神经层和在前外的血管层,可为在临床翼腭窝区手术时避免损伤其内的血管神经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在翼腭窝区解剖中使用鼻内镜下经鼻径路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手术做出参考。方法随机选取50例该院附属医院的成人尸头标本,并将其用乳胶灌注,使用零度的鼻内镜经两种手术径路(上颌窦后壁径路和蝶腭孔径路)将翼腭窝显露,进一步将蝶窦开放,使蝶窦外侧壁、颈内动脉、视神经等充分暴露,对各结构之间的立体关系进行观察。结果不同的手术路径对翼腭窝的显露程度不同,蝶腭孔径路可以对蝶窦与翼腭窝的结构解剖关系进行观察,上颌窦后壁径路可以使翼腭窝内的结构最大限度的得以显露。结论在临床手术的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鼻内镜下的不同入路对翼腭窝区的疾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沿上颌窦外侧壁切除翼腭窝肿瘤的手术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选取笔者医院2012年3月~2015年6月接收的翼腭窝肿瘤患者9例,均采用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上颌窦入路的手术方法切除翼腭窝肿瘤。手术采用全身麻醉法,同时控制术中患者低血压状态。术前以接受鼻窦CT和MRI检查为主,术后定期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均成功完成手术,翼腭窝肿瘤得到一次性清除,并于术后6~12天痊愈出院。术后随访3~24个月内虽有2例患者出现短暂面部上颌神经轻微麻痹的现象,但整体无严重并发症或复发情况。结论 经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切除翼腭窝肿瘤能够安全有效地清除肿瘤组织,保留鼻腔外侧壁的完整性,最大程度减轻面部的损伤和鼻腔功能,是一种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恢复快的新型微创入路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量翼腭窝(PPF)及其各通道和相关孔裂的毗邻结构,为翼腭窝区域的相关外科手术提供详实的解剖学数据。方法对15例(30侧)成人干性颅骨标本的翼腭窝及其通道(翼上颌裂、蝶腭孔、圆孔)的形状、大小及毗邻结构关系进行观察测量。结果翼突根部至颧弓下缘中点的距离为(39.67±0.76)mm,蝶腭孔及圆孔到中线的距离分别为(9.04±1.53)mm、(14.63±3.16)mm。结论本研究所测数据可为翼腭窝部位的外科手术提供一定的解剖学依据,获得相对安全的手术范围。  相似文献   

9.
翼腭窝加压封闭减少鼻内镜术出血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内窥镜外科手术术中出血会直接影响手术质量和手术进程,为此我们选择130例双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镜手术,术中随机选择一侧给予翼腭窝加压封闭,比较两侧手术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结果显示翼腭窝加压封闭侧在控制手术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方面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4年12月~2005年12月在我院耳鼻喉科住院的患者中,我们筛选出需要手术治疗的130例双侧慢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男性87例,女性43例,年龄18~68岁,患者双侧病变范围及程度基本一致,排除需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者。根据文献[1]分型,I型(…  相似文献   

