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裸鼠实验麻风模型,以动力法投药105天,观察了0.02%和0.04%二甲胺四环素(美满霉素,MINO)的抗麻风菌活性,并同0.02%进口MINO和0.02%RFP进行了平行比较。结果表明,国产和进口MINO的疗效基本一致,而且提高剂量,其抑制麻风菌的增强。在停药早期,以0.04%MINO组疗效最佳,显示有部分杀菌活性,但随着停药时间的延长,RFP比MINO的抗菌活性稳定而持久。  相似文献   

2.
Sparfloxacin(SPFX)是一种新喹诺酮类药.作者以前发现该药在裸鼠实验化疗中的抗麻风菌活性比氟嗪酸强。据此,作者对该药的抗麻风活性作了更详细的研究.实验化疗采用动力法。在第一个实验中,以 SPFX2.5和10mg/kg 剂量,每周5或6次连续管饲,在接种后60~152天给药。第二个实验中为间歇给药,剂量为10和20mg/kg 每周2次或30mg/kg 每周1次管饲,均在接种后61~154天给药。实验动物为5周龄的 BALB/C 雌性裸鼠,随机分组,每组10  相似文献   

3.
14例MB患者以二甲胺不素(MINO)100mg/日治疗,每周6天,疗程3个月,其中8例于疗前及治疗,1,2和3个月时取皮损活检作鼠足垫接种,测定药物对麻风菌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治疗1个月时,8例中有4例接种的小鼠分别有1只检出少量麻风菌,但未达到繁殖程度,另4例未检出活菌,治疗2和3个月时,8例均未检出活菌,提示MINO是高效的抗麻风药物,可作为常规抗麻风的替代药物。  相似文献   

4.
国产氟嗪酸抗麻风菌活性的实验研究吴铁强,李文忠,沈建平,王荷英,喻林冲,叶干运氟嗪酸(OFLOxacin,OFLO)是属于氟喹诺酮类的新型广谱抗菌剂。国外研究表明其具有显著的抗麻风菌活性。我们应用免疫功能正常小鼠,采用动力法,观察了国产OFLO在正常...  相似文献   

5.
于免疫正常小鼠双后足垫感染1.0×104条麻风菌70天后,给予国产氟障酸150mg/kg每周5次管饲,共63天。同时设无药组、进口氟嗪酸和利福平治疗组作对照。结果示无药组小鼠麻风菌繁殖良好,国产氟嗪酸治疗组小鼠与进口氟嗪酸和利福平治疗组的一样,直到感染12个月,所有小鼠足垫均未检出抗酸菌。 11例新发未治BL/LL病人和 2例氨苯砜长期单疗复发的BL/LL病人,以氟嗪酸400mg每日1次,每周6次,监服12周。结果示皮损有明显进步;细菌形态指数疗前平均为11.89%,治疗2周时降至2.59%,治疗4周时降至0%;细菌指数疗前平均为4.28,疗程结束时降至3.90。疗程中4例发生Ⅱ型麻风反应,全部患者对药物耐受良好。结果提示国产氟嗪酸抗麻风菌作用与国外的报告相似。该药可作为麻风联合化疗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6.
用鼠足垫实验将4例新发麻风病人菌液感染小鼠,采用管饲法给以3种不同剂量利福平(RMP),测定麻风菌对RMP的敏感性及RMP的最小有效剂量(MED)和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4株麻风菌的MED均≤5mg/kg,其中3株为2.5mg/kg,对其中3株所感染的小鼠血清中RMP浓度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的给药组小鼠血清中浓度有显著差异,RMP对不同菌株的MIC也有差异,分别为1.5μg/ml,0.8μg/ml,0.5μg/ml。  相似文献   

7.
Sparfloxacin是一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作者用动力法在裸鼠足垫上对其抗麻风活性进行了检测。首次实验用连续给药法,分别以2、5和10mg/kg每日管饲给药一次,每周5—6次。第二次实验用间歇给药法,饲管给药,按l0和20mg/kg每周二次,或30mg/kg每周一次。将5周龄的BLAB/c雌性裸鼠随机分为10只一组.每只裸鼠的双后足垫各接种107条麻风菌,在特定的时间裸鼠足垫计数AFB。连续给药组于接种后60一152天分别按2、5和10mg/k8的剂量给药;2只未治疗的裸鼠在接种后8个月和9个月时,每只足垫盼平均菌量为106。条,11个月时接近lO10条;2mg/kg组的接种后8个月和11个月时,平均菌量分别为3×107条和108条以上;5mg/kg组的平均菌量在接种后9个月内一直低于接种水平,但在lO个月和11个月  相似文献   

