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照料负担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照料负担。方法采用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amily interview schedule,FIS)和自编量表为工具,调查了男、女精神分裂症各50例家庭照料负担。结果照料者的负担明显,主要涉及家庭经济、家庭娱乐活动、家庭关系、家庭日常生活、照料者的心理和躯体健康;男性患者的照料者其家庭娱乐活动所受影响比女性患者的照料者明显;女性照料者感到负担重,且直接照料时问越多,负担越重;无工作的男性患者的照料者负担高于有工作患者的照料者。结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对家庭照料者的影响和所造成的负担。应该引起社会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负担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家庭负担访谈问卷(FEIS)、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TAQ)对33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照料者进行评估。结果: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性别、婚姻状况、病情程度及自知力完善程度,以及照料者就业状况、是否与患者同住及与患者接触频率均为家庭负担的影响因素。结论: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负担的因素复杂多样,精神科卫生从业人员应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心理干预以减轻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3.
抑郁症和躁狂症患者的家庭照料者负担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抑郁症与躁狂症患者的家庭照料负担.方法采用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IS)和自制量表,调查了48例抑郁症和43例躁狂症家庭照料者负担,并分析照料者与被照料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与照料负担的关系.结果照料者的负担明显,影响了照料者涉及经济、家庭日常生活、家庭关系、家庭娱乐活动、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多个方面(抑郁症及躁狂症FIS总分分别为19.77±9.26,19.05±8.54),躁狂症对照料者的家庭活动影响比抑郁症明显.无职业抑郁症患者的照料者负担高于有职业抑郁症.结论抑郁症与躁狂症的负担包括对家庭照料者的影响,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城乡Alzheimer病家庭照料者的心理状况和应付行为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健康问卷(GHQ),家庭应付行为问卷(FCQ)对照料者(城市组103名,农村组100名)进行访谈.结 果:城市组存在的心理障碍明显高于农村组.GHQ的影响因素中,城市组偏重于患者方面的因素,农村组偏重于照料者自身的因素,两组FCQ的影响因素也不同.结论:解决痴呆照料者的心理问题和应付行为等需从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精神分裂症家庭功能和照料者生活质量的评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功能和直接照料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和健康状况问卷(SF-36),对299例符合DSM-Ⅳ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功能和直接照料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并与248个一般家庭进行同一评定结果比较,从家庭的角度评价精神分裂症的疾病负担。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患病前、后家庭功能存在障碍的家庭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患病后比患病前家庭功能出现障碍的比例显著升高(P<0.001)。患病后APGAR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比患病前显著降低(P<0.001)。直接照料者生活质量评定,在SF-36的8个因子中,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其它因子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照料者的生理机能和躯体疼痛2个因子评分显著低于男性(P<0.001)。结论精神分裂症对家庭功能和直接照料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是严重的和多层次的,需进行相应干预。  相似文献   

6.
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料者的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料者的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中文版(WHOQOL-100)的26条目版本,对108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照料者及108名对照者(11匹配)进行评定分析.结果照料者的社会支持(除客观支持)和生活质量各领域均差于对照组(P<0.05);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照料者生活质量主要受其主观社会支持(偏回归系数β=0.296,P<0.01)和病人SDSS总分(偏回归系数β=-0.286,P<0.01)影响.结论社会对精神病患者照料者的理解、支持和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照料者复原力的特点。方法:使用复原力量表对来本院门诊替患者取药或陪诊的家庭照料者(照料者组)进行评估,结果与正常对照者(对照组)比较。结果:照料者组复原力总分(85.55±18.84)及各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00.60±18.19)(P均<0.01);不同家庭身份的照料者复原力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父/母为照料者的复原力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显著低于配偶和子女(P均<0.05);初中、高中文化照料者复原力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大专、本科及以上文化(P均<0.05);照料者复原力评分与被照料者复发次数、病程呈负相关(r=-0.533,P<0.01;r=-0.307,P<0.05),与被照料者的发病年龄呈正相关(r=0.427,P<0.01);照料者的复原力无性别差异(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照料者复原力降低,其家庭身份、文化程度、被照料者发病次数、发病年龄、病程是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0年随访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远期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标准化评定工具对14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10年随访及预后评定,对预后有关影响因素作单因素分析和Logest回 归多因素分析.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0年随访时总体结局良好者23例(19.2%),一般者34例(28.3%),不良者63例(52.5%).单因素分析有11项观察指标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远期预后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病前职业功能水平、治疗依从性、起病形式和家庭关系.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远期预后受生物、心理、社会多种因素影响,总体结局较差,其中部分影响因素可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9.
