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常合并后壁及右心室心肌梗死(MI)。为了减少漏误诊,除常规12导联外需加作V7~V9、V3R~V54导联。本文主要评价下壁AMI时胸导联ST段的改变及其对下壁AMI合并后壁或右心室MI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急性后壁心梗由于在常规导联上无ST段抬高及特征性表现,常被漏诊。该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PTCA术中冠脉闭塞时后壁导联加12导联ECG对后壁心肌损伤诊断的可靠性、有效性。 方法 223例仅有单支血管病变、无心肌梗死病史或心梗表现的病人常规方法操作单支血管PTCA。记录插管前、插管后、PTCA球囊扩张45秒后、拔出导管后的15导联ECG(12导联ECG加V_7~V_9)。测量V_1~V_4ST段压低的程度,当ST段压低≥0.1mV且在V_2、V_3导联最明显时提示后壁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6导联心电图中ST段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3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原有标准12导联的基础上,增加后壁导联(V7和V8)和右胸导联(V4R和V5R),观察附加导联中ST段改变,是否可提高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结果12导联心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为71.4%,特异性为86.0%;12导联+后壁导联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为79.2%,特异性为85.0%;12导联+右胸导联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为75.3%,特异性为84.5%;12导联+后壁+右胸导联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为81.9%,特异性为83.7%。结论增加后壁和右胸导联可提高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而特异性并无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许多CCU常用ECGⅡ或Ⅴ_2~(?)导联监护病人,是因为这些导联能显示P波和心脏节律。若观察心肌缺血是主要目的,则其他导联可能更佳。本文描述了初发AMI住院病人的12导程ECG ST段变化的模式,建议用最佳ECG导联连续做ST段监测以及时发现冠脉再闭塞。方法病人:在1965年1月至1981年12月间住入Du-ke大学医学中心的AMI患者,既往无MI并符合下列条件者:①ECG记录在症状发作后8小时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 Wilson导联心电图 (常规 ECG)和头胸导联心电图 (HCEC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在 14 3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CAG)患者中 ,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12 9例 .分别使用常规心电图机和头胸导联心电图机非同步记录常规 ECG和 HCECG图形 ,由专业人员盲法分析其结果 ,评价二种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常规 ECG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 5 9% ,5 7% ,5 7%。HCECG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 79% ,5 0 % ,76 %。HCECG均显著高于常规 ECG(P<0 .0 1)。结论 :HCEC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常规 ECG。  相似文献   

6.
对急性心肌梗塞(AMI),迅速而准确的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特别在各种再灌注过程存在时,很有可能减少梗塞面积.本研究证实,心前导联 V2—V3 出现 ST 段压低,可作为急性后侧壁 M的早期心电图(ECG)表现.方法:凡符合下列标准者,则拟诊为急性后侧壁 MI,并收入冠心病监护病房进行观察研究.(1)有典型的心绞痛,并持续超过30分钟;(2)在 V2—V3 导联 ST 段显著压低(于 J 点后80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时左胸导联心电图变化对急性期及恢复期心功能的预测价值。方法:对42例胸导联ST段抬高急性AMI(STEAMI)患者进行体表12导联心电图(ECG)同步记录.观察心肌梗塞急性期V1-V6导联ST段抬高的导联数(NOSTE)及AMI恢复期原有R波振幅减少≥50%及演变成Q波的导联数(NORWA);并在AMI急性期及恢复期进行Killip及NYHA心功能分级。结果:AMI急性期NOSTE≥4时,Killip心功能≤2级和≥3级者分别占13%和87%;NOSCE3≤时,Killip心功能≤2级和≥3级者分别占100%和0(P=0.000);AMI恢复期NORWA≥4时,NYHA心功能≤2级和≥3级者分别占56%和44%;NORWA≤3时,NYHA心功能≤2级和≥3级者分别占100%和0(P=0.008)。结论:胸导联心电图变化有助于预测ST段抬高AMI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aVR导联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判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MI)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判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02年7月~2004年12月的急性下壁MI患者90例,回顾性分析其症状发作后24h内ECG改变。