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目的探讨长骨转移瘤的影像学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选择具有明确原发病史或病理证实的45例长骨转移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骨转移瘤病灶的X线、CT和MRI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总结及分析。其中X线检查18例,CT检查26例,MR检查18例(部分患者同时做2种或3种检查)。结果 X线发现20处病灶的基本特点为呈不规则形、多发斑点虫蚀样破坏或类椭圆形透亮区。无论累及骨端还是累及骨干病变,均伴有周围骨质破坏,并部分相邻皮质伴有不连续条带状骨膜增生。CT发现27处病灶均呈溶骨性骨质破坏,破坏范围可单侧或四周,部分周围形成软组织肿块。累及骨干分为皮质型和常见型。MRI发现20处病灶表现为长T1长T2、压脂像为高信号。结论长骨转移瘤在影像学表现上具有多样化特点,具体在X线、CT、MRI表现各自具有其特征性。相对而言CT、MRI在敏感性方面显示出较显著优势,尤其是MRI在发现早期髓腔病变具有较高敏感性。但X线检查在骨膜反应方面则优于其他检查。若将X线、CT和MRI三者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验证,对于诊断长骨转移瘤和与骨其他病变相鉴别具有显著意义,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腹膜转移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膜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穿刺活检证实的35例腹膜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35例做CT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行MR I检查。结果(1)腹膜转移瘤常表现为大量腹水(22/35);(2)腹膜结节状增厚(23/35);(3)大网膜饼形增厚(16/35)和大网膜污垢样改变(12/35);(4)肠系膜污垢样改变(12/35)及结节状改变(9/35);(5)腹腔单发或多发囊性改变,有占位效应(4/35)。结论CT/MR I是发现腹膜转移灶的重要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淋巴管瘤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孝柏  岳云龙  张建梅  温廷国  石峰   《放射学实践》2011,26(10):1081-1084
目的:探讨淋巴管瘤的影像学表现,评价影像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淋巴管瘤影像学资料.结果:根据所合淋巴管扩张程度不同,组织学上将其分为3型:囊性淋巴管瘤18例、海绵状淋巴管瘤11例和血管瘤淋巴管瘤2例.结论:CT和MRI检查可清晰显示淋巴管瘤的大小、形态和范围,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MRI在...  相似文献   

4.
骨髓瘤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髓瘤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骨髓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骨髓瘤影像表现。23例患者均行相应部位X线检查,19例行CT检查,9例行MRI检查。结果:2例单发性骨髓瘤股骨、骨盆各1例。21多发性骨髓瘤,主要侵犯头颅18例,胸椎17例,腰椎15例,肋骨3例,骨盆2例。在X线片上,1例正常,4例骨质疏松,18例骨质破坏;CT示100%均有骨破坏,12例伴软组织肿块;9例脊椎MRI均示病变呈长T1,长T2信号。结论:X线对骨髓瘤的检查有重要作用,椎体多骨多灶性破坏、长骨溶骨性破坏等对本病有重要诊断价值。CT对本病的骨质破坏、软组织侵犯等观察优于X线。MRI对骨髓瘤侵犯性破坏所致的早期骨质改变,以及发现骨髓的早期侵犯优于X线和CT。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三叉神经瘤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三叉神经瘤,分析其MRI、CT及DSA表现。结果:肿瘤表现①中颅窝6例,肿瘤瘤体小,多为实性无囊变。后颅窝4例,瘤体大有囊变、坏死。跨颅窝3例,典型的哑铃状;②MRI T1WI肿瘤呈稍低信号或低、等混杂信号,T2WI呈高信号及高、等混合信号,CT平扫为低或混合密度。增强呈均匀性或环状、结节状强化。DSA示肿瘤多血供,斑点状染色;③三叉神经根增粗及功能异常,常伴岩骨、颅底骨质吸收、破坏。结论:MRI、CT是三叉神经瘤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MRI优于CT,定性困难者,结合DSA易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6.
林云  黄水和   《放射学实践》2013,28(5):555-558
目的:探讨阴道斜隔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阴道斜隔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表现。结果:2例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1例显示单角子宫,1例显示双子宫,2例均显示隔后腔及阴道斜隔上的瘘管。4例行CT检查,均显示双子宫、双宫颈、双阴道,其中斜隔侧阴道远端闭锁形成隔后腔。5例均经B超、CT或静脉肾盂造影(IVP)证实伴有斜隔侧肾及输尿管缺如。5例中右侧斜隔4例,左侧斜隔1例。所有患者均为双子宫、双宫颈、双阴道,一侧阴道完全或不完全闭锁及斜隔侧肾、输尿管缺如为特征。结论:阴道斜隔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影像学检查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静脉球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8例颈静脉球瘤均经病理证实,均行MRI平扫,其中,6例行MRI增强扫描,MRA和MRV检查各2例,CT平扫2例,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CT显示肿瘤密度均匀,周围骨质呈侵蚀性破坏;MRI肿瘤呈等T1长T2信号,“盐-胡椒”征为颈静脉球瘤特征性表现;MRA显示肿瘤区畸形血管及供血动脉,MRV显示静脉窦受压变细。结论 CT对显示骨性结构改变有明显优势,MRI,MRA和MRV对显示病变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有明显意义。  相似文献   

8.
