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透析与经皮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微透析技术在皮肤方面的应用日趋广泛和深入。微透析技术是一种膜取样技术。并需要连接分析装置。这一技术最初用于神经生理学研究,用于药物经皮渗透及皮肤中药物浓度的研究中,称为经皮微透析。就近10年来微透析技术在经皮药代动力学方面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经皮微透析是一种独特的在体取样技术,可测定真皮及皮下组织中游离药物浓度,是获得以真皮为作用靶位的药物实时动力学数据的首选方法.在局部皮肤屏障异常或存在皮损的情况下,进行药物经皮渗透性研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该技术发展迅速并被证明是一种用途广泛、安全、有效的皮肤外用制剂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研究工具.但该方法的重现性、探针植入与由此引起的组织损伤之间的确切关系,以及如何更简便地适用于脂溶性药物的研究等方面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微透析技术在皮肤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透析技术应用于皮肤体内研究已 1 0余年 ,为皮肤生理代谢、病理生理、药物的经皮吸收及皮肤药代动力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方向。阐述了该技术的实验原理、设备、材料及目前在皮肤科应用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微透析技术应用于皮肤体内研究已10余年,为皮肤生理代谢、病理生理、药物的经皮吸收及皮肤药代动力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方向。阐述了该技术的实验原理、设备、材料及目前在皮肤科应用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经皮吸收对指导皮肤科合理地外用药物和评价环境中毒性物质的经皮侵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就皮肤屏障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经皮吸收研究实验中所使用的技术作了介绍 ,包括扩散池、胶带剥离实验等传统技术和分光镜、经皮微渗析等新技术的应用进展 ,为经皮吸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经皮吸收实验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皮吸收对指导皮肤科合理地外用药物和评价环境中毒性物质的经皮侵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就皮肤屏障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经皮吸收研究实验中所使用的技术作了介绍,包括扩散池、胶带剥离实验等传统技术和分光镜、经皮微渗析等新技术的应用进展,为经皮吸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体内微透析作为测定溶解在细胞外组织间隙及(或)生物体液中未结合物质的浓度的新技术,有超越其他方法的许多优点。作者应用皮肤微透析技术顺序性测定了卵白蛋白致敏的豚鼠与异位性志愿者皮肤过敏反应中体内组胺的释放。  相似文献   

