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脾胃     
陈道恒 《河北中医》1998,20(5):311-312
脾与胃,位居中焦,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人之既成,虽得益命门先天之精气,以上形体之基,人之既长,却必赖脾胃后天之精微,以成形体之壮.可见脾胃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笔者拟从生理、病理、辨证、治疗等方面加以论述.1 生理上为后天之本1.1 生化之源泉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两者共同完成饮食的消化吸收以及水谷精微的输布,从而滋养全身、《素问·经脉别论》云;“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又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阐明脾胃在饮食的消化吸收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脾胃功能旺盛,则消化吸收功能健全,精、气、  相似文献   

2.
试论肝和脾胃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振生 《陕西中医》2002,23(1):89-91
肝和脾胃之关系 ,历代医家均有论述 :早在《素问·玉机真脏论》就说 :“五脏受气于其所生 ,传之于其所胜…… ,肝受气于心 ,传之于脾……。”《金匮要略》进一步指出 :“见肝之病 ,知肝传于脾 ,当先实脾 ,”这一理论是从五行学说推演而来的。再者 :肝和脾同居膈下 ,足厥阴肝经挟胃两旁 ,且肝能制胆汁。所以 ,肝和脾胃之关系比较密切。   1 肝和脾胃生理上相互为用 肝藏血而主疏泄 ,脾主运化 ,主统血 ,为气血生化之源 ;胆贮“精汁”,胃主受纳 ;肝脾宜升 ,胆胃宜降。肝得脾所输布的精微滋养以后 ,疏泄功能才能正常 ;脾得肝之疏泄。运化功…  相似文献   

3.
“毛脉合精……”一段文字出自《素问·经脉别论》。我对这一段文字有些体会,希望同道教正。原文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腑,腑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相似文献   

4.
《素问·经脉别论》篇中,有一段重要经文:“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古今医家一致确认,本段经文阐发了饮食精微在人体内的输布过程。这样理解在大方向上固然不错,但较为笼统和抽象。我们认为,对本段经文尚有重新认识之必要,兹略陈管见如次: 一、关于“散精于肝”古今医家几乎众口一辞地确认,食物入胃,化为精微之后,其输布路线一开始就是两  相似文献   

5.
内经“经脉别论”篇:“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此三节义颇显,文中所指的“精”,是指水谷之精微,换言之即是“养分”。“散”是输送和分布的意思。淫指浸淫、游溢,有分解提  相似文献   

6.
祖国医学认为,脾胃是血液之生化之源,其物质基础来自水谷之精微。如《灵抠·决气篇》曰:“中焦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生成后的血液在通过脾的运化上注肺脉。循环运行于脉道之中。以奉养全身。如《素问·经脉别论》曰“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水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脉,肺朝百脉,输精于皮  相似文献   

7.
熊秀峰 《河南中医》2004,24(2):79-79
肝病实脾 ,始见于《难经·七十七难》。《金匮要略》进一步指出 :“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这一理论是从五行学说推演发展而来的。因肝属木 ,脾属土 ,木能克土 ;肝木旺盛 ,则克脾土。《素问·玉机真脏论》 :“五脏受气于其所生 ,传之于其所胜……肝受气于心 ,传之于脾……”此即肝病传脾之论证。从肝脾的生理关系上讲 ,肝主疏泄 ,脾主运化 ,脾得肝之疏泄 ,运化才能健旺 ;肝得脾所输布的饮食精微滋养以后 ,疏泄功能才能正常 ,此即所谓“土得木而达之”、“木赖土以培之”。所以张锡纯说 :“欲治肝者 ,原当升脾降胃 ,培养中宫 ,俾中…  相似文献   

8.
陈良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0):1732-1733
1 从肝为论治消渴的生理病理基础肝为风木之脏 ,性喜条达 ,藏血 ,主疏泄 ,调畅全身气机与情志活动。肝在结构上与他脏相连 ,肝脉上肺 ,挟胃连心 ,肝与肾同源 ,为肾之子 ,依赖于肾水之滋养。肝又为心之母 ,所以肝介于水火之间 ,心火之下降与肾水之上升 ,均以肝为枢纽。此外《血证论》说 :“木之性主于疏泄 ,食气入胃 ,全赖肝气以疏泄之 ,则水谷乃化。”说明肝气之疏泄以助脾之运化胃之升降 ,肝的余气溢于胆而为胆汁 ,胆汁助脾胃运化。并且肝还助肺以治节。疏泄是维持脾升胃降 ,消化水谷精微而化生成阴血津液的保证。血液的生成分布调节也依…  相似文献   

9.
“气血”是人体生命的物质基础。气为阳,主机体的生理功能活动;血为阴,主机体的形体生长。从广义上说,气血即人体的阴阳,两者相互协同,以维持生命功能与机体的生长。所谓“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可概括两者的相互关系。《素问·经脉别论》曰:“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以高血糖为特征。其发病机理较为复杂,常可引起多个系统损害,属中医消渴病范畴。笔者通过临床实践,认为其病机应为肝脾不足,升散无力;肝脾虚弱是五脏虚弱的本质,它贯穿疾病全过程;升阳降浊应为治疗该病的治本之法。1理论依据《灵枢·五变》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五脏虚弱是一个重要原因。《素问·经脉别论》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注气于筋”,“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精气乃水谷之精华部分,是从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如糖、蛋白质、脂肪等,也就是说营养物质的…  相似文献   