城乡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负担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研究分别对城市和农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负担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农村的总体家庭负担水平高于城市,尤其以经济负担更为突出,而城市的照料者心理障碍的比例(38.0%),显著高于农村(17.1%)。多因素分析发现,两者的家庭负担影响因素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痴呆病人照料者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痴呆病人照料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一般健康问卷(GHQ-28)评定98名痴呆病人照料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时对痴呆病人及照料者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74名(75.5%)照料者心理健康状况不良,主要表现为躯体化症状和焦虑。卡方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病人为男性、AD、低龄及认知功能差不利于照料者的心理健康;照料者文化程度低、与人通讯少、与病人病前关系差、经济状况差不利于自身心理健康,而照料者全天工作有利于自身心理健康。逐步线性回归则显示病前关系差及照料者的文化程度低不利于照料者的心理健康。结论痴呆病人照料者心理健康状况差,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应予以干预。  相似文献   

11.
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需求评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需求状况,分析有关影响因素。方法 120例符合CCDM—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完成调查。依据SDSS总分划分轻残组、中疾组、重残组。评价工具:1.Camerwell需求评价量表(CAN);2.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S);3.阳性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结果 CAN需求栏目评价结果:三组间家庭照料、日常生活、解决精神病症状、了解疾病和治疗信息、社会接触和社会救助具显著差异(p<0.05)。中残组和重残组得到家庭帮助显著多于社会帮助(t=4.46,3.54,p<0.05)。轻残组与中残组CAN需求总分与QOLS总分里显著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N各个因子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精神症状严重度、病程、工作状况以及照料者身份。结论 不同病情严重度的病人需求内容所占的比重也有所不同,主要涉及家庭日常生活、疾病的治疗以及社会性需求等方面,源于家庭的帮助显著多于社会帮助。需求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2.
无锡市病程5年以上精神分裂症患者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无锡市病程5年以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法,对226例病程>5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量表包括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功能大体评定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后结婚者离婚率达27.6%,明显高于普通人群的15.4%(x2=5.687,P=0.017).病后就学就业率明显低于病前(x2=7.934,P=0.005),女性患者病后就学就业者又明显低于男性(x2=10.825,P=0.001).家庭人均收入(617±279)元,为普通居民的54.5%.长期住院61例(27.0%);只有8.8%的患者能全日工作,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残疾率达83.0%.WHOQOL总分34~99分,平均(73.2±11.9)分;社会关系分量表及家庭人均收入与精神残疾呈负相关,而居住状况越差、家属关心程度越差和伴有躯体疾病者与精神残疾呈正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发展及病后社会经济状况恶化应引起重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慢性疾病患者及照料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应用WHOQOL 10 0在治疗前和治疗 1年后对 4 6 0例慢性疾病 (高血压、精神分裂症、卒中、终末期肾病、头颈部肿瘤和乳腺癌 )患者及其 4 18名家庭照料者的生活质量进行了评定。结果 不同疾病患者在不同时间 (如治疗前后 )评定WHOQOL 10 0的结果有显著性不同 ,治疗前在各维度和因子 (共 30项 )中 6种疾病患者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性 (P <0 0 1) ;治疗后有效组的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 ,而无效组则比治疗前更差 (P <0 0 5 )。不同疾病患者的家庭照料者评定WHOQOL 10 0的结果也有显著不同 (P <0 0 1)。结论 WHOQOL 10 0能较好地区分不同慢性疾病患者和照料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精神分裂症的家庭负担情况。方法采用家庭负担会谈量表(familyinter-viewscheduleFI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编量表为工具,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900例,其中15例资料不完整者被剔除,余下885例中,男性534例,女性351例,调查其家庭照料及经济负担情况。结果照料者的负担明显,精神分裂症患者FIS的家庭经济负担、家庭日常活动、家庭休闲娱乐活动、家庭成员心理健康4个因子的阳性回答率较高,均超过60%,家庭成员生理健康、家庭关系两个因子的阳性回答率较低,均低于40%,男性患者照料者其家庭娱乐活动所受影响比女性患者照料者明显;男性患者照料者感到负担重,且直接照料时间越长,负担越重;885例患者亲属SAS的均分为(49.76±9.25),明显高于正常人,经统计学处理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SDS均分为(51.27±9.97),明显高于正常人,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造成严重的家庭和经济负担,应作为干预的对象,患者亲属焦虑、抑郁情绪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综合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取社区中精神分裂症患者1 411例进行问卷调查与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结果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因素有危险性分级、病程、随访次数、病情、婚姻状况、年龄、经济状况(P〈0.05);影响自我照料的因素有病程、危险性分级、婚姻状况、病情、经济状况、文化程度、随访次数(P〈0.05);扰乱与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危险性分级、经济状况、病程、病情(P〈0.05)。结论改善病情、良好的婚姻、经济状况能够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减少其扰乱与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6.
