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房腔径及左室部分结构的影响.方法:观察65例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与40例正常人以及37例维持性血透血压正常者和28例血压升高者的超声心动图变化.结果:65例尿毒症透析病人心脏各房室腔径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维持性血透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的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肌质量(LVM)均有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显示LAD、IVST、LVPWT、LVM与血压呈正相关.结论:高血压是维持性血透病人左房扩大、左室肥厚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透 )患者高血压的相关因素 ,探讨其机理以及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总结 76例维持性血透患者 2 5 1 8次血透所采用的透析方法、时间、频率 ,以及降血压药物对维持血透期间高血压变化的影响。结果 :随着透析时间、频率的增多 ,高血压有好转趋势 ;血透频率不足 2次 /周 ,以及透析间期体重增加大于 3kg的患者高血压较严重 ,且难以控制 ;部分病例充分超滤脱水并不能完全控制高血压。结论 :水钠潴留是导致高血压最主要因素 ,肾素、血管活性物质和肾分泌的降压物质代谢紊乱也是影响高血压的因素 ;必需合理调整透析方案、应用降血压药物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相关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总结5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年龄、透前透后以及透析间期血压变化情况及透析方法和降血压药物对维持血透期间血压变化的影响。结果随着透析充分性的提高和降压药的使用,高血压有好转趋势,透析间期体重增加明显的患者高血压较严重,且难以控制,加强透析后可控制血压;部分病例充分超滤脱水并不能完全控制高血压,须合理使用降压药,而老年人随超水后血压下降明显。结论水钠潴留是导致高血压最主要因素;需合理调整透析方案、合理应用降血压药物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压;而正确调节老年人透析参数,高血压可得到控制,并减少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尿毒症高血压急症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尿毒症患者并发高血压急症的原因和提高防治的疗效。方法 选择52例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维持性血液净化治疗期间发生高血压急症的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和治舅的情况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50例经紧急降压、强心、利尿、扩血管及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血液透析治疗后高血压得到控制,临床症状改善。结论 紧急降压、充分透析、超滤脱水和控制透析间期体重,血压稳定是预防尿毒症并发高血压急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高血压急症的原因,探讨提高防治的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选择从1995年12月-2010年12月间在血液净化中心采取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且门诊病历齐全的52例并发高血压急症的尿毒症患者。应用硝酸甘油的24例患者为A组,应用硝普钠的28例患者为B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经紧急降压、强心、利尿、扩血管及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血液透析治疗后高血压得到控制,临床症状改善。另2例死亡,其中,A组中1例死于脑出血,B组中1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结论紧急降压、充分透析、超滤脱水和控制透析间期体重,维持透析间期血压稳定,病情观察及护理,是防治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急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血透患者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需使用3种以上降压药物降压,血压控制不达标)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①串联组(HD+HDF)15例,采用一周2次HD联合1次HDF;②对照组(HD组)15例,单纯进行血液透析,每周3次HD。上述连续治疗3个月。每次HD4h、HDF4h。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均有一定效果,但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33%(14/1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66.66%(10/1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6.66%(1/1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60%(9/1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程度评分(8.52±1.4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程度评分(4.02±0.32)分。所有差异均为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对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使用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能够取得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患者的满意程度更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185例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的透析并发症分析其原因,从而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1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维持性血透尿毒症患者185例,对19261例次透析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 低血压1496例次(27.9%)、高血压1773例次(33.1%)、肌肉痉挛855例次(15.9%)、恶心呕吐763例次(14.2%)、心动过缓171例次(3.2%)、内瘘闭塞14例次(0.3%)、急性左心衰279例次(5.2%)、脑出血11例次(0.2%).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并发症是常见且又复杂的,需要患者及患者家属与医护人员配合,进行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简易血液透析滤过(SHDF)治疗慢性肾衰尿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维持性血透治疗半年以上尿毒症患者8例,行SHDF治疗20 0例次,并同上述患者此前行常规血液透析(CHD)263例次进行比较.结果 SHDF组治疗后Cr下降率明显高于CHD组(P<0.001),KT/V显著高于CHD组(P<0.05) ,TACurea显著低于CHD组(P<0.05),高血压、肌肉痉挛、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明显低于C HD组(P<0.05).结论 SHDF对维持性血透的尿毒症患者治疗效果佳, 值得在无血滤机的基层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简易血液透析滤过(SHDF)治疗慢性肾衰尿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维持性血透治疗半年以上尿毒症患者8例,行SHDF治疗200例次,并同上述患者此前行常规血液透析(CHD)263例次进行比较.结果 SHDF组治疗后Cr下降率明显高于CHD组(P<0.001),KT/V显著高于CHD组(P<0.05) ,TACurea显著低于CHD组(P<0.05),高血压、肌肉痉挛、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明显低于C HD组(P<0.05).结论 SHDF对维持性血透的尿毒症患者治疗效果佳, 值得在无血滤机的基层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联用60F血滤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并顽固性高血压、皮肤瘙痒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例使用60F血滤器进行血液透析前后的临床症状和血压变化及顽固性皮肤瘙痒患者疗效确切。结果使用60F血滤器血液透析6~12次(即6周~24周)后,所有病例血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部分甚至降至正常,降压药物减少至1~2种。皮肤瘙痒、心包积液症状改善。结论联合使用60F血滤器血液透析较常规血透器对控制尿毒症并发症有效。  相似文献   

11.
