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发生率为9%~30%[1],这与视网膜增生膜牵引、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aPVR)的发展、原发裂孔再开放或新裂孔的产生等因素有关[2].因此,硅油取出术前对眼底进行全面检查,对于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随着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在眼科临床的广泛应用,OCT检查已成为眼底疾病特别是黄斑部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发生率为9%~30%[1],这与视网膜增生膜牵引、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aPVR)的发展、原发裂孔再开放或新裂孔的产生等因素有关[2].因此,硅油取出术前对眼底进行全面检查,对于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随着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在眼科临床的广泛应用,OCT检查已成为眼底疾病特别是黄斑部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发生率为9%~30%[1],这与视网膜增生膜牵引、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aPVR)的发展、原发裂孔再开放或新裂孔的产生等因素有关[2].因此,硅油取出术前对眼底进行全面检查,对于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随着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在眼科临床的广泛应用,OCT检查已成为眼底疾病特别是黄斑部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发生率为9%~30%[1],这与视网膜增生膜牵引、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aPVR)的发展、原发裂孔再开放或新裂孔的产生等因素有关[2].因此,硅油取出术前对眼底进行全面检查,对于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随着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在眼科临床的广泛应用,OCT检查已成为眼底疾病特别是黄斑部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发生率为9%~30%[1],这与视网膜增生膜牵引、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aPVR)的发展、原发裂孔再开放或新裂孔的产生等因素有关[2].因此,硅油取出术前对眼底进行全面检查,对于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随着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在眼科临床的广泛应用,OCT检查已成为眼底疾病特别是黄斑部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发生率为9%~30%[1],这与视网膜增生膜牵引、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aPVR)的发展、原发裂孔再开放或新裂孔的产生等因素有关[2].因此,硅油取出术前对眼底进行全面检查,对于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随着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在眼科临床的广泛应用,OCT检查已成为眼底疾病特别是黄斑部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发生率为9%~30%[1],这与视网膜增生膜牵引、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aPVR)的发展、原发裂孔再开放或新裂孔的产生等因素有关[2].因此,硅油取出术前对眼底进行全面检查,对于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随着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在眼科临床的广泛应用,OCT检查已成为眼底疾病特别是黄斑部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发生率为9%~30%[1],这与视网膜增生膜牵引、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aPVR)的发展、原发裂孔再开放或新裂孔的产生等因素有关[2].因此,硅油取出术前对眼底进行全面检查,对于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随着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在眼科临床的广泛应用,OCT检查已成为眼底疾病特别是黄斑部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发生率为9%~30%[1],这与视网膜增生膜牵引、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aPVR)的发展、原发裂孔再开放或新裂孔的产生等因素有关[2].因此,硅油取出术前对眼底进行全面检查,对于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随着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在眼科临床的广泛应用,OCT检查已成为眼底疾病特别是黄斑部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在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发生率为9%~30%[1],这与视网膜增生膜牵引、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aPVR)的发展、原发裂孔再开放或新裂孔的产生等因素有关[2].因此,硅油取出术前对眼底进行全面检查,对于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随着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在眼科临床的广泛应用,OCT检查已成为眼底疾病特别是黄斑部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张旭  沈丽君 《眼科研究》2012,30(1):67-71