8.
103例麻风病MDT愈后疗效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 7年 ,我院在全省统一规划下 ,按照WHO推荐的MDT方案 ,对院内、外 10 3例现症麻风病人进行了联合化疗 ,至 2 0 0 1年 ,已经有 89例病人治愈。治疗方案及过程 按照WHO 1981年推荐的麻风联合化疗 (MDT)方案和全国第二次麻风防治工作会议规定的标准确定多菌型 (MB)和少菌型 (PB)病人 ,并制定了不同的治疗方案。具体方法为 :多菌型 (MB)麻风 :B6 6 330 0mg,每月 1次监服 ,5 0mg每日 1次自服 ;RFP 6 0 0mg ,每月 1次监服 ,DDS 10 0mg ,每日 1次自服。少菌型 (PB)麻风 :RFP 6 0 0mg每月 1次监服 ,D…  相似文献   

9.
关于ROM方案(利福平600mg,氟嗪酸400mg和米诺环素100mg)治疗对清除少菌型麻风患者早期皮损中炎症性肉芽肿的疗效尚未见报告。作者对此进行了研究。13例在门诊临床诊断和分类为界线类偏结核样型(BT)麻风的少菌型患者为研究对象。每例患者在治疗前作临床检查、皮肤查菌和活检。然后给予ROM方案一次量口服。在治疗后6和12个月,分别于疗前同一活检部位再次取皮损活检,作连续切片,常规HE染色和FiteFaraco染色检查。观察肉芽肿类型,肉芽肿分数,神经炎症和抗酸杆菌情况。如真皮内有上皮样细胞肉芽肿且肉芽肿面积大于10%…  相似文献   

10.
已有一些报告,新合成的利福平衍生物Benzoxazinorifamycin (KRM-1684,Kaneka公司,日本)有比利福平高的抗分枝菌活性。作者研究KRM-1684在裸鼠中抗麻风菌的活性。未用药对照组与KRM-1684及RFP组对比均用0.1mg/鼠/天,管饲法给药,  相似文献   

11.
作者报告了新合成的利福平衍生物Benzoxazinorifamycin(KRM-1648)不同剂量对裸鼠麻风感染的疗效,并与利福平(RMP)作了比较。 雌性BALB/c裸鼠左后足垫皮下接种10~6条麻风菌后分组。待感染31天时,各药以0.01mg/0.1ml管饲或以含0.00004~0.0004%KRM-1648饲料喂食裸鼠,管饲为1次/日,每周6次。饲料为连续喂食,均给药50天。服药期间观察足垫肿胀程度。待感染360天时,剖杀裸鼠,计数左后足垫内菌量。  相似文献   

12.
该文报告了 1981年 12月在印度KarigiriSchief felin麻风研究培训中心开始的WHO推荐MB麻风联合化疗 (MB MDT)方案治疗 2年的研究中 ,3例多菌型 (MB)麻风治疗后经 12~ 15年随访 ,复发为组织样麻风瘤。例 1:男 10岁 (196 8年 )时临床和病理诊断为瘤型麻风 ,常规部皮肤查菌涂片细菌指数 (BI)为 3.5 ,经氨苯砜 (DDS)单疗 5年 ,皮肤查菌阴性 ,以后继续用DDS单疗。在DDS单疗 14年和皮肤涂片查菌转阴 9年后 ,即在 1982年 6月患者BI为 0 .75 ,临床仍不活动 ,予WHOMB MDT治疗 2年停止治疗。此…  相似文献   

13.
作者对抗麻风药物氨苯砜(D)、利福平(R)、二甲胺四环素(M)、甲红霉素(clarithromycin,C)和斯帕沙星(sparfloxacin,S)合用在小鼠体内的抗麻风菌活性进行了研究。 对各组雌性BALB/c小鼠双后足垫感染5000条麻风菌后分为不给药对照组和上述5种药物单疗组及2种或3种药物合用组。给药组自感染后第60~150天为治疗期。停药时、停药后第3和第7个月分别对各组动物进行收获,检查小鼠足垫内菌量。如≥10~5条/足垫视  相似文献   