徐亚利  陶晓峰   《放射学实践》2013,28(4):470-472
甲状腺结节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多种影像检查方法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常用的诊断甲状腺结节的影像方法包括超声、放射性核素成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成像、磁共振成像以及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各种检查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本文就超声、核医学、CT以及磁共振成像在甲状腺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钟建平  王叶军   《放射学实践》2013,28(6):666-668
目的:分析含脂肪肝癌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含脂肪肝癌的CT和MRI表现。结果:8例含少量脂肪成分,3例含大片脂肪成分,11例均见包膜样结构,7例实质部分呈"快进快出"样强化。结论:包膜样结构和实质部分的快进快出强化有利于含脂肪肝癌的诊断,慢性肝病史和AFP升高有利于与其它肝脏含脂肪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10.
髂骨原发囊样骨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髂骨囊样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或/和手术病理证实的46例髂骨囊样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影像学表现。46例全部行X线片检查,38例行CT检查,20例行MRI检查(增强16例)。结果:46例中骨肿瘤29例,其中良性肿瘤12例(骨巨细胞瘤4例,内生软骨瘤、软骨母细胞瘤各2例,血管瘤、骨母细胞瘤、骨样骨瘤、软骨黏液样纤维瘤各1例),恶性肿瘤17例(恶性巨细胞瘤、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各1例,软骨肉瘤、淋巴瘤各4例,骨肉瘤7例),肿瘤样病变17例(单纯性骨囊肿1例,邻关节骨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嗜酸性肉芽肿各2例,骨纤维异常增生症10例)。发病部位为髂翼39例,髋臼7例。病变主要表现为髂骨囊样骨质破坏,呈膨胀性改变30例,硬化环形成24例,病变内见钙化灶14例,软组织肿块20例。结论:常见的髂骨囊样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一般都具有某些特征性的CT表现,必要时综合X线、MRI表现,可提高定性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典型神经鞘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44例经病理学诊断的不典型神经鞘瘤的CT和MRI表现。结果 CT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低密度或等低混杂密度灶,绝大多数(38/40)边界清楚,其中实性肿瘤17例,囊实性病灶19例,单纯囊性病灶4例。CT增强扫描肿瘤实质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囊性病灶内存在强化程度不一的结节灶可能是囊实性神经鞘瘤较为特征性的表现。实性病灶呈"同心圆样"强化可能是实性神经鞘瘤比较有价值的征象。MRI上肿瘤实质部分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病灶周围可见水肿信号;"靶征"是特征性的MRI表现。结论 不典型神经鞘瘤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熟悉其影像学特点对诊断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鼻窦和颞骨成骨细胞瘤CT和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鼻窦和颞骨成骨细胞瘤CT和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鼻窦和颞骨成骨细胞瘤的影像学资料,分析其CT和MRI表现。结果6例为良性成骨细胞瘤,2例为侵袭性成骨细胞瘤;发生于鼻窦者6例,颞骨者2例。CT表现:良性成骨细胞瘤边界清楚,圆形2例、椭圆形4例,周边伴有完整的骨壳,病灶内见点状、结节状、条状钙化或骨化,压迫邻近的结构;侵袭性成骨细胞瘤部分边界模糊,形态不规整,骨壳不完整,外周可见软组织肿块,内伴有不规则形的钙化或骨化,侵犯邻近结构。MRI表现:与脑实质比较,T1WI为等信号者4例,低信号者2例,T2WI信号不均匀,但病灶内部均见数量不一的极低信号影,对应CT上钙化或骨化区;4例骨壳在T1WI和T2WI均表现为低信号环,1例骨壳仅在T2WI显示低信号,1例骨壳在T1WI和T2WI均难以显示;增强后扫描呈中至显著强化,良性为较均匀强化,而侵袭性为不均匀强化;邻近脑膜可见不同程度强化,良性较均匀,侵袭性不规则且范围更大。结论CT是该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主要影像检查方法,MI可更清楚、准确显示病变侵犯的范围,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可作为1种补充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室管膜下瘤CT及MR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室管膜下瘤的CT及MR表现。结果:5例室管膜下瘤均位于侧脑室内,肿瘤有光滑清楚的边界,不侵犯室管膜下脑组织。CT平扫呈等密度或低密度,很少钙化。MR平扫,T1WI呈低、等信号,T2WI呈不均高信号,内呈多发小囊状信号。CT及MR增强扫描,肿瘤多无强化,或轻度强化。结论:室管膜下瘤有较为特征性的CT、MR影像学表现,CT及MR检查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极有帮助。  相似文献   

14.
骨样骨瘤是一种较常见的良性骨肿瘤,瘤巢的确定是影像诊断骨样骨瘤的关键。平片仍然是诊断骨样骨瘤的重要手段,CT是目前发现瘤巢的最佳方法,MRI可为骨样骨瘤的诊断提供较大的帮助,尤其能敏感地显示瘤巢周围髓内和软组织的炎性水肿,但可能造成误诊。  相似文献   

15.