10.
鼻内镜下翼管区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鼻内镜下经鼻腔入路对翼管周围区域的解剖学研究,为临床内镜下翼管区域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对10具新鲜尸头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入路对翼管区域进行解剖学观测,观测翼管区域恒定的解剖学标志及穿经血管神经结构. 结果: (1)翼管区位于翼腭窝后壁内侧、蝶窦下外侧壁,有颌内动脉、翼腭神经节、翼管神经穿行.(2)蝶腭孔、翼管嵴、圆孔是术中辨认翼管的重要骨性标志.(3)翼管前口至翼管后口距离(13.80±1.99)mm,经翼管沿翼管隆突可至破裂孔. 结论: 熟知翼管及其周围区域的解剖可降低翼管区手术的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王宝莲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6):185-186,188
目的观察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鼻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对62例无鼻内症状的鼻源性头痛的患者进行CT、鼻内镜检查和1%地卡因实验,并分析其解剖学特点,确定具体解剖变异部位,经保守治疗无效后,实行相应的鼻内镜手术。结果鼻部CT结合鼻内镜检查发现62例患有鼻中隔偏曲、中鼻甲反向弯曲、钩突肥大、筛泡过渡气化、鼻腔鼻窦复合体(OMC)狭窄等解剖异常,鼻内镜术后随访6~12月,治愈47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16%。结论对确诊的鼻源性头痛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修正鼻腔解剖异常,使病因真正地解除,获得满意疗效,提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源性头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刘卫华  李鑫 《西部医学》2009,21(8):1267-1269,1272
目的观察成人颅骨标本翼腭窝的断层解剖学,并与影像学的结果相对照。方法将45例干颅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使用SHIMADZU型CT机,将第l组干颅按颅底检查仰卧摆放,层厚1mm,冠状面扫描从硬腭后缘开始,不间断扫描扫至上颌窦后壁结束;将第2组干颅行横断面扫描,横断面以硬腭平面为基线,层厚2mm,平行向上扫描至眶下裂;将第3组干颅行矢状面扫描,以正中剖面矢状面为基线,层厚2mm,平行向外扫描至上颌窦外侧壁。按影像扫描基线分别在三组颅骨标本上做好标记。使用自制的切片刀分别沿CT的冠状面、水平面及矢状面扫描基线行相应的断层切片。逐层测量冠状面、水平面及矢状面的有关孔距和径值,并与CT结果相对照。结果冠状面上,左右两侧翼腭窝的第一至第六层70%(21侧)呈斜倒梯形,30%(9侧)呈斜四边形;第七至第十层均表现为管形。水平面上,左右两侧翼腭窝第一、二层其前、后壁主要表现为凸面均向后的双弧形80%(24侧);第三、四层主要表现为凸面相对的双弧形约66.7%(20侧);第五、六层主要表现为管形60%(18侧);第七、八、九、十层则全部表现为管形。水平面上,第一至六层翼腭窝左右径大于前后径,第七、八、九、十层翼腭窝左右径约等于前后径。在颅骨矢状面上测量:上颌窦后外侧壁后部的高度平均值为(19.21±3.42)mm;厚度平均值为(0.74±0.42)mm;上颌窦顶壁与后壁交界处的厚度平均值为(0.63±0.31)mm。左右两侧翼腭窝CT扫描各项数据的测量结果与左右两侧翼腭窝的相关测量指标解剖测量结果一致。结论骨性翼腭窝断层解剖学研究弥补了对其局部解剖的局限,并为其影像学研究提供了翔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250个已知性别的成人颅骨的颧点至卵圆孔和翼腭窝的方向和距离进行了观测和统计学处理。颧点至卵圆孔的距离:男性平均为40.97±0.15mm;女性平均为38.70±0.21mm。颧点至翼腭窝的距离:男性平均为43.97±0.17mm;女性平均为40.91±0.21mm。面宽与颧点至卵圆孔距离的回归方程式:(男)Y=2.8639+0.2855X;(女)Y=1.1 838+0.2975 X。面宽与颧点至翼腭窝距离的回归方程式:(男)Y=0.3958X—8.8446;(女)Y=0.100+0.3247X。  相似文献   

14.
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内镜放置胆道支架治疗良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与护理体会.方法:12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内镜胆道塑料支架内引流术(ERBD)和金属支架内引流术(EMBE),进行内镜下治疗的配合和护理.结果:成功实施ERBD 86例,EMBE 34例,引流1~2周平均血清胆红素下降209mmol/L.结论:ERBD和EMBE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术后的综合护理和并发症的密切观察,是ERBD和EMBE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内镜放置胆道支架治疗良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与护理体会。方法:12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行内镜胆道塑料支架内引流术(ERBD)和金属支架内引流术(EMBE),进行内镜下治疗的配合和护理。结果:成功实施ERBD 86例,EMBE 34例,引流1-2周平均血清胆红素下降209mmol/L。结论:ERBD和EMBE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术后的综合护理和并发症的密切观察,是ERBD和EMBE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乙状结肠的解剖学观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测乙状结肠的解剖学结构,为乙状结肠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解剖54例经福尔马林固定尸体标本,观察乙状结肠的外形、走行、位置、系膜及血供,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乙状结肠形态位置可分8种类型。乙状结肠长度为(35.54±12.14)cm;乙状结肠管径:起端管径为(3.38±1.26)cm(1.71~8.29 cm),中段管径为(3.83±1.36)cm,末段管径为(3.24±1.16)cm。左右凸出度(与正中矢状面距离):凸向右侧共47例,占87.03%,凸出度均值3.62 cm;凸向左侧6例,占11.11%,凸出度均值1.92 cm;位于正中1例,占1.85%。向前凸出度(与耻骨联合中点距离)8.10 cm。乙状结肠系膜最大长度(6.50±2.12)cm。系膜内动脉血管分支:均起自肠系膜下动脉,主干有2~4支不等。结论:乙状结肠长度、管径、系膜长度差异较大,整体外形、走行、空间位置存在多种类型,系膜内血管分支数目与分布不恒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后鼻孔出血的新的治疗方法和不同浓度的消痔灵对后鼻孔出血的疗效 .[方法 ]将 112例后鼻孔出血患者随机分成 2个组 .A组 :用消痔灵原液与 2 0mg/L利多卡因以 2∶2的比例混合的针剂进行治疗 ;B组 :用消痔灵原液与 2 0mg/L利多卡因以 1 5∶2 5的比例混合的针剂进行治疗 .[结果 ]两组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全组病例中一次注射后止血 83例 ( 74% ) ,二次注射后止血 110例( 98% ) ,三次注射后止血 112例 ( 10 0 % ) .多次的反复操作并未引起明显并发症 .[结论 ]经腭大孔翼腭窝内注射低浓度的消痔灵液是治疗后鼻孔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