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1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TURP术后下尿路症状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发生下尿路症状的30例患者,对全部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了解患者的下尿路症状特点,并对其治疗对策进行分析。结果 (1)患者的下尿路症状表现情况:有16例患者出现尿急、尿频与尿痛等症状、占53.33%,6例患者出现尿失禁、占20.00%,5例患者出现继发性血尿、占16.67%,3例患者出现排尿困难、占10.00%;其中出现尿急、尿频与尿痛症状患者的占比明显高于其他症状表现的患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的治疗归转情况:其中有22例患者给予保守药物治疗、占73.33%,5例患者给予置镜冲洗治疗、占16.67%,2例患者给予置镜电凝止血治疗、占6.67%,1例患者给予重新置镜实施TURP手术进行治疗、占3.33%;全部患者在接受治疗处理后,其下尿路症状均得到了显著。结论行TURP术治疗后患者的下尿路症状主要表现为尿急、尿频、尿痛、尿失禁及继发性血尿等,依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表现实施对应的治疗处理,能够有效缓解下尿路症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重视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TUVP)术后的下尿路症状的认识。方法通过近两年460例病例的总结,得出TUVP术后下尿路症状的预防和治疗。结果 TUVP术后会出现尿频尿急加重患者,出现尿路感染、尿道狭窄、膀胱痉挛和尿失禁等。结论全面认识TUVP术后的下尿路症状,做到很好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低频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在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20年10月于东莞三局医院择期行前列腺电切术的前列腺增生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频电刺激进行干预,对比2组下尿路症状严重程度、尿失禁程度及前列腺症状评分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下尿路症状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漏尿次数评分、漏尿量评分、IP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漏尿次数评分、漏尿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IP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频电刺激结合康复训练在前列腺电切术患者下尿路症状康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减轻下尿路症状,改善尿失禁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和分娩方式以及与分娩有关的不同产科因素对产后尿失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对产后6~8周复查的初产妇400例进行问卷调查,询问产妇孕前、妊娠期及产后42天尿失禁的发病情况和产后下尿路症状.分析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尿失禁的关系,探讨与尿失禁发生率有关的产科因素.结果①368例产妇中有51人(13.86%)在产后42天内至少一次出现尿失禁症状;②剖宫产、阴道顺产、产钳助产的尿失禁发生率分别为4.22%(7/166)、19.34%(35/181)、42.86%(9/21),产钳助产分别与其它两组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阴道顺产组的产后尿失禁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剖宫产组(P<0.05);③阴道分娩组中与产后尿失禁有明显关系的因素有孕期发生尿失禁、孕前体重指数、产钳助产和产后尿急尿频等症状,而与硬膜外镇痛、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会阴裂伤、会阴侧切术、新生儿体重、产后哺乳均无明显相关性;④剖宫产中影响产后尿失禁的因素只有孕前尿失禁的发生,而与是否临产后剖宫产和新生儿体重无明显相关性.结论①剖宫产与产钳助产和阴道顺产相比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以显著降低产后42天内尿失禁的发生率;②产钳助产、孕期发生尿失禁、孕前高体重指数和产后出现下尿路症状可增加自娩后尿失禁发生的机率;③产后尿失禁以轻度为主,加强孕期和产后盆底肌肉训练可以预防和治疗产后尿失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耳穴揿针联合艾灸俞募配穴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6月我院住院治疗的中风后尿失禁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例对照原则分为实验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予中风后尿失禁的常规康复治疗,如盆底肌锻炼、排尿意识训练、饮水计划及情志护理等;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方便揿针耳穴埋针,同时用多功能艾灸仪艾灸俞募配穴。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膀胱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自主排尿次数、残余尿量、尿急症状缓解情况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7.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逼尿肌压力、膀胱容量、残余尿量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自主排尿出现时间、24 h漏尿次数、尿急活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耳穴揿针联合艾灸俞募配穴对中风后尿失禁的治疗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减轻患者家庭及社会的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丹麦医生调查了 2 2 84例 40~ 6 0岁妇女的下尿路症状 (LUTS) ,随访 1年。患病率 2 8.5 % ,发病率 10 % ,缓解率 2 8%。说明中年妇女有下尿路症状者很常见 ,有的症状时轻时重 ,相当数量可自行缓解。提出了目前存在过度治疗的问题。在泌尿外科、内科、妇科都可遇到因下尿路症状就医的病人。下尿路症状含义很广 ,有尿频、尿急、尿痛的膀胱刺激症状 ,也可有排尿不畅、尿后滴沥、排尿踌躇等 ,有的存在尿失禁。近年 ,在泌尿外科把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病状也归入下尿路症状。在临床上 ,经常可以见到两种类型的下尿路症状病人。一种是确实存在器…  相似文献   

7.
