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综述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炎症状态的认识及辨治研究进展。糖尿病肾病炎症状态的中医病机主要体现为虚、痰、瘀、毒;治疗大多以益气为主,兼用化痰祛瘀、解毒通络之法,包括经验方剂、单味药、中成药在内的中药疗法取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根据毒损心络理论探讨糖尿病心肌病的中医病机,指出气阴两虚是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基础,络脉瘀阻、饮凝痰聚是其主要病理过程,积久成毒,络息毒损为主要病理改变。依据"益气养阴、解毒通络"法制定的生脉解毒通络胶囊,对糖尿病心肌病心肌组织有明显保护作用,对细胞外基质及调控炎症因子方面有明显的影响。理论及实验研究初步阐明,络息毒损的病理改变与糖尿病心肌病细胞外基质产生及炎症因子高表达具有内在相关性,佐证了毒损心络理论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总结相关文献,发现众医家多以动态综合辨证、脏腑辨证、气血辨证为主辨治糖尿病。并对糖尿病的中医病机有趋于一致的认识,即认为气阴两虚,夹痰夹瘀是糖尿病的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4.
基于"阴虚燥热"基本病机,从"痰"、"瘀"、"毒"等标实证角度论证糖尿病的观点不断被提出,推动了糖尿病治疗理论的探讨。由于"毒邪"与"炎症"的密切相关联性,解毒法日益引起临床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四藤一仙汤加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阴两虚夹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观察的方法,治疗组50例患者采用四藤一仙汤加味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弥可保(甲基B。,)治疗;对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伴随症状、机电图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肌电图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88.0%,对照组有效率为66.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藤一仙汤加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阴两虚夹瘀证能明显缓解疼痛,改善周围神经电生理的传导作用,并能明显缓解伴随症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阴两虚夹瘀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脉康对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夹瘀证大鼠模型CRP及脏器指数的影响。方法构建筛选得到18只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夹瘀证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9只)与糖脉康组(9只),测量血糖、胰岛素、CRP、脏器指数等指标,研究和观察糖脉康对模型大鼠CRP指标及脏器指数的影响。结果糖脉康干预后,实验大鼠CRP指标、脏器指数有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糖脉康对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夹瘀证大鼠CRP、脏器指数等指标有改善。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作为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其病理机制复杂,为糖尿病并发症防治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中医认识本病从“毒损”理论角度切入,正虚邪盛,痰、瘀、湿、浊蕴结不解而成毒,损伤脉管,致使结构和组织功能失常。朴春丽教授根据“态靶结合”辨证组方思想,以正虚毒损为态,痰瘀湿浊、糖脂之毒、动脉粥样硬化为靶,补虚、解毒、通络,开创解毒通络开痹方,态靶同调,取得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代谢性炎症探讨解毒化浊法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方法:通过分析代谢性炎症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浊毒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解毒化浊法抑制代谢性炎症、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相关古今文献,对解毒化浊法通过抑制代谢性炎症反应进而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观点进行评析。结果:文献研究表明,代谢性炎症反应在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2型糖尿病实质是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浊毒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解毒化浊法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是有效的;解毒化浊法可抑制代谢性炎症反应,其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与抑制代谢性炎症反应有关。结论:解毒化浊法可通过抑制代谢性炎症反应从而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可能是解毒化浊法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袁雪晶 《中医药导报》2009,15(12):53-54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是过敏性紫癜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中医认为热、毒、瘀为其基本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为血热血瘀之象,早期实热夹瘀,后期虚火夹瘀.辨证要点抓住风、热、毒、虚、瘀,尤以热、毒、瘀为重,治疗以清热解毒化瘀为大法,以疏风、清热、解毒、滋阴、凉血、止血、化瘀成其证治之主则.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6,(11):2392-2393
湖北省中医大师黄祥武主任医师采取西医辨病,中医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将其主要分为阳虚毒热证、阴阳两虚毒瘀证和气阴两虚毒瘀证,分别采用解毒扶阳,养阴扶阳、解毒活血,和益气养阴、解毒清热的治法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对脑缺血的防治特点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对脑缺血的防治特点。方法:总结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防治脑缺血在中医药和现代医学中的意义,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防治脑缺血的应用特点,分析其应用价值,提出活血化瘀兼清热解毒中药防治脑缺血新的观点。结果: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防治脑缺血符合中医病因病机及现代医学药理研究,在临床应用中疗效确切,具有重要价值。结论: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防治脑缺血价值重大。  相似文献   

12.
