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采用主动全身过敏试验(ASA)和被动皮肤过敏试验(PCA)以及血清样本效价测定,综合评价黄芪甲苷注射液对动物的致敏作用,为临床拟用的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 ASA:选用豚鼠作为实验动物,0.4、1.6 mg/kg黄芪甲苷注射液间日致敏5次,末次致敏后11 d,3倍剂量进行激发,观察30 min内动物过敏症状;PCA:选用大鼠作为实验动物,0.5、2.0 mg/kg黄芪甲苷注射液间日致敏5次,制备抗血清;将致敏血清稀释后sc给予另一批大鼠进行被动致敏,约48 h后激发,30 min后麻醉处死,观察皮肤过敏反应;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制备的抗血清中的抗体效价。结果 ASA:黄芪甲苷注射液在0.4、1.6 mg/kg剂量下各只豚鼠均未出现任何过敏反应,即过敏反应阴性;PCA:黄芪甲苷注射液0.5、2.0 mg/kg剂量下大鼠被动过敏反应均为阴性,血清样本中不存在针对黄芪甲苷的特异性抗体。结论 黄芪甲苷注射液体内ASA和PCA试验均无过敏反应,动物血清中不存在针对黄芪甲苷药物的特异性抗体,提示临床使用出现过敏反应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5,(13):1766-1769
目的:研究绿原酸有无致敏性及增敏、类过敏反应。方法:对BN大鼠进行绿原酸被动皮肤过敏(PCA)实验(ip给药,隔日1次,连续5次);对BN大鼠进行绿原酸主动全身过敏(ASA)实验(ip给药,隔日1次,连续5次)激发30 min后测定大鼠血清组胺含量和类胰蛋白酶活性;直接iv给予绿原酸,观察BN大鼠类过敏反应。对豚鼠进行绿原酸增敏实验(皮下注射给药,隔日1次,连续5次),测定豚鼠血清卵蛋白特异性抗体含量。除BN大鼠PCA实验外,其余实验均设阴性对照组。结果:BN大鼠绿原酸的PCA、ASA和类过敏反应实验结果均为阴性;与阴性对照组比较,BN大鼠血清类胰蛋白酶活性、组胺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豚鼠绿原酸的增敏实验结果为阴性;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豚鼠血清卵蛋白特异性抗体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绿原酸未见明显的致敏性,也未见增敏作用和类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腹腔致敏静脉激发、口鼻雾化致敏激发两种不同给药途径观察动物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后,是否产生竖毛、咳嗽、呼吸困难甚至死亡等全身过敏反应。方法将豚鼠分为阴性吸入组、阴性注射组、阳性吸入组、阳性注射组,灯盏花素注射液0.32和1 mg/kg吸入组、注射组。致敏阶段,灯盏花素注射液吸入组动物分别吸入不同浓度等体积的药液,隔日给药,共3次;同时注射组动物分别腹腔注射与上述浓度、体积相同的药液。激发阶段,吸入组动物于末次致敏后第14、21天吸入不同浓度的灯盏花素注射液,注射组动物经静脉注射上述浓度、体积相同的溶液,观察并记录主动全身过敏性反应情况。阳性对照组分别采用2.0和4.0 mg/ml卵蛋白(OVA)溶液致敏和激发。阴性对照组均采用氯化钠注射液。激发后各组动物眼眶取血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组胺(HIS)含量。结果阳性对照组动物阳性反应发生率为100%,阴性对照组和灯盏花素注射液0.32和1 mg/kg组动物均未见明显过敏反应。阳性组所有动物血清HIS含量较阴性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灯盏花素注射液1 mg/kg吸入组动物血清HIS含量较阴性吸入组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阳性吸入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口鼻吸入灯盏花素注射液1 mg/kg可能存在潜在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缩宫素注射剂在临床上可引起过敏性休克,水潴留等过敏反应的发生,考察缩宫素注射剂中的高分子量物质与其过敏反应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凝胶过滤色谱法对其原料及其制剂中的高分子量物质进行研究,截留高分子物质,并进行豚鼠全身主动过敏(active systemic anaphylaxis,ASA)试验及皮肤被动过敏(passive cutaneous anaphylaxis,PCA)试验。