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3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风患者中有20%左右的患者出现尿失禁,其主要原因是脑损害而出现神经原性膀胱造成的排尿障碍。从某种意义上讲,排尿障碍比步行障碍更影响生活自理,加重家庭及护理者的负担,更使患者痛苦不堪,诱使褥疮发生率上升。笔者近年来采用温针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骶神经根磁刺激治疗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HoLEP)后下尿路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行HoLEP且术后出现下尿路功能障碍的患者72例,其中术后予盆底肌群训练+骶神经根磁刺激治疗36例,为观察组;仅予盆底肌群训练3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视觉模拟评分(VAS)、生活质量指数(QoL)、尿动力学指标[包括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g)]以及下尿路功能障碍(排尿困难、尿频/尿急、暂时性尿失禁、膀胱痉挛等)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IPSS、VAS、QoL、Qmax、Qavg以及排尿困难、尿频/尿急、暂时性尿失禁、膀胱痉挛等下尿路功能障碍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IPSS、VAS、QoL以及下尿路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Qmax、Qavg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在中风后尿失禁患者中采用隔药饼灸配合针刺治疗的实践效果。方法将68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借助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参考组(34例,常规西医治疗)和观察组(34例,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用隔药饼灸配合针刺治疗)。对比治疗前后尿失禁症状评分、24 h排尿次数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尿失禁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24 h排尿次数均显著减少(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尿失禁症状评分远低于参考组(P0.05),24 h排尿次数少于参考组(P0.05);2组疗效分布对比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总有效率远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对中风后尿失禁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隔药饼灸配合针刺能够显著减轻症状、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艾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住院治疗的90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进行针刺取穴,观察组同时联合艾灸治疗,治疗2个疗程结束后,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膀胱最大容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膀胱最大容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膀胱最大容量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刺配合艾灸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疗效确切,有利于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盆底重建术及经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带术(TVT-O)对下尿路症状的影响情况。方法 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共200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前盆底重建术(其中102例加行TVT-O术),术后随访2~30个月,记录术前术后下尿路症状,比较两种术式对患者下尿路症状的影响。结果 (1)试验组及对照组尿频、尿急、咳嗽漏尿、手助排尿的下尿路症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术后尿线变细、尿流变慢、排尿踌躇、排尿时间延长新发下尿路症状发生率分别为78.9%、81.1%、10.5%、9.5%,高于对照组。结论前盆重建术及TVT-O术对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下尿路症状有很好的改善作用,行TVT-O术后,尿线变细或尿流减慢新发下尿路症状常见,对患者影响小,当合并体位排尿、腹压排尿症状时对患者排尿影响大,提示排尿困难,需临床医生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青年女性人群下尿路症状(LUTS)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 方法 采用自我完成的问卷调查,问卷的大部分内容参考女性下尿路症状国际尿失禁标准问卷,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结果 调查共发出问卷2 100份,回收有效问卷中青年女性(18~44岁)为1 921人。下尿路症状患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尿频(69.4﹪)、尿不尽(44.0﹪)、尿急(32.6﹪)、尿流中断(26.9﹪)、排尿踌躇(25.0﹪)、排尿费力(24.4﹪)、尿线无力(23.8﹪)、尿痛(23.4﹪)、膀胱疼痛(18.5﹪)、夜尿(14.7﹪)、压力性尿失禁(8.1﹪)、急迫性尿失禁(4.6﹪)、混合性尿失禁(2.2﹪)。刺激症状患病率为90.0﹪,与年龄和分娩方式有关;梗阻症状患病率为66.4﹪,与年龄、婚否情况、分娩方式以及文化水平有关。刺激症状和梗阻症状与QOL评分均呈正相关(r=0.22,r=0.47;P<0.01)。 结论 门诊女性患者LUTS患病率很高,并随年龄增加上升;年龄和分娩方式是对LUTS影响较为显著的两个因素;刺激症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不同年龄前列腺增生患者下尿路症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不同年龄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年龄的不同对所有患者进行分组,可分为青少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将三组患者下尿路症的影响程度进行对比,并加以分析。结果青少年组患者尿量减少、尿频率增加;中年组患者尿量大幅度减少,尿频率大幅度增加;老年组患者尿量少,尿频率高。结论前列腺增生会导致下尿路症状的出现,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下尿路症状越严重,年龄与下尿路症状呈正相关,需尽早接受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四神聪联合肾俞、会阳电针治疗中风后尿失禁临床疗效。方法:62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四神聪,肾俞会阳电针。对照组采用:针刺中极、气海、肾俞、膀胱俞、三阴交。