8.
点阵射频是在射频技术基础上,通过电极或一系列成对排列的微针,以点阵模式发出射频,形成矩阵式的微治疗区。研究证明,其在皮肤美容领域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用于皮肤松弛、痤疮及瘢痕、腋臭等皮肤问题的治疗,还可辅助经皮给药。由于其保留一定量完整的正常皮肤,可为修复提供支持,促进和加速伤口愈合,疼痛、红肿、结痂等不良反应少,且相比点阵激光,其引起炎症后色素沉着发生率低,因此更适合深肤色人种。该文对点阵射频技术在皮肤美容领域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黄褐斑(melasma)是一种面部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主要影响育龄期女性,常规治疗包括防晒、规避易感因素、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以及应用美白祛斑类功效性产品。但上述方法在疗效上存在一定不足,难以满足患者治疗需求。微针疗法又称经皮胶原蛋白诱导疗法,是一种通过细针刺入皮肤形成微损伤从而诱导表皮分化与皮肤结构重塑,并促进皮肤透皮吸收的微创治疗方法。1995年微针疗法临床应用以来,越来越多研究证实其在皮肤科的价值,尤其对瘢痕、皱纹及色素性皮肤病的治疗。目前微针疗法以其独特作用机制在有效性、安全性和性价比等方面显示出令人满意结果,并逐渐成为黄褐斑主要治疗选择之一。该文简要探讨微针治疗黄褐斑的机制作用,并概述其在黄褐斑临床治疗的应用现状,旨在为微针治疗黄褐斑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皮肤微透析技术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肤微透析技术是应用半透膜两侧溶质被动自由弥散原理 ,动态地监测真皮组织间液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浓度的新技术。本文介绍了该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综述了近年在皮肤病理生理学、皮肤药代动力学等领域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微针是具有不同的材料和形状的针状结构,作用于皮肤形成微米尺寸的小孔,利于药物穿透角质层吸收的一种新型经皮给药系统,伴随着微电子工业和材料学的发展而发展.传统的基于微针的经皮胶原蛋白诱导疗法,在痤疮、皮肤色素沉着、瘢痕、皱纹以及改善肤色等美容治疗方面发挥了作用.近年来,微针辅助治疗皮肤肿瘤也有新的研究进展.由于其独特的经皮给药模式、高安全性和便携性,对于某些顽固难治的浅表性皮肤疾病,微针结合外用药物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真表皮分离技术及其在大疱性皮肤病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分离真皮与表皮是皮肤研究中的一项基本技术。广泛用于皮肤生理、病理、生化、细胞学、免疫学的研究中。本文介绍一些分离皮肤的方法,并比较它们之间的优缺点。重点叙述近年采分离皮肤技术在大疱性皮肤病研究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激光多普勒测速仪是一种测量皮肤血流量的非损害性技术,在皮肤科可用于药物动力学的测量和药物作用机理研究,测量皮肤刺激反应,监测创伤和伤口的治愈过程,监测疾病和评价疗效,测量不同人群的变化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无创性皮肤影像技术在应用于皮肤病诊断、分期分型和药物疗效评估的诸多临床试验中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和可行性,而如何客观标准地对皮肤病进行辨病辨证一直是中医皮肤科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就皮肤镜与皮肤CT这两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无创性皮肤检测技术在中医皮肤科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在体皮肤药代动力学研究可以直接反应出药物在皮内的变化规律,是研究外用药及系统用药后,药物在靶部位作用强度、量-效关系、代谢规律的直接手段,有助于制定合理的给药剂量及间隔,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实验的模型和方法主要包括胶带黏贴试验、皮肤微透析、吸疱试验、组织活检、琼脂凝胶板试验及光谱分析法等.  相似文献   

16.
在体皮肤药代动力学研究可以直接反应出药物在皮内的变化规律,是研究外用药及系统用药后,药物在靶部位作用强度、量-效关系、代谢规律的直接手段,有助于制定合理的给药剂量及间隔,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实验的模型和方法主要包括胶带黏贴试验、皮肤微透析、吸疱试验、组织活检、琼脂凝胶板试验及光谱分析法等.  相似文献   

17.
在体皮肤药代动力学研究可以直接反应出药物在皮内的变化规律,是研究外用药及系统用药后,药物在靶部位作用强度、量-效关系、代谢规律的直接手段,有助于制定合理的给药剂量及间隔,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实验的模型和方法主要包括胶带黏贴试验、皮肤微透析、吸疱试验、组织活检、琼脂凝胶板试验及光谱分析法等.  相似文献   

18.
脂质体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它能有效增加经皮渗透入皮肤的药量,提高治疗指数,减少治疗剂量,同时降低药物毒性,在皮肤科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该文就脂质体的优点、促进透皮的机制,以及在皮肤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微针给药是一种新型的经皮给药技术,克服皮肤局部给药后角质层对药物经皮渗透的屏障作用,促进药物的经皮吸收.该技术具有使用方便、无痛和可与多种技术联用的优点.为适应不同药物的给药需求,该技术不断发展,糖制微针、膜封微针等更加安全高效的微针相继出现,应用范围更加广阔.  相似文献   

20.
纤溶和抗凝疗法是指应用一些能增强血液和组织中纤维蛋白溶解能力、抑制血小板粘聚及阻止纤维蛋白(血凝块)形成的药物来进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长期来有效地使用于一些血管疾病的防治中。但在皮肤科领域中的应用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手段。自Cunliffe等于1968年发现某些皮肤血管炎患者血液和组织纤溶活性降低,并应用纤溶药物成功地进行治疗以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逐渐引起了重视。现在,不仅已证明此种疗法对一些皮肤血管炎有肯定效果,而且对其它以皮肤血管病变为主的疾病如白塞氏病、雷诺氏现象(原发性或继发于系统性硬皮病的)、血栓性静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