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肝胆管结石常需手术治疗,但术后并发症较多。近年来非手术的进展值得重视,现予简介。一、内窥镜奥狄氏括约肌切开术 1973年Burhenne首先创用内窥镜括约肌切开术(Endo scopic Sphi ncterotomy,简称ES)。通过十二指肠内窥镜,将奥狄氏括约肌切开1.0~1.5cm,  相似文献   

2.
张俊杰  刘国松 《中原医刊》2006,33(14):53-53
目的探讨Odd i括约肌切开成形术用支架导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自制Odd i括约肌切开成形术用支架导管(已获专利)行26例Odd i括约肌切开成形术。结果随访0.5~8年,全组病人无近、远期手术并发症。结论Odd i括约肌切开成形术用支架导管临床应用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可有效防止手术并发症,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腹腔镜联合内窥镜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0例胆囊胆总管结石病人经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行0ddi括约肌切开(EST)、网篮取石和气囊排石,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结果 本组成功率80%.结石取净率100%,无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3-12天.结论 腹腔镜联合内窥镜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4.
内窥镜下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 (EST)是治疗胆道结石的有效方法 ,给病人提供了痛苦小 ,疗效高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我科开展内窥镜下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 10例 ,取得较好的疗效 ,这与做好术前准备 ,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是密切相关的。现将护理体会 ,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0列 ,男 4例 ,女 6例。年龄最大 83岁 ;最小 32岁 ,平均年龄 5 7岁 ,以上病例均经B超和逆行胆道造影证实。2 护理2 1 术前护理术前 ,应向病人讲解内窥镜下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手术取石的原理及优点 ,耐心解释病人提出的疑问 ,以清除病…  相似文献   

5.
背景: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导致的出血是ER-CP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2%。热电极已被有效地用于多种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该前瞻性研究方法调查热电极治疗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导致的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02年7月至2004年3月间,对行ES的ERCP患者的并发症进行前瞻性评估。热电极被用于控制ES导致的出血。结果:1262例行ER-CP,其中703例(55.7%)行ES。16例(2.3%;10男6女;59.6±15.2岁)发生ES导致的出血。6例出血发生于ERCP过程中,所有出血均被热电极控制。10例出血发生于ERCP后:6例需内镜下热电极治疗,4例只需支持…  相似文献   

6.
<正> 长期以来,高龄胆石症患者的诊治一直是胆道外科的一个棘手问题。高龄患者各器官功能状态下降、常伴有多系统疾患,所以胆道手术的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自从1974年Classen及Kawai将ES(Endoscopic Sphincerotomy,经内窥镜oddi括约肌切开)应用于临床以来,明显降低了胆道外科的手术死亡率,为老年胆石症患者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背景:胆总管插管是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第一步,插管困难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密切,而使用较小口径的括约肌切开器则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目的:比较4F和5F括约肌切开器进行胆总管插管的效果。设计:随机、对照、双盲试验。患者:三级转诊中心首次接受ERCP术的成年患者。方法:患者随机接受4F或5F括约肌切开器进行胆总管插管术。主要结果指标:主要指标为成功插管<15次,次级指标包括尝试插管的次数或时间、24h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插管的总体成功率(包括术前和术后)。采用意问治疗分析和包括标准性描述和推理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07…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的疗效及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998年6月~2001年10月接受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并完成随访的185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5例中1型67例(36.2%)、2型74例(40%)、3型44例(23.8%),其中内窥镜加柯-陆手术联合进路治疗36例,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12例。术后随访6~15个月(平均10个月),1型治愈率为94.1%,2型治愈率为89%,3型治愈率为81.5%,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7%。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的有效方法;对于合并上颌窦病变严重的患者,联用柯一陆手术可提高治愈率,弥补了经鼻内窥镜手术在处理上颌窦病变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的疗效及影响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998年6月-2001年10月接受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并完成随访的185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5例中1型67例(36.2%)、2型74例(40%)、3型44例(23.8%),其中内窥镜加柯-陆手术联合进路治疗36例,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12例。术后随访6~15个月(平均10个月),1型治愈率为94.1%,2型治愈率为89%,3型治愈率为81.5%,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7%。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的有效方法;对于合并上颌窦病变严重的患者,联用柯-陆手术可提高治愈率,弥补了经鼻内窥镜手术在处理上颌窦病变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者近5年来采用标准四孔法及改良三孔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共1000例,其中常规行腹腔镜超声影像术(LUS)50例,有选择性行ERCP检查50例,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结合LC治疗胆囊及胆总管结石20例。中转手术40例(4%),LC并发症8例,占0.8%,其中胆管损伤1例(占0.1%),胆囊管钛夹滑脱2例,术中出血4例,小肠戳孔损伤1例。胆管损伤是LC最主要的严重并发症,该文着重对LC发生胆管损伤的原因和防治进行讨论,强调腹腔镜超声影像检查在LC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针状刀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插管困难病例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对2003年12月至2008年12月我科常规ERCP插管困难的712例患者行针状刀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观察疗效和并发症. 结果 701例切开后插管成功胆管显影,成功率为98.5%.并发症共55例(7.7%). 结论 对于插管困难的病例,用针状刀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可安全、有效地提高ERCP诊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内镜针刀括约肌切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常规插管失败的ERCP患者,进行针刀乳头前切开术和针刀开窗术治疗。结果针刀乳头前切开术29例,针刀开窗术56例中,行ERCP成功81例(95.29%),并发症6例(7.06%),其中乳头部出血3例,胆管炎1例,急性水肿性胰腺炎2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缓解。本组无穿孔和死亡并发症。结论经内镜针刀括约肌切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插管乳头括约肌切开的方法,可作为常规ERCP和EST的重要补充手段,提高ERCP诊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内窥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附3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内窥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papillae duodeni Sphincteotomy,EST),自1974年Classen(德国)与Kawai(日本)首先开展治疗胆总管结石和乳头括约肌狭窄以来,由于此术式具有不需要麻醉、不切开肠腔与胆管、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等优点,颇受患者欢迎。我院自1987年7月~1989年6月共行EST35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小儿急性喉炎260例,行气管切开78例,占30%,术后并发症8例,无亡1例。对危重病人应及早行气管切开,对挽救生命,减少术后并发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手术是儿童胆总管结石的首选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术前内窥镜检查逆行胆管胰造影术和内窥镜下括约肌切开术(ES)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病的有效方法,但在儿童中的并发症如胰腺炎和治疗效果还未可知。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已经成为儿童胆石症治疗的金指标。对于儿童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是否采用这种方法有较多的争议。作者对一系列胆总管结石的儿童应用腹腔镜手术进行分析,确定这是否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患者和方法:1996-2001年,本研究所收治了126例胆石症儿童;13例儿童(10.3%)为胆总管结石。作者对症状发作时的年龄、临床特异性检查结果、腹腔镜下治疗的类型和手术后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出现临床体征的平均年龄为9.9岁(极差3个月至15.5岁)。1例儿童因术前有ES被剔除出试验,对12例儿童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同时行胆管造影术,发现10例患者有胆总管结石。所有病例应用3F或5F输尿管导管进行胆总管(CBD)冲洗;3例患者的结石被冲入十二指肠,3例患者成功地应用4F Dormia或者Fogarty导管抽出了结石。l例儿童需要改变术式实施开放性外科手术。有CBD梗阻或胰腺炎临床和生物学体征的患者(30%),手术后ES是其他患儿的3倍。在平均随访28个月期间,所有儿童均无症状出现。结论:在接受胆囊切除术儿童中,胆总管结石行腹腔镜下CBD探查是安全的,2/3的患者能够被清除掉所有结石。如果有残余结石形成梗阻,可以实施术后ES。作者建议在儿童中应用腹腔镜手术作为胆总管结石的首选疗法。  相似文献   

