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杂交(hybrid)手术治疗的适应证选择、手术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的分析我院2005年至2008年来血管杂交手术治疗2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资料。根据患者介入探查情况行杂交手术治疗治疗。结果近期有效率95%。治疗后平均缈肱比值(ABI)提高0.56,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者8例,占40%。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杂交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复杂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较单一的手术或腔内治疗,具有优势互补、减少创伤、安全的特点,能最大程度的挽救肢体。  相似文献   

2.
刘永娥  杨娇弟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7):2777-2779
目的:探讨血管球囊扩张术、动脉溶栓、血管内支架置入等综合介入技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围手术期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对16例手术患者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中及术后严密监测血压,并加强对出血、栓塞、感染等并发症的观察。结果:16例手术均成功,术后缺血和疼痛相关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合理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是综合介入技术有效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应用脉管复康片的疗效。方法: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抗凝、抗血小板、降糖、降脂等对症治疗)及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脉管复康片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后患者的间歇性跛行及静息痛发生率、血管踝臂指数(ABI,足背动脉的收缩压与肱动脉的收缩压之比)、截肢率。结果:脉管复康片明显降低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介入术后半年间歇性跛行及静息痛发生率和截肢率,提高ABI。结论:脉管复康片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术后改善循环方面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介入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对121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介入置管溶栓治疗病人的护理,包括术前饮食指导、保护患肢、术前准备等;术后严密观察病情、留置导管护理、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等。[结果]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和及时认真的专科护理,症状改善或治愈107例,术后缺血加重或行截肢手术11例,术后6个月发生再闭塞3例。[结论]通过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行介入置管溶栓治疗,并做好患肢保护、术后留置导管的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原位转流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方法:大隐静脉原位转流,同时行输人道或输出道动脉重建及溃疡清创术。结果:ABI平均值由术前的0.40上升至0.87,缺血肢体挽救率为100%。结论:大隐静脉原位转流术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自体骨髓移植对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液循环的影响,对2003—06/2006—06本院收治的28例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进行自体骨髓移植,观察移植前和移植后30d患肢踝肱指数、多普勒血流的变化。结果显示:自体骨髓移植后30d患者患肢踝肱指数、多普勒血流较移植前显著增加(P〈0.01),皮肤温度升高,下肢疼痛好转的有效率为64.3%,间歇性跛行好转的有效率为39.3%,但与移植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临床护理。方法对1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手术患者做好术前、术中、术后观察与护理。结果 14例患者下肢动脉闭塞段开通,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1例出现皮下淤血,2例效果不明显。结论手术前后护理观察及术中配合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手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应用IntraCoil螺旋型内支架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应用IntraCoil螺旋型内支架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自 2 0 0 3年 2月~ 2 0 0 4年 5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 8例 ,应用IntraCoil螺旋型内支架对病变段进行治疗。通过造影观察病变段动脉术前、术后的影像学改变 ,分析临床症状和术前、术后下肢节段测压的变化来评价疗效。结果 :本组中单节段病变6例 ,多节段病变 2例 ,病变长度为 1~ 3.5cm。术后造影显示所有病变段均开通 ,支架形态良好。 4例静息痛患者术后疼痛消失。 4例间歇性跛行患者中 ,2例症状消失 ,另 2例间歇跛行距离分别由术前的 5 0m和 180m提高至术后的 2 0 0m和 84 0m。腘 /肱指数由术前的 0 .72± 0 .11,提高至术后的 1.11± 0 .13(t=6 .90 ,P <0 .0 1)。踝 /肱指数由术前的 0 .5 0± 0 .2 3,提高至术后的0 .74± 0 .18(t=5 .38,P <0 .0 1)。随访 2~ 13个月 ,平均 6 .9个月。 1例于术后 5个月再次出现患肢静息痛 ,造影显示动脉再闭塞。其余患者随访期间未发现有症状加重。结论 :IntraCoil内支架术对治疗短段的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有较满意的近期疗效 ,远期疗效有待随访。  相似文献   

9.
