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创伤性膈疝多见于严重的胸腹联合伤,部分腹腔内脏器经横膈缺损进入胸腔,不同程度地压迫心肺,重者引起呼吸循环功能障碍,乃至休克,危及生命。创伤性膈疝一经确诊或高度怀疑,应立即手术,及时修补膈肌缺口。由于此类患者伤情复杂,生理紊乱严重,给麻醉处理带来一定难度。近两年来我们共对6例创伤性膈疝患者成功地实施了膈肌修补术,现将围麻醉期处理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组患者中,男5例,女1例,年龄2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创伤性膈疝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急性创伤性膈疝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左侧膈肌破裂31例,右侧膈肌破裂5例,双侧膈肌破裂2例(因双侧膈肌破裂诊断及治疗不同步,共行手术40例次)。经胸手术37例次,经腹手术3例次,均行膈肌破裂修补术。除3例严重多发伤死亡外,其余37例次手术均治愈。结论创伤性膈疝应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创伤性右侧膈疝合并肝损伤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5例右侧膈疝合并肝损伤的临床资料及术式选择,本组5例术中均行嵌顿疝松解还纳,膈肌缝合修补固定术.结果 4例痊愈出院,随访5个月未见异常.1例AST、ALT未恢复正常而出院.门诊保肝治疗8个月后复查恢复正常.结论 X线、CT检查是诊断膈疝的重要手段,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嵌顿性膈疝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16例嵌顿性膈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先天性膈疝2例,创伤性膈疝12例,食管癌术后并发的膈疝2例.术前经X线、CT检查、胸腔闭式引流确诊14例,2例为经剖腹探查证实.本组16例术中均行嵌顿疝松解还纳、膈肌缝合修补固定术.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并发脓胸1例.经闭式引流治愈;已发生绞窄穿孔的2例,术后1例死于中毒性休克.痊愈出院的15例术后随访0.5~3.0年未见异常.结论 X线、CT检查是诊断膈疝的重要手段,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创伤性膈肌破裂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的创伤性膈肌破裂1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术前漏诊、误诊6例,误诊率37.5%,死亡1例,死亡率6.25%,痊愈15例,治愈率93.7%。结论创伤性膈疝是一种少见,易被延误诊断的疾病,应提高认识及时全面的探查可降低误诊率,通过膈肌修补治疗,大多数创伤性膈疝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创伤性膈肌破裂及膈疝的临床特点及诊断和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对49例创伤性膈肌破裂和膈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左侧膈疝32例,右侧膈疝13例,双侧膈疝4例.1例闭合性胸腹联合伤并休克患者,术后死于多器官衰竭;3例诊断超过24h;其余闭合性膈肌破裂和膈疝患者,于伤后24 h内明确诊断,手术治愈.开放性膈肌破裂和膈疝患者,采用开腹探查术16例,5例漏诊需再次开胸手术;开胸探查术7例,2例术中改行胸腹联合切口手术;3例采用胸腹联合切口手术.一期治愈25例;1例合并化脓性肋软骨炎,病程长达13个月.结论 创伤性膈肌破裂及膈疝易漏诊和误诊,术前制订合理的检查治疗方案可减少并发症,降低误诊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创伤性膈疝的有效的手术方法、注意事项及效果。方法本组5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胸部切口手术25例,胸腹联合切口手术11例,腹部切口手术16例。手术探查后,证实有膈肌破裂,对膈肌破裂口无活动出血,首先处理合并伤,然后修补膈肌破裂口。切除失活组织,止血、修补破裂脏器,还纳疝入胸腔的腹腔脏器,膈肌裂口均采用7号或10号丝线间断或间断褥式全层缝合,安放胸腔引流管。腹腔引流管是否安放根据合并伤情况而定。结果本组52例手术顺利,均痊愈出院,出院后随访1~3年,均恢复正常。结论早期手术、尽早修补膈肌裂口、正确处理脏器合并伤、将疝入胸腔内脏器还纳入腹腔、保持正常的生理解剖结构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创伤性膈疝21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创伤性膈疝的临床特点 ,探讨诊断和治疗方法 ,以期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 2 1例创伤性膈疝患者受伤的原因、临床表现、各项检查的诊断价值和手术治疗的术式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确诊 18例 ( 85 7% ) ,漏诊 3例 ( 14 3% ) ,术后痊愈 19例 ( 90 4 % ) ,死亡 2例 ,病死率 9 5 %。结论 创伤性膈疝以左侧多发 ,往往以胸痛、腹痛、气促、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 ,常合并有其他脏器损伤 ,容易漏诊。钡餐动态X线胸腹联透 ,最具诊断价值。手术径路主视胸腹合并伤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膈疝的诊断方法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102例膈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先天性膈疝52例中,42例食管裂孔疝行食管裂孔修补15例;食管裂孔修补同时行抗反流术17例。腹腔镜食管裂孔修补加Dor术6例,Nissen术4例。8例Bochdalek疝和2例Morgagni疝经胸手术2例,经腹手术8例。50例后天性膈疝经胸手术45例,经腹手术4例,右胸腹联合切口手术1例。结果1例Bochdalek疝术后呼吸衰竭死亡,2例食管裂孔疝Nissen术后并发吞咽阻挡及食管反流,其余99例均康复出院。结论先天性或后天性膈疝经胸部拍片、胸部CT及上消钡透并结合症状和伤病史术前多能确诊。食管裂孔疝如合并食管反流,术中可同时行抗反流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创伤性膈肌破裂及膈疝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创伤性膈肌破裂及膈疝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6例患者治愈43例,死亡3例,早期误诊率8.7%(4/46)术前漏诊率50%(23/46)。结论创伤性膈肌破裂及膈疝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正确的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创伤性膈疝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34例创伤性膈疝病例,其中穿透伤7例,闭合伤27例。19例行X线检查,11例有阳性发现。9例进行CT检查,8例有阳性发现。手术治疗采用剖胸术9例,剖腹术23例,胸腹联合切口手术2例。结果术前确诊20例(58.8%),手术探查确诊14例。治愈32例(94.1%),死亡2例(5.9%)。结论CT和X线检查是诊断创伤性膈疝的主要诊断依据。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唐凤娇  陈思 《临床医学工程》2014,(11):1487-1488
目的分析经胸腔镜行新生儿膈疝修补手术的配合方法。方法选取自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进行经胸腔镜行膈疝修补手术治疗的42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42例患儿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各个医疗环节的配合方法。结果 42例患儿手术均顺利完成且均无并发症,手术耗时短、术中出血少、平均住院时间短,并且患儿家属对手术满意度高。结论术前、术中医疗器械和医务人员相互密切配合在经腹腔镜行新生儿膈疝修补手术中的应用具有重大积极意义,不仅可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手术的成功率,还可以显著提高患儿家属对手术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局麻、硬膜外麻下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8月-2014年3月诊治的87例成人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经济情况和病情等选择不同术式,其中23例行局麻下疝修补的患者作为局麻组,36例硬膜外麻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患者作为硬膜外麻组,28例行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的患者作为腹腔镜组。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率等指标。