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瘢痕形成是高等哺乳动物特有的创伤愈合形式.在创伤的愈合过程中,如果成纤维细胞合成与分解代谢紊乱,将会导致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多和过度沉积,形成增生性瘢痕.目前,增生性瘢痕发病机制及病变基础仍不完全清楚,其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癌基因、细胞凋亡、细胞因子、组织缺氧及细胞间缝隙连接等,治疗上也仍然十分棘手.β射线敷贴照射治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敷贴器上的放射性核素在衰变过程中释放出的β射线,作用于瘢痕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瘢痕组织中含有许多细胞因子,其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主要由激活的单核/巨噬细胞细胞与T淋巴细胞产生,对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与分解代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β射线敷贴照射治疗过程中,组织中的TNF-α水平也会发生变化,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共同影响着增生性瘢痕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在成人增生性瘢痕发生中可能的作用,为临床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通过SP法定性和ELISA法定量检测TGF-β1和EGF在成人增生性瘢痕和成人正常皮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TGF-β1、EGF在成人增生性瘢痕中呈高表达,二者在成人增生性瘢痕中表达水平呈正相关。结论:TGF-β1、EGF在成人增生性瘢痕中均呈高表达,TGF-β1和EGF在成人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这为研究临床预防、治疗皮肤增生性瘢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烧伤后瘢痕增生机制较复杂,是在遗传、细胞因子、生物化学因子、创伤修复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p53基因与瘢痕增生关系研究相对透彻,基因突变与病理性瘢痕关系密切,p53基因第78密码子SNp位点CCC基因型可能是瘢痕的易感基因。肿瘤坏死因子(TNF)、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构成庞大的细胞因子网络参与瘢痕发生进展,通过影响成纤维细胞等细胞分化、增生、细胞外机制分泌、瘢痕微血管形成等途径影响瘢痕增生。脯氨酸羟化酶胶原、胶原纤维等通过影响胶原合成与排列影响瘢痕增生。烧伤的深度、严重程度通过影响修复进程影响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4.
增生性瘢痕是伤口局部上皮化以后组织继续增生的病理改变 ,是临床上一种较常见的病理性瘢痕。其形成系因创伤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合成与分解代谢紊乱 ,导致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多和过度沉积 ,其中胶原为其主要成分。近年的研究表明 ,细胞因子在瘢痕过度形成与重塑中起重要作用。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主要由激活的单核细胞产生 ,对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与分解代谢发挥着重要作用[1] 。作者就近年来TNF α与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5.
深度烧伤创面修复过程,实际上是瘢痕增生的过程,同时也是防治瘢痕增生及功能恢复和锻炼的过程。烧伤后的瘢痕增生在创面愈合后仍将持续半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因此,烧伤患者创面治愈出院并非治疗过程的结束,在抑制瘢痕过度增生,加强功能锻炼方面应继续采取治疗措施。若处理不当,往往因瘢痕过度增生,导致本可避免的畸形及功能障碍,影响康复,给患者带来极大痛  相似文献   

6.
增生性瘢痕是世界上困扰人类生存生活的重大难题,目前对增生性瘢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拮抗剂方面。近年来随着对TGF-β研究理论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针对增生性瘢痕的TGF-β生物制剂引起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已成为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研究热点,并有望成为诊断和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药物。  相似文献   

7.