背景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行硅油取出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率高,如何降低术后复发率是研究的热点.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可确认适宜的取油时机,是否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 目的 OCT观察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行硅油取出术前黄斑区视网膜的解剖形态,分析影响硅油成功取出的因素. 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经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49例55眼的临床资料,其中联合硅油填充术者40例45眼,术后3~6个月,OCT检查黄斑区形态,行硅油取出术,随访时间均为硅油取出术后1年以上.比较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前、硅油取出术前和硅油取出术后1年患眼黄斑区的OCT表现以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OCT检查黄斑裂孔愈合标准分为一类愈合及二类愈合.结果 硅油取出前OCT示40眼视网膜成功复位,占88.89%,其中2眼裂孔愈合,裂孔边缘消失,属于一类愈合;38眼裂孔边缘平贴于视网膜色素上皮( RPE)层,但中心凹处神经纤维层存在缺损及RPE层暴露,属于二类愈合.硅油取出术后,二类愈合眼中l眼于术后2年发现视网膜脱离复发;联合硅油填充术者40例45眼术前BCVA为1.93±0.06,硅油取出后1年BCVA为1.16±0.07,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 结论 OCT检查可以作为硅油取出的术前评估.OCT证实黄斑裂孔闭合或黄斑裂孔的贴附眼可行硅油取出术;OCT检查示黄斑裂孔未闭合的贴附眼行硅油取出后预后较差,是视网膜再脱离的危险因素之一,需长期进行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首次玻璃体手术中下方周边部180°视网膜光凝对下方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硅油取出手术后再脱离的影响.方法 对142例(142只眼)下方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硅油填充,尔后行硅油取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激光光凝组81例为首次行玻璃体手术时即对其下半180°周边部视网膜(除裂孔外)实施堤坝样光凝;对照组61例未行预防性视网膜激光光凝.结果 硅油眼内填充时间为7~24周,平均硅油填充时间(11.8±2.6)周.硅油填充期间,光凝组硅油填充状态下视网膜脱离6例,占7.4%,对照组视网膜脱离10例,占16.4%,两组硅油状态视网膜脱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油下视网膜脱离16例中,激光组6例.4例为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引起,1例为预防性激光光凝手术后激光斑因受附近增生膜牵拉形成的新裂孔,1例原因不明:对照组10例,7例为遗漏小裂孔或原裂孔重新开放,3例为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引起.硅油取出手术后11例患者发生视网膜再脱离,其中激光组3例,占3.7%;对照组8例,占11.4%.两组硅油取出后视网膜再脱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硅油取出手术后视网膜再脱离11例中,激光组3例,2例为激光光凝斑受附近增生膜牵拉形成的新裂孔,l例为激光孔;对照组8例,4例为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2例为原裂孔开放,2例为原裂孔相邻部新裂孔.结论 下方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在首次玻璃体手术中行预防性下半侧周边部180°视网膜激光光凝与裂孔愈合和硅汕取出手术后视网膜再脱离发生率下降有关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复杂视网膜脱离眼硅油取出手术后视网膜再脱离(RRD)的影响因素及发生原因.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择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手术的连续患者455例458只眼纳入研究.对所有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手术中根据眼内情况酌情行重水、剥膜、视网膜切开或部分切割、眼内激光光凝或冷冻、气液交换或直接油液交换等操作.对伴多发裂孔、陈旧性视网膜脱离、增生及牵拉病变较严重者行环扎手术98只眼.手术完毕时玻璃体腔内填充硅油.硅油取出手术中眼底检查发现有需处理的视网膜前膜者,行切断、剥膜或切除及360°预防性激光光凝治疗等操作,手术中发现裂孔或可疑裂孔者行眼内激光光凝或冷冻治疗.硅油取出手术后1周内及随诊期间均采用与手术前相同的设备和方法行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等检查.依据硅油取出手术后有无RRD将患眼分为复位组、再脱离组,分别为419、39只眼.