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于金属内固定系统的应用存在一些弊端,近30余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可吸收材料用于骨折固定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关注,本文着重介绍α-聚酯类可吸收夹板在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方面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以及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可吸收夹板颌面部骨折内固定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金属内固定系统的应用存在一些弊端,近30余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可吸收材料用于骨折固定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关注,本文着重介绍α—聚酯类可吸收夹板在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方面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以及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髁状突骨折坚固内固定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我科近十年收治的髁状突骨折患者中接受了坚固内固定手术治疗 ,经 2年~ 8年随访 ,有完整术前术后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的 19例患者进行分析。一、材料和方法1.1992年至 1998年底共对 42例髁状突脱位骨折作了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收集其中 19例经两年以上随访、有完整术前术后临床与影像学资料的患者 ,男性 15例 ,女性 4例。随访时间 2年~ 8年 ,平均 4年。平均年龄 31岁 ( 15岁~ 48岁 ) ,2例伤后 1周至 2周内手术 ,8例在伤后 48小时内手术 ,其它在伤后 3天至 6天手术。合并颏部或下颌体骨折11例 ( 5 7.89% )。2 .放射学分析 :升支高度…  相似文献   

4.
髁部骨折小夹板内固定术后复位及固定效果的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坚固内固定技术在髁部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单侧髁部骨折小夹板内固定治疗术后病人不同时期拍摄的X线片,观察术后6个月内复位准确性及固位稳定性情况。结果:大多数病人获得了良好的复位及稳定的固位。结论:髁突骨折解剖复位是可能的,坚固内固定治疗方法较少发生术后骨折片段的移位,且只有较小程度的位置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可吸收小夹板治疗单侧眶、上颌、颧骨复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眶、上颌、颧骨复合骨折经头皮半冠状切口进行骨折解剖式复位,应用可吸收性小夹板内固定,观察临床效果。结果:12例病例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X线检查骨折复位与愈合良好,张口度改善明显,颜面形态恢复满意。结论:经头皮冠状切口应用可吸收小夹板治疗眶、上颌、颧骨复合骨折,术后功能与形态恢复良好,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微型钛夹板坚强内固定技术治疗髁状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经耳屏前或颌下切口行髁状突复位后用微型钛夹板内固定技术治疗髁状突骨折31例.结果 28例牙合关系恢复良好,29例开口度大于3.0 cm,无下颌偏斜,1例出现颞下颌关节弹响,3例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神经颞支、颧支功能障碍.X线片显示下颌骨髁状突形态良好,无移位及破坏吸收现象.结论 微型钛夹板内固定技术治疗髁状突骨折稳定可靠,有利于关节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探讨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在双侧髁突骨折手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7月于鞍山市中心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双侧髁突骨折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对照组患者采用坚固内固定系统。记录两组患者的愈合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测量术前与术后3个月最大张口度、咀嚼效能、患侧运动度,并计算术后8周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 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5.11 ± 1.30)周]短于对照组[(6.85 ± 2.0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8周,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7.22%)高于对照组(8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咀嚼效能、向患侧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最大张口度、咀嚼效能、向患侧活动度均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术后1年,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2.22%)高于研究组(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可吸收内固定系统治疗双侧髁突骨折效果较好;与坚固内固定系统相比,可加快骨折愈合速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陈旧性髁状突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陈旧性髁状突骨折手术切开复位固定的疗效。方法 对 2 1例保守治疗失败、6例延误治疗的陈旧性髁状突骨折 ,采取耳前切口切开复位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的 2 7例陈旧性髁状突骨折 ,创口均甲级愈合 ,张口度恢复 ,咬合关系改善 ,钛板无松动、移位和排异反应 ,无颞下颌关节强直发生。结论 小钛板坚强内固定是治疗陈旧性髁状突骨折的可靠方法 ,对髁状突明显移位或脱位的骨折宜及早实行手术切开复位固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突骨折坚强内固定术的手术适应证与技术要点。