结果提取制备的缩宫素原料及注射用缩宫素中均检出分子量大于5000的高分子物质,注射用缩宫素及其截留高分子物质(MW>5000)的溶液ASA试验为阴性,但PCA试验出现阳性结果。178批合成缩宫素注射液均未检出分子量大于1500的高分子物质,过敏试验结果均呈阴性。结论提取工艺生产的注射用缩宫素或有可能造成过敏反应的发生,与该品种中检出的高分子物质存在有一定的关联性,有必要在生产工艺中控制高分子量物质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验证试验探讨白花蛇舌草注射剂的无菌检查方法,考察其抑菌作用及测定方法的可行性,为该品种制定可靠的无菌检查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xIIIB无菌检查法要求,对白花蛇舌草注射液进行无菌检查,并进行无菌方法学验证。结果采用薄膜过滤法检查无菌,取冲洗量200mL/桶,白花蛇舌草注射液对大肠埃希菌的活性可消除。结论采用薄膜过滤法进行白花蛇舌苹注射液无菌检查时,缓冲液冲洗量以200ml/桶为宜,选择大肠埃希菌为阳性对照菌,能达到检测目的。  相似文献   

6.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白花蛇舌草注射液中铅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广利 《安徽医药》2009,13(11):1347-1348
目的对白花蛇舌草注射液中铅含量进行考察,以便更加有效地控制其内在质量。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以磷酸二氢铵和硝酸镁作为基体改进剂,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石墨炉法对白花蛇舌草注射液中铅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铅在5-40μ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2),平均回收率为99.27%(RSD=0.73%)。结论该法简便、准确、专属性较好,可有效地控制白花蛇舌草注射液中铅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鱼腥草注射液中过敏原成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索鱼腥草注射液中的过敏原成分及其致敏机理。方法分别用鱼腥草注射液、鱼腥草蒸馏液、吐温80、阴性对照物和阳性对照物对豚鼠和Brown Norway(BN)大鼠进行全身主动过敏试验,并用吐温80首次静脉注射豚鼠和BN大鼠进行类过敏试验。观察其行为学反应并检测动物血清中组胺、IL-4、IgE、IgG和IgM的水平。结果阳性对照组、鱼腥草注射液组、吐温80组和鱼腥草蒸馏液组动物都观察到不同程度的行为学过敏反应,且动物血清中的组胺、IgE和IL-4水平,以及阳性对照组和吐温80组的BN大鼠血清中IgM水平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显著性升高,IgG、IgM及鱼腥草蒸馏液组BN大鼠血清中组胺和IL-4水平无显著变化。吐温80类过敏试验组,动物的行为学及血清中各生化指标均未见显著变化。结论吐温80为鱼腥草注射液中的主要过敏原,可以引起豚鼠和BN大鼠发生Ⅰ型全身主动过敏反应,而不引起豚鼠和BN大鼠发生类过敏反应。鱼腥草蒸馏液中含有其他引起过敏反应的过敏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种鉴别白花蛇舌草及其常见伪品伞房花耳草的分子方法,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方法:根据白花蛇舌草和伞房花耳草内转录间隔区2(ITS2)序列的差异设计特异探针,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qPCR)技术,建立了一种能够鉴别白花蛇舌草、伞房花耳草的多重连接探针扩增-实时荧光定量PCR(MLPA-qPCR)方法。结果:对扩增产物进行熔解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所设计的MLPA探针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探针之间不存在交叉反应,白花蛇舌草探针的特异性熔解曲线Tm值为(81.8±0.2)℃,伞房花耳草探针的熔解曲线Tm值为(84.0±0.2)℃;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检出白花蛇舌草和伞房花耳草的最低模板量均为0.1 ng;掺伪检测试验结果表明,当白花蛇舌草探针与伞房花耳草探针比例为1.0∶0.6时,白花蛇舌草中掺杂1%的伞房花耳草仍可被有效检出。对收集的39份样品进行检测,成功鉴别白花蛇舌草25份、伞房花耳草12份、白花蛇舌草与伞房花耳草混合样品2份。结论:本研究所建立...  相似文献   

9.
