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慢性疼痛,常给患者带来持续、巨大的痛苦。其治疗为目前临床疼痛治疗难点之一,近年循证医学证据的发展带来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规则。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癫痫药、抗抑郁药、局麻药、阿片类镇痛药等,本文对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正>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糖尿病患者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1,2]),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作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选择~([3])。但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是否提高,自我评价怎样,研究甚少。本研究采用小剂量阿米替林治疗糖尿病神经病理性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研究乳腺癌患者紫杉类药物治疗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紫杉类药物治疗的24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患者化疗前血清IL-6的水平,应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化疗4周期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程度。根据药物所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程度分为A组(无痛9例)、B组(轻度疼痛6例)、C组(中度疼痛5例)和D组(重度疼痛4例),比较各组患者化疗前血清IL-6水平,分析其与VAS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6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预测价值。结果 随访4周期后,共15例患者出现神经病理性疼痛,四组患者的治疗前血清I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血清IL-6水平高于正常者更容易发生神经痛(P<0.05)。发生疼痛患者的血清IL-6水平与VAS评分呈正相关(r=0.855,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血清IL-6水平能有效预测紫杉类药物治疗乳腺癌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AUC=0.881,P=0.002)。结论 患者化疗前血清IL-6水平与化疗所致神经痛程度呈正相关,化疗前血清IL-6水平可作为预测紫杉类药物治疗乳腺癌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逐渐老龄化,老年人口越来越多,老年人由于其各种器官组织日趋退化,各种疼痛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一般中青年的疼痛多外伤性,而老年患者的疼痛却与各种结构老化、功能减退有关。老年人的疼痛,大致分为各种退行性骨关节疾病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传导痛觉的外周神经系统或者中枢神经系统出现病变或者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5.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 herpetic neuralgia,PHN)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其疼痛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有统计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带状疱疹患者发生PHN比例增高,≥50岁PHN发生比例达25%~50%,≥70岁老年患者中PHN发生比例>75%[1-2]。PHN目前临床没有满意的治疗方法。普瑞巴林(pregabalin)是2004年12月经美国FDA批准上市的药物,目  相似文献   

6.
老年病人规范化疼痛治疗的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疼痛在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因为老年人身体组织器官退化、免疫力低下,容易患有肿瘤、骨关节疾病及各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并可能严重影响正常的生理及运动功能,其中因骨折后疼痛的致死致残率较高。研究显示老年患者的疼痛发生率为25%-50%,其中约有45%-80%患有明显疼痛的患者需要长期治疗护理。随着我国及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趋加重,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控制治疗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是疼痛治疗领域里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老年人糖耐量受损(IGF)相关痛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以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选取年龄60岁,Leeds神经病理性疼痛评分12分,IGT相关痛性周围神经病患者60例(IGT组),2型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患者70例(DM组),正常对照组60例,分别比较三组的临床特征与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IGT相关痛性周围神经病多数表现为烧灼样、针刺样、电击样或麻木样疼痛,部分为自发性痛或触摸痛;疼痛部位以双侧对称性肢体远端常见,其次为单神经分布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