室管膜下瘤的CT及MRI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室管膜下瘤的CT及MRI影像学征象,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室管膜下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资料.结果:室管膜下瘤是神经系统良性肿瘤,发病年龄平均40.7岁,具有一定特征性:①肿瘤多位于侧脑窜内,第四脑室、颈髓或颈胸髓、脑实质内亦可发生.②肿瘤多呈类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髓内的多呈条状,边界清晰,病灶内常伴小的囊变,少数有细小的砂粒样钙化.③CT平扫肿瘤呈低或等密度,MRI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FLAIR呈高信号,DWI呈低信号;<'1>H-MRS显示为低级别良性肿瘤的代谢波峰.肿瘤内的小囊变区呈更低密度及T<,1>WI更低、T<,2>WI更高信号影,有时瘤内可见流空血管影.④MRI增强扫描病灶一般无或轻度强化,具有特征性.结论:充分认识室管膜下瘤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可以提高术前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6.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T、MRI和DSA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9例GIST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7例行CT检查(1例同时行MRI,另1例合并肝转移瘤者同时行DSA),2例行DSA检查。结果:19例中肿瘤发生于胃6例,小肠10例,直肠2例,小肠系膜1例;恶性17例,潜在恶性2例;最大径小于5 cm者 4例。CT表现(17例):肿瘤向腔外生长12例,呈分叶状14例,肿瘤内有多发低密度区12例,肿瘤呈中度或明显强化16 例。MRI表现(1例):肿瘤于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双期增强扫描示肿瘤静脉期强化较动脉期显著。DSA表现(3例):肿瘤血管丰富,供血动脉增粗,引流静脉提前显影。结论:CT、MRI是GIST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肿瘤有分叶或多灶性坏死征象可提示恶性或潜在恶性诊断,对于小于5 cm GIST的良恶性判断,该征象可能有更大价值。DSA对GIST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长骨骨干皮质型转移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位于长骨骨干的皮质型转移瘤的X线、CT及MRI检查资料。6例均摄患肢正侧位X线平片,其中CT检查2例,MR检查2例。结果 X线表现为长骨骨干骨皮质局限性偏心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晰。CT及MRI横断位示骨皮质呈"咬甜饼干"样骨质缺损,骨质破坏范围小于1/2周,边缘未见骨质增生、硬化,局部可见密度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影,增强扫描强化明显。结论长骨骨干皮质型转移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合其临床特点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8.
骨梗死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梗死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搜集经临床随访及病理证实的骨梗死13例,男5例,女8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其中同时行CT检查者4例,行MR检查者7例,3种检查都进行者2例.将骨梗死分为早、中、晚期,分析X线、CT及MRI表现,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骨梗死早、中期X线、CT表现为局部的骨质疏松及斑点状钙化,MR T1WI骨梗死灶中央部分呈等或略低信号,边缘为迂曲匐行的低信号带,T2WI中央部分呈等或略高信号,边缘呈迂曲的高信号带;晚期X线及CT呈不规则、迂曲状骨质硬化,MR T1WI及T2WI均呈低信号..结论MRI是诊断早期骨梗死最有效的方法,可以发现早期病变,X线平片对中晚期病变有帮助,CT较平片敏感,骨梗死的诊断应三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滑膜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滑膜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已确诊12例滑膜血管瘤(男性7例,女性5例),其中膝关节5例、肘关节2例、腕关节2例、髋关节2例、肩关节1例。X线检查8例,CT检查平扫2例,MRI检查5例其中增强4例,血管造影1例。结果:X线平片可以出现静脉石、软组织肿胀、骨质侵蚀、继发骨关节炎表现。CT表现为软组织肿胀及骨质侵蚀,血管造影仅发现膝周少许异常染色血管影。MRI发现局限型(2例)和弥漫型(3例),局限型表现为髌上囊区局限肿块影,T1WI上等低信号影,于T2WI序列表现为高信号;弥漫型2例表现为弥漫性生长可突破关节囊,病灶大部分呈T1WI上等低信号影,T2WI上高信号影,其内含有更低信号细条索影及高信号分隔影。1例含有大量含铁血黄素则T1WI及T2WI上均表现为低信号。结论:X线平片、CT及血管造影对滑膜血管瘤诊断有一定帮助,MRI可明确显示血管瘤特征性脉管及纤维脂肪成分,提高该病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原发性骨淋巴瘤(PLB)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选择19例经病理证实的PLB患者。行X线检查8例,CT平扫19例,MRI平扫13例,MRI增强扫描6例。结果:19例中单骨受累16例,多骨受累3例。8例X线检查中,骨质破坏呈溶骨型6例,混合型2例。19例CT检查中,骨质破坏溶骨型16例,混合型3例,其中15例病变周围伴明显软组织肿块。病变在T1WI上多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脂肪抑制T2WI序列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多呈中度明显强化。结论:PLB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PLB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