益气养阴活血解毒法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本虚标实之证,病机特点是气阴两虚为本,痰瘀互结、热毒阻络为标。治疗以益气养阴、活血解毒为大法。临床研究证实,本法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滋阴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基本病理为缺血变性坏死、炎症及硬化 ,与中医阴虚血热、热毒血瘀病机相对应 ,据此确立治则为滋阴活血以治本 ,凉血解毒治其标 ,以凉血解毒汤为基础方 ,再依病因、症状体征及原发病之异而加减化裁。  相似文献   

14.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流行性出血热(EHF)的常见并发症,各期均可出现,但以低血压休克期和少尿期为多见。其症状特点为:患者皮肤可见大片瘀斑,多腔道及内脏出血,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迅速进行性减少,3P试验阳性或KPTT延长。其证候表现为气营两燔,营分热盛,营血同病。病理机制为瘀热互结,阴血内亏。热毒、瘀血、阴伤、出血互为因果。治疗大法以滋阴凉血、解毒化瘀为主,应用地丹合剂7年来先后治疗EHF并发DIC113例,总有效率为91.15%,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脓毒症属于中医温热病范畴。其病因多为温热毒邪内蕴于体内,毒瘀互结是其基本病机,正气亏虚是脓毒症的病理基础,关键病理机转可概括为毒、瘀、虚。其发病以正虚为本,以毒、瘀为标。其传变规律及辨证治疗多遵温热病卫气营血辨证。在病变过程中,机体正气亏虚是内因,感受温毒邪气是外因,温毒内蕴、毒瘀互结则是其主要病理变化,也是造成脓毒症高死亡率的关键。治当以解毒化瘀扶正为法,积极救治,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以微血管病变为主的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中药治疗DR从“消瘀”入手,不同阶段分别配以清热、凉血、补益等治法,通过下调高血糖所激活的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多元醇、非酶糖基化(AGEs)、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和氨基己糖等途径活性,减少活性氧簇的产生,抑制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炎症、血管新生等组成的瀑布层叠效应事件,在改善视力、视野,延缓或抑制血管新生,加速黄斑水肿消除,改善视网膜微循环等多方面具有显著综合优势。本文将从临床、基础研究两方面将近年中药治疗DR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以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反复发作、长期迁延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中医药治疗UC疗效整合、确切,具有多靶点系统调控、不良反应小等优势,其药理学特征表现为抗炎、调节免疫、改善肠道菌群、保护肠道黏膜屏障等作用。通过对大肠湿热、脾虚湿阻、脾肾阳虚、肝郁脾虚、瘀阻肠络、寒热错杂、热毒炽盛证7种临床常见证型,及清热化湿、调气行血,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健脾温肾、温阳化湿,疏肝理气、健脾和中,活血化瘀、理肠通络,温中补虚、清热化湿,清热解毒、凉血止痢7种治法所对应的临床优效16首经典名方、8个中成药品种的药理学特征、作用机制及临床适用范围进行综述,以期建立中医辨证理论指导下的优效方药治疗UC的药理学特征和临床疗效评价的科学体系,从源头促进中医药在UC临床中西医治疗领域的科学应用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风病急性期血糖升高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中风病急性期血糖升高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C地149例中风病急性期患者按其症状、舌象、脉象进行辨证分析,并对其中血糖升高的患者进行证候分布研究。结果:中风病急性期血糖升高中医证候多分在风痰瘀血、痰热腑实、痰热蒙蔽心神证,提示与痰浊有关。结论治疗庆在常规基础上配合中药化痰除湿,以取得更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医无动脉粥样硬化相对应病名,常归属于“胸痹”、“心痛”、“真心痛”、“中风”等范畴,其病机以痰、瘀、虚为主。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始终伴随着炎症反应及其诱发的细胞坏死,而炎症反应与中医的痰、瘀、虚存在紧密的联系。以“虚”是炎症产生的根本,“痰瘀”是炎症激发和加剧的条件,痰瘀为标,互为因果,恶性循环的理论为指导,从痰、瘀、虚与炎症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西医病机,并结合最新研究发现,如清道夫受体内陷导致胆固醇逆转运异常、清道夫受体同时可介导低密度脂蛋白进入血管内皮、巨噬细胞转化为泡沫细胞、激活炎症通路诱发血管慢性炎症持续状态和激活细胞坏死相关通路诱发细胞坏死,最终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进展,为临床认识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拓展临床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20.
过敏性紫癜小儿多见,也有部分成人发病。病因有外感和内伤,病机有虚实,实则热毒迫血妄行,虚则阴虚内热伤络,气虚失于统摄;病情迁延则气虚致瘀,瘀血阻络又易导致血液溢于脉外而复发。小儿外感因素居多,成人与饮食、情志和劳伤等因素更密切。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均可致病。有阳络伤和阴络伤以及伤经络和伤脏腑不同",阳络伤则血外溢,阴络伤则血内溢"",斑出阳明,疹出太阴"。临床证型有热毒伤络、阴虚火旺、气不摄血和瘀血阻络等,热毒伤络型带有明显外感特征,其余三个证型则表现为内伤特征。前者多以疏风清热或清热解毒联合凉血止血方法,其余三个证型则滋阴清热或降火、健脾益气摄血或活血化瘀止血等。治疗体现止血、消瘀、宁血、养血总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