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8月-2013年2月有手术或穿刺病理确诊的60例乳腺疾病患者的MR检查资料,分析病灶的形态学特点、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及表观扩散系数(ADC),总结不同乳腺疾病的MRI特征及在乳腺疾病诊断的价值。结果60例患者中,良性36例,恶性24例,诊断良性34例.恶性23例,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95%。结论综合MR动态增强及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乳腺疾病患者行T1WI、抑脂T2WI、动态增强、弥散加权成像扫描,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评价上述方法对乳腺疾病的定性诊断价值。结果 39例患者中,共43个病灶,恶性30例,良性13例。ADC诊断阈值为1.22×l0-3 mm2/s,动态增强联合ADC值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结论乳腺磁共振多项技术联合应用,可提高病变诊断的特异性,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姬建伟  张喆  郭志鹏 《江西医药》2021,56(9):1379-1380,1390
目的 研究高场强动态增强MRI检查鉴别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可靠性.方法 收集本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6例SPN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进行MRI检查,并比较良、恶性SPN动态增强各参数变化情况.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动态增强MRI鉴别诊断良、恶性SPN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96例SPN患者中恶性58例,良性38例.MRI检查示恶性SPN组病灶可见明显强化,SS范围在(2.57~7.33) %/s之间;良性SPN组病灶无明显强化或轻微强化,SS范围(0.28~5.24) %/s之间.统计结果示,恶性SPN组SS、PH及增强后信号强度改变值E1、E2、E4均显著高于良性SPN者(P<0.05).若以SS值2.5%/s作为良、恶性SPN鉴别标准.高场强动态增强MRI检查鉴别诊断良、恶性SPN的敏感性为96.55%,特异性为63.16%,准确性为83.33%.结论 高场强动态增强MRI在鉴别诊断效良、恶性SPN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可有效反映病灶血供信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姬建伟  张喆  郭志鹏 《江西医药》2021,56(9):1379-1380,1390
目的 研究高场强动态增强MRI检查鉴别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PN)的可靠性.方法 收集本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96例SPN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进行MRI检查,并比较良、恶性SPN动态增强各参数变化情况.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动态增强MRI鉴别诊断良、恶性SPN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96例SPN患者中恶性58例,良性38例.MRI检查示恶性SPN组病灶可见明显强化,SS范围在(2.57~7.33) %/s之间;良性SPN组病灶无明显强化或轻微强化,SS范围(0.28~5.24) %/s之间.统计结果示,恶性SPN组SS、PH及增强后信号强度改变值E1、E2、E4均显著高于良性SPN者(P<0.05).若以SS值2.5%/s作为良、恶性SPN鉴别标准.高场强动态增强MRI检查鉴别诊断良、恶性SPN的敏感性为96.55%,特异性为63.16%,准确性为83.33%.结论 高场强动态增强MRI在鉴别诊断效良、恶性SPN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可有效反映病灶血供信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林华  李敏  邓德茂 《河北医药》2016,(4):582-585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 MRI 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动态增强扫描序列对早期不典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且 BI-RADS 分级为Ⅳ级及以下的乳腺病变患者的 MR 资料,其中不典型乳腺癌18例,良性病变12例,测量病变的 DWI 的表观扩散系数(B =1000 s/ mm2时 ADC 值)及描绘 T1WI 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结果本组病例在 DWI 上,当 B =1000 s/ mm2时,以 ADC 值1.4276×10-3 mm2/ s作为良恶性病变诊断阈值,以此值为标准可判定30例乳腺病变中分别有恶性病变20例及良性病变10例,乳腺良恶性病变在 DWI 中 ADC 值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应用 T1WI 动态增强 TIC 曲线区分乳腺良恶性病变,其中有恶性病变23例和良性病变7例,乳腺良恶性病变在 T1WI 动态增强 TIC 曲线分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联合应用 DWI 及 TlWI 动态增强对乳腺病变的良恶性进行判定,其敏感性为94.44℅、特异性为83.33℅、准确性为90.00℅、阳性预测值为89.47℅、阴性预测值为90.91℅。结论综合应用磁共振态增强扫描以及 DWI 对早期不典型乳腺癌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能提高其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动态增强减影乳腺磁共振成像对乳腺疾病MRI诊断的应有价值。