GT组患者双侧跟腱反射消失、大足趾振动觉减退、腓肠神经传导异常、皮肤交感反应异常的比例较高(P0.05),在其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M组比较,IGT组的患者双侧跟腱反射消失、大足趾振动觉减退、腓肠神经传导异常的比例较低(P0.05),在其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肥胖、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是IGT相关痛性周围神经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IGT相关痛性周围神经病的重要特点是符合周围神经分布的异常疼痛,以远端对称性感觉或运动性多神经病变常见,其次是单神经病变,常有跟腱反射消失与大足趾振动觉减退等神经系统体征,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减慢、皮肤交感反应异常是早期电生理指标。肥胖、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是影响IGT相关痛性周围神经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谷氨酸转运体1(GLT-1)激动剂头孢曲松钠(Cef)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7组各10只,A组仅暴露坐骨神经不结扎,B~F组均行右侧坐骨神经慢性结扎损伤(CCI)制作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C、E组分别于术后第1、7天开始于腹腔注射Cef,1次/d,共注射7次;D、F分别与C、E组相同,均同时腹腔注射NS。在不同点测定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和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应用Western blot法观察同时点脊髓后角组织中的GLT-1。结果与A组比较,B组术后第3天开始热缩足反射潜伏期缩短、机械缩足反射阈值降低、CCI侧脊髓后角组织中GLT-1表达减少(P均<0.05);C组(术后第11、14天)、E组(术后第14天)分别与D、F组比较,热缩足反射潜伏期延长、机械缩足反射阈值升高、CCI侧脊髓后角组织中GLT-1表达增加(P均<0.05)。结论 Cef可通过上调脊髓后角组织中GLT-1的表达,从而对慢性神经病理性痛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治专家共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定义及分型 国际疼痛协会将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e pain)定义为周围和(或)中枢神经系统、原发和(或)继发性损害、功能障碍或短暂性紊乱(transitory perturbation)引起的疼痛[1].以往中文名称有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源性疼痛、神经性疼痛、神经病性疼痛等,为了确切反映以上定义并照顾中文语言习惯,建议将其统一称为"神经病理性疼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模型海马核因子-κB(NF-κB)mRNA、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mRNA表达及意义。方法将70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只,于慢性坐骨神经挤压性损伤(CCI)术前1d及术后1、4,7、14、21、28d测定机械痛阈及热痛阈后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采用RT-PCR法测定NF-κBmRNA、iNOSmRNA、nNOSmRN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及术前比较,实验组术后各时点术侧机械痛阈及热痛阈明显降低;NF-κBmRNA水平于术后4d开始增加,7d达到高峰,术后14、28d仍维持于较高水平(P〈0.05);iNOSmRNA水平于术后4d开始增加,nNOSmRNA水平于术后7d开始增加,两者均在21d达到高峰,在28d仍维持在较高水平(P〈0.05)。结论CCI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维持,其机制可能为海马组织NF.KB活化并上调iNOS和nNOS表达。  相似文献   

11.
PHN患者血清IL-6变化与其感觉缺失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多见于易出现细胞因子紊乱的老年人,作用于神经组织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高水平表达时可造成神经系统损伤。近来研究表明,PHN是一种神经系统损伤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为探讨PHN患者血清IL-6水平变化与其感觉缺失程度的关系,以及IL-6在神经损伤和PHN形成过程中的作用,2001~2003年我们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瘤体毁损技术在减轻肿瘤压迫造成的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统一标准选择肿瘤压迫造成的神经痛患者。所有患者接受放疗或化疗但疼痛未减轻,同时存在不能耐受疼痛治疗药物不良反应或药物治疗效果较差。采用CT引导下定位及瘤体穿刺,显示造影剂在肿瘤扩散范围后注入适当剂量的60%乙醇+0.5%亚甲蓝混合液。采用VAS评分评估手术前后疼痛变化,并记录患者手术前后药物量的改变情况。结果23例患者入组,手术后1周、2个月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1);术后1周、2个月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分别为原来的74.52%±17.56%和86.91%±17:91%。结论瘤体毁损技术在减轻肿瘤压迫造成的神经痛方面相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DM)痛性神经病变属于代谢性周围神经病范畴,为感觉性周围神经病,与DM其他并发症一样,血糖控制差为主要始因。患者常以双下肢疼痛、麻木或感觉异常为主诉,强烈要求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14.