瘢痕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的免疫组化定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比较转化生长因子(TGF)β1、β2、β3在瘢痕增生病理过程中的地位以及了解它们在瘢痕中的组织学定位。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比较3型TGFβ在增生期和成熟期瘢痕组织中的表达。结果:TGFβ1在增生期瘢痕大量的成纤维细胞、慢性炎症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中持续高水平表达,远远高于在成熟期瘢痕中的表达水平;另外,TGFβ2、TGFβ3在瘢痕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远远不如TGFβ1。结论:增生期瘢痕组织中大量的成纤维细胞、慢性炎症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持续高水平表达的TGFβ1可能是引起瘢痕持续增生的重要因素;TGFβ2、TGFβ3的作用则远逊于TGFβ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TGFβ2)和受体(TGFβRⅠ、TGFβRⅡ)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探讨其对增生性瘢痕形成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TGFβ1、TGFβ2、TGFβRⅠ、TGFβRⅡ在人正常皮肤组织及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水平与定位。结果:在正常对照皮肤组织中,TGFβ1在基底细胞层呈弱阳性表达,在真皮成纤维细胞表达为阴性;TGFβ2在基底细胞层、棘细胞层下方、真皮层血管内皮细胞表达为阳性;TGFβRⅠ、TGFβRⅡ在表皮、毛囊上皮细胞、真皮层血管内皮细胞表达阳性,真皮成纤维细胞基本不表达。增生性瘢痕真皮组织中大量成纤维细胞的TGFβ1、TGFβ2、TGFβRⅠ、TGFβRⅡ表达均为强阳性;而部分瘢痕病史超过1年的患者瘢痕真皮层中主要为胶原组织,成纤维细胞较少,成纤维细胞TGFβ1、TGFβ2表达为阴性,但TGFβRⅠ、TGFβRⅡ的表达则为强阳性。结论:转化生长因子-β和受体在增生性瘢痕组织早期形成中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整合素和TGF-β受体在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了解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表面整合素α1-3、αv、β1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受体1分布的情况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观察10例人体增生性瘢痕和1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成纤维细胞表面各整合素亚单位和TGF-β受体I表达的差异,以了解两者间的相关程度。结果 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表面整合素α1-3、αv、β1和TGF-β受体I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以整合素α1、α3和β1的表达更为显著。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表面各整合素亚单位(除了α2以外)与TGF-β受体I在表达强度上呈正相关(P<0.05)。结论 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表面各整合素亚单位的高度表达是瘢痕产生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TGF-β受体I的高度表达提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对于TGF-β的高反应性;整合素与TGF-β受体I在瘢痕形成过程中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皮肤瘢痕疙瘩为病理性瘢痕,实质上是皮肤上的一种结缔组织瘤,皮肤瘢痕疙瘩具有持续性强大的增生力。病理特点表现为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生、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组织学上表现为胶原纤维较增生性瘢痕的要大、厚,排列更加杂乱无章。在正常情况下,胶原的合成和分解呈动态平衡,如胶原合成大于分解,沉积过多则导致瘢痕的产生。由于皮肤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现还不能对其进行彻底治疗。皮肤瘢痕疙瘩的治疗较为棘手,临床上单纯治疗的效果不明显,采用手术、放疗、冷冻、压迫治疗等联合治疗才能收到较好疗效。以下对皮肤瘢痕疙瘩的联合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TGF-β1在复发性尿道狭窄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复发性尿道狭窄组织的病理学特点,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 ( TGF-β1) 在其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探讨其在复发性尿道狭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收集手术切除的复发性尿道狭窄段组织11例以及脑死亡患者的正常尿道组织5例作为研究标本.分别对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胶原纤维染色、弹力纤维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的分布、含量和TGF-β1 的表达,并与5 例正常尿道组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复发性尿道狭窄段组织以大量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代替海绵体组织,二者互相交错,无明显分界;细胞外基质中胶原纤维增多,弹性纤维减少.复发性尿道狭窄段组织中TGF-β1蛋白为高表达,阳性表达率100%,主要表达于成纤维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正常尿道组织中TGF-β1为低表达,阳性表达率仅为2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复发性尿道狭窄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增殖旺盛、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形成增生性瘢痕是导致尿道再次狭窄的主要原因,TGF-β1高表达和尿道增生性瘢痕形成关系密切,抑制TGF-β1过度表达将有助于预防和降低尿道再次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表面整合素α1-3、αv、β1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受体Ⅰ分布的情况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观察10例人体增生性瘢痕和10例正常人皮肤组织成纤维细胞表面各整合素亚单位和TGF-β受体Ⅰ表达的差异,以了解两者间的相关程度.结果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表面整合素α1-3、αv、β1和TGF-β受体Ⅰ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以整合素α1、α3和β1的表达更为显著.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表面各整合素亚单位(除了α2以外)与TGF-β受体Ⅰ在表达强度上呈正相关(P<0.05).结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表面各整合素亚单位的高度表达是瘢痕产生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TGF-β受体Ⅰ的高度表达提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对于TGF-β的高反应性;整合素与TGF-β受体Ⅰ在瘢痕形成过程中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3.