精神分裂症的家庭教育:(3)对病人家属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病人家属中的主要照料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集体心理社会教育,2076名照料者关于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较入组前增加了44.4%,以 FIS 评定的“家庭负担”减轻了42.2%,和1016名对照组的照料者相比,效果显著。提示家庭教育对病人家属有良好作用。应该重视病人家属,并对他们提供家庭教育之类的合适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城乡精神分裂症病人家庭照料者的应付行为及有关影响因素。方法:调查城乡病人及其与其同住6个月以上家庭照料者各50例。调查工具分别为家庭应付行为问卷(FCQ)、GHQ-28、PANSS、WHO/DAS。结果:总体应付行为父母好于配偶、子女及其他照料者。家庭照料者的应付行为与病人的精神症状尤其是“阴性症状”、社会功能有着显著正相关,也与照料者本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结论:精神分裂症家庭照料者多数存在不良的应付行为,对精神分裂症病人及其家庭照料者进行家庭干预,不仅有利于病人精神症状的缓解、社会功能的恢复,对照料者本身也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社区痴呆患者的家庭照料者心理状况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为了社区痴呆患者的家庭照料者心理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MMSE,ADL,GDS,Be-AD和GHQ对103例社区痴呆患者的家庭照料者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家庭照料者的焦虑失眠症状明显,主要是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问题相关,与照料者本身的年龄,文化和对痴呆知识的了解程度有关。结论:对老年痴呆的照料以及照料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团体归因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照料者归因方式的影响。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照料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30人接受每周1次、每次60~90 min、共10次的团体归因治疗;对照组30人不予处理;团体归因治疗前后对两组进行归因方式自评问卷(ASQ)、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的评估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间ASQ、SDS及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干预组SDS及SAS评分显著降低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01);ASQ中正性事件得分及各因子得分显著提高且高于对照组,负性事件得分及各因子得分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SDS及SAS、ASQ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接受团体归因治疗可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家庭照料者的归因方式,并减轻其抑郁和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探讨精神疾病患者照料者抑郁焦虑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收集602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照料者,使用简化版家庭负担访谈量表(FEIS)评估患者照料者的抑郁焦虑状态、患者的暴力行为、自杀倾向、照料者日常生活受到的影响以及照料者感受的亲友关系,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建模法分析照料者的抑郁焦虑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患者的暴力行为通过对照料者日常生活的影响,间接影响照料者抑郁焦虑状态(间接效应为0. 059);患者的自杀倾向直接影响照料者抑郁焦虑状态(直接效应为0. 139),对照料者日常生活的影响部分间接作用于照料者抑郁焦虑状态(间接效应为0. 014);与来自患者症状的作用相比,照料者感知到的亲友关系对其抑郁焦虑状态影响更大(总效应为0. 281)。结论患者的自杀倾向直接影响照料者抑郁焦虑状态,照料者日常生活受到的影响在其中仅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照料者日常生活受到的影响完全中介了患者的暴力行为对照料者抑郁焦虑状态的作用。照料者感受到较好的亲友关系可以降低自身的抑郁焦虑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