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注射剂系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采用现代科技与方法,从中药、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有效物质制成的可供注入体内(包括肌肉、穴位、皮内、皮下、静脉以及其他组织或器官)的灭菌制剂以及供临床前配制溶液的无菌粉末或浓缩液.中药注射剂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等特点,能较好地发挥中药治疗急病重症的作用.但是,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使用不当会发生主药结构发生变化、细菌内毒素增加、药品溶解度降低、不溶性微粒增加、抗原性物质增加,易发生不良反应.近年来,随着中药注射剂品种增多和应用逐渐广泛,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也相应增多.  相似文献   

2.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正确认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将能避免社会民众产生误解或认识错位。目前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原料、生产工艺以及突出安全性的质量监控是影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关键所在,针对各品种临床存在的问题,加强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基础研究,在说明书明确临床药物配伍及使用规范,强化相关物质、不溶性微粒、热原、过敏物质等注射剂安全性质控,确实保证中药注射剂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中药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应用于临床的中药注射剂品种逐年增多,尤其是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实际临床应用之中,临床医生只注重中药药理研究作用,而不能从中药的四气、五味及功效结合患者的舌脉症象进行辨证分析用药,从而达到药证相符的目的。下面就我院常用的几种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的药理作用、中医辨证使用,谈一点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4.
中药注射剂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 技术和方法,从单方或复方天然药物中提取出有效物质,制成的可供肌肉和静脉推注的灭菌制剂,与传统的中药剂型相比,中药注射剂起步较晚,但以其起效快、剂量较准确、疗效可靠等优点得以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近年来国内医药学期刊中报道的中药注射剂不 溶性微粒的影响因素,整理分析,旨在安全使用中药注射 剂。 1 药物相互作用 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各厂家制备工艺不同,使有效成 分的提取和杂质除尽有较大的差异,一些成分如色素、鞣 质、沉淀、蛋白质等以胶态形式存在于药液中。药物与输液 或其他中西药注射液混合后由于pH值发生变化;由于过度 稀释影响助溶剂或稳定剂而改变药物的溶解度导致分解或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特点与规律,并分析其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收集到的93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并分析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对如何防范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提出建议。结果 93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共涉及19个品种,其中血塞通注射液发生最多,占15.1%,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见,产生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涉及药物制剂质量、患者因素、临床使用、药物研究等多方面的因素。结论应从基础研究、临床使用、上市后再评价等多方面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管理,减少或避免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中药注射剂都被看作是中药现代化的急先锋,制药界对其的关注有增无减,在研产品快速增加.作为目前医院临床使用中药的主导剂型,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细菌和病毒感染[1]等中医较西医优势的领域.  相似文献   

8.
中药注射剂是从中药、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有效物质制成的可供注入人体内,包括肌肉、穴位、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使用的灭菌制剂,以及供临床用前配置成溶液的无菌粉沫或浓溶液。本文就近几年来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对中药注射剂临床用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以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中药注射剂制作工艺、成分比较复杂,一种中药注射剂本身就是由多种成分组成,再与其他药物配伍,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难以预测,因此中药注射剂的规范使用,应引起临床足够的重视。现对我院的几种常用中药注射剂进行分析总结,结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复方中药中提取有效物质制成的注射剂称为中药注射剂.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有效克服了中药起效缓慢的弊端,且药物作用明确.因此,在我国肿瘤、心血管疾病,抗病毒等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甚至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回顾性研究法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要素的构成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对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气虚、阳虚、阴虚、痰浊、水饮、血瘀是心力衰竭的基本病性要素,心、肺、脾、肾、肝是基本病位要素;心力衰竭的病位证素在不同证候中具有对应的病性类证素。在气虚、痰浊为主的证候中,多与肺相关;在阳虚、血瘀为主的证候中,多与心相关;而以水饮为主的证候中则与心、肺均相关。结论:通过对心力衰竭证候要素及其相关关系的研究,为建立以证候要素为基本单位的辨证新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心力衰竭临床辨证提供新的思路,提示临床辨证可灵活组合应用。  相似文献   

