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分析八达岭长城风景区冬季鸟类构成、传播禽流感的可能性,评估该地区发生禽流感的风险。方法 于2005年11~12月及2006年2~3月应用样线统计法,在八达岭长城风景区调查冬季鸟类群落结构,记录鸟的种类、数量、生境以及集群状况,分析该地区禽流感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鸟类。结果 调查中共发现鸟类6目19科39种,未发现水禽;集群鸟类大都生活在草灌丛,不集群的鸟类占总种数的60%。结论 八达岭长城风景区没有危险的禽流感传染源,也没有适宜的传播途径和易感群体,发生禽流感的可能性较小,游客承担的风险也较低。  相似文献   

2.
《口岸卫生控制》2006,11(5):21-21
雅加达2006年10月17日消息:印尼国家禽流感信息中心10月17日证实,13日去世的一名27岁妇女感染了禽流感病毒。至此印尼已有55人死于禽流感。从15日开始,印尼已连续3天证实出现禽流感死亡病例。16日,国家禽流感信息中心发布消息称,一名67岁的妇女15日晚死于禽流感。此前一天,雅加达一名11岁男童也因禽流感死亡。印尼目前是世界上禽流感疫情最严重的国家,其死亡人数超过越南2006年8月公布的43人,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3.
广东地区人禽流感H5N1血凝素基因特征与进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通过对广东地区人禽流感H5N1毒株(HA)基因序列的变异分析,揭示毒株HA基因变异与进化。方法对广东地区人禽流感H5N1毒株(A/GD/01/06)HA基因测序,同时检索全球各地人禽流感H5N1毒株HA基因,采用SPSS11.0和DNAStar5.0软件对检索的人禽流感H5N1毒株HA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聚类、比对和分析;并结合临床资料对变异毒株进行进化速度分析。结果1997~2006年,42毒株HA基因序列聚类分成3类;HA基因89氨基酸位点置换,占15.7%(89/568);2003~2006年H5N1,毒株通过氨基酸第170~172位(NST/S)位点的置换,增加一个糖基化位点。同义变异中,HA基因Ks为1.99×10^-5~2.58×10^-5,生物进化线性回归方程为Y=4.8×10^-9X+1.048×10^-5;同时各毒株Ks均大于Ka,进化检验Ks/Ka值显示HA基因进化压力主要来自自然变异。42株地N1毒株可以分3条进化途径,1997-1998年毒株为1条,2003~2005年东南亚毒株为第2条途径,2005~2006年中国毒株为第3条途径。毒株HK-213-03氨基酸变异显示其变异的进化过度性,而2004年毒株TL—L2004—04氨基酸位点变异值得注意。结论2003--2006年人禽流感H5N1毒株HA基因抗原性与1997年毒株有较大不同,人禽流感H5N1,毒株增加一个糖蛋白位点可能改变毒株致病性;少数毒株氨基酸位点变异较大,值得关注。人禽流感H5N1毒株在自然界变异频繁,但受到鸟禽和人体的免疫压力较小;但随着H5N1,毒株自然进化,H5N1,毒株具有人一人传播能力的概率较大。建议在研制人禽流感H5N1毒株疫苗时,要充分考虑不同毒株HA基因抗原性。  相似文献   

4.
《口岸卫生控制》2006,11(6):4-4
2006年12月21日消息:随着北半球进入冬季,曾经肆虐一时的禽流感疫情最近又在韩国、越南、印度尼西亚等一些国家出现。尽管今年入冬以来我国没有发现动物禽流感和人禽流感的感染新病例,但国际上特别是周边邻国的禽流感最新疫情无疑给人们再次敲响警钟。  相似文献   

5.
《口岸卫生控制》2006,11(6):39-39
2006年11月29日消息:印度尼西亚卫生部官员28日证实,一名35岁的印尼妇女当天死于禽流感,目前在印尼已发现的76例人感染禽流感病例中已有57人死亡。  相似文献   

6.
《社区医学杂志》2007,5(3X):75-76
从禽流感到人道主义危机,卫生问题是贯穿2006年的新闻。禽流感病例出现在非洲和欧洲,脊髓灰质炎病例出现在四个国家,一种新的广泛耐药结核杆菌在南非艾滋病毒阳性人口中造成高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WHO资料显示,2003年12月以来,全球共确诊人禽流感病例169例,其中91例死亡.截至2006年2月,我国共确诊12例人禽流感病例,其中8例死亡.广州市于2006年2月底首次发现人禽流感病例,患者发病8 d后死亡.  相似文献   

8.
2006年6月15日深圳市从外地到深圳务工人员江××被确认为人禽流感病例。2006年6月3日至2006年6月12日与患者江××共同生活、居住、护理或直接接触过江某的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和体液的人员共92人被判定为密切接触者并进行密切观察及严格管理。6月12至15日医学观察的全部密切接触者临床表现均正常。严格执行卫生部《人禽流感疫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中《禽流感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的规定,及时对可能接触禽流感感染的病例进行医学观察并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措施,可以预防人禽流感疫情的传播蔓延。  相似文献   