正常生理状态下,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存在于核内,稳定核染色体和调控蛋白转录、翻译,但当病理状态时,HMGB1转移到胞浆,与Toll样受体(TLRs)结合,促使核转录因子κB(NF-κB)分子活化,引起细胞因子释放.TLRs是抵抗病原菌对宿主入侵的主要识别和信号传递受体,在中枢、外周神经系统中都有表达,对糖尿病神经病理性疼痛(DNP)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小纤维神经病(small fiber neuropathy,SFN)是一种全身性感觉神经疾病,其特征是选择性损害细有髓Aδ和无髓C类周围神经纤维[1-3]。主要表现为感觉神经和自主神经功能异常。一直以来,SFN被认为是罕见的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报告显示SFN发病率约0.12‰,流行率约0.53‰,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病率和流行率不只如此[1-4]。小纤维神经病的诊断是基于临床表现、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神经电生理、皮肤活检等辅助检查。由于SFN的临床表现复杂,起病隐匿,缺乏诊断的金标准,SFN的早期诊断困难。随着病情发展,SFN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越来越重,严重者可致残。在这里,我们根据相关研究进展对小纤维神经病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集落刺激因子-1(CSF-1)自背根节向脊髓转运在长春新碱诱导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化疗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CINP)组(隔日腹腔注射长春新碱建立CINP模型)和背根切断(DRR)组(切断腰4~6背根后,建立CINP模型),每组10只。采用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评价大鼠机械痛敏和热痛敏。Western blotting检测背根节和脊髓CSF-1、以及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ba1)表达;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脊髓Iba1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背根节和脊髓CSF-1 mRNA表达。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腹腔注射长春新碱3、5、7 d后,CINP组和DRR组大鼠的MWT和TWL均显著降低(P0.01);与CINP组比较,DRR组大鼠在给药3、5、7 d后的MWT和TWL均显著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CINP组大鼠背根节[(0.21±0.04)和(1.08±0.15)]和脊髓CSF-1蛋白表达[(0.22±0.05)和(1.17±0.14)]、脊髓Iba1蛋白表达[(100±0)%和(250±19)%]、背根节CSF-1 mRNA表达[(0.20±0.05)和(1.02±0.10)]均显著升高(P0.05);与CINP组相比,DRR组大鼠脊髓CSF-1蛋白表达[(1.17±0.14)和(0.45±0.06)]、脊髓Iba1蛋白表达[(250±19)%和(130±16)%]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长春新碱诱导CINP的机制可能与CSF-1自背根节向脊髓转运激活小胶质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脊髓损伤(SC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苏州瑞盛康复医院神经康复科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SCI后NP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口服加巴喷丁,观察组给予M1区10 Hz的rTMS治疗,对照组给予M1区相同模式、相同音量的声音假刺激,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6周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进行评定,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焦虑量表(HAMA)分别对抑郁程度和焦虑程度评定,同时观察加巴喷丁最大用量和不良反应及TMS治疗不良事件。 结果治疗后第1周,2组患者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4、6周,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第6周差异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和HAMA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加巴喷丁联合rTMS治疗SCI后NP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控制疼痛,改善SCI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状态以及因疼痛导致的睡眠障碍,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慢性吉兰-巴雷综合征, 又称为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y, CIDP), 是一类由免疫介导的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本研究分析1例以四肢麻木、疼痛伴无力为主要症状的CIDP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合文献回顾, 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面探讨CIDP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高压氧辅助治疗嵌压性神经病的近期疗效。方法将343例嵌压性神经病随机分为观察组175例和对照组168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治疗,观察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配合高压氧治疗。结果观察组治愈39例,显著进步110例,总显效率为85.14%;对照组分别为28、87例和68.45%;两组总显效率比较,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治疗嵌压性神经病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慢性感染性脱鞘性多发性神经病33例临床和电生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慢性感染性脱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Chronic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CIDP)是一组免疫介导的炎性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1] 。不同于临床常见的急性感染性脱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Acute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polyneuropathy,AIDP)或 Guillain- Barre综合征。本文对 3 3例 CIDP和 1 6 2例 AIDP进行分析比较 ,以探讨 CIDP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1 资料和分析1 .1 一般资料 :本院 1 984年 5月至 1 993年 5月收治的 CIDP符合诊断标准 [2 ] 3 3例 ,男 2 4例 ,女9例 ;年龄 1 1~ 73岁 (平均 44± 1 8岁 )。AIDP1 6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