12.
现代临床药理试验及动物实验已证明补益药可有效治疗抑郁症且不良反应较西药少,往往能够在一种药物中提取出多种抗抑郁成分,体现了这些补益药化学成分的多样性及其药理作用的多靶点性。然而,和其他中药一样,补益药也面临着配伍成分多样,机理作用复杂,临床应用相对混乱的困境。同时,由于现阶段关于补益药治疗抑郁症的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补益药治疗抑郁症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确定,药物制剂的用量及最佳量效关系尚不精确,从药物中提取的抗抑郁活性成分尚不全面,药物的不良反应尚不明确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医药工作者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投入更多精力,通力合作,密切结合现代医学前沿技术,提倡创新思维,熟练实验操作,开拓眼界,拓宽研究范围,寻找更加安全高效的治疗抑郁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靳氏经络注血疗法治疗痤疮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靳氏经络注血疗法(自血疗法)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其对不同痤疮分级患者及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64例受试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靳氏经络注血疗法,对照组采用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皮损整体评分法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皮损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治疗后痤疮国际分类法临床分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自血疗法对于Ⅲ、Ⅳ度痤疮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自血疗法对于肠胃湿热型痤疮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靳氏经络注血疗法治疗痤疮安全有效,对于重度痤疮患者疗效更佳,更适用于肠胃湿热型痤疮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活动期中医证型与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与思路。方法:严格按照纳入标准,选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03例,记录患者入院时一般资料及免疫学指标,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各证型与免疫学指标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寒湿痹阻证在临床中最为多见;6组中医证候与患者年龄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3310.05),但是各证候在不同病程的患者中存在显著差异(P=0.0050.01);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角蛋白抗体、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等免疫学指标在各中医证型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沉、C-反应蛋白、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均有所升高,但各指标在6种中医证候中无显著性差异。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活血化瘀法应始终贯穿于各证型的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安胃汤治疗胃溃疡的远期疗效。方法将86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每组43例,中药组口服安胃汤6周,西药组使用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三联方案治疗6周;观察并比较两组近期临床疗效、1年后溃疡复发率、Hp根除率、中医证候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Hp根除率、近期临床疗效及治疗后1年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安胃汤对胃溃疡有较好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循证医学是医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与循证医学结合是中医学发展的迫切要求,但由于中医学独特的学术特点,如何将中医传统理论和实践经验与现代循证研究结合,成为中医学术进步面临的难题。以经方循证研究为突破口,探索了中医学与循证医学结合在处理辨证与辨病的关系、明确中医疗效、新见病与罕见病的治疗、不良反应的警示、中西药物相互作用、方剂配伍的实证考量、传统制药法的检验与优化方面的作用与意义,并对经方循证研究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健脾解毒方结合卡培他滨片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卡培他滨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健脾解毒方结合卡培他滨片治疗,21天为1个周期,共治疗2个周期。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生存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疲倦等生存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解毒方有助于改善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证候,提高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中医综合疗法联合红蓝光治疗寻常型痤疮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联合红蓝光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寻常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4例患者口服一清胶囊和外搽0.1%迪维霜,治疗组30例患者口服清热利湿化痰、凉血活血的中药汤剂,外用中药熏药和面膜,及采用红蓝光照射。2周为1个疗程。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皮疹总评分和中医证候总评分的变化,以及两组痤疮愈显率和中医证候愈显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皮疹总评分和中医证候总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皮疹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痤疮愈显率和中医证候愈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中医综合疗法联合红蓝光疗法能显著改善寻常型痤疮患者的皮损情况及湿热证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中医及西医两种疗效评价方法在进展期胃癌治疗应用中的差异。[方法]收集3个分中心进展期胃癌患者215例,分为2组:中药组115例采用中药注射剂联合辩证论治汤剂治疗,化疗组100例采用国际通用的胃癌OFL化疗方案治疗,疗程均为6周。以包含临床症状、瘤体、卡氏评分、体重、免疫功能评价的"中医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受益(疗效)评定标准"和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同步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按照"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化疗组疗效明显优于中药组(P<0.01);按照"中医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受益(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中药组疗效优于化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受益(疗效)评定标准"与"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两种评价方法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两者相比,前者更能反映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特色与优势,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谢多  张颖  张琬琳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11):1925-1929
肠道菌群的形成和增殖始于出生,其组成的改变主要取决于遗传、营养和环境因素。人体肠道内定植着千余种细菌,有高度的多样化。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生物信息学和培养组学的发展,使得研究者能够更深入地探索微生物群的组成及其功能,肠道菌群与人体疾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蓬勃开展。肠道菌群在人体的生理、代谢、营养和免疫功能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与宿主之间的微妙平衡影响不同疾病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肠道菌群改变与女性生殖疾病的关联。从动物模型研究到人体研究,目前已有多项研究结果表明肠道菌群整体多样性的改变、特定细菌丰度的变化以及菌群比例的失衡与女性生殖疾病密切相关,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妊娠并发症和不良妊娠结局,但目前对其机制的研究还很有限。以特定肠道菌群或其代谢物为靶点,在女性生殖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研究中已初步展露效果。未来需要进一步地开展机制研究明确肠道菌群与女性生殖相关疾病的因果关系,以及设计更为严谨的临床试验明确有效治疗的标准,为肠道菌群在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更多依据。本文拟对肠道菌群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复发性流产的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