9.
为加强全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健康教育工作,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办公室(以下简称全国“行动”办)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开展“预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健康传播”项目。该项目将在发生过人禽流感或动物禽流感的16个省区、96个县、1344乡镇的社区、学校,采取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相结合的策略,通过多部门协作开展多种形式的预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健康传播活动。项目旨在向农村居民,特别是儿童青少年、禽类养殖户等高危人群提供预防禽流感健康信息,改变高危行为,避免及减少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生。2006年9月22日“预防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餐饮从业人员有关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知识、态度和行为,为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制订宣传教育规划提供科学资料。[方法]2005年11~12月,在日照市市区选择1058名餐饮从业人员就高致病性禽流感有关知识、态度及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76.7%~89.5%的从业人员知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危险性和有效的传播途径;高致病性禽流感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报刊和课外书籍,大多数人认为自己不可能或极小可能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74.0%希望获得高致病性禽流感知识,83.2%愿意接受有关教育。[结论]大多数调查对象希望获得高致病性禽流感知识.但忽视其传播性,不知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指导禽流感防控工作。[方法]收集2003年12月至2006年7月各国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个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个国家共报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230例,病死率为58.26%;2005年10月以后,有病例报告的国家迅速增加,发病数有逐年递增趋势;在北半球冬春季是禽流感的发病高峰期;全球病例的性别比为0.97,51.5%的病例年龄小于20岁,而中国病例的性别比为0.46,68.4%的病例年龄在20-39岁。[结论]2006年底2007年春可能会出现人感染禽流感的发病高峰,各项防控措施必须加强。  相似文献   

12.
2003-2006年底全球已确诊263例人禽流感病例,死亡158例(60.1%),其中我国确诊22例,死亡14例(63.6%)[1].广州市于2006年3月发生第1例人禽流感病例,我国70%的人禽流感病例发生在农村[2-3],该病例作为少数城市病例之一有何特点?城市人禽流感疫情将以何种规模和形式出现?笔者分析了广州市首例人禽流感病例相关疫情资料,对广州市人禽流感疫情现状及风险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3.
禽流感在人群中暴发流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孟虹  王君伟  安莹  孙雷 《中国公共卫生》2005,21(9):1135-1136
禽流感(Avianinfluenza,AI)是由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的A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nenzavirus,AIV)中任何一种血清亚型毒株引起各种家禽及野生禽类感染和/或发生疫病综合征的传染性疾病。1997年香港发生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感染人并致死亡,这是人类首次发现禽流感病毒突破种间障碍直接感染人的事件。2004~2005年初,东南亚一些国家出现禽流感疫情,截至2005年1月,有54人经实验室确认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41人死亡,由此引发了人类对禽流感病毒的深层忧虑。进入21世纪,禽流感似乎在全球愈演愈烈,使人类处于其危害的阴影之中。本文参考相关文献,对禽流感在人群中感染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评价北京市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的情况,为做好人禽流感监测提出建议。方法对北京市2005~2006年报告的7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分析,计算从发病到入院、诊断、报告等时间间隔,并评价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结果2005~2006年北京市各级医院共计报告不明原因肺炎病例7例,报告时间集中在2005年11月~2006年4月间。所有病例最后诊断均排除人禽流感。7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从发病到首诊、从发病到入院、从发病到诊断等时间间隔均较长。其中从发病到首诊平均8d,而从入院到诊断平均要5d。在北京首诊的病例时间或曾到3家及以上医院就诊的病例时间间隔相对较长。所有病例报告及时,有3例病例在临床表现和(或)实验室检查结果中均有部分指标不符合诊断标准,准确性有待提高。结论应该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的准确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从发病到诊断时间较长,难以及时发现禽流感疫情。  相似文献   

15.
2005年11月起新疆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及周边地区陆续发生6起禽间流感疫情,为了掌握乌鲁木齐市流感及流感病毒变异规律,于2005年9月至2006年3月对流感/人禽流感监测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2月(2006年12月1日零时至12月31日24时),全国(不含台港澳)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307910例,死亡801人。12月除鼠疫、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禽流感和白喉无发病、死亡报告外,其余21种甲、乙类传染病均有报告。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1月(2006年11月1日零时至11月30日24时),全国(不含台、港、澳)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318287例,死亡743人。11月,除鼠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禽流感和白喉无发病、死亡报告外,其余22种甲、乙传染病均有报告。  相似文献   

18.
何治清 《药物与人》2014,(6):303-303
目的:探讨禽流感的诊治及公共卫生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I2年1月~2013年年12月期间收治的禽流感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给予针对性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率为,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禽流感诊治较为重要,应给与重视,加强公共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澳门死亡鸟类禽流感病毒的感染情况,监测澳门地区可能暴发的禽流感疫情,为该地区制定禽流感防控措施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集2005年11月至2006年12月在澳门地区捡拾到的死亡鸟类的咽拭子和肛拭子,采用禽流感H5亚型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诊断试剂盒对其进行禽流感检测。结果捡到死鸟866只,可确认种类有61种296只,隶属于11目28科,其中留鸟、冬候鸟、夏候鸟各占总种数的59.3%、18.5%和5.6%,旅鸟、迷鸟等其它迁徙状态鸟约占总种数的16.7%,湿地鸟类占25.9%,森林鸟类占74.1%。尽管各月捡拾到的死鸟数量不尽相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28=0.598,P=0.825)。而且所有死亡鸟类禽流感检测均呈阴性。结论该研究认为2005年11月至2006年12月在澳门地区捡拾到的所有死亡鸟类均非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导致的死亡,很可能为正常死亡。  相似文献   

20.
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H7N9型禽流感,世界卫生组织4月1日在瑞士日内瓦通报,中国出现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该组织称将与中国政府部门保持联系,及时公布疫情发展的最新情况,这一新型禽流感在第一时间引起世界的高度关注,从3月到5月底,我国确诊H7N9禽流感病例131人,37例死亡,76例痊愈,自H7N9型禽流感发现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措施得力、效果显著,体现我国“非典”后建立起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运转高效。近30年来,新型传染病近乎以每年1~2种的速度被发现,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