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凯  姜原  郭小超  胡娟  邱建星  王霄英   《放射学实践》2013,28(5):496-500
目的:探讨100kVp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将临床拟诊为冠心病、体重<80kg的101例病例分别纳入100kVp组(n=65)和120kVp组(n=36),均在64排螺旋CT上进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100kVp组管电压为100kVp,心电图自动管电流调制(峰值400mA);120kVp组管电压为120kVp,心电图自动管电流调制(峰值500mA),对比剂流率及用量均采用个性化给药方案。两组均使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30%ASIR)。记录有效辐射剂量(ED)值及体型特异性剂量评估(SSDE)值。评估主动脉根部及冠状动脉主要分支(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降支、右冠支及后降支)的强化效果和图像质量(噪声、CNR及SNR),同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100kVp组目标血管CT值均明显高于120k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100kVp组(5.65mSv)有效辐射剂量明显低于120kVp组(12.66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kVp组较120kVp组辐射剂量降低约55.34%;100kVp组(29.68mGy)的SSDE值较120kVp组(70.34mGy)降低5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kVp组的图像噪声高于100kVp组(P<0.05),SNR及CNR低于120kVp组(P<0.05),两组之间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体重<80kg的患者,采用100kVp的低剂量扫描模式行冠状动脉成像,可以在大幅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获得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图像。  相似文献   

2.
80kVp、低浓度对比剂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蕊  张保翠  王霄英  罗健  王鹤   《放射学实践》2013,28(5):501-50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采用ASIR技术、80kVp管电压及低浓度碘海醇(300mg I/mL)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可行性。方法:搜集在我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BMI 20~25kg/m2的25例患者。扫描方案采用前门控扫描技术,管电压80kVp,对比剂为碘海醇(300mg I/mL,用量60mL),自动毫安,30%ASIR技术重建。将冠状动脉分为16个节段,分别对每例患者冠状动脉各节段的CT值进行测量,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记录每例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状动脉各节段CT值均可达到临床诊断要求。冠状动脉各节段图像质量评分均为3分及以上。辐射剂量远低于常规后门控扫描技术(管电压120kVp,对比剂碘帕醇浓度370mg I/mL)。结论:64排螺旋CT80kVp条件下采用300mg I/mL碘海醇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可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同时大幅度降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SCT肺动脉成像三期对比剂注射方案对于降低对比剂用量及提高检查成功率的可行性。方法:搜集在我院行肺动脉CTA检查的63例连续患者。将63例患者分成两组(三期组和两期组),三期组(30例)采用优化的对比剂注射方案,第一期注射混合液(对比剂占10%,生理盐水占90%),流率5mL/s,总量25mL;第二期注射对比剂,流率5mL/s,总量0.2~2.5mL/kg体重;第三期注射生理盐水,流率5mL/s,总量20mL。二期组(33例)采用传统对比剂注射方案,第一期注射对比剂20mL,第二期生理盐水30mL,流率均为5.5mL/s。分别测量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干、肺叶动脉、肺段动脉、肺亚段动脉、左右肺动脉分叉层面上腔静脉、主肺静脉及升主动脉的CT值。记录两组患者的对比剂用量。结果:两组患者肺动脉主干、上腔静脉及主动脉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剂平均用量三期组为(10.73±1.72)mL,二期组为20mL,三期组较二期组减少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双期注射方案比较,优化的三期对比剂注射方案可提高肺动脉CTA的检查成功率,同时降低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4.