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70例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7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介入手术治疗,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患肢护理、完善各项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患肢血运,积极做好抗凝治疗护理。结果:本组术后治疗效果满意,下肢动脉缺血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有效的围术期护理是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104例下肢动脉闭塞症人工血管或自体大隐静脉旁路转流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2006年对104例下肢动脉闭塞症实施的113次动脉旁路转流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腹主-双侧髂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15例(3例联合实施腰交感神经切断术),腋-双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4例,髂-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25例次,股-腘动脉旁路40例次,股-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25例次,腘-胫后动脉旁路4例次。结果 10例切口皮缘坏死致愈合延迟,5例术后出现肢体坏疽行截肢术,其余病人术后恢复良好。踝肱指数由术前0.30±0.09增至0.77±0.09(t=3.787,P〈0.01)。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短段、局限病变以介入方法 治疗为首选,长段闭塞或多节段闭塞的病变以手术治疗为主,并应正确选择流入道、流出道及血管代用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IA)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技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6月—2010年6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55例(60条肢体)在我院进行腔内治疗,通过SIA方法对闭塞段动脉进行再通后,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联合支架植入。总结分析SIA治疗技术、临床效果、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55条肢体获得技术成功,SIA技术成功率91.7%(55/60),术后肢体缺血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患肢踝肱指数(ABI)由术前的0.40±0.11增至术后7 d的0.82±0.13(P<0.000 1,t=18.29)。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包括穿刺点血肿3例,动脉穿孔2例,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及死亡病例。术后12月、24月分别随访38条肢体和23条肢体,随访中4例发生再狭窄并有明显缺血症状,经PTA解除,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1.6%(31/38)和73.9%(17/23),二期通畅率分别为89.5%(34/38)和78.3%(18/23),术后24月肢体保全率为100%(23/23)。结论: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腔内治疗中,SIA安全、有效,近期通畅率和肢体保全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郭春兰 《护理学报》2008,15(4):43-45
目的 观察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对糖尿病足溃疡疗效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提供参考。方法 75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用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检测下肢动脉血管情况。根据检测结果 分为两组:有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30例为观察组,无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45例为对照组。两组在相同病变程度和相同治疗手段的情况下,溃疡局部清创后,用敏感抗生素+普通胰岛素+生理盐水混合液换药。观察两组溃疡处肉芽组织生长时间,溃疡愈合时间及截肢率。结果 PAD组溃疡面肉芽组织生长时间和溃疡愈合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截肢率达16.6%;而对照组截肢率为0。结论 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不仅是糖尿病足溃疡的主要原因,而且也是影响疗效及预后的重要因素。提示在处理有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糖尿病足溃疡时,可根据病变的严重程度,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改善下肢动脉血流及微循环,促进局部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02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病人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53例)给予奥扎格雷氯化钠注射液100mL,每日2次,对照组(49例)给予丹参注射液8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每日1次,3周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生化、足背动脉血流速度、血小板聚集度、平均住院日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经Ridit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足背动脉血流速度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5),平均住院日治疗组较对照组减少。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奥扎格雷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疗效较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14.
