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足底静脉泵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选取我院老年髋部骨折患者50例,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并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足底静脉泵物理疗法,对照组患者再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8.00%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满意度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64.00%(P<0.05)。结论通过给予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采用足底静脉泵与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 86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65%(2/43),对照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8.60%(8/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737,P<0.05);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度95.35%(41/43),对照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度76.74%(33/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98,P<0.05)。结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有助于防止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泰州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17例,根据我科新技术开展时间节点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n=56),试验组采取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n=61)。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出院患者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日均费用。结果术后1周试验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患者住院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和日均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可以降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减轻患者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加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于静 《安徽医药》2019,23(8):1596-1599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病人预防下肢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入住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且髋部骨折的老年病人,共80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措施。观察两组病人术后下肢肿胀与疼痛情况,比较两组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评估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下肢肿胀与疼痛率10例(25.0%),下肢深静脉血栓8例(20.0%),护理满意28例(70.0%);试验组下肢肿胀与疼痛率3例(7.5%),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5.0%),护理满意37例(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通过进行健康、心理教育,并给予舒适的生活护理,药物与物理方法相结合进行有效预防,并强调进行适当的运动,对于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十分有效,病人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髋部骨折患者进行术后护理干预对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09年~2011年间来我院就诊的80例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外科手术后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对预防深静脉血栓进行护理干预,测量术后3d、7d、15d双下肢周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肺栓塞、疼痛和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下肢周径差。结果两组均未出现肺栓塞。实验组疼痛发生率12.5%,DVT7.5%,优于对照组的22.5%和17.5%,差异显著(P<0.05)。术后7d、15d实验组下肢周径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减轻患者下肢疼痛和肿胀,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盆骨折及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80例骨盆和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均实施手术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骨折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方面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干预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住院时间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干预能够降低骨盆和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124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种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DVT发生率、下肢疼痛、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对疾病的知晓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加强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和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知、信、行"三级目标理论模式健康教育对预防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将80例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合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实施"知、信、行"三级目标理论模式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疾病知晓率、健康信念形成率、健康行为执行率以及遵医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9%,对照组发生率为28.6%,两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行"知、信、行"三级目标理论模式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对康复治疗的依从性,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在预防下肢骨折患者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12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300例,按照住院时间将2021年1~6月收治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1年7~12月收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每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采用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比较2组患者对深静脉血栓的认知水平、基本预防措施依从性、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深静脉血栓的认知水平、对基本预防措施的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6.00%低于对照组的2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多元化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下肢骨折患者,可提高护理效果,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综合康复护理对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当作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组采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下肢的疼痛发生率、下肢肿胀度、住院时间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下肢疼痛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30.00%),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5.00%)也比对照组(20.00%)低,差异均较为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下肢肿胀度较低,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明显,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骨折手术患者术后采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缓解患者的疼痛,缩短住院时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低,预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检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1-6月进行的下肢骨折术患者84例,依照盲选法,分成观察组42例,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在术后共6例(14.29%)患者出现深静脉血栓,对照组为18例(42.86%),经比较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0.48%(38/42),对照组为66.67%(28/42),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2.14±0.14)h,对照组为(19.21±1.02)h,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下肢骨折术患者实施术后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病发率,促进患者在较短时间内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髋部、膝关节骨折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做好关于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67%)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5.00%),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突出,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同时能够最大程度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可以作为临床常规性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干预措施及护理对策对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2009年3月~2011年3月对69例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采用基本预防措施、物理预防措施、药物预防措施及相关的护理对策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临床护理观察,与单纯采用基本预防措施组比较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69例患者中10例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率为14.5%,均发生于手术侧肢体,经治疗、护理后,临床症状消失。单纯采用基本预防措施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3.87%,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物理及药物预防措施及相关的护理对策,能有效预防髋部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4.
郭旭 《中国医药指南》2022,(24):162-164+168
目的 评价予以骨折手术患者优质护理干预在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满意度以及康复情况方面的积极影响,以促进骨折患者康复。方法 选择我院骨科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结合护理方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对照组与优质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骨折患者采取骨科常规护理,优质组骨折患者配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对照组与优质组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护理满意度、康复用时。结果 优质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 <0.05。组间术后伤口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优质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优质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骨科常规护理辅助优质护理干预可以加速患者术后康复,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静脉药物集中配置中心的护理干预以及预防性的护理措施对腰椎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及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行腰椎后路手术的13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7例)和干预组(7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对患者实施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干预组依据《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对患者实施包含健康指导、康复锻炼、并发症预防等的一系列预防性护理干预,同时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实施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死亡率、患者满意度、相关药物知识知晓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医疗费用.结果 干预组患者在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死亡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医疗费用均显著于低于对照组,满意度、相关药物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2组之间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腰椎术后患者进行下肢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实施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肺栓塞发生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医疗费用,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常规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情况。结果 (1)观察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22%、对护理满意度95.56%及住院时间(13.36±2.25)d等方面情况均好于对照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1.11%、对护理满意度82.22%及住院时间(19.12±2.97)d,以P<0.05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患者的术后1周下肢皮温变化情况(32.8±1.01)℃和下肢周径增长率(3.02±1.07)%均好于对照组的术后1周下肢皮温变化情况(34.9±1.21)℃和下肢周径增长率(5.36±1.38)%,以P<0.05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干预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具有非常好临床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104例下肢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肢体肿胀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前后负性情绪。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2%,高于对照组的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肢体肿胀率为23.1%、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8%,均低于对照组的44.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DS评分和S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患者SDS评分(12.3±2.3)分和SAS评分(13.2±3.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9.2±3.1)、(18.3±3.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患者提供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在调整负性情绪状态的同时减少患者肢体肿胀的发生,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刘春蓉 《安徽医药》2014,18(1):183-185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该院2009年3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130例,按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再加用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并调查比较两组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采用系统护理后DVT发生5例,发生率7.7%,明显较对照组DVT发生率15.4%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少,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系统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老年人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药科学》2017,(18):161-164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65例下肢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对照组行骨科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深静脉血栓围术期预防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肢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03%)显著低于对照组(18.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其他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3.51%)显著低于对照组(27.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78.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肢功能优良率(91.89%)显著高于对照组(78.3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手术围术期积极采取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深静脉血栓风险,并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术后护理方法及并发症预防体会。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全程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80例,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