结果90例中,IRA为右冠状动脉(RCA)者70例,为左回旋支(LCX者)20例;Ⅰ导联ST段抬高和(或)V1和V2导联ST段压低提示IRA在LCX,而ST段抬高Ⅲ导联大于Ⅱ导联和(或)导联V4RST段抬高≥0.5mm提示IRA在RCA;aVR导联ST段压低≥1mm判断IRA为LCX,其敏感性为70.0%,特异性为94.3%。结论Ⅰ导联ST段抬高、ST段抬高Ⅲ导联>Ⅱ导联、导联V4RST段抬高≥0.5mm、V1和V2导联ST段抬高或压低以及aVR导联ST段压低等5项标准可用于判断急性下壁MI患者的IRA,而aVR导联ST段压低为一项新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是诊断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重要指标,鉴于常规12导联记录的局限性,对下壁AMI合并右室、后壁AMI易于漏诊。因此,下壁AMI者要及时加描右胸、后壁导联,现就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澄清,下后壁心肌梗塞(MI)心电图(ECG)呈现右心室广泛受累的病人,是否比前壁MI 或下/后壁 MI 而无此 ECG 征象的病人其预后为好。作者前瞻性研究了所有因临床第1次 MI 于1984年11月至1986年1月住入冠心监护单位(CCU)的病人。急性 MI 的诊断根据 WHO 标准。本研究包括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胸痛时心电图心前导联ST段压低,在急性后壁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8例持续性胸痛超过3min,患做12导联心电图,每隔4h 1次,24h后每天做1次。当V1—V3导联ST段压低时加做V7—V9导联,同时测心肌酶谱。结果 胸痛时V1—V3导联ST段压低可能是急性后壁心肌梗死早期表现。结论 对这类患应常规加做V7—V9导联,以利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正后壁急性心肌梗死(AMI)在临床上并非少见,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随着AMI常规18导联心电图的开展,其诊治率不断提高。本文探讨下壁合并正后壁AMI时V1导联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下壁导联ST段压低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心电图(ECG)下壁导联ST段压低的意义。方法:对59例前壁AMI病人(甲组29例伴下壁导联ST段压低、乙组30例不伴下壁导联ST段压低)的ECG及发病2个月内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和同位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①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狭窄>50.00%)支数在两组间的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左心室造影两组均未见下壁运动明显减弱。②同位素心肌灌注显示甲组病人86.21%无下壁心肌缺血表现。③甲组ECGV1-3导联ST段抬高和的平均值明显高于乙组(P<0.05),ECG下壁导联ST段压低主要受V1-3导联ST段抬高程度的影响(r=-0.528,P<0.05)。结论:前壁AMI时ECG下壁导联ST段的压低可能是对前壁V1-3导联ST段抬高的镜影反映,而不提示伴有下壁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4.
利用双极胸导联诊断右室心肌梗死心电图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右室心肌梗死(RVMI)的心电图(ECG)改变和诊断标准。方法:对5例患者采用CR3R、CR5R、CR7R、V,R和V3R导联描记心电图。结果:ST段抬高出现于发病后5~8h,抬高幅度为0.15~0.30mm持续8~15d,较V3R~V6R显著,还出现具有诊断的意义的坏死性Q波.而20例对照者无一出现Q或QS波并就沿用的RVMI诊断标准作评价。结论:讨论双极、单级右胸导联的区别.提出左室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RVMI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对65例下壁心肌梗塞患者以血流动力学为诊断右室心肌梗塞(RVMI)的相关指标,对比头胸导联心电图(HCECG)及常规心电图(WECG)诊断RVMI的价值,结果发现47例合并有RVMI,18例无RVMI。两种ECG比较HCECGV3R-V7RST抬高幅度大,持续时间长,受V2ST段降低的影响小,对RVMI诊断敏感性增高,特异性无变化。同时,V3RQ波诊断RVMI敏感性78%,特异性88.2%,对亚急任期RVMI也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心肌梗死 (AMI)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右心室梗死 (RMI)的临床诊断愈来愈受到人们重视。因常规 12导联心电图往往很难反应右室的病变情况 ,故临床上常常漏诊。有研究认为 ,下壁MI时 ,抬高的STⅢ >Ⅱ 常常合并RMI,可作为诊断依据之一[1] 。本文对 5 8例下壁MI者ST段进行监测 ,以探讨其对下壁合并RMI诊断意义。1 资料与方法我院 1997~ 2 0 0 2年确诊为急性下壁MI的住院者共 5 8例 ,男 36例、女 2 2例 ,年龄 4 0~ 86岁 ,其中合并RMI 10例。对所有患者持续心电监护 72h ,每天均有 15导联 (包括V3R~V5R)心电图记录。结果发现 10例下…  相似文献   

17.