11.
<正> 一、太阴病提纲和病理三阳和三阴,都是以阴阳之气有多有少的不同而分为太少的,太阴为阴中之至阴,于三阴之中阴气为最足,所以也叫盛阴。太阴在脏主脾肺,脾与胃有膜相联,主为胃行其津液,由中央以灌四傍。肺朝百脉,能鼓舞脉行,将脾由胃中水谷所吸取的精华,通过血行以输送于全身。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说:“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又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由此可见,精微、津液的输布,既离不开脾,也离不开肺。由于脾气散精,脉气流经,所以太阴对于四肢百骸,五脏六腑,起着重要的后天营养作用。不但  相似文献   

12.
慢性腹泻多因肠道不能吸收水谷精微、清浊不分、气机升降失常所致。肝主疏泄,助脾运化水谷精微,肺主肃降,协肠道下行糟粕;肝合春生之气,性喜条达而升发,肺合秋收之气,性善敛降而下达。故肝与肺,一疏一宣,一升一降,构成人体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或曰:脾主运化升清,胃主受纳降浊,脾胃为升降之枢。岂不知脾胃所升降者,精气也,肝肺所升降者,气机也,精气为体,气机为用,精气的运化有赖运动的气机为动力,气机的运行又需化生的精气为能源。脾胃化生气血,供养肝肺气机的运行,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肝肺得  相似文献   

13.
脾胃居中焦,是气机升降枢纽,但其生理功能的正常与否,取决于肝升发和肺肃降的调节作用。《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土得木而达。”《血证论》曰:“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证,在所不免。”临床以升降理论指导肝胃疾病的临床实践,诸如疏肝理气、和胃降逆、行气化瘀、升举阳气、化湿利水等法均离不开升降法则的应用。 1 条达气机,调节情志 肝气升发,协调人的情志活动,使人体气机调畅,精神愉快。《类证治裁》云:“凡上升之气自肝而出,肝木性升散,不受遏郁。”…  相似文献   

14.
从脾胃论治2型糖尿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燕丽 《河北中医》2000,22(9):685-685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 ,历代医家多以阴虚燥热论治。但笔者多年来在临床工作中对 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观察 ,发现其发病与脾胃关系密切 ,往往通过调治脾胃后 ,患者病情得到控制 ,整体情况得到改善。现讨论如下。1 脾胃失调 ,易发消渴脾胃为受纳运化水谷精微的脏腑 ,胃主受纳 ,为水谷之海 ,脾主运化 ,为胃行其津液 ,使饮食水谷精微通过脾的转输运化布达全身 ,使各脏器皮毛得以滋养。正如《内经·经脉别论第二十一》所言 :“食气入胃 ,散精于肝 ,淫气于筋……浊气归心 ,淫精于脉……肺朝百脉 ,输精于皮毛。”“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 ,…  相似文献   

15.
一、概述胆,原作膽。《说文·肉部》说:“膽,连肝之府,从肉詹声。”位于肝之短叶间,形若悬瓠,其经脉起于目内眦,绕耳前后,行身之侧,而与肝相连,构成表里络属关系,同主疏泄而应其筋,咽为其使,是化水谷、行津液的六腑之一。胆腑贮藏胆汁而不容纳水谷,传化浊物而不泻,与其他腑不同,称之为“奇恒之腑”。其主要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贮藏并排泄胆汁。《灵枢·本输篇》云;“胆者,小精之腑。”难经亦云“胆内盛精汁三合”。此液由肝的疏泄作用,参与六腑的消化和吸收、津液的输布、废物的排泄等功能活动。二是主决断。《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指出胆腑公正无私,不偏不倚,果敢准确,主持人之勇、怯,在精神、  相似文献   

16.
消渴病,最早见于《内经》。《灵枢·五变》篇说“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明确指出其病因为“五脏柔弱”,故消渴当属虚证范畴。《金匮要略》有《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专篇,张圣把消渴与小便不利、淋病并列一篇,可见其同为津液代谢异常病变。《素问·经脉别论篇》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津四布,五经并行。”《素问·调经论篇》说:“肾者水脏,主津液。”可见津液输布代谢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主要依赖于脾气升清作用,而津液向四周布散至全身,则完全靠脾…  相似文献   

17.
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与否,与带下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傅青主女科·带下》云:“带脉通于肾而肾气通于肝,妇人忧思伤脾又加郁怒伤肝,于是肝经之郁火内炽,下克脾土,脾土不能运化,致湿热之气蕴于带脉之间。”若肝之疏泄失常,升发无  相似文献   

18.
肝以血为体,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肝血是肝气活动的物质基础,肝气是肝脏升发疏泄的一种正常功能,二者相互为用,相辅相成.在病理上亦相互影响。《血证论》云:“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  相似文献   

19.
正孙玉信教授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名中医。从医数十年来,致力于内科疑难杂症,临床注重辨证论治,善于化裁应用古方,拓展新意。笔者有幸跟师学习,收益良多。现将孙玉信教授运用肝主筋理论指导临床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读者。肝主筋理论出自《素问·宣明五气》。如《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五谷入胃,其所化生的一部分精微之气输散到肝脏,肝脏将精微、  相似文献   

20.
于克慧  郭润华 《陕西中医》2002,23(10):960-960,F003
我们根据中医理论及慢性肾炎的现代研究 ,提出气虚血瘀在慢性肾炎中具有普遍性。益气活血法当贯穿于慢性肾炎治疗的始终 ,现将思路探讨如下。   1 气虚证与慢性肾炎1 .1 气虚证的产生 《素问·经脉别论》说 :“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 ,上输于肺 ,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 ,五精并行。”阐明了水液代谢的生理情况。而张景岳说 :“凡水肿等证 ,乃肺、脾、肾相干之病 ,盖水为至阴 ,故其本在肾 ;水化于气 ,故其标在肺 ;水唯畏土 ,故其制在脾 ,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 ,脾虚则土不治水而反克 ,肾虚则水无所主则妄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