溶媒结晶工艺和喷雾干燥工艺生产的氨苄青霉素中致敏性杂质的种类不同。前者主要为非聚合物类杂质,后者含有聚合物类杂质和非聚合物类杂质。豚鼠PCA试验证明两类杂质引发过敏反应的能力和与其作用的氨苄青霉素抗体的匹配程度有关。用凝胶过滤法,对54批国产和进口的氨苄青霉素样品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各批样品间非聚合物类杂质的含量差异很大。以聚合物类杂质含量和非聚合物类杂质含量二个指标来评价氨苄青霉素的致敏性,在广泛考察样品的基础上,用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法建立了评价商品氨苄青霉素致敏性的数学模型,可以方便地对不同样品的致敏性进行评价、比较。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联用技术(UPLC-Q-Exactive-Orbitrap-MS)辨别分析白花蛇舌草注射液中化学成分。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以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0℃,体积流量0.30 mL/min,样品室温度10℃,进样体积10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通过NIST质谱数据库检索,结合保留时间、分子离子、主要碎片,并根据文献资料,推测其化学成分。结果白花蛇舌草注射液中共鉴定出22个化合物,其中包括黄酮类7个、有机酸类7个,糖类3个、萜类2个、嘌呤2个、丁香脂素和酚苷各1个。结论建立的方法能快速、准确、高效鉴定白花蛇舌草注射液中多种化学成分,为阐明白花蛇舌草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微距图像鉴别白花蛇舌草与水线草。方法:通过微距摄像采集白花蛇舌草与水线草各部位图像。结果:采集到白花蛇舌草与水线草的花序、茎、叶等微距图像。结论:白花蛇舌草和水线草的花序和叶的微距图像可作为其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2.
莲必治注射液的过敏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纯度的莲必治注射液在被动皮肤过敏试脸(passive cutaneous anaphylaxis,PCA)和全身主动过敏试验(active systemic anaphylaxis,ASA)中是否有过敏反应。方法:按照《中药、天然药物免疫毒性(过敏性、光变态反应)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的试验方法对两种不同纯度的莲必治注射液进行被动皮肤过敏试验和全身主动过敏试验研究。结果:被动皮肤过敏试验中两种莲必治液均有过敏反应。在全身主动过敏试验中,莲必治A高剂量组有2只动物出现弱阳性,而莲必治B高剂量组1只出现弱阳性,5只出现阳性反应,2只出现过敏反应的极强阳性反应,其他未见过敏反应。结论:莲必治注射液所引发的过敏反应可能与其所含的杂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白花蛇舌草联合化疗对癌症治疗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白花蛇舌草联合化疗治疗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全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数据库等,把符合纳入标准的7篇文献作为Meta分析的对象.采用RevMan 4.2专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项研究疗效OR合并检验,Z=4.37 (P<0.01),表明白花蛇舌草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项研究KPS评分OR合并检验,Z=3.84(P<0.01),表明白花蛇舌草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对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现有的临床证据表明,白花蛇舌草联合化疗治疗癌症疗效优于单纯化疗,并且比单纯化疗更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毛冬青注射液的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豚鼠主动过敏试验(ASA)和被动皮肤过敏试验(PCA),考察过敏反应;通过体外溶血试验,观察溶血和凝聚现象;通过肌肉和血管等局部刺激试验,考察对肌肉和血管的局部刺激作用.结果:豚鼠主动过敏试验及被动皮肤过敏试验均未见过敏反应;体外溶血试验未见溶血和凝聚现象;局部刺激试验未见刺激反应.结论:本批研究的毛冬青注射液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白花蛇舌草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为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色谱柱Agilent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三乙胺(91.5∶8.5∶0.04∶0.1),检测波长210nm,流速0.80ml/min,柱温20℃。结果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分别在20.4~326.4μg/ml(r=0.9991)和39.2~627.2μg/ml(r=0.9994)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平均回收率在98.0%~99.0%,相对标准差(RSD)分别为0.87%和1.22%。