①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中高血压的发生和相应的护理措施.②方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6例,根据透析中血压变化分为高血压组14例,血压平稳组22例.观察两组患者各12次标准血液透析过程中每小时平均动脉压变化、平均脱水速度、每天体重增长速度.③结果 透析开始1~2小时,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均稍有下降,高血压组平均动脉压透析后3、4小时升高较明显(P<0.05),血压平稳组平均动脉压变化平稳(组内血压比较P>0.05) , 各个时段血压与高血压组比较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血压稳定组的体重增长和超滤脱水速率均明显小于高血压组的体重增长超滤脱水速率,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④结论 透析中高血压通过调低透析液中钠离子的浓度,调整超滤速率,下调干体重,改变透析模式 ,合理使用降压药来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灌流串联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顽固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总结21例维持性血透患者顽固性高血压患者HD-HP治疗的疗效,观察HD-HP治疗前后RA、ATⅡ、PTH的变化.结果降压总有效率90.48%,血压下降主要发生在HD-HP治疗结束后3~7d;入组患者RA、ATⅡ水平较正常值并无明显升高,与非顽固高血压尿毒症患者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PTH较治疗前显著性下降,治疗后血压升高滞后于PTH升高.结论HD-HP治疗对尿毒症顽固性高血压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F6 0血滤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并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 2 5例使用F6 0血滤器进行血液透析前后的临床症状和血压变化的临床资料。结果 使用F6 0血滤器血液透析 6~ 12次 (即 12~ 2 4周 )后 ,临床症状有改善 ,所有病例血压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部分甚至降至正常 ,降压药物减少至 1~ 3种。而之前用 4~ 5种降压药 ,血压仍未达到正常范围。结论 联合使用F6 0血滤器血液透析较常规血透器对控制尿毒症并顽固性高血压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简易血液透析滤过 (SHDF)治疗慢性肾衰尿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维持性血透治疗半年以上尿毒症患者 8例 ,行SHDF治疗 2 0 0例次 ,并同上述患者此前行常规血液透析 (CHD) 2 6 3例次进行比较。结果 SHDF组治疗后Cr下降率明显高于CHD组 (P <0 .0 0 1) ,KT/V显著高于CHD组 (P <0 .0 5 ) ,TACurea显著低于CHD组 (P <0 .0 5 ) ,高血压、肌肉痉挛、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明显低于CHD组 (P <0 .0 5 )。结论 SHDF对维持性血透的尿毒症患者治疗效果佳 ,值得在无血滤机的基层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15.
闭闵  龚智峰  彭小梅  唐盛  李家燕 《广西医学》2007,29(12):1851-1853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灌流串联治疗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54例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基础上加血液灌流,按治疗间隔的不同分为3组:A组14例,每周行1次血液灌流;B组16例,每2周行1次血液灌流;C组24例,每4周行1次血液灌流,均治疗9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及血管紧张素(ATⅡ)、甲状旁腺素(PTH)的浓度变化。结果3组患者血压均得以良好控制,3组治疗后的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无统计学意义;3组治疗前ATⅡ与非难治性高血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PTH与非难治性高血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TⅡ及PTH均显著降低。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灌流串联治疗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效果显著,每周1次的血液灌流治疗频率对血压的控制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房爱径及左室部分的结构的影响。方法 观察65例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与40例正常人以及37例维持性血因压正常者和28例血压升高者的超声心动图变化。结果 65例尿毒症透析病人心脏病各房室腔径均明显高于正常人,维持性血透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的左房内径(LAD)、空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肌质量(LVM)均有显著性差异,相关分析显示LA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的影响。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伴难治疗性高血压患者45例随机分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组(HP组)和单纯血液透析组(HD组)。透析前和治疗8周末分别采血测定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水平。结果 (1)治疗前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H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HP组患者与H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血浆PRA、AngⅡ水平HP组患者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PRA、AngⅡ水平HP组患者与H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较单纯血液透析能明显降低尿毒症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的水平,可使尿毒症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张淑侠 《中外医疗》2009,28(28):33-33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方法每次透析4~5h,每周透析2~2.5次。血压相对高者给予1种、2种或2种以上降压药物等。结果达到干体重后,32%的血压降至正常。结论维持性血透患者高血压程度与透析方案,透析充分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探讨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并发心衰及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心衰的发生原因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铁岭市中心医院血液透析室2010年10月-2012年7月期间住院尿毒症患者合并心衰的临床资料,观察行血液透析治疗,加强超滤,调整干体重,控制透析间体重增长,及调整血压,给予扩冠药物治疗等措施,对患者心衰发生及有效治疗措施的观察.结论:容量超负荷仍是尿毒症患者心衰发生主要原因,通过控制透析期间体重增长,加强透析,调整干体重,是治疗尿毒症患者心力衰竭的主要措施,使用扩张血管药物是辅助措施,血液透析不充分、高血压控制不理想、贫血、代谢性酸中毒和高钾血症等是慢性肾衰竭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纠正以上因素预防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心衰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发生急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根据原因有针对性地处理和改变透析模式,进行健康教育等方法预防透析急性并发症.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98例,共进行9720次血透,563例次(5.79%)发生低血压,138例次(1.52%)发生心律失常,272例次(2.90%)发生高血压,123例次(1.26%)发生肌肉痉挛.经处理后,低血压的506例次(89.8%)血压升高,可继续血透,57例次(10.1%)低血压持续,需结束血透;心律失常的106例次(76.8%)症状消失,17例次(13.8%)症状持续,需结束血透;高血压的223例次(80.2%)血压下降20~50/10~30mmHg,49例次(18.0%)血压下降不明显;肌肉痉挛的102例次(82.9%)肌肉痉挛症状消失,21例次(17.0%)肌肉痉挛症状持续,需结束血透.结论血液透析急性并发症发生率高,及时处理是纠正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