方法:对开放复位坚强内固定手术治疗的92例髁突骨折患者手术前后仔细记录面形、张口受限、面神经损伤及殆关系紊乱情况,手术前后X线曲面断层片对照骨折复位与愈合殆状况。结果:髁突骨折X线复查骨折解剖复位率达94.9%,张口受限3例,错殆1例,钛板断裂1例,面神经暂时性损伤8例。结论:成人髁突骨折明显移位者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治疗髁突中低位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5例髁突中低位骨折病例施行开放复位行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前后张口度、面神经损伤及咬合关系恢复情况及术后颞颌关节功能状况,手术前后全颌曲面断层片及CT对比骨折复位与愈合状况.结果:所有患者张口度均>3 cm,咬合关系良好.关节区疼痛和弹响2例,面神经暂时性损伤4例.影像学检查显示髁突外形良好.结论:髁突中低位骨折明显移位者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9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应用微型钛板进行坚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1998年5月-2003年10月间,运用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的各类颌骨骨折病例共92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及临床效果,总结临床应用经验。结果:92例中90例软组织创口Ⅰ期愈合,治愈率达97.8%。X线片复查骨折愈合良好,所有微型钛板无移位或断裂等异常,无周围骨质疏松或吸收现象。结论: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技术,固定效果确切,是治疗颌骨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下颌髁状突骨折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选择及其疗效。方法 :对我科收治的 6 8例髁状突骨折 ,38例无移位或轻度移位者行保守治疗 ,30例中度或重度移位、脱位、粉碎性或陈旧性骨折行手术治疗。结果 :保守组随访 34例 ,31例获得满意效果 ,7例出现颞颌关节紊乱症 ,1例关节强直 ;手术组随访 2 8例 ,2 6例面形与关节功能正常 ,5例出现关节紊乱症。结论 :无移位或轻度移位宜采用保守治疗 ,中度或重度移位、脱位、粉碎性或陈旧性骨折并影响颌运动者须采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 探讨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在下颌骨陈旧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42例患者共48处下颌骨陈旧性骨折行切开复位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结果 42例患者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40例恢复正常咬合关系,2例经颌间牵引1个月后基本恢复咬合关系。38例术后张口度〉3.7cm,3个月后X线复查,骨折愈合良好。结论 小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技术在下颌骨陈旧性骨折治疗中具有可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下颌骨骨折钛板坚固内固定120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和总结下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经验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20例下颌骨骨折采用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术后1、3、6个月随访,检查颌面部形态、咬合关系、面神经功能、骨折对位及愈合情况结果:120例下颌骨骨折术后面部形态良好,咬合关系恢复至伤前状态5例感染,10例面神经暂时性损伤,2例咬合干扰结论:钛板坚固内固定术疗效可靠.操作简便.是目前治疗下颌骨骨折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微型接骨板在颌面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微型接骨板治疗颌面部骨折的效果。方法 应用微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颌面部骨折45例,对术后伤口愈合情况、咬合关系、张口度、张口型、体重等进行观察。结果 42伤口Ⅰ期愈合、咬合关系良好44例,术后6个月张口度均在3.0cm以上,张口型无明显偏斜,体重无明显和田结论微型接骨板内固定是治疗颌面部骨折的一种较好方法,有利于伤口愈合和咀嚼功能的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18.
下颌角骨折经口内坚固内固定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解永富  王宏  杭顺初 《口腔医学》2001,21(4):195-196
目的:探讨应用小钛板治疗下颌角骨折的临床可行性。方法:21例下颌角骨折或伴下颌体部骨折应用小钛板沿张力线作坚固内固定,复位技术及固定位置参照Champy方法,3个月~1年复查包括骨折复位准确性、固定稳定性、骨折愈合、伤口愈合、关系及神经损伤等。结果:21例下颌角骨折术后1例出现感染,4例术后出现干扰,其余咬合关系正常,X线复查未见骨愈合不良。结论:下颌角骨折经口内应用小钛板行张力带固定效果肯定,但不能完全摒弃颌间结扎。避免面部疤痕及面神经损伤,较传统的经颌下切口固定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S”形切口应用于髁突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采用“S”形切口行髁突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1~4a的术后随访,20例均获得了良好的咬合关系,19例达到正常的张口度,无一例出现面神经受损和腮腺涎瘘等并发症。结论:相对于临床上常用的传统手术切口,“S”形切口具有切口隐蔽、术野暴露好、利于面神经保护、髁突颈复位充分牢靠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和总结了口内切口可吸收固定材料在下颌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7-2012年所收治的45例下颌骨骨折患者,选择在口内入路,使用可吸收固定材料行骨折坚强内固定术。结果:本组45例患者中有43例在1周拆线后伤口一期愈合,术后3个月复查后,45例患者伤口均愈合良好,咬合关系良好,开闭口度正常,无神经损伤症状,术后半年复查口腔全景片显示骨折断端愈合良好,骨折线消失。结论:口内切口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一种理想手术切口。生物可吸收固定材料在治疗下颌骨骨折的应用中,具有较好的固定强度,术后无需取出,是颌骨骨折内固定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