结果:采用SPSS 17.0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Ridit分析。治疗组Ridit值的95%可信区间(0.5061,0.7135)不包括0.5,P0.05,该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四神聪联合肾俞、会阳电针治疗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症状改善明显,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TUR 术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颈内切开治疗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手术经验。方法女性膀胱颈纤维化致膀胱出口梗阻病例28例,患者年龄52~73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尿路症状。术前评估包括尿动力学检查和膀胱镜检:最大尿流率为4.2~15.2 mL/ s,平均尿流率(7.5±3.1)mL/ s。所有病例均行经尿道膀胱颈内切开(截石位5~7点部位)。术后从尿动力学和临床症状两方面进行评价。结果26例患者拔管后下尿路症状明显改善,2例因长期尿潴留膀胱顺应性差延迟1个月拔管,拔管后排尿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尿流率检查:最大尿流率为13.6~24.8 mL/ s,平均尿流率(14.3±4.1)mL/ s(P 〈0.01),膀胱残余量为0~30 mL。未出现尿失禁及尿道阴道瘘,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1年。结论经尿道膀胱颈内切开能有效地治疗因女性膀胱出口梗阻引起的下尿路症状。术前应当明确诊断,膀胱镜检及尿动力学评估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下尿路疾病预后与尿动力学检查指标的关系.方法:以2014年3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下尿路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行尿流动力学等检查.6个月后观察患者排尿症状改善情况;比较不同尿动力学指标的患者IPSS-S和OABSS得分的差异.结果:经过治疗后,58例患者IPSS-S评分明显改善,65例患者OABSS评分明显改善;治疗前,不同临床参数的BPH患者IPSS-S得分无明显差别,而治疗后有所降低,且治疗前逼尿肌压力≥40H2O、残尿量<50mL、最大尿流率≥15mL/s的BPH患者IPSS-S改善明显;治疗前,不同临床参数的BPH患者OABSS得分无明显差别,而治疗后,虽都降低,而治疗前逼尿肌压力≥40H2O、残尿量<50mL、最大尿流率≥15mL/s的BPH患者OABSS得分改善明显;将年龄、治疗前逼尿肌压力、残尿量、最大尿流率和膀胱体积作为自变量,将临床症状改善与否作为因变量,结果显示治疗前逼尿肌压力、残尿量和最大尿流率是影响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的因素,OR值分别为4.685、4.957和5.263.结论:下尿路疾病患者的预后与治疗前尿动力学指标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对尿失禁发生及其程度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1~10月产后门诊6~8周的产妇84例,按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选择性剖宫产组(38例)和阴道顺产组(46例)。通过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对产后6~8周复查的初产妇进行问卷调查,询问产妇产后6~8周尿失禁的发病情况和产后下尿路症状。分析不同分娩方式与产后尿失禁的关系,比较两组产妇压力性尿失禁情况。结果阴道分娩组发生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比例明显高于剖宫产组。结论与阴道分娩相比,剖宫产可以降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妇科留置导尿患者两种拔管方式对减轻病人尿路不适症状及自主排尿恢复的影响。方法将300名妇科手术病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0名,试验组患者膀胱处于充盈状态下拔除尿管,随即让病人小便;对照组患者膀胱处于空虚状态下拔管,观察拔管后尿路刺激症状、尿潴留及其它尿路不适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16人有尿路刺激症状,34人有其它尿路不适,97人无明显不适;对照组57人有尿路刺激症状,69人有其它尿路不适,19人无明显不适,两组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性;试验组3人发生尿潴留,对照组5人有尿潴留,P〉0.0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膀胱充盈状态下拔出尿管,随即让病人小便。对尿道是一个自然冲洗过程,有利于减轻尿路刺激症状及其它尿路不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12月在浙江省金华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360例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 统计术后1个月的下尿路症状发生率;根据是否出现下尿路症状将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性, 并分析术后下尿路症状的影响因素。360例患者术后1个月发生下尿路症状40例, 发生率为11.11%;两组的病程、术前前列腺体积、术前IPSS评分、术前最大尿流率、术前残余尿量、术后尿路感染、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1、6.35、8.79、17.92、34.84、11.45;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 病程、术前前列腺体积、术前IPSS评分、术后尿路感染、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是术后下尿路症状的危险因素(OR=6.964、3.442、1.944、4.836、4.225、4.894), 术前最大尿流率是其保护因素(OR=0.043)。提示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患者术后下尿路症状的发生率较高, 其影响因素多, 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以降低术后下尿路症状发生率, 促进患者尽...  相似文献   

20.
毕红 《河北医学》2012,18(11):1587-1589
目的:了解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治疗萎缩性阴道炎、尿路下段功能失调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方法:54例患者将每日1粒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放入阴道深部,连续用18d,后改为每周二次,每次1粒,持续治疗8周.结果:54例患者用药后阴道炎症状显著改善,尿路下段功能失调尿频尿急症状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急迫性尿失禁症状改善,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卵泡刺激素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前后心率、血压、体重、子宫内膜厚度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氯喹那多-普罗雌烯阴道片能改善阴道健康状态,治疗萎缩性阴道炎安全有效,对尿路下段功能失调症状改善效果不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