方法 40例临床或乳腺X线摄影提示乳腺异常的患者行动态增强乳腺MRI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例证实。乳腺MRI检查首先获取脂肪抑制T2WI图像,然后用FLASH3d序列(平扫1次,注药后5~6次)或得动态增强图像并进行减影。对比剂采用Gd-DTPA(0.1mmol/kg体重)。对部分早期显著强化病灶的减影图像行最大信号强度投影法(MIP)重建。对比分析减影。图像及平扫和增强图像对病灶的显示及定性效果。结果单独应有减影图像可显示87.5%(35/40)的病灶,对恶性病灶的显示为100%(21/21)。减影图像对病灶的范围和形态学特征的显示较平扫及增强图像更清晰、直观。减影配合MIP技术可显示病灶旁的异常血管。结论数字减影技术是一种简便易行而有效的后处理技术,动态增强减影乳腺MR图像对乳腺疾病的MRI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磁共振检查,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乳腺疾病中,良性病灶16例,恶性病灶40例。全部病例均行增强扫描。良性病灶一般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团块,形态规则,边缘光滑,无毛刺样结构,增强后均匀强化(14/16例);恶性病灶大部分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结节或肿块,边缘分叶或毛刺,增强扫描多呈不均匀强化(36/40例)。结论MRI是评价乳腺疾病的一种有效的影像学方法;动态增强扫描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判定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动态增强病变强化特征、强化曲线类型、早期强化率、峰值时间,对乳腺良恶性病变有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乳腺疾病40例,均行MR平扫,动态增强。统计良恶性病变形态学改变、强化类型、早期强化率、峰值时间。结果良性病变增强后大部分呈类圆形,边缘光滑,内部强化均匀。Ⅰ型曲线占68%,Ⅰ/型曲线占52%,早期强化率〈50%,50%-100%,〉100%均可见。峰值时间〉3min占89%。恶性病变多呈分叶状,边缘有毛刺,环形强化及Ⅲ型曲线为特征表现。Ⅱ型曲线占78%,与良性病变有明显重叠早期强化率均大于100%,峰值时间≤3min占87%。结论分析乳腺疾病血液动力学改变,可提高对良恶性病变鉴别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磁共振对乳腺非肿块强化(NME)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南昌市第三医院收治的60例NME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平扫、动态增强(DCE)、手术病理或者穿刺活检诊断。将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磁共振检测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磁共振检测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并比较良、恶性病变的磁共振影像差异。结果 60例NME患者均为单发病灶,良性病灶19例(31.67%),恶性病灶41例(68.33%)。动态增强磁共振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7.6%、94.7%、96.6%。良恶性病变患者的年龄、病变的形态分布、内部强化方式、早期强化率、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RI鉴别NME病变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在诊断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8例乳腺癌患者和25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均行DWI及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检查.比较乳腺良性病变和乳腺癌MRI动态增强的形态学特征,TIC曲线形态及分布,ADC值,两者联合诊断和单一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乳腺良性病变MRI动态增强的形态主要以类圆形为主(76.0%),边缘以光滑(72.0%)为主,乳腺癌的形态主要以分叶形为主(60.7%),边缘以毛刺征(60.7%)为主,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乳腺良性病变TIC曲线形态以Ⅰ型(68.0%)为主,恶性病变以Ⅲ型(78.6%)为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8.6%乳腺癌ADC值≤1.22×10-3 mm2/s,80.0%乳腺良性病变ADC值>1.22×10-3 mm2/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明显高于磁共振动态增强、扩散加权成像单一诊断(均P< 0.05).结论 DWI联合TIC诊断乳腺癌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莉  李洪福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9):2885-2886,I0001
目的 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经磁共振灌注成像诊断为乳腺病变患者68例,将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对照分析.结果 经磁共振灌注成像行并行手术治疗,68例乳腺病变患者中,经病理证实良性肿瘤32例及恶性肿瘤36例;良性肿瘤Ⅰ型(流入型)、Ⅱ型(平台型)和Ⅲ型(廓清型)分别为78.1% (25/32)、18.7% (6/32)、3.2% (1/32),恶性肿瘤分别为2.8%(1/36)、33.3%(12/36)、63.9%(23/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T1灌注成像对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有较高应用价值,且具有操作简单、无创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裴莉  龚洪翰  曾献军  周俊杰 《江西医药》2009,44(7):651-652,664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iuff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技术方法及所获得的参数在乳腺良、恶性疾病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30例,共计病灶35个。