张宏  王鹤  王霄英  刘建新  高莉  蒋学祥   《放射学实践》2013,28(5):505-508
目的:探讨胸部螺旋CT骨算法轴面重建能否替代HRCT扫描。方法:搜集行胸部扫描的30名连续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胸部螺旋CT扫描及特定位置的HRCT扫描。两种方法的扫描条件设定为相同的管电压、噪声指数及应用自动管电流。得到的螺旋CT数据经骨算法重建为层厚1.25mm的薄层图像。以HRCT图像中第2肋下缘水平、第4肋下缘水平及右膈顶上缘水平层面为对照,选取螺旋CT骨算法轴位重建图像与其对比,对相同层面图像的对比噪声比(SNR)进行分析,对两组图像中小叶间隔、小叶核心、亚段以下动脉、支气管、叶间裂进行评价。结果:两组CT图像SNR及各结构图像质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少了扫描次数,从而降低了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结论:胸部螺旋CT骨算法轴面重建能够替代HRCT扫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联合自动管电流技术在降低头颅CT扫描辐射剂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行头颅CT扫描的100例患者,分成两组:A组50例,采取常规剂量扫描(管电压120kVp,管电流350mA),采用传统滤波反投影法(FBP)进行图像重建;B组50例,采取自动管电流技术(管电压120kVp,管电流100~400mA,噪声指数4),采取30%ASIR进行图像重建。比较两组患者的CT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及体型特异性剂量评估(SSDE)。全部图像由一位影像医师进行主观评价。在双侧基底节层面测量两组患者正常脑白质、脑灰质核团及脑脊液的CT值,兴趣区面积为10~20mm2。结果:两组患者CTDI、DLP及SSDE比较,B组均较A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图像均符合诊断要求。两组脑白质、脑灰质及脑脊液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头颅CT检查中,与常规FBP相比,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技术(30%ASIR)联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对CT值测量没有影响,在不降低图像质量的同时,可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比例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MBIR)在100kVp分次团注双期CTU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血尿待查患者分为两组,100kVp组15例,行全泌尿系平扫及分两次团注对比剂后行肾实质-肾盂期CT扫描;120kVp组15例,行全泌尿系CT平扫及单次团注对比剂后行实质期和肾盂期双期增强扫描。100kVp组的肾实质-肾盂期图像在100kVp条件下采集,其他所有期相的图像均在120kVp条件下采集。重建图像包括:100kVp组肾实质-肾盂期FBP、50%ASIR、100%ASIR、MBIR四组图像;120kVp组肾盂期FBP图像。两名阅片者对100kVp组和120kVp组CTU重建图像进行独立阅片,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测量图像背景噪声、集合系统各段CT值,计算对比噪声比(CNR)。记录所有病例有效剂量(ED)和体型特异性剂量评估值(SSDE),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kVp组MBIR、50%ASIR与120kVp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kVp组FBP、100%ASIR图像质量评分低于120kVp组(P<0.05);100kVp组MBIR、100%ASIR图像噪声低于120kVp组(P<0.05),100kVp组50%ASIR与120kVp组图像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kVp组FBP图像噪声高于120kVp组(P<0.05);100kVp组MBIR图像各段尿路CNR高于120kVp组(P<0.05),100kVp组50%ASIR、100%ASIR与120kVp组图像各段尿路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kVp组FBP图像各段尿路CNR低于120kVp组(P<0.05)。100kVp组ED及SSDE均低于120kVp组(P<0.05)。结论:ASIR及MBIR技术可提高图像质量、增加图像对比,使常规剂量对比剂100kVp分次团注双期CTU达到或超过常规管电压单次团注三期CTU成像效果,从而明显降低X线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赵永为  王鹤  王霄英  刘建新   《放射学实践》2013,28(3):288-290
目的:探讨基于模型的迭代重建(MBIR)技术在超低剂量胸部螺旋CT扫描中对胸廓出口处图像噪声的抑制程度。方法:选取连续20例患者行超低剂量胸部CT平扫,扫描范围为双侧颈根部层面至胸2椎体下缘层面胸廓出口处层面。扫描参数:120kVp,应用管电流调制技术(10~400mA),噪声指数(NI)40,重建层厚及层距0.625mm。根据重建方式不同分为30%ASIR组和MBIR组。在AW4.5工作站上两组所得图像取胸廓出口处相同层面,分别测量双侧竖脊肌、甲状腺、肺尖、椎体及气管内CT值及SD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配对t检验)。结果:两组间各兴趣区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SD)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MBIR技术对超低剂量胸部CT数据进行重建,能够有效地降低胸廓出口层面图像的噪声。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低剂量和常规剂量造影对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0例确诊为PE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常规剂量造影25例,注射对比剂75mL,低剂量造影25例,按0.4mL/kg体质量注射对比剂,并行MPR、MIP、VR。结果:2组均完全显示肺动脉情况,常规剂量诊断PE 17例,低剂量诊断22例。