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柴在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稳定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经典恒温法考察了柴胡挥发油-β-挥发油(β-Cyclodextrin, β-CYD)包合物溶液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浓度变化及反应速度常数,结果表明,β-环糊精(β-CYD)包合物可提高柴胡挥发油溶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小茴香挥发油环糊精包结物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延方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21(4):207-208
目的:探讨小薯香挥发油与不同比例β-环糊精(β-CD)包结的效果和规律,以及包结物的热稳定性。方法:用研磨法制成包结物,用常规方法测定包结物回收率,以电热干燥箱加热至50℃,测定其热稳定性。结果:小薯香挥发油与β-CD5种不同比例(1:20,1:12.5,1:15,1:18,1:20)包结物的回收率分别为73.56%,85.83%,91.20%,92.18%,92.85,含1.25ml挥发油的包结物经70℃168h干燥后回收其挥发油的体积为1.02ml。结论:用研磨法进行包结时小茴香挥发油与β-CD之比(ml.g^-1)以1:15为宜,并且包结物的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6.
7.
β-环糊精包合艾叶挥发油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采用β-环糊精对艾叶挥发油进行包合的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以挥发油包合率、包合物产率为主要筛选指标选出制备艾叶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包合条件;热分析法和薄层层析法验证了包合物的形成,并考察了包合物的热稳定性.结果:艾叶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包合条件为:β-CD-艾叶油(8:1),温度为60℃,搅拌时间为3 h;艾叶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热分析谱与TLC层析谱和β-环糊精、β-环糊精与挥发油的物理混合物有很大的差别;艾叶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在70℃时可稳定120 h.结论:用正交实验得出的包合工艺合理,包合率高,热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8.
陈皮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探讨了陈皮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通过包合物的油利用率、含油率以及收得率的研究,筛选出最佳配比的条件,并用 DTA、TLC 验证了包合物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4.
15.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脑宁胶囊中川芎和细辛混合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挥发油提取率为指标,以溶剂用量、提取时间及浸泡时间为因素,设计星点实验;分别采用多元线性方程及二项式方程拟合实验结果,绘制三维效应面图及二维等高线图,确定因素最佳取值范围。结果:二指标与因素的关系均适合采用二项式方程拟合(r=0.985 0,P<0.01);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值偏差小。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用于优化川芎和细辛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条件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6.
大蒜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抗深部真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蒜油和大蒜油β-环糊精包合物提取液对7个菌属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相同,对白色念珠菌的作用表现为延长生长的迟缓期,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目的对伊痛舒注射液中挥发油成分进行GC-MS分析。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伊痛舒注射液全方以及单味药材中的挥发油成分,利用GC-MS联用技术,结合计算机Nist-base质谱库检索技术,根据匹配度,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初步鉴别,分析伊痛舒注射液全方中挥发油成分的来源。结果伊痛舒注射液全方经水蒸气蒸馏提取,GC-MS分析,共得到59个色谱峰,鉴定了其中39个成分,占挥发性物质含量的53.27%。结论根据保留时间以及计算机质谱库对每个化合物给出的鉴定,分析了这39个成分的来源,其中防风、川芎和羌活对这39个成分的出现起了主要的作用,其次为其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