行弥散加权成像、常规T2W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造影剂为Gd—DTPA(30ml),生理盐水20ml,注射速度3ml/s。经肘前静脉高压注射器团注。将所得图像传送MultiModalitu工作站得ADC图及时间一信号曲线。结果DWI显示100%的恶性病变(16/16)和94.7%的良性病变(18/19),敏感性为97.1%(34/35)。相对ADC值的良性/正常、恶性/正常组有显著性意义。增强扫描显示良、恶性病变的形态特征有显著性意义。结论ADC值结合MR增强扫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的技术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病变53例:恶性病灶35个,良性病灶22个.扩散敏感系数(b值)取0、500、1000 s/mm2,以恶性病变的ADC值95%可信区间的上界作为诊断病变良、恶性的界值,所得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 DWI显示95.5%(21/22)的良性病变,97.1%(34/35)的恶性病变,敏感性96.5%(55/57).恶性病变组的ADC值与良性病变组或正常腺体组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我们把良、恶性病变ADC值的界值定为0.98×10-3 mm2/s,即<0.98为恶性,>0.98为良性.乳腺ADC值随着b值的增大而减少.结论 依据ADC值可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作出诊断和鉴别诊断;ADC值随着乳腺病变的不同和采用的b值的不同而改变,b值取1000 s/mm2时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最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徐翔  曾清华  王炫国  刘燕娜  黄敏 《江西医药》2012,47(2):95-96,10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40例患者共45个乳腺肿块进行超声造影,观察造影剂在肿块内部的分布特点并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及二维声像图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恶性肿瘤造影剂分布及时间强度曲线形态与正常组织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良性肿瘤则与正常组织相似(P>0.05)。与病理结果对照,本研究乳腺恶性肿瘤诊断率分别为:彩色多普勒超声为70%;超声造影为81%;时间强度曲线为90%;三者结合为99%。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声学造影综合分析对乳腺良恶性肿瘤具有极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对临床诊断乳腺癌的意义。方法对47例经病理学诊断为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患者,首先进行DWI扫描,之后进行动态增强扫描。比较常规MRI以及LAVA动态增强扫描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不同的图像表现。结果乳腺良恶性肿瘤在常规MRI中均可表现为高、中、低信号,通过LAVA动态增强扫描,发现乳腺恶性肿瘤多为Ⅱ、Ⅲ型曲线,而乳腺良性肿瘤多为Ⅰ、Ⅱ型曲线(P〈0.01)。结论常规MRI在区分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作用较差,而使用LAVA动态增强扫描能够较为准确地区分乳腺癌良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早期乳腺癌核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分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临床意义,探讨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方法。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1例乳腺癌及19例良性乳腺疾病的MR/早期强化率、曲线类型及组织病理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乳腺癌组MRI早期增强率为(68.4±14.7)%、Ⅰ型强化2例、Ⅱ型强化11例、Ⅲ型强化18例、平均MVD为(48.2±5.6)、VEGF表达指数为(1.8±0.3),良性病变组分别为:(47.6±15.2)%、10例、7例、2例、(30.8±6.1)、(0.9±0.3),两组MRI增强动态曲线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3,P〈0.01),两组平均MVD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17,P〈0.01),两组VEGF表达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08,P〈0.01)。结论早期乳腺癌病灶MRI早期强化率高、平均MVD和VEGF表达指数均高于良性病灶,MRI检查联合MVD、VEGF检测,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乳腺良恶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就诊的乳腺肿块患者85例,所有患者均经本院超声检查,且所有患者最后行穿刺活检或肿块切除,经病理确诊。结果85例患者中,超声诊断良性肿块50例,恶性肿块35例,经病理证实良性肿块45例,恶性肿块40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4.12%。误诊的5例中,经病理诊断均为乳腺癌。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