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带血管神经蒂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8月至2010年12月,应用足底内侧带血管神经蒂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跟腱和(或)跟骨外露13例,皮瓣面积4cmX3cm~9cmX5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18个月,皮瓣外形满意,感觉良好,弹性好,耐磨,未出现皮瓣坏死及皮瓣摩擦破损。结论应用足底内侧带血管神经蒂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外形美观、功能良好和较好感觉等优点,是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皮肤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跟部是人体主要持重部位之一.由于其组织解剖上的特点,跟部皮肤一旦破溃形成创面,常常经久难愈,严重影响足部功能,其组织缺损的修复要求亦较高.1991年以来,我们应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11例患者,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治疗足跟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例应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创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皮瓣均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侧表皮部分坏死。9例患者出院时创面均愈合,感染控制无复发,无溃疡及压疮形成。皮瓣供区均愈合良好,皮瓣外观均满意,术后随访1~6个月,皮瓣与跟骨间贴附良好,患者无前足底部及足趾发麻,神经感觉良好。结论由于足底皮肤缺损修复的特殊性,应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血供丰富,有益于足跟功能重建。根据缺损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带蒂皮瓣,并证实了足底内侧岛状皮瓣移植为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采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治疗足跟部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9例应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创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皮瓣均完全成活,1例皮瓣远侧表皮部分坏死.9例患者出院时创面均愈合,感染控制无复发,无溃疡及压疮形成.皮瓣供区均愈合良好,皮瓣外观均满意,术后随访1~6个月,皮瓣与跟骨间贴附良好,患者无前足底部及足趾发麻,神经感觉良好.结论 由于足底皮肤缺损修复的特殊性,应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血供丰富,有益于足跟功能重建.根据缺损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带蒂皮瓣,并证实了足底内侧岛状皮瓣移植为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足跟处软组织有全身最厚的皮肤及具有缓冲作用的脂肪垫,一旦缺损,修复效果不好,将影响到患者的行走并经常由于摩擦出现溃疡,甚至造成感染蔓延至跟骨,发生慢性骨髓炎,长期不愈,影响患者的生活。用何种方法修复效果较好,结论不一,笔者近年来应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6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所在医院1994~2008年对23例前足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行足底内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3例患者中男15例,女8例;年龄20~68岁。前足掌外伤软组织缺损者10例,电击伤皮肤坏死缺损4例,黑素瘤2例,拇趾外伤软组织缺损者7例。皮瓣面积  相似文献   

7.
叶宏  黄济华 《福建医药杂志》1998,20(5):59-59,54
足跟部皮肤需要负重,耐磨、缺损后需要用类似的组织修复,才能保持良好的功能。我院从1987年始先后用足底岛状皮瓣修复足底部皮肤剥脱伤伴跟骨外露、跟骨化脓性骨髓炎、慢性溃疡等5例,疗效满意。一、临床资料男性1例,女性4例;年龄20~67岁,平均39岁。3...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足跟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2005-01~2009-06对12例足跟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足底内侧皮瓣加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联合修复,以重建足跟部负重部位的感觉及功能。12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跟骨、跟腱外露,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6cm×12cm~13cm×17cm。结果所有移植皮瓣全部成活,所有患者随访3~12个月,足底移植皮瓣外形无明显臃肿,未见磨损溃疡发生,感觉及行走功能良好,供皮区植皮全部成活。结论足底内侧皮瓣、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联合修复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是足跟部较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有效方法 ,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术后感觉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足跟部软组织缺损采取带足底内侧血管神经束皮瓣移位修复。方法对18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病例进行带足底内侧血管神经束皮瓣移位修复治疗。结果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5年,18例皮瓣全部存活,3例皮瓣远侧部分组织坏死,经换药后愈合良好;皮瓣无磨损及溃烂,色泽、质地、厚薄与足底足跟组织相似,神经感觉良好。结论足底内侧皮瓣处于足部非负重区,组织与足底、足跟相似,切取操作简单,切取后对足部负重及外观影响很小,不须2次手术,是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旋转点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43例:16例(A组)采用低旋转点皮瓣,轴点在外踝尖上1~3 cm处;27例(B组)采用轴点在外踝尖上5~7 cm。术后5 d,评估两组皮瓣成活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皮瓣完全坏死1例,部分坏死2例,有水泡或淤血3例;B组皮瓣完全坏死1例,部分坏死3例,有水泡或淤血4例。两组疗效相仿(P>0.05)。结论两种旋转点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相仿。  相似文献   

12.
邹勇  张晓峰  刘兵  胡以信  陈雷  陈诚 《安徽医药》2013,17(10):1743-1744
目的总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2月,以胭窝中点至跟腱与外踝中点的连线为轴线,外踝上5-6em为皮瓣蒂旋转点,切取范围上界不超过小腿中上1/3交界面,两侧不超过小腿侧中线,旋转点至受区创缘的最近距离为皮瓣血管蒂的长度,筋膜蒂宽至少3~4cm,设计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5cm×8em-13em×20em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1例。结果术后3例出现皮瓣远端局部张力性水疱,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余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8月,皮瓣色泽及外观良好,负重行走正常。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3.
傅常清  白丽梅 《河北医药》1999,21(5):337-339
目的探索创伤引起的足部软组织大面积缺损及足部软组织溃疡长期不愈的修复方法,方法:用小腿内侧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足背大面积软组织损;足背顺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附骨骨髓炎所致的皮肤溃疡,足跟外侧皮瓣转位修复足跟皮肤溃疡,结果:本组11例,用上述三种方法覆盖全部创面,皮瓣完全成活,结论:下肢血管蒂皮瓣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方法简单安全,足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前臂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65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皮瓣修复治疗,其中前臂背侧骨间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35例,为观察组,任意型皮瓣修复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皮瓣存活率、手功能恢复、并发症及手术前后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皮瓣存活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00%、2.86%,与对照组的86.67%、2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3 d的VAS评分分别为(7.38±0.45)、(8.11±0.57)分,15 d的VAS评分分别为(4.52±0.23)、(6.65±0.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手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臂背侧骨间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具有皮瓣存活率高、减轻患者疼痛、并发症少等特点,可作为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治疗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运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2月至2013年3月我院接诊的100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采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对患者进行修复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植皮联合负压引流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两点辨别觉明显小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但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6年8月至2008年10月,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各种原因所致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0例。结果9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少许坏死,皮瓣面积为4cm×6cm~10cm×13cm随访6个月~2年,效果满意。结论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为蒂,形成逆行岛状皮瓣,可以不牺牲小腿主要血管胫后动脉即可修复足踝部大部分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方法简单、安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跟腱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2009年6月至2012年1月,我院采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修复跟腱区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6例。其中开放性损伤伴软组织缺损10例,跟腱修复术后感染6例;软组织缺损大小为3.0 cm×3.0 cm至4.0 cm×4.5 cm。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外观、感觉、耐磨程度。结果:16例患者均获4~15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0个月),皮瓣全部成活,外观满意,行走功能良好,皮瓣成活后有感觉存在,未见磨损溃疡发生。结论:足底内侧皮瓣解剖变异少,安全性高,供区较隐蔽,外观满意,且耐磨并皮瓣感觉良好,是修复足跟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软组织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与修复中的应用比较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选取100例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进行皮瓣修复,统计术后皮瓣成功率,分析失败原因。结果应用软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各类缺损100例,成功95例,成功率为95%。结论采用不同软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对患者术后外形及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