2组肺动脉干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2组肺静脉内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诊断PE时,低剂量肺动脉CTA可替代常规剂量CTA,且后处理图像优于常规剂量CTA,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头颈CTA对比剂优化与成像质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颈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比剂剂量优化与成像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将80例头颈部CTA随机分为A、B 2组,各40例,分别采用常规剂量(65~90ml)与优化剂量(46~50ml)行16层螺旋CT动脉血管成像,利用原始图像、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组(MPR)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从而对CTA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A、B 2组全程血管内浓度曲线波动甚微、形态基本一致,主观判断无明显差异,优化方案组能有效消除头臂静脉高密度伪影干扰,显著提高颈部动脉起始段及颅内动脉的显示能力,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远侧段图像质量,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颅内静脉显影淡、动脉显示质量高,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16层螺旋CTA对比剂剂量优化方案,能够明显减少上腔静脉、颅内静脉伪影,提高图像质量,完全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的最小密度投影(MinIP)联合曲面重建(CPR)技术在胆道梗阻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梗阻性黄疸患者90例,分为2个检查组,仅行MinIP+CPR重建及仅行MRCP成像者分别各40例,另10例同时行两种方法检查,每一检查组各为50例,后将两组图像对胆道结构和胆管壁的显示效果及诊断能力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根据手术病理或内镜检查结果,进一步评估其对梗阻的定位、定性符合率。结果:MinIP+CPR组与MRCP组对病变的定位符合率分别为90.0%及92.0%,定性符合率分别为90.0%及80.0%,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nIP+CPR图像对胆管癌的定性符合率为92.9%,高于MRCP的41.7%,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SCT的MinIP+CPR胆道成像是胆道梗阻性疾病一种有效检查方法,尤其是对胆管癌的定位定性优于低磁场MRI,更适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半量对比剂能谱单能量成像在肾动脉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收集行肾动脉CTA的患者4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21例和研究组(B组)20例。A组采用常规扫描,120 kV,对比剂用量600 mgI/kg体质量。B组采用能谱扫描,140和80 kV瞬时切换,对比剂用量300 mgI/kg体质量。A组重建1.25 mm、滤波反投影(FBP)图像,B组分别重建40、45、50、55、60、65、70 keV单能量、层厚为1.25 mm、40% ASIR单能量图像。将所有图像行MPR、VR、CPR,比较2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并应用Kappa检验比较2名医师主观评价的一致性。计算肾动脉的SNR、CNR,对2组图像的CT值、SD值、SNR、CNR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一般资料和辐射剂量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比A组对比剂用量降低了51.6%(P=0.000);B组55 keV时的CT值与A组等效,55、60 keV的SD值与A组最接近,55 keV的SNR与A组最接近,50~65 keV的CNR与A组最接近。结论:在能谱CT单能量肾动脉成像中,半量对比剂55~60 keV的能量点接近常规剂量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头颈联合动脉成像时扫描参数和对比剂剂量的最佳匹配方案. 资料与方法 对60例无头颈部动脉系统疾病的志愿者按扫描参数和对比剂剂量的不同随机分为A(螺距1.109,球管旋转时间0.5 s,触发点设在肺动脉主干,对比剂剂量40 ml) 、B(螺距0.891,球管旋转时间0.75 s,触发点设在主动脉弓降部,对比剂剂量70 ml)两组,比较两组的成像质量. 结果 A组显示双侧颈总动脉起始段和椎动脉起始段优于B组(P<0.05),而显示双侧颈总动脉分叉段、颅内动脉及其分支、椎动脉中段两组无差异(P>0.05), A组对防止颅内静脉的过度显影优于B组. 结论 64层螺旋CT头颈联合扫描CTA选择合适的参数对获得较好的图像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分析和总结,对目前头颈部CTA低辐射剂量的技术方法、使用低对比剂浓度与用量的研究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在64层下肢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临床怀疑下肢动脉病变而行CTA检查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实验组80 kV,对比剂用量60 mL,并追加生理盐30 mL;对照组120 kV,对比剂用量90 mL。2组均用350 mg I/mL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以4.5 mL/s流率注射,其余扫描条件相同。分析比较2组图像主观评分、动脉CT值、噪声、SNR、对比噪声比(CNR)、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的动脉CT值、噪声、SNR、CNR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CTDIvol、DLP、ED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无差异,实验组较对照组辐射剂量降低63.24%,碘摄入量减少33.33%。结论:64层CT低管电压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行下肢CTA既能保证图像质量,又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低剂量对比剂64排螺旋CT尿路造影(CTU)显示尿路结构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将60例临床拟诊泌尿系病变患者分成3个使用不同剂量对比剂组(2.0 ml/kg体重、1.5 ml/kg体重、1.0 ml/kg体重),每组20例,然后行64排螺旋CTU检查与图像后处理,获得三维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二维曲面重组(CPR)图像,并对图像中尿路解剖结构与连续性状况的显示效果和尿路的充盈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对比剂剂量组间CTU解剖结构显示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对比剂剂量组间CTU图像尿路连续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对比剂剂量组间排泄期输尿管测量的最大管径值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采用低剂量对比剂64排螺旋CTU显示尿路结构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颌骨埋伏阻生牙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埋伏阻生牙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检查,根据管电流分为200、100、50和20mA四组,对原始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成像(VR)、曲面重建、齿科软件重建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对不同扫描参数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记录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100mA组、50mA组图像质量均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但与200mA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100mA组、50mA组的CTDIvol分别为11.67和5.84mGy,DLP分别为58.59和29.30mGy.cm,100mA、50mA组CTDIvol、DLP分别较200mA组下降约50%和75%。