胶原是构成细胞外基质(ECM)的骨架。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其合成和降解处于动态平衡。胶原代谢失衡可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导致疾病的发生,如血管重构、皮肤瘢痕增生等。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支持组织中存在着机械力诱导的胶原代谢异常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Smad信号转导通路是调控机体组织纤维化的最重要机制之一。目前关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与TGF-β_1/Smad通路之间关系的报道较少。该文就TGF-β_1/Smad信号转导通路对机械力诱导的ECM胶原代谢的影响及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瘢痕形成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理性瘢痕是烧、创伤或病损后组织过度修复的表现,其形成机理尚不完全清楚,成为目前困扰临床治疗日益突出的问题。本文论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作为特异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可能是增生性瘢痕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进一步阐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这不仅对认识增生性瘢痕形成机制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应用VEGF防治瘢痕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胸部手术后胸部皮肤因受到手术和外来刺激易增生过度而形成增生性瘢痕,不仅影响美观,而且部分瘢痕还有可能形成瘢痕疙瘩,给患者造成心理负担,甚至需要2次手术进行切除。我科于2008-2013年,使用90Sr-90Y核素敷贴器对253例胸部术后瘢痕进行早期预防性治疗,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增生性瘢痕形成机制及其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璧 《现代实用医学》2001,13(12):585-588
瘢痕是皮肤组织创伤修复的必然产物。在创伤修复过程中 ,由于全身和局部因素的影响 ,常可导致细胞外基质 (ECM )过度沉积和胶原降解减少而形成增生性瘢痕或瘢痕疙瘩。现代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快速进展 ,推动了创伤愈合研究的深入 ,通过观察创伤愈合过程中细胞活动及其影响因素 ,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探讨愈合过程的调控机制 ,丰富和深化了对创伤愈合的认识 ,形成了创伤愈合的现代概念。同时 ,要求人们用新的观点去认识瘢痕形成机制。尽管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组织学上以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生和细胞外基质的过度聚集为特征 ,对有关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脉冲染料激光(PDL)对增生性瘢痕的预防及治疗的有效性,比较治疗前后的瘢痕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基因的表达情况,探讨PDL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机制。方法:以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为研究对象,检查上皮化后和增生性瘢痕形成后PDL治疗对瘢痕的瘢痕增生指数(SEI)、瘢痕内成纤维细胞密度、胶原纤维面积、细胞凋亡、胶原蛋白Ⅰ/Ⅲ比值以及TGF-β1、Smad3表达的改变情况。结果:上皮化后创面接受PDL治疗后,SEI、成纤维密度指标、胶原纤维面积均保持平稳低水平(P0.05);细胞凋亡率随天数增加明显上升(P0.05);胶原蛋白Ⅰ/Ⅲ比值、TGF-β1、Smad3表达均无明显改变(P0.05)。瘢痕形成后接受PDL治疗,SEI、成纤维密度指标、胶原纤维面积、胶原蛋白Ⅰ/Ⅲ比值、TGF-β1、Smad3表达随天数增加均呈下降趋势(P0.05);细胞凋亡率随天数增加明显上升(P0.05)。结论:PDL治疗通过下调TGF-β1/Smad3信号通路表达,促进瘢痕内成纤维细胞凋亡,从而预防及改善瘢痕增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矾冰纳米乳对增生性瘢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管生成素-1(an-giopoietin-1,Ang-1)、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转染人转化生长因子-β3(hTGF-β3)基因对瘢痕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通过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BK-CMV)-TGF-β3质粒转染体外培养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采用RT—PCR法检测TGF-β3mRNA的表达,放射免疫(RI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Ⅰ型和Ⅲ型前胶原的浓度。结果 构建的TGF-β3质粒可成功转染成纤维细胞,并增强Ⅰ型和Ⅲ型胶原的表达,下调Ⅰ/Ⅲ型胶原比值。结论 转染hTGF-β3基因可调节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20.
TGF-β1对瘢痕成纤维细胞α-SMA表达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瘢痕成肌纤维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诱导作用.方法以5例增生性瘢痕为标本,3例正常瘢痕为对照,采用成纤维细胞二维培养和三维培养体系及LSAB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了在不同TGF-β1浓度条件作用下,来源于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瘢痕的成纤维细胞表达α-SMA的情况.结果①不同浓度的TGF-β1诱导瘢痕成纤维细胞表达α-SMA的作用不同,以5ug/L的TGF-β1作用最有效;②与来源于正常瘢痕的成纤维细胞相比,来源于增生性瘢痕的成纤维细胞在表达α-SMA方面,对TGF-β1的反应更为敏感.③对同一瘢痕来源的成纤维细胞而言,三维培养体系中α-SMA的含量要明显低于二维培养体系.结论①在体外,TGF-β1诱导α-SMA在瘢痕成肌纤维细胞中的表达作用存在着浓度差异;②增生性瘢痕中成纤维细胞与正常瘢痕中成纤维细胞性状存在着差异,对TGF-β1敏感性不同;③细胞外基质成分可能会降低TGF-β1的诱导作用,使α-SMA的表达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