结果:三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以硬膜外麻组时间最短,腹腔镜组时间最长(P〈0.05);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局麻组最短,硬膜外麻组最长(P〈0.05);总住院时间以腹腔镜组最短,局麻组最长(P〈0.05);术后疼痛时间以腹腔镜组最短,局麻组最长(P〈0.05);住院费用以腹腔镜组最高,局麻组最低(P〈0.05);三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无近期复发病例。结论:三种术式各有最佳适应证和优缺点,应个体化选择疝修补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腹股沟疝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手术疗效,并与传统疝修补术的手术效果作比较。方法入选的80例腹股沟疝患者,根据手术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对照组40例;传统疝修补手术,比较2组的手术观察指标。结果无张力疝修补术比传统疝修补术手术用时短,术中出血少,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早,术后无复发且无切口无感染等井发症发生,住院时间短(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符合人体正常解剖结构的要求,解剖分离少,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腹股沟疝修补的首选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We studied the epidemiology of diaphragmatic hernia based on 1439 cases collected from a French, a Swedish, and a California birth defect registry. This is the largest epidemiological material available up to now. Isolated diaphragmatic hernia existed in 875 infants, diaphragmatic hernia with associated malformations in 486, and with chromosome anomalies in 78. Among unilateral forms, right-sided hernias were found in about 20%, equally often in isolated and associated forms. There is a male excess of the same magnitude in isolated and associated forms but among the latter varying between programs. There was a change in the sex distribution of associated cases in California before 1988 and after which is not fully explained. The twinning rate is increased and is similar in isolated and associated forms. There is no marked effect of maternal age or parity on the risk of diaphragmatic hernia. Except for well-known conditions, no specific combination of associated malformations was found. Marked differences in recorded rat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programs but not between races within the California program. The differences appear to a large extent to be due to different ascertainment, also apparent in different survival rates. Marked variations in rate with time is seen in the two programs with an extended observation time, again at least partly explainable by varying ascertainment.  相似文献   

16.
王广伟 《现代保健》2012,(16):111-112
目的 探讨闭合性创伤性右侧膈肌破裂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 回顾总结本院诊治的17 例闭合性创伤性右侧膈肌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原因、部位、合并伤、诊断经过及手术途径等分别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急诊手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4 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2 例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均经相应治疗治愈.结论 许多重要的原则,如院前伤员运输、容量复苏、抗休克、伤口的管理、肠道损伤的处理、初步急救措施、损伤控制等,均在抢救治疗中起重要作用.正确选择处理顺序、手术入路和修补方式,能提高救治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腹股沟疝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手术疗效,并与传统疝修补术的手术效果作比较。方法入选的80例腹股沟疝患者,根据手术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对照组40例;传统疝修补手术,比较2组的手术观察指标。结果无张力疝修补术比传统疝修补术手术用时短,术中出血少,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早,术后无复发且无切口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短(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符合人体正常解剖结构的要求,解剖分离少,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腹股沟疝修补的首选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膈疝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提高对膈疝的影像学特征认识。方法对28例经手术证实的膈疝的X线平片,钡餐检查或CT扫描征象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膈疝的征象主要有:1)膈面异常:膈面轮廓部分或全部不清;膈上半圆形块状阴影或跨膈肌阴影。2)胸腔积气、积液或块状影:中下肺野囊状或蜂窝状透光阴影;胸腔大气液平面;心膈角区块状影。胸腔内阴影形态可变。3)钡餐(或泛影葡胺)检查胸腔内见胃肠道的影像特征。4)CT扫描胸腔内见胃肠道、网膜及肠系膜、肝脾肾。结论正确运用这些影像学检查和认识影像学表现对提高膈疝的术前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86例不同方式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的近、远期随访,比较传统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临床及随访资料完整并行疝修补术者86例,其中行传统疝修补术者47例(对照组),无张力疝修补术39例(治疗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近、远期临床疗效更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修补术是治疗腹股沟疝较好的手术方式,该术式操作简单,且近、远期疗效较好适于在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和探讨七氟烷、氯胺酮静吸复合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将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90例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给予七氟烷、氯胺酮静吸麻醉,对照组采用七氟烷进行麻醉,对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儿的苏醒时间和清醒时间均显著短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12例不良反应,占20.00%,对照组出现27例不良反应,占60.00%,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七氟烷、氯胺酮精细符合用于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麻醉效果显著,复合麻醉有效降低了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