结论:颌骨埋伏阻生牙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有所下降,但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辐射剂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进行128层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按低剂量方案(50例)及常规方案(50例)行头颈部CTA扫描患者的原始数据,将低剂量方案组定A组,常规方案组为B组,每组男女各25例。A组注射30 m L对比剂+60 m L生理盐水,B组注射70 m L对比剂+30 m L生理盐水,将扫描后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分别对颅内血管和颈部血管进行图像质量评分。对2组方案主动脉弓、基底动脉末端、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和双侧大脑中动脉起始部的强化程度(CT值)进行对比。结果:2种方案图像质量等级(优、良、中和差)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图像质量平均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弓、双侧颈总动脉强化程度A组均低于B组(均P0.05)。基底动脉末端和双侧大脑中动脉强化程度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头颈部CTA中,采用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能够获取良好的图像质量,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且适用于更多人群,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眼眶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参数的优化。方法:320例被检者分成16组(每组20例),将管电流140、110、80、60mA,层厚2和3mm,螺距0.75和1.5,设计成16组螺旋CT扫描参数。记录每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ov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平均值,分析管电流、层厚、螺距与辐射量的关系。图像质量从影像层次、背景噪声、解剖结构及能否满足诊断要求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图像质量等级采用秩和检验分析。结果:X线辐射量与管电流呈正相关,当管电流从140mA降至80mA时,CTDIovl和DLP分别下降42.84%、42.86%,图像质量均符合诊断要求,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至60mA时,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辐射量与螺距呈负相关,当螺距从0.75增至1.5时,CTDIovl和DLP分别下降49.98%、47.37%,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辐射量与层厚关系不大,当层厚由3mm降至2mm时,CTDIovl和DLP分别降低9.90%、12.23%;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mm层厚的图像噪声较3mm大。结论:降低管电流,加大螺距是降低辐射量的有效途径;眼眶部螺旋CT扫描参数设置为管电流80mA、螺距1.5时,能兼顾图像质量和辐射量,扫描层厚根据检查要求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双源CT最佳对比噪声比单能图像在低对比剂用量下对肾动脉血管成像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肾动脉造影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扫描组与双能量扫描组,常规组管电压120kV,参考管电流为210mAs;双能量扫描组:A管80kV、B管Sn140kV,参考管电流分别为480mAs、185mAs,管电流采用CareDose 4D技术。常规组对比剂注射速率4.0ml/s,用量为1.2ml/kg,双能量扫描组对比剂注射速率3.0ml/s,对比剂用量为0.7ml/kg,评价两组扫描的辐射剂量、对比剂用量及图像质量。结果双能扫描组与常规扫描组在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上无明显差异,在对比剂用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在低对比剂用量下双能最佳对比噪声比图像对CT肾动脉成像效果良好,可用于肾动脉源性高血压的筛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低浓度对比剂Flash双源CT大螺距冠状动脉成像联合应用低kV和迭代重建算法对血管强化程度、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对120例体重指数(BMI)<25 kg/m2、心率≤65次/分且稳定的患者进行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双源CT冠状动脉扫描,检查者随机分成低浓度对比剂组(A组,60例)和高浓度对比剂组(B组,60例).A组对比剂使用碘克沙醇(浓度为270mg I/mL),管电压为80 kV,图像重建采用迭代重建算法(SAFIRE);B组对比剂使用碘普罗胺(浓度为370mg I/mL),管电压为100 kV,图像重建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BP).两组图像均测量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升主动脉根部及心底层面的胸主动脉CT值,并比较两组图像的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和有效辐射剂量.结果:碘克沙醇270组各解剖部位平均强化CT值均明显高于碘普罗胺370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碘克沙醇270组图像噪声、SNR、CNR较碘普罗胺370组略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1.62±0.69)和(1.51±0.65),差异克统计学意义(P>0.05).碘克沙醇270组有效辐射剂量较碘普罗胺370组明显降低[分别为(0.25±0.05) mSv和(0.55±0.11) mSv,P<0.001],低浓度组辐射剂量较高浓度组降低了54.5%.结论:当联合应用低kV和迭代重建算法时,即使使用低浓度对比剂(270 mg I/mL)进行Flash双源CT大螺距冠状动脉成像,依然可以提高血管的对比强化效果且不降低图像质量,还能大幅度降低有效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