16.
聂玉龙 《基层医学论坛》2013,(32):4265-4266
目的总结低位肛周脓肿根治性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我院2003年1月—2013年1月收治188例低位肛周脓肿患者,均行低位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同时将诱发肛周脓肿的肛窦进行切开,并且保持肛门括约肌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结果188例肛周脓肿全部治愈出院,全部病例术后随访半年,只有6例形成肛瘘,发生率为3.2%。结论低位肛周脓肿切开引流同时切开肛窦,并且保持肛门括约肌的完整性和连续性,这种根治术式可使术后肛瘘的并发症大为减少。  相似文献   

17.
柴玉萍  庞志锋 《微创医学》2007,2(3):199-200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方法、疗效及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124例临床诊断为胆总管结石患者在行ERCP检查后,120例确诊为胆总管结石并经内镜行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治疗。结果124例患者行ERCP检查后120例明确诊断,诊断正确率为96.77%;行EST并取石者120例,取石成功116例,成功率为96.67%。EST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结论ERCP对胆总管结石有较高的诊断价值,EST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的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及鼻胆管引流对胆管结石的治疗。方法:先行常规ERCP检查,再做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切开长度一般1.0-1.5cm。结石直径大于1.0cm或大于内镜直径者,先用碎石网篮碎石,再用取石网篮取石,并用气囊导管清扫,必要时放置鼻胆管引流(ENBD)。结果:21例患者取石成功20例,成功率95.2%,取石后胆总管扩张恢复正常,肝功恢复正常,术后发热2例,占9.52%,无1例发生出血,穿孔及死亡,结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及鼻胆管引流治疗胆管结石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19.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经内镜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取石(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老年人存在各器官生理功能减退,开腹手术易引起严重并发症。而EST具有创伤小、病人痛苦少、恢复快及疗效满意等优点,越来越被病人接受。2003年6月—2008年3月,我院收治209例高龄胆石症病人,经EST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内镜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部分切开并气囊扩张的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此方法可保留乳头括约肌功能,使胆总管内压力不变,减少内镜治疗并发症。方法:应用十二指肠镜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部分切开(EST)和气囊扩张(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108例,同时进行胆总管内压的测定,钡餐透视,观察有无胆道逆流情况,以鉴定乳头括约肌功能。结果:取石成功率98.15%,一次取净结石达86.79%,无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远期观察胆总管内压力无明显改变,钡餐透视无钡剂胆道逆流情况。结论:内镜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部分切开并气囊扩张的方法治疗胆总管结石,能够达到与EST的同样效果,弥补了EPBD的不足,保留了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的功能,减少了内镜治疗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