Traditional indications for invasiv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PAD) have been salvage of a threatened limb or improvement of functional capacity in cases of disabling 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 but advances in interventional therapy may be lowering the threshold for these therapies.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 with or without stent placement, is the most common endovascular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occlusive lower extremity PAD. In general, PTA is best suited to cases of short-segment stenosis or large-bore vessels, whereas surgery is best applied to multilevel occlusions involving smaller and more distant vessels. This article reviews endovascular therapy, catheter-based thrombolysis, and surgical revascularization procedures in patients with PAD, with special attention to recommendations from new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导管灌注溶栓联合血栓抽吸治疗急性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急性动脉栓塞患者进行经导管灌注溶栓联合血栓抽吸治疗,与前期单纯经导管溶栓治疗的患者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比较两组在显效率、显效时间、截肢率、严重出血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单纯经导管溶栓组( A组)14例,灌注溶栓联合血栓抽吸( B组)18例。与A组相比,B组显效率明显提高(88.89% vs 78.57%),显效时间明显缩短[(8.4&#177;6.8)h vs(13.6&#177;8.5)h],截肢率明显减少(5.56% vs 14.29%)。另外,A组肌筋膜综合征及严重出血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B组。结论经导管灌注溶栓联合血栓抽吸治疗急性动脉栓塞安全、有效,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背景:目前对糖尿病继发肢体动脉闭塞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最终多导致截肢,预后很差。目的:以血管成形联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3个月后行血管造影评价效果。方法:确诊症状严重伴有下肢动脉不同程度病变的FontainIV期糖尿病足40例52条患肢,对照组12例患者18条患肢给予单纯介入治疗,实验组28例34条患肢给予介入联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经导管灌注及溃疡周围注射治疗,随访3个月。结果与结论:治疗后患肢冷感、疼痛、麻木等临床症状持续改善,患肢皮温、踝肱指数值及跛行距离均增加。治疗3个月后复查造影,新生血管增多,溃疡逐渐愈合或缩小,输注前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说明采用血管成形联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方法可行、安全,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尼卡地平复合艾司洛尔持续静脉泵注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OD)患者行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LEAOD行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尼卡地平复合艾司洛尔持续静脉泵注组(A组)及对照组(B组).每组各38例.观察并记录麻醉前10 min(T0)、麻醉后10 min(T1)、麻醉后1 h(T2)、及手术结束时(T5)之MAP、HR、SpO2的变化.计算HR与SBP的乘积(RPP)、手术时间、术毕麻醉苏醒时间和术中芬太尼的用药量.结果 B组于T1至T3时HR和RPP值及T2至T3时MAP值显著高于T0时(P<0.05或0.01);A组于T1至T3时MAP、HR及RPP值显著低于T0时及B组(P(0.05或0.01).术毕麻醉苏醒时间A组短于B组(P<0.05),芬太尼用药量A组低于B组(P<0.05).结论 尼卡地平复合艾司洛尔持续静脉泵注可安全有效地降低心肌氧耗,维持LEAOD患者行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循环功能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膳静脉穿刺血栓抽吸及接触性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经患侧胭静脉入路综合性介入治疗,在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前提下,先行球囊扩张机械性破碎血栓及IOF改良下腔静脉支架输送鞘行血栓抽吸,然后行接触性溶栓治疗,4例患者于溶栓后行骼静脉支架植入术治疗,以静脉通畅评分和静脉通畅率及健、患肢周径差等指标评价疗效,患者随访1年以上。结果技术成功率为100%,30例患者于治疗6个月复诊,双下肢周径差〈1.5cm,行下肢静脉造影复查,静脉通畅评分显著改善[治疗前后分别为(9.5±2.6)、(3.6±2.1分),Z=1.65,P〈0.01],静脉通畅率为(69.5±13.2)%。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胭静脉综合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下肢严重损伤患者的肢体保存与否的量化评定标准。方法本院自2001年2月至2009年10月收治567例下肢开放伤患者,除去创伤性离断,符合肢体损伤综合征患者97例。经MESI评分,〈7分保肢组22例,≥7分考虑I期截肢16例,7~10分者59例。结果保肢者22例,感染4例,感染率18.18%,伤口Ⅱ期清创符合愈合。I期截肢16例,感染2例,感染率12.5%。MESI评分7~10分者59例,作者对其中51例足底皮肤尚存或胫神经连续患者,I期经彻底清创,血管重建,封闭式负压引流(VSD),8—12d后无感染者,进行骨骼、肌腱,皮肤软组织重建。感染12例,感染率23.52%,并发。肾功能衰竭2例,呼吸衰竭4例,无死亡病例,再次截肢4例。结论用MESI的临界值20分来预测肢体损伤综合征患者是否截肢,有较高的准确率。为术前决策肢体损伤综合征患者是否截肢提供了一种简便、准确率高的量化评定标准,值得参照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