肖军  唐发宽  王龙 《心脏杂志》2007,19(3):318-319,325
目的探讨前壁导联ST段压低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MI)冠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MI初期是否并发前壁导联ST段压低将96例急性下壁MI分为两组即前壁导联ST段压低组(A组,56例)和前壁导联ST段无压低组(B组,40例),将两组冠脉造影结果、梗死部位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多支血管病变(52%)、梗死相关血管近端病变(82%),下后壁MI(88%)、下后壁+右室MI(90%),心力衰竭(16%)、心源性休克(14%)、室速(21%)。B组多支血管病变(30%)、梗死相关血管近端病变(22%),下后壁MI(12%)、下后壁+右室MI(10%),心力衰竭(2%)、心源性休克(2%)、室速(8%)。两组分项比较差异均显著(均P<0.05)。结论并发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急性下壁MI多为多支血管病变,梗死相关血管多为近端病变,梗死部位多,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胸后位导联心电图(ECG),检查ST段抬高(STE)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出现的普遍性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对260例确诊为AMI患行标准12导联和胸后导联检查。结果 27例(10.4%,27/260)出现胸后位导联STE,其中10例(3.8%,10/260)单独出现;胸后位导联STE在标准导联检查无STE(73例)中的检出率为13.7%(10/73);胸后位导联STE组年龄、心血管危险因素显高于无STE组(P<0.05);院内并发症发生率显高于配对对照组(P<0.05),更易出现左心功能不全和死亡。结论 胸后位导联STE在AMI中并不少见,对这类患进行适当治疗有助于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aVR、V1导联对冠状动脉左主干及前降支近端狭窄诊断的阳性预测价值。方法对比分析120例冠造结果为左主干病变患者典型aVR、V1导联心电图改变的几率,对比分析120例心电图有典型变化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结果①有68例(占56.7%,68/120,)的左主干病变患者出现了典型的aVR、V1导联心电图表现,即典型“左主干”心电图对左主干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56.7%;②有31例(占37.3%,31/83)典型aVR、V1导联心电图患者冠造结果为左主干病变,有81例(占97.6%,81/83)的典型aVR、V1导联心电图患者冠造结果为左主干及前降支病变,37例患者未检查冠造,典型“左主干”心电图对左主干病变的阳性预测价值为37.3%.而对左主干及/或前降支近段狭窄病变的预测价值为97.6%,二者的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心电图出现aVR、V1导联ST抬高〉1mm,且aVR导联ST段抬高〉V1导联,V4-6导联ST段下移≥2mm,Ⅱ、Ⅲ、aVF导联ST段下移≥1mm对诊断左主干或前降支近段明显狭窄有很好的阳性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时期少数病人的下壁导联ST段无明确抬高,无法及时确诊。本文分析64例下壁AMI早期心电图,探讨对应导联变化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早期有92%(59例)的下壁导联有明确ST段抬高,98.5%(63例)的aVL导联ST段下移,且下移不受同时合并右室或正后壁MI的影响。如将此种下降也作为下壁AMI诊断标准,早期确诊率可达9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