对患者年龄、眼轴长度、玻璃体切割手术前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眼压、硅油取出手术前LogMAR BCVA和眼压、视网膜裂孔数目、硅油填充时间、随访时间、硅油取出手术后眼压和视力以及玻璃体切割手术和硅油取出手术中相关因素进行记录.统计年龄、性别、高度近视、巨大裂孔、下方裂孔、黄斑裂孔、无晶状体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 C3级及以上、既往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史、360°预防性激光光凝、联合环扎、角膜穿刺取硅油与硅油取出手术后发生RRD的关系.计算年龄<40岁、性别等因素的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将高度近视眼、联合巩膜环扎及经角膜穿刺硅油取出纳入多元回归方程.结果 硅油取出手术后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0.86±0.63,复位组、再脱离组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82±0.59、0.99±0.70,两组平均LogMAR 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59,P>0.05).复位组和再脱离组高度近视眼分别为116、22只眼,分别占为27.7%、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984,P<0.01).玻璃体切割手术中联合环扎手术患者中发生RRD 3只眼,占3.1%,未行环扎手术患者发生RRD 36只眼,占10.0%,两者RRD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761,P<0.05).手术后RRD的发生率与手术前PVR程度、既往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史、无晶状体眼以及预防性视网膜激光光凝等因素均无关性(1.626、1.699、1.986、0.709,95%CI:0.836~3.162、0.832~3.658、0.921~4.279、0.268~1.875,P>0.05).与高度近视、联合环扎有相关性(OR=3.380、0.284,95%CI:1.733~6.595、0.086~0.944,P<0.05).通过角膜穿刺取硅油的风险无统计学意义(OR=2.119,95%CI:1.043~4.306,P>0.05).硅油取出手术后RRD的发生率为8.5%,其中35.9%源于新裂孔的形成,5.1%源于PVR,69.2%与新裂孔相关,51.3%与PVR相关.结论 高度近视眼是硅油取出手术后发生RRD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巩膜环扎手术是硅油取出手术后发生RRD的保护性因素.对于行玻璃体切割及硅油填充手术后视网膜稳定复位眼而言,硅油取出手术后发生RRD的主要原因是新裂孔的形成.PVR可能是RRD后的继发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前后段联合手术及硅油充填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前后段联合手术及硅油充填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患者48例48只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有高度近视史,视网膜脱离以后极部为主.裂隙灯前置镜和(或)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均发现黄斑裂孔.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或抽吸联合玻璃体切割硅油充填,41例行内界膜(ILM)剥离,23例植入人工晶状体(10L).硅油取出的时间距第一次手术时间为3.5~48.0个月.取硅油前均行OCT检查.取硅油后随访观察均1年以上.结果 除5例外,其他患者手术后1周,前置镜检查均不能看到黄斑孔边缘;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48例患者全部已取硅油.取硅油前OCT检查,黄斑孔愈合呈U型8例,V型为6例,W型为23例;未闭合11例.未闭合的11例经取硅油与膨胀气体充填后全部复位,其中,U型2例,W型9例.32例W型愈合者中2例患者在取油后13、38个月后出现视网膜脱离复发.最终黄斑裂孔U型和V型愈合者16例,占33.3%;W型愈合者32例,占66.7%.视网膜复位率为100.0%.结论前后段联合手术及硅油充填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OCT检查是确定黄斑孔是否封闭的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前后段联合手术及硅油充填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前后段联合手术及硅油充填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患者48例48只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有高度近视史,视网膜脱离以后极部为主.裂隙灯前置镜和(或)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均发现黄斑裂孔.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或抽吸联合玻璃体切割硅油充填,41例行内界膜(ILM)剥离,23例植入人工晶状体(10L).硅油取出的时间距第一次手术时间为3.5~48.0个月.取硅油前均行OCT检查.取硅油后随访观察均1年以上.结果 除5例外,其他患者手术后1周,前置镜检查均不能看到黄斑孔边缘;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48例患者全部已取硅油.取硅油前OCT检查,黄斑孔愈合呈U型8例,V型为6例,W型为23例;未闭合11例.未闭合的11例经取硅油与膨胀气体充填后全部复位,其中,U型2例,W型9例.32例W型愈合者中2例患者在取油后13、38个月后出现视网膜脱离复发.最终黄斑裂孔U型和V型愈合者16例,占33.3%;W型愈合者32例,占66.7%.视网膜复位率为100.0%.