结论本方法准确、简便、重现性好,可同时测定白花蛇舌草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能够应用于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白花蛇舌草(BHSSC)水提物对肺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以及体内抑制肿瘤活性,进一步通过研究其对凋亡关键通路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以阐明白花蛇舌草抗肺癌分子机制。方法:制备BHSSC水提取物,采用MTT法研究其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和PC-9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活性,并进一步构建人肺癌的裸鼠移植瘤模型,研究BHSSC水提物的体内抗肿瘤活性;通过Western blot技术研究BHSSC水提取物对MAPK通路中关键蛋白 Erk、JNK、p38的表达水平和磷酸化水平的影响,进而阐明白花蛇舌草诱导肺癌细胞凋亡机制。结果:BHSSC水提取物可以剂量依赖性地促进肺癌细胞的凋亡,从而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当剂量达到600 μg·mL-1 时,肺癌细胞抑制率达到95%(P<0.01)。荷瘤裸鼠模型结果显示,在给药21天后,给药组与肺癌模型组相比,肿瘤体积显著减小,平均抑瘤率达到70%(P<0.01)。Western blot结果提示,BHSSC水提物能够显著抑制MAPK通路中关键蛋白p38、Erk、JNK的磷酸化水平。结论:BHSSC水提物能够通过抑制肺癌细胞MAPK通路的活化,促进肺癌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肺癌的体内体外增殖。  相似文献   

17.
磷酸川芎嗪注射液血管刺激性、溶血性及过敏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磷酸川芎嗪注射液是否具有血管刺激性、溶血性和过敏作用,评价其注射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兔耳缘静脉刺激性试验、体外溶血性试验、豚鼠全身主动过敏性试验(ASA)和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PCA),试验观察磷酸川芎嗪注射液的安全性。结果磷酸川芎嗪注射液对家兔耳静脉注射无明显刺激性;对家兔血细胞无溶血和凝集反应;豚鼠全身主动过敏性试验亦无动物出现过敏症状;在大鼠被动皮肤过敏试验中仅低剂量组有20%动物出现过敏反应症状。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除磷酸川芎嗪注射液低剂量组有轻微过敏反应症状外,其注射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毛冬青注射液的安全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血管刺激性试验、体外溶血性试验、全身主动过敏性试验(ASA)和被动皮肤过敏试验(PCA),评价毛冬青注射液的安全性。结果毛冬青注射液无明显血管刺激性;无溶血和凝集反应;豚鼠全身主动过敏性试验与被动皮肤过敏试验均为阴性。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毛冬青注射液符合注射剂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9.
Antigenicity of propiverine hydrochloride (P-4), a newly developed drug for pollakisuria, was investigated in guinea pigs and mice. 1. Two strains of mice (BALB/c and C3H/He) showed no production of antibodies against P-4 inoculated with aluminum hydroxide gel (alum) as an adjuvant, judged by the heterologous passive cutaneous anaphylaxis (PCA) test using rats. On the other hand, antibodies against P-4-ovalbumin (OVA) conjugate inoculated with alum was definitely detected. 2. In the studies with guinea pigs, both the inoculation of P-4 alone and of P-4 with Freund's complete adjuvant (FCA) as an adjuvant did not produce positive reactions in any of homologous passive cutaneous anaphylaxis (PCA), active systemic anaphylaxis (ASA) and passive hemagglutination (PHA) tests. On the other hand, the inoculation of P-4-OVA conjugate with FCA produced positive reaction in all of PCA, ASA and PHA tests. 3. In the active cutaneous anaphylaxis (ACA) test in guinea pigs inoculated with P-4-OVA conjugate with FCA, positive reaction was produced by eliciting injection of P-4-human serum albumin (HSA). 4. In the Schultz-Dale reaction test, any animals in any groups showed no positive reaction to both eliciting antigens, P-4 and P-4-HSA. 5. These findings showed that P-4 had no antigenicity in guinea pigs and m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