14.
氟喹诺酮碳酸类新抗菌药Sparfloxacin(SPFX)和利福霉素衍化物KRM-1684,用于裸鼠实验性麻风时每周5天连续给药,其最小有效剂量分别为5~10毫克/公斤和0.6毫克/公斤。作者研究了每周1~2次间歇给药的疗效。以Thai 53株的麻风菌(第7代)制成1×10~7/0.05毫升(实验1)和3×10~7/0.05毫升(实验2)的生理盐水悬液分别接种于10只雌裸鼠,接种后第3~5个月中给SPFX每周2次,每次10毫克/公斤和20毫克/公斤,另每周  相似文献   

15.
14例 MB 患者以二甲胺四环素(MINO)100mg/日治疗,每周6天,疗程3个月,其中8例于疗前及治疗1、2和3个月时取皮损活检作鼠足垫接种,测定药物对麻风菌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治疗1个月时,8例中有4例接种的小鼠分别有1只检出少量麻风菌,但未达到繁殖程度(≤10~5条/足垫),另4例未检出活菌;治疗2和3个月时,8例均未检出活菌,提示 MINO 是高效的抗麻风药物,可作为常规抗麻风的替代药物。  相似文献   

16.
用裸鼠模型进行了麻风实验化疗研究。用动力法投药,观察0.05%氟嗪酸和0.01%二甲胺四环素的抗麻风活性,并同0.01%利福平的疗效作了比较。结果表明0.05氟嗪酸、0.01%二甲胺四环素与0.01%利福平有相似的抗麻风作用,而在停药早期以0.01%二甲胺四环素为最佳,值得进一步研究。用CFW系免疫正常小鼠的实验结果表明,以150mg/kg氟嗪酸每周5次灌饲有高度的杀菌活性,而用750mg/kg的低剂量仅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7.
198 8年我县对首批 10 7例麻风 (男 86例 ,女 2 1例 )用WHO联合化疗 (MDT)治疗 ,至 2 0 0 0年 4月 ,MB麻风完成 2 4个月治疗后 ,已监测 10年 ;PB麻风完成 6个月治疗后 ,已完成监测 5年。 10 7例麻风中新发8例 ,MB 6例、PB 2例 ,病期 6个月~ 8年 ,平均 3.2年 ,疗前查菌 :PB 2例阴性 ,MB 6例阳性 ,BI1.2 3~ 3.6 5 ,平均 2 .2。经治麻风 99例 ,MB 90例 ,PB 9例。疗前查菌全部阳性 ,BI 1.1~ 3.2 5 ,平均 1.9,病期 1~ 2 1年 ,平均 9.5年。其中单疗复发 10例 ,均为MB麻风 ,疗前查菌全部阳性。BI 1.2~3.15 ,平…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新利福霉素benzoxazinrifamycin(KRM-1648)和斯帕沙星(sparfloxacin,SPFX)每周1次交替(隔3或4天分别给药)或同时给药时对裸鼠足垫内麻风菌的抗菌作用。 采用5周龄雌性BALB/c裸鼠,于双后足垫接种麻风菌。KRM-1648和SPFX配成乳悬液管饲给药,给药时间根据不同方案而定。氨苯砜(DDS)配成0.001%饲料给药。  相似文献   

19.
用氨苯砜治疗少菌型麻风仍需要很长的时间(2~5年),长期监督治疗不太可能.利福平对麻风杆菌有很强的杀菌作用,使多菌型麻风的细菌形态指数降至0,只需每周900mg共2月.因为考虑到少菌型麻风细菌少于10~6,利福平900mg每周一次共8周可能治愈,所以作者在布隆迪和亚的斯亚贝巴进行本研究.方法:参加研究的病人必须临床和组织学证实为结核样型麻风(TT)、界线类偏结核样型(BT)或  相似文献   

20.
用取自两例新发现的 L 型病人的麻风菌,接种于 BALB/C 纯系小鼠的后足垫。接种菌量为5×10~3/足垫。实验组小鼠分别喂含有0.0001%、0.001%或0.01%的 DDS,或0.05%的 B663的食物,或者含有 RFP 20g/L 的琼脂水。后者每周喂1次。接种后6个月,对照组小鼠足垫中的菌量达到2.5×10~5,而实验组除用 RFP 的5只鼠中的1只外,全部足垫中都无麻风菌可见。作者认为此小鼠价廉、易饲养、繁殖快,可供研究麻风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