结论前后段联合手术及硅油充填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孔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 ;OCT检查是确定黄斑孔是否封闭的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视网膜脱离手术硅油填塞患眼在取出硅油前进行视网膜光凝对防止视网膜再脱离的效果。 方法:对24例24只施行过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和硅油填塞的视网膜脱离患眼,在取出硅油前2周至3个月时用氩绿或氪红激光在巩膜嵴后作全周或半周播散性光凝。硅油在注入后4~27个月(平均10.6个月)时取出。 结果:22只眼硅油取出后视网膜保持复位,占91.7%;2只眼分别因周边部原裂孔处附着不牢及前PVR发生视网膜再脱离,占8.3%。 结论:视网膜脱离手术硅油填塞患眼,取硅油前先行激光光凝,可减少硅油取出后视甲膜脱离的复发.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7,13:197-198)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硅油取出手术前行预防性周边部360°视网膜激光光凝对硅油取出手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影响。方法对181例行硅油取出手术的各种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激光光凝组88例于硅油取出手术前行预防性周边部360°视网膜激光光凝;对照组93例硅油取出手术前未行预防性视网膜激光光凝。观察2组患者硅油取出手术后视网膜再脱离发生率、发生时间、原因及激光光凝的并发症。结果硅油眼内填充时间为4~72周,平均硅油填充时间(13.7±2.4)周。硅油取出手术后20例患者发生视网膜再脱离,其中,激光光凝组5例,占激光光凝组患者的5.7%;对照组15例,占对照组患者的16.1%。两组视网膜再脱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视网膜再脱离患者中,再脱离发生时间≤手术后3 d者10例,4~7 d者6例,8~14 d者3例,手术后2个月者1例。11例为锯齿缘区或激光光凝区之后有被硅油暂时性封闭的遗漏小裂孔,或激光光凝、冷凝作用不足导致的原裂孔手术后重新开放;1例为预防性激光光凝手术后激光斑因受附近增生膜牵拉形成的裂孔;7例为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或残留玻璃体牵拉形成的新裂孔;1例原因不明。激光光凝组中,有52例发生瞳孔缘激光灼伤,占激光光凝者的59.0%。结论硅油取出手术前预防性周边部360°视网膜激光光凝与硅油取出手术后视网膜再脱离发生率下降有关联。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8,24:283-285)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评价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硅油填充术后疗效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20眼高度近视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术后硅油填充的病例,术后平均随访7mo,随访时给予OCT检查,评估黄斑裂孔闭合及视网膜复位,记录最佳矫正视力情况。结果: 术后OCT表现有3种:黄斑裂孔闭合2眼(10%),黄斑裂孔未闭合但视网膜复位16眼(80%),黄斑裂孔未闭合伴视网膜浅脱离2眼(10%)。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有所提高,视力的提高与黄斑孔的解剖学复位情况密切相关。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OCT用于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硅油填充术后随访可以明确诊断黄斑裂孔闭合及视网膜复位情况,为硅油取出时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18例(18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查找视网膜再脱离的原因,其中15眼行再手术治疗,术后严密随诊。结果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原因主要为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进展、遗漏裂孔、原裂孔封闭不良、新生裂孔、增殖膜牵拉等;通过再手术,15眼中14眼视网膜重新获得复位。结论取出硅油后视网膜再脱离一旦发生,应仔细分析再脱离的原因,只要能针对这些原因行及时的再手术治疗,大多数患眼能够获得视网膜再复位、保留部分视功能。  相似文献   

20.
预期眼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惠玲  朱晓华  姜德咏 《眼科学报》2005,21(2):92-94,98
目的:探讨预期眼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入选病例(104例,105只眼)符合以下条件:因复杂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硅油眼内填充期间视网膜复位良好;预期将硅油取出;手术由同一术者完成。结果:硅油取出术后平均随访310d,视网膜完全平复94只眼,再脱离11只眼,总复发率为10.4%。无晶状体眼术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率为21.1%(8/38),明显高于有晶状体眼(包括人工晶状体眼)(4.5%)(OR5.69,P<0.05)。术后视网膜再脱离与术前巨大裂孔、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C3级以上、有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史、高度近视等因素无显著相关性(Ps>0.05)。硅油取出前予以预防性360°光凝治疗的77只眼中4只眼(5.2%)再脱离,优于非光凝治疗组(OR0.16,P<0.05)。结论:无晶状体眼可能是硅油取出术后视网膜再脱离的危险因素;硅油取出前行预防性360°视网膜光凝治疗可有效防止再脱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